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8章 番外(1 / 2)

苏轼此时人在黄州。

明远去看他的时候,苏轼正穿了全套农人的装束,头戴竹笠,手持农具,在开垦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

明远见了这片土坡便想这大约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坡”了。

说实话,明远没有想到这个时空里的苏轼依旧会落到这个田地。

在他完成对整个时空的改变时,生活在这个时空里的每个人,应当都获得了一点“剧透”,让人们据此趋利避害。按说苏轼应当能根据那个梦,窥见他此生曲折起伏的命运,可不知道为什么,苏轼最后还是以诗文得罪了天子,去了御史台来了一场“乌台百日游”。

最后是宰相王安石一句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才保住了苏轼的性命。

明远听说苏轼在出狱之后,对此事只有一句评价——既然命该如此,我又有何损失?

看来这位是将命中注定的劫难,当做了磨砺人生的“磨刀石”,却从未让自己的真性情受一分一毫的委屈。

在前往“东坡”的路上,明远心想苏轼前半生未曾遭逢劫难,这次“乌台诗案”应是想必对他的情绪影响很大。

然而眼看见明远过来,苏轼从土坡旁一块供人休息的大石上一跃而起,摘下头上的竹笠,冲明远奋力挥动,口中呼唤“远之,远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等明远走到近前,苏轼笑着大声问“远之,你来寻我,莫不是为了最近新出的那‘双观’?”

明远一怔双关?

随后他反应过来,原来那“异时空双向视听交流”,不知怎么地被人改称为“双向观看”,简称“双观”。

不过,“相互直播”,可不就是“双向观看”吗?

怎么,消息已经传到苏轼这里了?

不过明远再一想这也不奇怪,苏轼已经有好些朋友上过“直播”,与另一个时空的现代观众见过了面。

如今各地信件往来极为便捷,苏轼这么快就从朋友们的信件中得到消息,也并不出奇。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两个时空之间的“双观”,从最初在瓦子勾栏里的面对面交流,很快升级成为“街拍”模式。

宋人带现代观众见识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城市公共设施公共水井和望火楼。

现代观众在啧啧称赞的同时,带宋人参观了他们的自来水厂和消防站。

沾沾自喜的宋人……

但是很快,宋人“体育”上扳回一城他们展示了蹴鞠、捶丸、马球、投壶、射箭……尤其是蹴鞠。

现代观众们望着在球场上奔走如风的蹴鞠运动员,眼都红了,纷纷向明远请求,想要从“异时空”租借几个蹴鞠高手,好为他们争一口气。

明远无情地拒绝了这个请求,而是用“街拍”模式带现代观众去参观了大宋各级别的蹴鞠联赛和人才储备,带他们去看五六岁的娃娃在野地里抱着个皮制的蹴鞠疯玩的情形——

现代观众们于是都不做声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光靠借几个厉害的蹴鞠球员,是没办法改变现状的。

在这之后,明远获得了试验方的允许,将“双观”的模式进一步升级为“名人面对面”——当然这只能是单向的“追星”,毕竟宋人不可能认识后世有哪些“名人”。

现在明远过来,就是为了邀请苏轼上“双观”的。

他一伸手,天空中顿时出现了一副椭圆形的光幕,倾角恰当,刚好令明远和苏轼都能看清里面的内容。

苏轼没有心理准备,被吓了一大跳,往后退了一步。

“苏公别担心,这只是‘投影’。”明远说。

“咦,怎么是存中兄?”

苏轼认出光幕上面出现的人竟然是沈括。

“是的,”

明远笑着说“我特地选了存中公和子容公两位参加‘双观’的片段,给您看看这‘双观’究竟是怎么回事。”

“另外,也提醒您有所准备,因为有时候观众会提比较‘刁钻’的问题。”

明远说到这里,忍不住流露出一丝苦笑。

在沈括上直播的那天,沈括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您是不是真的怕老婆啊?”

沈括第一个反应竟然是四下里回头,似乎想要看自家媳妇在不在现场。

然后他回身点头,很认真地解释“这不是‘怕’,是‘尊重’,不是多年的夫妻一般不会懂。”

观看直播的观众全都狠狠点头,表示他们非常同意这一点。

苏颂直播的时候就没有遇上这么刁钻的问题。

只是苏颂在展示最终完成的水轮观星台时,观众们纷纷惊呼“这真是您造出来的吗?”

乍一听有点不礼貌。

但苏颂已经明白这是另一种方式的恭维,他毫不谦虚地自认了。

结果……

结果现代观众们带苏老参观了天文台。

苏颂……

自从“双观”开始之后,宋人就一直在羡慕现代人手中那些他们见所未见的技术与工具

在路面上迅逾奔马的“铁匣子”;

在两根铁轨道上滑行,能载很多货和很多人的“火车”;

能够提起千钧重物的龙门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