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节(1 / 1)

冯梦龙听了吴普提及的一堆说法,当场表示自己最喜欢“感甄说”,最好是杨升庵那个“爹想纳儿抢先弟弟难以忘怀”的版本,一看就可以写个十万字!老曹感慨的那句“今年破贼正为奴”多有感觉!父子三个打起来,刺激!甭管合不合理,写出来跌宕起伏就是好故事!吴普说:“你来迟了,父子三人相争都已经有人拍成电视剧了。”事实上后世这些关于三国人物的观点,大多受《世说新语》这本段子合集影响,再加上《三国演义》来了个深入加工,很多梗都已经深入人心。比起史书上的寥寥数语,还是这些野史逸闻更受欢迎,衍生出来的相关作品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曹丕相关的“七步成诗”“父子争纳”都是《世说新语》里捣鼓出来的。多新鲜,多刺激,多抓人!一听就对极了冯梦龙胃口!唐·怀才不遇·寅却对冯梦龙的看法不甚认同,选择另外的观点:“我倒是觉得自喻说挺有道理,你看看道别时那句‘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读来难道不是有‘我虽然不得重用,但是我始终忠心耿耿渴望被任用’的味道?”曾经创作过《洛神赋》书法作品的赵孟頫也有不同意见:“就不能是单纯的美好的幻想吗?”对于赵孟頫来说,书画算是心灵上的一片净土,只要醉心书法之中,就不会有那么多世俗烦忧,不必去想什么家国大义、人情伦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有时候解读太多,反而没办法静下心来欣赏书画与诗赋的美好之处!李清照几人没有参与讨论,她们都酷爱书画,还在画中流连忘返,恨不能把画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赏玩个遍。关于“曹植心中的洛神到底是谁”本就是没有依据的揣测,吴普拉着冯梦龙他们讨论了一番,也只是想启发启发大佬们的灵感而已。毕竟他今天可是要诓出几幅大佬真迹来的!吴普麻溜领着走到创作区,看看他们有没有想要题写的内容。系统虽然依着吴普的意思搞了“画中行”活动,却没有按照吴普的意思来个一天一画,那么做工程量太大,且利用率也太低了,没法充分挖掘每幅名画的潜能!所以“画中行”活动的场景目前准备一月一换,而交流厅供人题写作品的地方也会依照画中内容来布置,可以让前来交流的人抓牢赏玩名画的余韵尽情创作!这次的创作区就布置成“洛水河畔”,落日余晖洒满大地,一行人来到洛水河畔,回忆着“画中游”所看到的场景,胸中自然有许多想法想要留在纸上!于是在吴普的热情邀请下,唐寅几人相继题写起来,赵孟頫更是准备抓住刚才品玩画作的感悟再写一遍《洛神赋》,希望能更上一层楼!吴普把大佬们安排得明明白白,趁着三三两两聚拢在一起搞创作的时候仔细数了一圈,赫然发现少了个人。李白哪去了?!吴普想到自己手里还没有李白真迹,生怕错过这个大好机会,顿时倒回去认真寻找李白的身影。吴普找了半天,没见着人,又从头开始往后找,等找到六龙云车腾云驾雾的场景时才赫然发现李白不知怎么爬到了六龙云车旁边的鲸背上,正探头探脑地欣赏着车里坐着的洛水女神!真就是李白乘鲸!吴普都有点震惊了。李白到底怎么上去的啊?!按照《洛神赋》里描述,六龙云车腾飞的时候“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古时候认为海里的大鱼雄的是鲸,雌的是鲵。所以在这一段画卷上雌雄鲸鱼紧随在六龙云车两旁,生动地呈现出赋文中的“鲸鲵夹毂”!由于这一部分的六龙云车是飞在天上的,所以这些鲸鱼也都离地相随!吴普仰起头望着鲸背上的李白,决定不懂就问:“太白你怎么上去的?”李白听到吴普的声音,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离地老远。他指指旁边比较小的鲵说道:“你看它的尾巴垂得挺低,跳起来抓住它尾巴往上爬,再抓住鲸鳍爬到鲸背上就可以了。刚才我还顺着它的左臂去六龙那边骑了一圈龙来着!”李白说来很简单,可吴普仰头看了看两条鲸鲵的高度,再看看它们身上看起来挺滑腻的皮肤以及鳞片,只觉唯有胆大包天的李白敢踩着它们往上攀爬。要是手上一滑或者脚下一滑,岂不是把自己给摔没了?吴普一颗心都被李白弄到了嗓子眼,紧张发问:“你能下来吧?”李白信心满满:“上来不易,下去容易,等我再看一会就下去。”吴普叹气:“你可得小心点。”李白摇着头说:“你看看你小小年纪的,怎地这么胆小怕事?难得遇到这样好玩的事物,你难道就不想上来与我一起赏玩美人美景?”吴普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想。”他还是很爱惜自己性命的,一般人也不会像李白这样作死!李白直摇头:“你可真够无趣。”吴普给李白讲起苏轼那个跑陡峭岩壁上写下“苏轼、章惇来”的朋友。他觉得李白应该和章惇应该很有共同话题。李白果然大感兴趣:“是个妙人!你这朋友苏轼却是逊了一筹!”听到李白这么评价苏轼,吴普深深怀疑李白是在记恨苏轼说他“有人伪作纯属活该”的事。吴普说:“可惜章惇去当了宰相,却是没有多少诗文留下来,你怕是见不着他了。”宋朝有名的宰相实在太多了,晏殊、范仲淹、王安石他们哪个都比章惇有名,怎么都轮不到章惇。李白笑道:“知晓有这么一个人就可以了,也不是非要见到不可。”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尽职尽责的系·房管·统已经在直播间里疯狂打出【危险动作,切勿模仿】这样的话,且全程在直播间里高亮警示。“活得久什么都能看见,这居然不是特效吗?!”“真该让老杜来看看,他写的‘若逢李白骑鲸鱼’成真了!!”“完了,我也想去骑鲸鱼,这就去抢票!”“笑死,这高亮警示,看出房管有多着急了。”“等等,大家别被太白转移了注意力!!没有人发现这个场景和以前不一样吗!!我还以为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全息投影,可是这个场景还可以触摸和攀爬!!难道我有生之年可以玩到全息游戏?!”第120章吴普和李白聊了半天,又在底下好生一通劝,可算是把李白给劝了下来。吴普觉得下次要随身带点酒,来点酒香说不准就不用费什么口舌!李白玩了个尽兴,也有许多灵感,跟着吴普去了交流区。冯梦龙他们早就注意到吴普和李白都消失了,见他们回来后不由追问:“你们跑哪去了?”李白便把自己爬鲸背的事给冯梦龙他们讲了讲。冯梦龙和唐寅闻言跃跃欲试,一起跑到巨鲸底下。唐寅已经不年轻了,虽然还能喝酒,老胳膊老腿却是爬不上去。冯梦龙倒是还算年轻。按照明朝读书人的培养模式,射击课分数不够是不给当官的,所以冯梦龙好歹是能弯弓射箭的人(虽然他六十好几才补缺当了个县令)。不过比起李白,冯梦龙身手到底差些,爬上大鲵左臂根本没法抓住鲸鳍往上爬。他换了方向,抓住龙尾跳了过去,好歹算是享受了一把骑龙的趣味。唐寅在底下望龙兴叹,只能叫冯梦龙给他拍点龙背看洛神的视频给他瞅瞅!吴普听系统提醒说冯梦龙他们在胡搞瞎搞,装作没听见。反正现在直播间视角不在六龙云车那边,随他们玩儿去吧!都是成年人了,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吴普专心致意地围观李白写诗。比起王羲之、赵孟頫他们的成熟,李白这会儿的字还挺生涩,算不得大家之作。不过他的诗够狂啊,李白只是轻轻松松提笔那么一写,原本平平无奇的字莫名就多了几分龙飞凤舞的气势!苏轼的评价没错,李白生性豪放洒脱,写起诗来不拘一格,很多诗都是临场发挥的结果。什么推敲、什么斟酌,对他而言根本不存在!王羲之等人看完李白挥洒自如地来了首新诗,读来只觉太白不愧是太白!哪怕还只是二十几岁,李白的诗依然写得仙气袅然,整首诗很有他那句“美人如花隔云端”的味道,那曾被曹植描绘得淋漓尽致的洛神仿佛一下子又来到了所有人眼前。李白把刚才骑鲸看洛神得来的灵感一气呵成地倾斜在纸上,自己也觉痛快至极。他开始跟王羲之他们讨教起书法来,想看看自己能朝哪个方向努力。在场几人书法造诣都颇高,见李白诚心求教,都悉心给他提了不少建议。直播间的观众们看到这一幕,一时不知该羡慕王羲之他们能亲眼看到李白写诗,还是该羡慕李白能够当场向王羲之他们讨教。不管是不是提前写好了台本,这些人拿出来的作品和给出的点评都足够吸引人!看着李白与王羲之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自己的提升方向,直播间的观众们又开始用弹幕聊起天来——“连太白都这么努力,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练字!”“说实话,电子产品害人啊,我现在都快提笔忘字了,下班就去买笔。”“只有我觉得太白这首诗写得很有味道吗?网上搜索不到,难道是原创?”“博物馆本来就有写诗高人啊,上次老杜不是被诗歌协会认可了吗?”“对对,牛还是老杜牛,一口气写那么多诗,逼得大苏都出来秀弟弟了!”“老杜和大苏啥时候回来啊?想看他俩和太白见面!!”系统观察到直播间里的讨论,瞄了眼苏轼和杜甫的状态,发现苏轼正在赶路,杜甫还在办离职手续,一时半会都过不来,只能跑去和吴普感慨这可真不凑巧。吴普倒不觉得有什么,李白还不认识杜甫,顶多就是杜甫看到故去的友人激动一下。见直播间里都在讨论李白,吴普等他们讨论完书法问题后不怀好意地提议:“太白还没去看过逸少兄写的《将进酒》,要不我们过去看看?”李白刚才已经挨个赏玩过王羲之、赵孟頫他们的新作,正是意犹未尽的时候。听吴普这么一提议,李白立刻兴冲冲地说:“走,我们这就去看。”一行人(抛下冯梦龙和唐寅)去展廊那边看《将进酒》,李白率先跑了过去,见到王羲之的字后精神一振,逐字逐句地赏玩起来,越看就越喜欢,对着王羲之就是一通猛夸。吴普又给李白讲了讲创作背景。大多数学者认为《将进酒》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后许多年,与朋友们喝酒时直抒胸臆之作。所谓的赐金放还,其实就是朝廷把李白给解雇了,给他发了笔辞退补偿。李白从李翰林又成了无业游民,失去了公务员铁饭碗,自然郁闷了好些年,只能拿着钱到处游山玩水去。至于具体是哪一年写的,想来只有等李白真正写出来才知道了!想想李白在丢了翰林学士这份工作后花了多少功夫写求职信、求职诗,就让人忍不住感慨文豪亦凡人,求职受挫也只能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开导开导自己!李白听了也是为自己的未来唏嘘不已。不过他倒也不觉得多难过,好歹他一辈子活得潇潇洒洒,来个庸才想被人嫉妒都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