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节(1 / 1)

她笃信周蓉拿不出薄朔雪伪造手谕的证据,因此直入平慈宫。周蓉的目光依旧饱含深意,盯了他好半晌,才微微颔首。“好,你要看,本宫便给你看。”话落,周蓉摆了摆手,便有一个大太监退出殿外,一刻钟后,带着一个木箱回来。“这木箱之中,便是你要的证据。”周蓉指了指。郁灯泠蹙眉,双手套上丝锦织套,将木箱一把掀开。里面一摞一摞叠着一些令条,郁灯泠拿起一本翻开。“……五月三日,调玄天门守兵三百人。”“……五月五日,为查案用,调库银二百两。”郁灯泠一本本看下去,愈发沉默。而周蓉在此期间,一直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她。看她的神情,似是当真不知。难道真与她无关?郁灯泠看了几本,不再看下去了。站起身,压低声音道:“这些,我要带回我宫中去看。”周蓉面上的笑容愈发深浓。“泠儿,你从前都无牵无挂,心中一点成算都没有,如今却很有主意。看来,你对这薄小侯爷,当真是很不一般。”郁灯泠沉默不语。周蓉又道:“你也不要太执了,这薄朔雪既不听话,你也不必保他。你宫中不是有两个宠臣么,多多疼爱另一个就是了。若是不满意,本宫再替你去寻新的人来。”郁灯泠答也不答,转身而去。身后自有宫人替她挟着箱子,搬进灯宵宫。路旁的树被大风刮得猎猎作响,好似即将脱竿而去的旗帜。郁灯泠令人将门窗全都关紧,独自点了灯烛,坐在屋中仔仔细细看那些字迹。的确是薄朔雪的手迹。有的是奏折上的回复,有的是令条。全都是以长公主的署名发下去,却都没有长公主的批字或印章。没有印章。郁灯泠瞬间明白过来,她方才在平慈宫时已经露馅。若她提前知晓,她还可以将这些揽在自己身上,只说是自己未曾盖印,吩咐薄朔雪代劳便是。但她却已然暴露了自己的不知情,失去了转圜的余地。这确实是伪造无疑。但薄朔雪为何伪造这些?郁灯泠沉凝半晌,叫人去搬来正天司的所有文书,对照着木箱内的奏折和令条一一看过去。越看眉心越是紧蹙。薄朔雪调用这些兵力、钱财并非私用,而确确实实是用来查案,且收效颇丰。再看那些案子,那些被处置的人,哪一个不是罪大恶极,哪一个不是亟需待办?薄朔雪并无过错,唯一的问题只是他为何要伪造这些内容,且从没让她看到过这些案子。从没看过……郁灯泠深吸一口气。他定然是故意为之。私传手谕这事可大可小,主要看后果。薄朔雪做的全是好事,哪里有什么恶劣后果,周蓉这般兴师动众,实在是太过夸张,一定另有他因。那么,究竟是为什么。郁灯泠思索半晌,从那些文书卷宗上一一看过去,目光在某处停了下来。幼童失踪案。那日,薄朔雪带着她去听过这么一场评书,她还清楚记得。当时她被评书中的桥段勾动,想起一些零碎片段,告诉给了薄朔雪,却没想到,薄朔雪当时正在查着这么一桩案子。那么,那段评书也不太可能只是巧合,或许与这案子也颇有关系。甚至,可能就是薄朔雪的手笔。想到评书中拯救世人的“公主仙子”,郁灯泠心忽的一跳。若那故事当真是薄朔雪写的,那么这个所谓公主仙子,大约跟她也脱不了关系。郁灯泠难以描述自己的心绪。她分明知道这个世界只是一本“书”,她是书中凄惨不起眼的一个配角,而在薄朔雪写就的故事里,也有她的角色,但她的角色却变成了最受人爱戴的主人公。直到此刻,她就算再怎么想要逃避,否认,也无法阻止心海中缓缓浮出的那个念头。她被世界厌弃,却被薄朔雪确切地偏爱。在那些零散的片段中,周蓉抓了很多人进宫。郁灯泠当时只记得是很多人,现在回想一番,应当是一些孩子,只是当时跟她年龄相仿,所以在回忆中她并不觉得对方是“幼童”。那么,是不是因为薄朔雪查到了关键,摸到了周蓉的根基,所以周蓉迫不及待地动手?郁灯泠死死抵着额头,仔仔细细地回想着薄朔雪离开前的面容,可每次回想,都像是在烟雾中伸手去抓一片浮云,到手就消散了。她那时脑海中一片空白,手脚也麻木,此时竟想不起来当时薄朔雪的神色,也就无法从中找出他一丝一毫的交代。他究竟打算怎么做。难不成就这样一腔孤勇地将自己送进牢狱?不可能。薄朔雪绝不是这样愚笨之人。她能帮他什么?郁灯泠在心中一遍遍告诉自己要相信他,可难道,她能拿住的就只有这么一点渺茫的希望?翌日,长公主临朝。在朝堂之上,长公主大发雷霆,但却更像是无理取闹,因为许多脾气发得毫无道理。但长公主本就声名在外,并非什么好脾气的人,因此大臣们也没有多少怀疑,生生受了。只是长公主却变本加厉,指着几个人骂得狗血淋头,当场摘了乌纱帽。撤职可就是大事,朝廷的官员三年一选,五年一升,到了能入京述职的级别则是十年一换,若是当真撤了这些人,要从哪里去填补?突然发难一个两个还好,但长公主却一点就是十几个,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若不是老丞相拼力劝诫,恐怕满朝文武都会被长公主当场罢免。长公主这般胡闹,自然引起不满。有几人对了对视线,一同上前一步进谏。可刚驳斥了没几句,长公主却后退一步,甩袖捂住双耳,倚在龙椅上,闭眼捂耳不听。这……跟胡搅蛮缠的人要如何讲道理。好在,长公主虽然确确实实下了令要革职,但并未下旨,因此还可转圜,于是那些倒霉被点到的大臣纷纷回家去禁闭思过,洋洋洒洒写下几大纸自述罪状交给正天司,由正天司审核无误后,再交给长公主查办。若是长公主点头同意,这些人便又可官复原职。保住乌纱帽自然是头等大事,因此接下来的十数日,朝中至少一小半大臣都在为此忙忙碌碌,根本考虑不了旁的事。再加上这些大臣又是朝中任职多年,树大根深,总免不了有许多人情可托,所以正天司的门槛差点被踏平,来人络绎不绝,要求司员万事不管,先处理这些大臣的事,于是正天司人人为此忙得不可开交。朝廷权力中心的这套机构被郁灯泠折腾得人仰马翻,青台侯被收押的事自然要延后处理。薄朔雪还未来得及被送进牢狱,这十数日都只关在禁军的高楼中,相当于软禁。虽然手戴镣铐,时时刻刻有人看押,但总比监牢里舒适许多,也不曾受什么罪。薄朔雪颇觉奇怪,不过并未深究,直到有一日,房门被打开,长公主站在门外。“阿灯……”薄朔雪晃了晃神,旋即凝眸,“殿下。”郁灯泠脸色冷然,迈步跨过门槛。“殿下竟会来看我,实在惊喜。”薄朔雪跟着进去,一步步迈得郑重,紧紧看着她的背影,语调却轻松。郁灯泠转身,定定瞧着他。周围到处都是看守的人,有许多话,不能在这里说。但是她又不能一句话都不说。她忍不住。因为受不了,因为实在想念,所以非要过来看看他不可。郁灯泠盯了他半晌,终于开口问。“那日,你说什么?”薄朔雪微愣:“哪一日?”郁灯泠神色更冷:“蜀黎郡那一日。分别之前。”她没听清的那句话,惦记至今。薄朔雪回神,含笑看她。他的目光好似蜜糖融丝,好似风牵着纸鸢缠过树梢,好似金色的锦鲤在白云的倒影里打挺扭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