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48章 千万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8章 千万贯(1 / 2)

种建中与苏轼转官和出外的安排都终于定下,&nbp;&nbp;而明远也趁机公布了他在端午节前就将启程,远赴杭州。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苏轼自然是高兴坏了,每天去开封府上班都几乎是唱着歌去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远之,&nbp;&nbp;这太好了,&nbp;&nbp;我们到杭州,&nbp;&nbp;正好与蔡元长会合。”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想了想,弱弱地提醒苏轼“蔡元长出任钱塘尉,钱塘与杭州,也不是同一个地方吧……”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苏轼嘻嘻一笑“无妨!钱塘尉的治所就在杭州。”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怎么不晓得有这回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只不过蔡元长任钱塘尉有巡视之责,&nbp;&nbp;不能长久留在杭州。”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苏轼又补充了一句,&nbp;&nbp;想到蔡京不能在杭州久留,&nbp;&nbp;他就流露出愀然不乐的神情。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巡视好啊!蔡元长最好天天在外地巡视,不要回杭州!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种建中听说明远去杭州可能会遇见蔡京时,&nbp;&nbp;倒没有对明远说“不许与蔡元长见面”“不要听信那家伙的甜言蜜语”之类,&nbp;&nbp;而是郑重告诉明远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小远,&nbp;&nbp;若是蔡京那家伙再欺负你,&nbp;&nbp;只管写信告诉师兄,&nbp;&nbp;纵使在千里之外,&nbp;&nbp;我种建中也要奔到杭州,为你痛揍此人。”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咦?莫名有点感动怎么回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过他没有多少时间与朋友们相聚了。一旦行程定下,他在汴京的所有产业生意就都要交给可靠的人。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好在此前明远就曾有过安排,&nbp;&nbp;他名下的产业大多有妥当的人安排在妥当的位置上,&nbp;&nbp;不至于需要临阵换将,&nbp;&nbp;一片慌乱。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决定将这些人都留在汴京,&nbp;&nbp;跟随他前往杭州去的,&nbp;&nbp;只有向华和史尚等区区数个而已。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当然,&nbp;&nbp;这些作坊和留守在汴京的人也都得明远打了招呼如果在杭州他需要拓展生意,&nbp;&nbp;传一份信件,汴京这边就会调集人手到杭州去。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因此这批管事与工匠大多有了心理准备,安排好了家事,如果明远有需要,他们可以随时出发。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种建中那边,则是将所有军器监未尽的事务都交给了贺铸。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贺铸为人慷慨激越,但为人做事却颇为老成。种建中对这个同僚一向称赞有加,明远也与贺铸聊过两次,认为是一个可靠的人选,能够将种建中建立起的军器监新工艺新项目一一继续推动。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王雱对明远也十分感激,甚至亲自去明家拜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两人坐在明家小院的花厅里,王雱看看四周,却没有上次来时那种回声阵阵,耳边惊雷的奇异感受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远之贤弟,家中大人和愚兄对你都是万分感激。不知远之前往杭州之事是否顺遂?有没有小弟可以帮到的地方。”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望着王雱,似笑非笑。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王家父子看起来很上道啊,至少明白投桃报李的道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过政治家大多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才能在有过一次合作之后,继续争取下一次合作。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确实有一件,只不过与小弟前往杭州之事无关。它事关……山阳镇。”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那个花钱任务中,“一千万贯”的阶段已经开始,明远并不认为自己需要等到杭州,才能开始花这手上大笔大笔的钱钞。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汴京不管怎样,都是北宋的政治中心。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既然与王家父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明远便打算在这里为自己谋取一些政治利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等到王雱听明远把诉求说出口,这位大衙内惊讶地瞪大眼睛“远之,你要修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乐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若是修路,王雱绝不至于这么惊讶。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令这位宰相之子在他面前如此失态的原因是——明远告诉王雱,他想要朝廷法度明文授予的筑路权。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与这筑路权相对应的权益是——他修的公路,要有权利收费。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王雱直接傻眼。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真的很想问问明远远之,你还真的是个儒生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从三代至今,所有的儒家经典,没有任何一条上提到过,可以将道路据为己有的呀?”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王雱绞尽脑汁,想出用这个说辞来反驳明远。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微微一笑“然而,先贤们的经典上,也没有提到过,为他人修筑道路,就一定应当是义务劳动,从而没有回报呀。”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是明远深思熟虑的结果。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既然下定决心要扭转这个时空的前途命运,自然会考虑它需要作出哪些改变,才能达到目标。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种改变必须得从小处着手,潜移默化地转移这个社会中的某些观念。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可千万不能大张旗鼓——王安石不过就是提了个“青苗法”,就被人吐沫星子喷到脸上。新党似乎万里波涛间冒出头的一块礁石,随时随地承受着各种各样的打击。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所以明远千思万虑,反复思考之后选择的切入点,就是筑路权。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打算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但是打算对使用这条公路的车辆马匹“收费”。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王雱坐在明远对面,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问“远之,为何这次我在你面前,就没有那种‘坚信你说的一定对’的感觉?”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额。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是因为他这次没有选择激活“舌战群儒卡”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