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章 第 90 章(2 / 2)

【你是什么东西?居然敢说谢教授剽窃,给我笑死了,业内没有比谢教授成就更高的学者,他剽窃谁?】

【惊天大新闻!某校倒数第一说第一名抄袭自己。】

【你这是造谣,转发过五百要负刑事责任。】

【朋友们转起来,送他去坐牢。】

【htui,什么东西都赶来碰瓷谢教授了。】

【还是谢教授脾气太好了,要我说,直接告,一人赔个几十万,看他们还有没有脸说这种话!】

面对铺天盖地的嘲笑和辱骂。

然而,那个账号却丝毫不怵,冷静地又发了一条消息。

“谢有成剽窃的,是张济光老师的学术成果。”

此言一出,在下面上蹿下跳的人,顿时少了三分之一。

张济光在学界也是有名的学者。

曾经是古建筑系的泰山北斗,但可惜命不好,十年前不幸出了车祸去世。

从此,他的名声便逐渐被谢有成代替。

所谓泰山北斗的地位,也越发没有人记得。

发声的不是旁人,正是所谓“原作者”张济光的学生。

“中华古建筑的溯源与体系发展这篇论文,是我老师张济光所著。原名不叫这个,我老师取的名字是中华古建筑的溯源与演变,看过书的应该都能感觉出来,哪个名字更贴切。”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下面我一一放证据。”

“这篇论文,是老师带领他门下的八个博士生走过祖国无数古建筑,查阅了近万本资料,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呕心沥血研究所成。”

“这是我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在各地考察的照片。”

他一连放出来十八宫格长图。

全是张济光带领学生在考察各地古建筑时,留下的照片。

有的拍的他单人,有的集体,还有一些是古建筑的照片。

林林总总看过去,单是图片上显示的,便足以证明那几年,张济光带着学生们跑了有三百多个地方。

……这还不是全部。

网友们看着这些图,纷纷被震撼住了。

这样纯粹的、深刻的、认真的学术精神,像是阳光一样灿烂,耀眼。

让人不得不生出敬佩之意。

哪怕不曾认识他。

但只要看到这些照片,没有人不会为他的热情和坚定而感染。

“这本书,是张济光老师手写的,没有用电脑打印。”

“下面是张老师的手稿。张老师执教一生,桃李满天下,我想总有人记得他的笔迹。”

随即放出的图片,是几张手稿。

钢笔亲书,字体隽永有力,有许多处涂改,可见认真。

“张老师去世十年。就在他老人家去世不久,谢有成署名发表这篇论文,我的师兄师姐们,纷纷震惊不已,曾经到他们学校去要说法。”

“可是,该校却表示,我们证据不足。张老师的照片不算是证据,张老师的手稿也不算是证据。”

“如果想要控诉谢有成剽窃他人成果,需要拿出第三方证据!”

“我想问,这有什么不足的?”

“难道已经去世的张济光老师,能提前得知谢有成的研究成果,还用手稿写出来吗?”

“这么厚的手稿,没有一年是写不完的。请谢有成解释一下,为什么张老师的手稿,却成为了你的论文?”

“也请该校解释一下,为什么张老师的手稿,不能算作证据!”

“莫非贵校觉得,张老师是诈尸抄的他谢有成吗?”

他一连发了数十条消息。

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的清清楚楚。

很明显,张济光出车祸去世的时候,谢有成的论文尚未发表,所以绝不可能是张济光抄袭他。

只要能够证明,手稿是张济光本人的,就能够锤死谢有成剽窃。

于是,他又放出一张图片。

是来源于官方机构的鉴定书,鉴定手稿字迹和另一个本子上的字迹,属于同一人。

那个本子,是张济光的备课笔记,长年累月带着。

凡是在他手下上过课的学生,没有不认识的。

而张济光是个很好的人,做了博士生导师后,仍旧坚持给本科生、硕士生上课。

他的学生之多,真的堪称桃李满天下。

他们看到这个本子,仿佛回到了十年前读书时。

张济光老师走上讲台,将自己破破烂烂的笔记本摊在桌子上,然后笑着开始讲课。

许久之后,才有人感情复杂地打下一段话,支持博主:“我上大学的时候,张老师曾经教过我历史课。我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温和慈祥,兢兢业业,对待学术认真负责。如果这篇论文当真是谢有成剽窃张老师,我愿意出资,替张老师打官司,伸张正义。”

随着这条消息。

很快,无数条支援的消息,从一个又一个不怎么发言的账号上涌现。

像是海水奔涌。

像是星辰拱月。

更像是,一朵又一朵普通的花,为着感激他们的太阳,汇聚成强大的力量。

那个博主最后发了一条消息:“我已经联系张济光老师的儿女,明天起诉谢有成。届时欢迎格外旁听监督,还事实一个真相。”

“不管谢有成背后是怎样强大的靠山,我们不会放弃。”

“真相不会永埋地底。”

到了这个时候,舆论终于传到了不怎么上网的谢有成耳朵中。

听到“张济光”三个字,他的心骤然一跳,慌张地打开手机软件。

越看,他的脸色便越加惨白。

等到看完的时候,他的脸色,几乎是称得上是死灰色。

谢有成咬了咬牙,拨通了谢聚萍的电话,“喂,聚萍。”

谢聚萍皱眉:“哥,什么事儿?”

谢有成:“网上的舆论,你看看,给我解决一下。”

谢聚萍最近没怎么上网,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还以为是和孟熙宁那样的差不多,便答应道:“行,我知道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