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节(1 / 1)

可不就很遗憾没见着杜甫吗?吴普简单地给王安石介绍杜甫的近况:茅屋破过了,杜工部当过了,觉得没意思马上就辞职回家了;再过几个月,他朋友兼靠山严武要没了,我们就可以拥有流浪的老杜!王安石:“…………”王安石突然不是很想知道吴普以后会怎么介绍自己。人老杜,接下来先失业,再失靠山,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到处写求职信找工作求人收留,颠沛流离好些年,日子过得惨兮兮,吃顿牛肉喝口小酒都要真心实意写感谢诗!都这么惨了,你还说什么“我们即将拥有流浪的老杜”,你是人吗你?你还有人性了吗?从青年时期就为杜诗痴狂的王安石,对吴普毫无同情心的用词十分不满,吃饱饭就去朱元璋那边接受入馆基础教育了。吴普回忆着王安石那副“我马上就把你写到日记里”的模样,挺纳闷自己哪得罪老王了。他转头和冯梦龙虚心请教:“我刚才说的有哪里不对吗?”冯梦龙道:“没什么不对,就是你不管说什么都自带一股子让人想打你的味道。至今没有人套你麻袋,纯粹是因为我们涵养好,而不是你运气好!”吴普:“…………”吴普暗暗溜了,省得场面控制不住,自己真成了群殴对象。都什么人啊,他要是说得太惨,那不是弄得所有人食不下咽吗?他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好好吃饭,尽量保持愉快心情,才想方设法把事情讲得快乐点!他,暖心馆长,特别体贴!接下来几天,吴普又开始了他的咸鱼生活。有了杨升这个专职铲屎官在,撩猫逗狗从此变得更加简单:只需要等到猫猫狗狗的饭点到来时,找到杨升这个目标人物,一键点击追随,即可以拥有一大群毛茸茸!谁可以拒绝毛茸茸!吴普觉得自己实在太快乐了!这天吴普照例左手一只猫、右手一只狗地纵享快乐人生,就听系统提示说苏轼和杜甫有空了。杜甫是回到了草堂。他会在草堂里度过最后一个安稳舒适的春天。苏轼则是抵达黄州。开始他躬耕东坡的犯官生活。吴普没想到这两这么巧,时间居然碰到一块了。真是缘分啊!吴普立刻溜达回去,把苏轼和杜甫一起召唤出来,告诉他们李白来过的喜讯。苏轼和杜甫一下子激动了:“快带我们去见见他!”吴普一脸遗憾地直摇头:“太不巧了,他前几天刚回去了。”苏轼:“…………”杜甫:“…………”吴普见他们特别失望,又神神秘秘地对他们说:“子瞻,我带你去见个人!”第130章吴普表情过于神秘,苏轼和杜甫都给勾起了兴趣,被点名的苏轼更是猜了一路,把自己认识的亲朋好友都猜了个遍。吴普一路直摇头,径直领着苏轼两人往前走。杜甫瞅见吴普满脸笑意,直觉此事并不简单。倘若真的是苏轼的亲朋好友,这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馆长早就直接说了,哪会一路吊他们胃口?杜甫有些怜悯地看向苏轼。苏轼一无所察,还在那叹气:“那我就不知道了,总不会是陶渊明吧?”吴普还是神神秘秘地说:“一会你就知道了。”三人一路穿过入冬后的园子,来到王安石的住处。这住处还紧挨着苏轼的房间来着,可以说是很体贴了!苏轼一看这安排,对吴普的贴心举动十分满意:“不错,这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聊天儿了。”吴普连连点头,领着他们去敲王安石房门。王安石经过几天的培训,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电脑。他正在阅读国际新闻,边了解后世的国际形势边使用自己当过两次宰相的大脑进行点评。之所以选择国际新闻来指点江山,是因为朱元璋告诉他,跑国内新闻底下指点江山容易被举报封号。都是身边事,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各人有各人的立场,不仅容易吵得腥风血雨,偶尔还可能踩到敏感线,可不就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封掉账号吗?点评他国新闻,安全系数就高多了,适合王安石这种抬杠高手当入门练手!唯一比较阻碍王安石发挥的,是他看不太懂原始报道。他正一脸深沉地研究着被翻译得乱七八糟的国际新闻,考虑着要不要学习几门外语,就听到吴普敲响了房门。王安石起身去开门。苏轼听到屋里的脚步声,一脸期待地等着门被里面的人打开。紧接着,他就看到了王安石!苏轼:“…………”苏轼幽幽地看着吴普。就说他怎么神神秘秘!这小子原来是想看戏!苏轼和王安石算是政敌。论朝堂地位,苏轼当然没办法和王安石掰腕子,不过苏轼是大宋文坛红人,影响力大啊!苏轼倒不是完全反对新法,他只是反对王安石的激进,所以王安石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就抄起笔杆子开始泼冷水。王安石一听,不太乐意了,我干得好好的,你写的都是什么狗屁文章?于是两人就有了矛盾。不过两人偶尔还是会坐在一起聊聊天,算起来没什么生死大仇,顶多就是相互讽刺对方几句。还是后来王安石罢相,苏轼才被弄去乌台蹲大牢。王安石退休回了金陵,得知苏轼被弄进牢里去了,还特意写信给宋神宗帮苏轼求情来着。苏轼也知道这事儿,所以心情才挺复杂。他这次身陷乌台诗案,营救他的人挺多,都让他挺感动的,只是他没想过还会有王安石。就算他觉得王安石识人不清,做事又刚愎自用、不听劝告,这会儿还是得感激王安石的仗义出言。比起那些想方设法要把他弄死的人,王安石真的算是君子了。可惜感激归感激,苏轼见到王安石时心情还是老复杂了!两人的时间线倒是蛮同步的,过来博物馆的节点都差不多,瞧着当真就是老朋友重逢。“王相公。”苏轼主动问好。王安石来时已经听说苏轼被贬黄州,戴罪当个黄州团练副使,关心地询问道:“子瞻你到黄州了?”苏轼点头,又向王安石道了谢。王安石道:“你我相识多年,焉能让你被人害了去。若是叫他们开了这个坏头,世上不知多少人不敢再动笔!那可不是什么好事。”王安石一向都反对重刑。他以前插手过两桩案子。一桩是年轻时碰上的“鹌鹑案”,讲的是两熟人闹着玩,一个人抢了鹌鹑跑,另一个人追上去踹了一脚,没想到不小心把人踹死了。王安石认为这件事一来是死者盗窃在先,二来鹌鹑主人也不是主观杀人,怎么能判鹌鹑主人死罪?王安石表示强烈反对!结果没人理他,还摁头让他赔礼道歉。另一桩就是他和司马光吵到天昏地暗的案子了。讲的是有个叫阿云的女孩嫌弃家里给她选的未婚夫太丑,找机会去砍了他十几刀(最终砍断他一截指头)。地方官员认为他们还没成亲,算不得杀夫这种十恶不赦的大罪,且人也没死,认罪又爽快,可以算是自首,不至于要判阿云死罪。王安石表示自己很认可这个判决,但是司马光他们不认,他们觉得女子意图杀夫必须死,都动手了哪能算自首!这时候的皇帝宋神宗非常看重王安石,讨论几轮后决定按照王安石的想法现场给律法加个补充条款,表示“谋杀已伤,案问欲举自首者,从谋杀减二等论”。这可把司马光给气坏了。等司马光十几年后上位了,第一件事就是去把这个补充条款找出来重新删掉,坚决不许再随便放过这种把谋杀付诸行动的犯罪分子!连这种死罪的判决都认为该轻判,王安石自然不会认可乌台诗案这种文字狱。即使他曾也为苏轼那些反对文章生过气,还是不希望他们大宋起了那样的坏头。那是会让他们满朝文武被后世戳脊梁骨的。两人许久不见,话题还是很多的。他们聊了聊后面越来越撕破脸的党争,皆是一阵唏嘘;聊了聊紧接而来的徽钦二帝,又是齐齐唾骂,恨不能生在那时候去把他们掐死!苏轼直叹气:“还是子厚眼光好啊,当初要选徽宗登基,他就直言说‘端王轻佻不可为君’。”当时的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了。要不是这次站错队,章惇应该还能风光好些年。两人坐在一千多年后的茶室里,感受着有了暖气后堪比夏日的温暖冬天,聊起过去的人和事都有恍如隔世之感。等捧起吴普给他们泡好的热茶,王安石才注意到有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小老头儿(杜甫)坐在那儿旁听。王安石奇道:“这位先生瞧着倒是眼生,馆长怎么没介绍介绍?”苏轼这才想起王安石还不晓得杜甫是谁!他看了眼捧着茶坐在旁边慢悠悠喝的吴普,只觉这小子蔫儿坏!谁不知道王安石喜欢杜诗啊,当初王安石还拿出他自己编的《杜工部诗后集》给他们品鉴来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