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香江大亨传奇> 第五六一章 船王触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六一章 船王触礁(1 / 2)

16年,董氏创造性地将 7艘旧散装胜利型货轮,改成货柜船,货柜须全部放置于甲板上,重心不稳,董氏在舱底放重物以求平衡。

次年,注册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 开办全船货柜业务,定期航行漂亮国西海岸。

随后,董浩云在日本订了七艘高速货柜轮。董浩云对航运新科技兴趣浓郁,目光独到,作风果敢。

当时美国华裔学者卡保奇设计出半潜式船型,半潜式只通过实验室船池试验, 而无船厂建造、船东使用先例。董氏大胆采用卡保奇半潜式,交日本佐世保船厂建造 12万吨级的多功能客货船,取名东方皇后号。

东方皇后试航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不仅比传统船型的船早两三天航抵美国西海岸,还减少油耗 30%。

由于东方皇后的成功,卡保奇船型引起世界航运界的重视,不少船东纷纷订造卡保奇船型的船。

董浩云在订造的太平洋光荣号上,在烟囱装有大容量锅炉,利用烟囱四百度高温的废气做锅炉燃源,产生大量蒸汽带动发电机。电力可供航行时油泵、水泵及生活用电。该轮航行,每24小时省柴油25吨。

166年,董浩云一气在日本订造六艘 227万吨级油轮,油轮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新研制的“重热”装置,这种超大型油轮又获得低耗油的满意效果。6艘油轮分别取名为维运、维动、维产、维生、维力、维量。

将船名后一个字连缀起来,便是一句口号“运动产生力量”。

174年,东方海外巨型货柜船“香港货柜”下水,该船采用大口径低速柴油机,造价虽高,耗油特省,另配有人造卫星导航装置。

董浩云是航运业进入巨型油轮时代的领潮人。

158年, 他向日本船厂订造第一般油西洋信心号,交美国钢铁公司长期租用。

到 15年,他的另一艘东方巨人号油轮下水,该轮载重七万吨,是世界通用油轮的两倍。董氏拥有的油轮总吨位,与当时希腊著名船王奥纳西斯的油轮总吨位相同。

180年 12月 1日,海上巨人号在日本下水,它以载重565万吨级摘取世界最大油轮桂冠,轰动全球航运界。迄今,仍是世界最大超级巨型油轮。

香港的老一代船王为许爱周。从四十年代未初起,上海船东纷纷抢滩香港,群雄闹海,其势汹涌。

157年,老船王许爱周弃舟登陆,成立中建企业公司,全面进军房地产。川昌航业仍在经营,仅维持原有船队规模不变。

有人说,许受周是在上海船帮的夹击下, 败阵逃岸的。

上海船商名声鹊起,许氏川昌渐渐沉寂,这是公认的事实。

在上海船商中, 最先赢得巨大声誉的当属董浩云。许退董进,50年代未,董浩云取代老船王许爱周,成为新一代船王。

在董浩云事业的鼎盛期,他共拥有一百三十余艘轮船,总吨位逾一千万吨,相当于全苏联的商船队总吨位的一半多。

因董氏的公司曾在湾北注册,本人曾持有湾湾身份证,故未获得英皇室的授衔封爵。

但他与英皇室及内阁均保持良好关系。181年,董浩云访美,受到里根的接见。董氏还是摩纳哥王国驻香港名誉领事。

到 70年代,包玉刚的环球集团迅速崛起。包氏、董氏同时被国际航运界列为“世界七大船王”。

美国《纽约时报》称董浩云是“世界最大独立船东”。董浩云靠什么而成功的呢?这就是他常说的一句话“地球表面 3/4是海洋,我们应该有信心征服海洋。”

董浩云终身从事航运业,他认为“船只不仅可以运载货物,还可以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

170年 月,董氏斥资 320万美元,买下退役的豪华邮轮伊丽莎白皇后号。随后投入 600万美元进行内装修,将它改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管理的“海上学府”。

172年 1月 日,当改造工程即告竣工时,泊在香港海港的 38万吨级巨轮不幸失火,被毁沉没。

其后打捞出水,拆卸当废铁出售。该船已投保,董氏以所得保险费作为股金,成为英国保险公司大股东。

海上学府夭折,董氏痛心疾首,但投资教育之志不泯。之后,他购入漂亮国一艘万吨级的较小邮西洋号,改造成“宇宙学府”。

宇宙学府附属漂亮国匹兹堡大学,董氏教育基金会提供奖学金,东方海外负责营运。

董氏为宇宙学府董事会主席,教授来自四十个国家的著名学府,学生则是从亚洲各大学里遴选的优秀生。

宇宙学府周游列国,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加强与各国文化的交流。每期学生约五百名,专修文理各科。

180年 6月 23日,董浩云获美国成就学院金碟奖。

董浩云在香港,有两件事最为轰动一是海上学府——伊丽莎白皇后号毁于大火;二是董氏致香港传媒的一封公开信,舆论界就“董浩云与包玉刚,谁是真正的世界船王”闹得沸沸扬扬。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舆论谈起世界级船王,皆不约而同把目光盯到希腊、挪威的大船商身上。美、英、日等国也有特大型航运公司,但都不是独立船商,而沦落为公众公司。

谈起世界级船王,首推希腊的奥纳西斯。人们对奥氏的兴趣,桃色新闻更胜于航运本身。

奥氏频频更换美艳女伴,尤其是他娶了美国已故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犹如世界传媒的核爆炸。

奥氏的连襟、希腊船王尼亚哥斯亦不相上下,娶美国汽车大王福特的女儿为妻,名噪一时。

欧美传媒一向忽视华人,尤其是包玉刚、董浩云等华人船王不会制造桃色新闻,自然受到西方记者的冷落,世界船王排座次,也自然会把包氏董氏遗漏掉。

171年秋,在伦敦至普利茅斯的火车头等车厢里,包玉刚对面坐着一位英国绅士。

绅士问包氏是日本人吗?包氏说是中国人,说准确一点,是香港的中国人。

绅士立即表示出莫大的兴趣,与包氏聊起来。当他得知包氏是搞航运业的,问包氏有多少船。包氏说“有一点点,具体数记不太清楚。”

绅士一愣,甚是惊奇,记不清楚,那不是有很多吗?香港那小地方,会有这么大的华人船商?他问道“有奥纳西斯先生那么多吗?”

包氏说“大概有吧,可能会有尼亚哥斯和奥纳西斯两个连襟加起来差不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