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节(1 / 1)

这种“手工缝纫作品”还不如用缝纫机做的厂货,缝纫机做的至少针脚整齐好看。写诗也一样,很多人的诗写得还不如作诗机。同样是东拼西凑、言之无物,至少作诗机不仅格律是对的,还能一键给你搞藏头。这种诗多了,大部分人也就觉得诗词歌赋这种东西太脱离生活。背背经典就得了,正经人谁写这玩意呢?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典诗词,也是“吹尽狂沙始到金”。每个诗人背后可能都有成百上千首湮灭无闻的作品,才能将自己最璀璨动人的佳作呈现给后世。如今挂在李白名下的传世作品有九百多首,挂在杜甫名下的传世作品有一千多首,真正能广为人知的不到十之一二。当年替李白整理《草堂集》的族叔兼大书法家李阳冰,写序又称李白留下来的手稿已经“十丧其九”,很多作品都已经散佚。晚唐的韩愈就对李白杜甫极为喜爱,直夸“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很遗憾说李杜流传到晚唐的诗少得可怜,就像是泰山上拔下来的小小一根茅草(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所以连李杜都是写了大量的作品,才成为广为人知的诗词界名人。何况是天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所以对于现代人写古诗词,这位文史博主一般是持鼓励态度的。她仔细把杜甫发的几十首诗通读一遍,发现意境相通,文辞相近,读来没有佶屈聱牙的词句,偏又给人一种古意盎然的感觉。就好像真的是杜甫在隔空和李白唱和。不过,就算是杜甫本人来了,一口气写几十首诗也有点勉强吧?难道是有人想借此炒作?这样的诗会是有心炒作的人写得出来的吗?这些诗不能说首首都是可以流传千古的佳作,可每首总有那么一两句叫人眼前一亮。这种眼前一亮太难得了,读来有种酷夏喝到冰饮料的舒爽感!文史博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几句诗翻来覆去地读了几遍,有点拿不定主意该不该转发分享。她想了想,把“杜甫764”的主页分享到诗词协会群里。她从小就是个诗词爱好者,前两年还加入了华夏诗词协会。不过她年纪不大,在前辈面前不怎么敢说话,大多数时候都是旁观大佬们聊天讨论,偶尔悄悄帮忙转发点赞,在群里一直都是乖巧又低调的后辈形象。“老师们能帮忙看看这个主页的诗吗?”群里没人回应。文史博主看了眼时间,十二点了,老一辈的人应该已经睡了。她没有再等待,果断地关注了“杜甫764”,转发最喜欢的一首诗到自己首页,顺从本心夸赞这个博主的诗写得很有味道。十二点正是夜猫子们最活跃的时刻。“杜甫764”这个账号干的事很快引起不少人注意。点进去前:哪个穷酸作家居然在微博上写酸诗?点进去后:这人写得好像挺像那么一回事?诗不一定人人都会写,但一首诗能不能读懂、读懂后自己喜不喜欢,每个人都是能判断出来的。杜甫写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一读就能感受到李白的疏狂放纵。杜甫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读就能感受到李白的才华横溢。杜甫写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一读就能感受到诗中扑面而来的不平之气——李白这样的人多难得才来人间一遭,为什么要让他受那么多的委屈?“杜甫764”发布的这些新诗同样有让人读完就忘不掉的佳句,字里行间都透着对李白的推崇和怀念。正是这贯穿始终的推崇和怀念,让不少人读过以后莫名触动,忍不住转发分享表示“就算是杜甫本人来写,应该也只能写成这样了”。有这种和谐的发言,自然也有不赞同的声音。尤其是看到有人转发的人说这简直像杜甫本人,不少人就起了逆反心理:老杜也是一个不知哪冒出来的垃圾账号能碰瓷的吗?再一看粉丝数,好家伙,连一百都不到,这也好意思说是杜甫本人水平?撸起袖子开喷!另一边也不干了,觉得我也就随手一转发,你骂我做啥?于是双方觉也不睡了,你来我往地激战一整夜。到天快亮了,才有人扒拉出“杜甫764”的粉丝列表,发现最前面赫然有个“清阳博物馆”。再点进清阳博物馆一看最前排的转发和点赞内容,立刻破案了——“杜甫764”这个账号肯定是清阳博物馆捣鼓出来的!证据就是,官方转发了游客发的照片,上面是游客们和苏轼两人的合影。苏轼这家伙还热情地给游客们介绍了另一个人是谁:这小老头儿就是诗圣杜甫!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诗圣,即使知道了“杜甫764”是清阳博物馆搞出来的账号,很多人还是觉得这个诗圣和自己想象中不太一样。不过争议声总算是小了下去,更多人开始讨论诗的本身以及杜甫本人到底长不长这样。闹腾了这么一晚,清阳博物馆的同好群一大早就热闹起来。得知这个账号居然是博物馆出品,群友们纷纷跑去关注“杜甫764”。还有人开始分析这个“764”是什么意思。很快有人猜到它是个年份。公元764年,对杜甫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杜甫写了很多诗,年初他得知老朋友严武当上了蜀地节度使,决定拖家带口回成都西郊的草堂去。杜甫一路从渡江写到沿途风景,并且提前了五首诗寄给严武表示“老朋友你的邀请我收到了,我马上就回来了”。接着回到草堂又写诗表示“我回来了”,并且把给草堂的松树桃树凉亭小船茅草屋挨个赋诗一首,慨叹物是人非世事难料。最后杜甫还写诗寄给相识的亲朋好友。有的说“你到成都这么久没来找我喝酒是不是看不起我的破屋(《寄邛州崔录事》)”。有的说“你不是说要资助我翻修草堂吗钱怎么还没送来(《王录事许修草堂赀不到聊小诘》)”。就这样忙忙碌碌地呼朋唤友写诗交游几个月,杜甫当上了“杜工部”。但是这段幕僚生涯并不愉快。杜甫心生去意。这些经历和心路历程都详细写在他的诗里。他每个时期的诗都有一定的特点,搭配着时代背景来看更能体会其中真意。这时候的杜甫是郁郁寡欢的。他和同僚处不来,又和严武起了矛盾,不仅情绪十分低落,还厌倦了坎坷不顺的官场生活。这个时候的杜甫如果有机会纵览李白的传世作品会是什么心情?他若是捧诗夜读,应当会且悲且喜、感慨万千吧?了解完杜甫在这一年的遭遇,很多人没再对“杜甫764”恶语相向。算了算了,要是杜甫真的能从李白这些精彩佳作里得到慰藉也挺好的。既然都已经做梦了,为什么要那么较真?吴普一大早醒来,准备早早领苏轼杜甫去医院体检。没想到洗漱期间系统给他放起了昨晚的“杜甫大战”。吴普看着系统放出来的“杜甫764”主页,看到上面居然已经挂着几十首诗。不愧是你,老杜!一般人憋四句诗都得憋几天,你一口气写上一百句都不带喘气的。简直不是人!吴普再仔细一看,这些诗居然都是在隔空跟李白唱和或者抨击碰瓷李白的假诗。吴普:“…………”唉,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不愧是做梦梦见李白都要写两首长诗记录下来的老杜。吴普边刷牙边扫了眼评论区。经过一晚上的热闹讨论,目前大部分人都在下面夸杜甫这些诗写得不错。只剩极少数人还坚持不懈地破口大骂或者阴阳怪气。系统给吴普分析:【这些人是被雇佣来针对博物馆的水军。】吴普看了看系统放出来的分析结果,发现是前段时间造假名人诗词被骂成狗的一批营销号在搞鬼。大概是觉得同样是假的,凭什么清阳博物馆就可以为所欲为?清阳博物馆造的假还不止杜甫一个呢,还有苏轼昭君、西施那一大串人以及一大堆似是而非的文物故事。真是岂有此理!吴普瞅了眼系统筛选出来的水军发言,发现这些家伙因为骂得太没有创意而遭到正常网友嫌弃,压根没多少人跟着他们的节奏走。这种无能狂怒根本毫无战斗力。没办法,作品写得好就是可以为所欲为,正常人读完根本不好意思下嘴黑。而且博物馆一直都明说苏轼他们是“演员”。吴普让系统不用特意去管。【随他们去吧。】【为什么?】【挂逼要有挂逼的尊严,别人跳起来都打不着你,你和他们急什么眼?拳打敬老院,脚踢幼儿园,你好意思吗你?】系统不吱声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