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四合院之进击的何雨柱> 第211章 指路与工业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章 指路与工业券(2 / 2)

其实这也是之前何雨柱没同意大规模推广养猪的原因,因为这个时期,只要上级有生产任务,下面是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的,不然的话各种物资的分配就有他们生产队什么事了。

比如上面制定的各种物资的上缴量,有蚕茧数量,有桑麻的数量,还有油菜籽的数量,完成好的话,还会有各种奖励,比如稀缺的布料,油料甚至是回购粮。

“那不会的,这个数量是经过我们开会认认真真的计算出来的,每个生产队20头猪,算起来的话,并不是很多,就是因为有你说的那个担忧,所以我们才打算从少做起。”

既然李进步都把事情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了,何雨柱自然不会再多说什么,“那这样吧,以后我们农场给你们提供养猪的饲料,你们到时候拿东西来换吧,具体的交换比例我回头算算,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李进步很大气的回应道:“你做事,我们还是很放心的,到时候你们看着办就行。”

眼看事情商量的差不多了,何雨柱起身准备离开,“叔,要不就先这样,你们先忙活着,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你跟我联系就行。”

何雨柱回农场的路上,想了想还是从空间抓了四只刚满月不久的小野猪装进了麻袋里。

等到了农场,何雨柱找到马翠兰,给她解释道:‘这里面是四只小野猪,应该是两公两母,你们养养试试,看看能不能养活,如果可以的话,到时候可以拿来给猪配种,改善一下农场猪的品种。’

马翠兰不确定的问道:“厂长,家猪和野猪,这能行吗?”

“这个应该可以的,反正都是猪,我还听人说过一个故事,说是住在山脚下的一户人家的一只母家猪,被山里的公野猪给骗走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大着肚子回来了,后来生了一窝小猪仔,所以权当是个实验吧。”

“那咱们还是按照家猪的饲养模式喂养吗?”

“你自己看着办就行,以后养殖方面的事情你做主就行,我只负责大方向上的事情,具体的事务你都可以自主决定。”

现在的农场养殖的物种还真不少,有家猪,有山羊,有奶牛,有母鸡,现在连野猪都有了。

离开之前,何雨柱还是不放心的问道:“你们人手够不够用,如果不够的话,我再想办法招聘一些人,照顾一千多头猪,还是蛮辛苦的。”

马翠兰解释道:“我感觉现在还好,整体上是能忙的过来的,只是如果猪变的更多的话,估计人手就有点紧张了。”

“这个你也不用担心,咱们农场等到了过你的时候,大部分的猪都会被送走宰杀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咱们农场也就养殖这么多的猪了。”

回到办公室之后,何雨柱终于清闲了下来,农场那边由张建设、胡为国以及马翠兰管理,机械厂那边由陆家明和田小军管理,尤其是农场那边已经走上了正轨。

至于机械厂那边,就需要时间来慢慢的磨合了,而且现在也都是简单的拆与装的工作,并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只要多尝试几次,熟能生巧还是可以做到的。

现在天短了,五点多钟就已经开始擦黑,何雨柱自然也不会等到下班之后才走,他估算着时间,踩着医院下班的点来到医院门口等许晓楠。

何雨柱每天的日子再次回到了正轨上,随着京城机械厂开始陆续的交接水泵的配件,四方农业机械厂正式开始了抽水机的组装。

刚开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工人们熟练度的提升,进度和质量都开始大幅度的提升。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不管你是欢喜亦或者是忧惧时间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快速的向前奔进,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来到了12月中旬。

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里,还是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四方农业机械厂已经陆陆续续的完成了八千多台抽水机的交付工作,轧钢厂那边更是厉害,据说再有半个多月,他们就能把压水井的订单全部完成。

另外还发生了一件关乎所有京城老百姓的大事——京城“工业券”正式发行使用,从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凭证和凭票之外的商品皆凭工业券供应。

城镇人口按照人头和工资收入发放,城市每户每月可发放3张工业券,工人按照工资收入比例发放,算下来的话,每满20元工资,配发一张工业券。

以后购买毛巾、电池、铝饭盒、皮鞋、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等工业日用品,以及定量之外的香烟、茶叶、白酒等,必须附带规定数量的工业券。

以尼龙袜子为例,买一双尼龙袜子平均要收24张工业券,最高时要收52张,以当时的平均工资收入,如果想买一双袜子都要攒上一两个月才行。

工业券的发行,不仅扩大了居民可以购买物资的种类和范围,同时也抬高了一些产量低的物品的价格,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另外一种则是发放给农村户口村民的购货券,这个一般叫做“农业券”。

京城农村户口所发放和使用的农业券,主要是按照交粮、养猪等情况予以发放,农业券的数值是按照五张券、一张券、05张券和01张券印制的。

五张券粉红色,图案是联合收割机,一张券浅褐色,图案是拖拉机,05张券绿色,图案是扛着棉花筐的妇女,01张券蓝紫色,图案是抽水机在工作。

京城发放的农村购货券,最大的特点是在标示着购货券面值的下侧,分别用红色的字标注着此时京城13个郊区区县名称。

而且因为工业券的发型,自行车的价格就跟坐了火箭一样,直接翻倍了,就这个价格依然还需要抢购。

其实很多人买不起自行车,只是因为没有自行车票,毕竟一辆自行车价格一百四十块钱左右,很多双职工家庭,或者单职工家庭攒攒钱,还是可以买得起的。

而刚发型的工业券没有编号,更不记名,所以就可以互相借用,这才推高了很多物品的价格,不仅仅是自行车涨价了,很多的稀缺物品的价格都跟着上涨,而且收券的标准也是按照最高的等级来收,但是依然无法阻挡人们购买的热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