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天下寻珍> 第三十九章 照片背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 照片背后(2 / 2)

赵勇震惊地说道。

微微一笑,向北寒接着说道:“为了钱他们连人都敢杀,何况是挖坟掘墓呢。”

从照片中的几件儿东西上,向北寒没有发现使用磨损的痕迹,倒是看出来土埋水浸的现象。而且,里面有两件陶器,一个陶制的水囊,一个陶制的酒壶,都是典型的辽金时期陪葬品。

因为陶器的烧制相对简单,由于烧制温度低,土质没有完全烧结,所以陶器胎质比较疏松,吸水性强,陶器颜色也较暗淡,并有杂色,成品质地较粗糙。

瓷器出现的年代较晚,因采用的高岭土,烧制温度高,土质已经完全烧结,胎质坚实细密,成品细腻,颜色鲜亮,手感细滑,瓷器基本不吸水。

鉴于陶器和瓷器在使用过程中展现出美丑差异、耐用差距,在隋唐时期随着制瓷工艺的日渐成熟,瓷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陶器也就逐此满满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为什么陈彬相机里拍的两件东西都是陶器呢主要是因为花钱少,容易达到目的。

要知道辽金时期属于北方窑系的上京窑、缸口窑、江官屯窑,特别是耀州窑,这些个窑口都能生产精美耐用的日常生活用瓷。所有在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里基本没有陶器用品了。

但作为已故亲人的陪葬用品,随墓主入土一些陶器就非常流行。一方面成本低,另一方面想陪葬什么就烧造什么,对质地形状没有太严苛的要求。比如那只陶制的陪葬用水囊,只是烧造一个形状而已,生活中根本不能用。是想一下,建立辽金两朝的契丹人和女真人(现在满族祖先)都是马背名族,水囊是他们用牛羊皮缝制而成,方便在马上骑行时喝水或喝酒的用具。如果用陶水囊,先不考虑抗不抗马上的颠簸、易不易碎,单单是那个重量和形状就不适合马上使用。

听了向北寒的讲解,赵勇点点头,又摇摇头,问道:“你说这些东西死人身边的东西,那不是很晦气吗有谁能买这种东西啊不吉利呀!”

向北寒一笑,说道:“当然有人买,而且一点都不比传世的物件便宜。”

调整了一下躺靠的姿势,向北寒为赵勇解释了起来。

古代讲究厚葬,尤其是一些达官贵人的墓地,里面有许多珍贵的陪葬品。有不少收藏价值高,又非常精美的陪葬品,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欢。但刚从墓里挖出来的冥器,是阴气比较重的,不适合人们把玩或者佩戴。

这些带有阴气,或者说是不祥的宝贝,一定要有些人气才可以供人把玩。于是,就有些喜欢冥器的玩家出大钱,雇一些不怕死的人或者是对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进行金钱诱惑,骗他们帮着佩戴把玩,用这些人的阳气,来祛除冥器上的阴气,这个过程叫“养宝”,就是用活人的精血“养”这件宝贝,直到他们认为达到“净化”的标准后,才自己赏玩、收藏。

听完向北寒的话,赵勇感觉到耳朵后面的头发都支楞了起来。他是特种兵,也是个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根本就不信鬼神直说。可刚刚听过怎么把冥器养成宝贝的解释,他是真的害怕了,确切地说是惊悚。他怎么也想不到古玩还有这么特别的玩法,简直是为了玩无所不用其极。

“小北!我长这么大今天总算是知道了什么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了。”

想了一会,赵勇接着问道:“小北!你打算怎么处理这台相机我觉得最好交给警察。给这帮兔崽子加重点罪行,让他们好好吃几年监狱的伙食。干的事儿太缺德了。”

点点头,向北寒同意赵勇的建议,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借这次机会,他想要亲身到这个村子走一趟,能不能憋到宝、捡到漏他不在乎。他是想到哪里亲眼看看辽金两朝的物件,弥补他眼中、脑中缺失的辽金古玩信息。

因为他知道,有古墓的地方就有文化遗存,就会有传承有序的东西。如果能收几件入眼的真东西、真宝贝,那就更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