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重生九一从娶媳妇开始> 第216章租房巧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6章租房巧合(2 / 2)

林轩半开玩笑的问道:“小李,这地方你们租不租听说你们是卖农产品的,这里跑运输当个仓库还不错。而且前面就是胡同大杂院,后面厂大门对着大马路”

李缘乐了。虽说这地方比较“偏远”,属于三环里面一点的“乡下地方”,但未来怎么可能做仓库呢搞房地产还差不多。物流中心都要到五、六环外面了。

左右一打量,见地方确实挺宽敞,李缘同样半开玩笑的问道:“那你们卖不卖租就没多大意思了。”

听出了李缘开玩笑,林轩就笑道:“土地国家所有,这是街道的集体产权。一般对外只租不卖。”

说实话,像京城这样的大城市的街道办,他们个个都是大地主,后来每年收租金都能收的手抽筋。但一般绝不会往外卖的。

“林哥,那就这样吧!这里我们就租下了,等会儿还要去办暂住证呢。”

“行!那你们先等等,我马上去叫人。”

“……”

在这个年代,做个北漂都很不容易。外来人口要在京城等城市长期居住,一定要办理暂住证。否则的话,一旦被抓,就会被当成盲流遣送。

关于遣送制度,好像各方的诟病居多,后来这政策就被废除掉了。

其实暂住证的价格并不贵,办理起来也比较方便。到公安机关就能受理,每人每月只需要块钱。

当然,后来的城市化,使得大城市进入到了高速建设期,到处都是工地搬砖的民工潮。有些地方的派出所甚至每年能收入上百万的暂住证费用

要知道,像派出所这样的政府机关,依靠的都是财政拨款,连购买一支铅笔一张纸都由财政负担,自己根本不需要花钱。

于是某个城市的派出所钱多的烧手,他们也头脑发昏,索性就购买全套红木家具把局长气了个半死,直接把那所长臭骂一通!(笑哭)

但反过来说,似乎办理暂住证应该比较容易,但也有两个要求:一是有固定居住地点。居住在工地也行,或者保姆居住在主人家也行,但一定要有固定地点;另一个就是需要稳定的工作。

就是这两个很简单的要求,其实许多农民工都不能满足。所以像北漂这样的群体,许多人就拿着自己的学生证。甚至毕业好几年依然保留在自己身边。

这就像古代的路引制度一样,士子就能享受到某种优待。现在的学生同样如此,他们就不需要什么暂住证。

到最后,北漂里面就出现了茫茫多的文青!

……

十几分钟后,林轩陪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过来,并且为李缘介绍说:“小李,这位就是街道办的云科长。”

“你好你好。这地方是不是你要租下价格就是说好的那个”

“对对。云科长,你好。以后需要你多照顾”

“应该的应该的。听说你们做啥农产品的生意”

“就是一些山里的野货。不算个啥。”交浅言深,李缘也不想多解释什么,“哦,正好这次带来了不少东西,等会儿林哥帮下忙,一起送过来。云科长,没啥贵重的东西,就是吃个新鲜。”

在家里的时候,李缘他们跑了几次山,再加上年底村里又捞了几大网,所以这次就随车带来了不少的山货渔获。幸好现在北方已经天寒地冻,放室外就像放在大冰箱里。根本就不怕东西放坏。再说,让李缘他们几个男人自己做饭那还比如杀了他们呢。

云科长听懂了李缘的意思,他的笑容热情了许多:“不用这么客气,不用送。”

“怎么不用如果晚上老哥有空,还想和你喝几盅呢。我们都是刚到京城,还想向您请教一二呢。”

“……”

俩人客套了几句后,很快就签完了租房合同。现如今的租房合同相当简单,无非写个金额和日期。

签完以后,云科长就好心提醒道:“小李,这块区域区里已经有了意向,未来可能安排给其他企业。也许三、五年后,也许就是一年。所以你要早做安排。”

李缘并不在意。那么大一块地皮闲置在这里,没有安排反而很奇怪了。并且自己也就是过渡,最多到时候再找新地方。

出于好奇,李缘就笑问道:“云科,怎么安排的难道这里还要开厂前面就是居民区啊”

“居民不会反对。他们又管不了政府的事。”云科长毫不在意。现在根本没人关心什么污染问题,老百姓也基本上不知道那些,“我们本来想找外商合资,本来已经谈的差不多,后来因为前几年的事搁浅了。后来厂也关门了。再说,原先这里就是酒厂,附近的老百姓早就习惯了。”

“啊”李缘大吃一惊。他是知道酒厂的,只要酿造时候产生糖化反应,这味道简直难以形容。居然还能开在居民区里吗

“啊”陈刚、武永安他们同样大吃一惊。没想到会这么的巧,随便找一家厂,竟然就是酒厂“酒厂什么酒厂”

“哦!就是啤酒厂。”

反正正事已经办完,云科长也有心情继续闲聊。

他就把那家啤酒厂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在当年的老京城,老百姓一般喝的都是散啤。每逢夏天,他们都排长龙到各大饭店打散啤,算是老京城的一景。

瓶装啤酒叫瓶啤,最有名气的是京城啤酒和双合盛啤酒。这是用在比较高档的场合。

但无论是哪种啤酒,由于总产量不足,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就像上面所说的散啤,许多饭店都在掺水卖,照样买的红火。(笑哭)

于是等到改革开放以后,京城本地就出现了十几家乡镇或者街道啤酒厂。填补了市场上的空白。一般就供应附近的散啤,瓶啤也仅仅是供应附近的饭店和居民。这样的小打小闹,小日子也都过的挺不错。

但到了现在,就像内州市那些酒厂一样,渐渐的被那些大品牌赶尽杀绝。

也许有人会很奇怪,那个着名品牌——燕京啤酒呢

其实在当时,燕京啤酒同样是那十几家乡镇酒厂之一。当年的老京城人不怎么喜欢喝。无非后来狠抓工艺,再加上特别重视营销手段,最后慢慢的做大做强。

反而是当年的京城啤酒和双合盛啤酒这样的民族品牌,由于改制、合资,还有工艺、管理等等的内部问题,最后全部死翘翘

当然,燕京啤酒那是特例,连京城啤酒和双合盛啤酒都要死翘翘了,其他的乡镇厂、街道厂还怎么活下去呢

所以说,这块场地就这么空闲出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