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节(1 / 1)

阮软拿来两个白底浅盘,起锅装盘。把菜放在窗口处的小木桌上,顺手摇了下挂在窗口的铃铛,小红就来端菜了。“哇!好香啊!”蒜苗的香味扑鼻而来,小红忍不住夸了句。菜先给单人座的,小红把菜上了后,要拿走他们手里的竹片,送到孙红梅处,重复利用。而原本没能欣赏到新大厅的单人顾客们,瞬间高兴了。看又不能看饱,吃在肚子里才是实在的!尤其还是隔了快一个半月,小老板出的新菜,这不比那装修好看?小老板还是念着他们单人座的,毕竟,他们可是老传统,阮家小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顾不得心里洋洋得意,大家都看向今天的新菜,农家豆腐。金黄色的豆腐表皮布满了油煎过后的纹路,正是这些纹路,挂了有些浓郁的汤汁,看着就很入味。蒜苗被油炒了之后,本就很香,如今肆无忌惮的散发着自己的香气,更是让人难以忽视。他们等不及了,抽出筷子先咬了一口豆腐。煎至金黄的豆腐,即便是被汤汁煮过,依旧是外焦里嫩,尤其是外皮的焦黄,沾着浓郁的汤汁,十分有味儿,里面的豆腐,软软嫩嫩的,咬一口,只觉得豆香味十足。有人把豆腐跟蒜苗一起夹起来喂进嘴里,蒜苗被油煎过后有股甜甜的口感,而挂着汤汁的豆腐,是咸香的,可随着咀嚼的过程,豆腐被咬破,里面的豆腐中和了这股咸香,伴着蒜苗吃,唇齿留香。“奇了怪了,我家也做过煎豆腐,为什么就没小老板做的好吃,这盘子里也没什么特别的食材,为什么做的这么好吃!”“还能为什么,因为这是小老板做的!小老板做啥不好吃?”大家都服气的点了点头,明明是最平常不过的食材,小老板都能做的这么好吃,手艺真的是绝了。“吃到这个豆腐,我就想到我们食堂做的豆腐,煎的老了,吃起来都不像在吃豆腐,像吃蛋白肉!”“煎老了,最起码还成型吧,不像我第一次做煎豆腐,直接成豆腐碎了,幸好我婆娘回来没嫌弃,说到这儿,其实我婆娘煎的豆腐也好吃!”他说着说着,笑了。大家都善意的笑了笑,有人调侃道:“这是想媳妇儿了吧!”顿时哄堂大笑,被调侃的人也不恼,狠狠扒了口米饭,塞了块豆腐,口齿不清的说道:“就想了!马上就能回家过年了,到时候,让我婆娘给我做煎豆腐吃!”一道家常菜,唤起他对亲人的思念。这是很幸福的感觉。而两人桌跟四人桌的顾客也都很满意菜色。尤其是四人桌的,他们一般是一家人来的。菜的口感同时满足了大人跟小孩的需求。其他的菜可能有些饭店的特色,但农家豆腐,几乎每个家庭都在日常中做过。有位妈妈看着豆腐一块都没有碎,忍不住回忆自己当初做这道菜时的情景。“那个时候,我做的豆腐又碎,而且有的还粘在锅底,都有糊味了,可你都没嫌弃,吃的一干二净,你老实说,当时真的觉得我做的豆腐好吃吗?”被询问的男人,笑呵呵地给孩子夹了块豆腐,“你妈妈又在翻旧账了。”“什么翻旧账,我这叫触景生情,回忆往昔,算了,看你这避而不谈的态度,我就晓得,当时你肯定觉得很难吃。”眼瞧着妈妈有些不高兴,男人叹了口气说道:“那是你第一次给我做饭,你信不信我激动到连味道都尝不出来。”妈妈明显娇羞的睨了男人一眼,满意的低头吃饭。男人跟孩子对视一眼,都偷偷松了口气。“阮家小馆的氛围真好,以后我们还要常来!”“你赚钱多累,还是省着点花。”“赚钱就是要花的,你们就是我向上的动力!”……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三口幸福的吃着美食,谈谈最近的趣事,谈谈孩子的变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吃完饭后,大家出了小馆,看到巷子里有卖糖葫芦的,有的买上一串,消消食,有的一家三口,在文化墙图画前立足。对画中历史有研究的人,就会跟大家讲解,大人小孩儿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而讲解的人,看到大家如此认真,也会受到鼓舞,把自己知道的都分享出来。尤其是看到小孩子们仰慕钦佩的眼神,他们的心里像是冒着泡泡一样,飘飘然。有小孩子天真的问道:“爸爸,哥哥为什么知道那么那么多东西?”这时大人就会把孩子一把抱起,认真地回答道:“因为哥哥有好好读书,童童以后像哥哥一样好好读书,也能知道很多东西!”叫童童的小孩儿,立马举起手大声喊着,“童童要读书,童童也要像哥哥那么厉害!”孩子气的话语,引得路人莞尔一笑。还有小孩儿听了,忍不住问爸爸,“爸爸,书是什么东西?”“书呀,书是能解答你很多问题的老师……”整条巷子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关于历史,关于文化的讨论,从巷子里出来,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变了,但又说不清是哪里变了。作者有话说:我就经常吃饺子时想起我妈妈,因为我妈妈包的饺子,天下第一好吃!感谢在2021-09-12 23:57:18~2021-09-13 22:05: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雲。 10瓶;惢唆唆 5瓶;不爱吃醋的柠檬 2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第51章 三更阮家小馆重新开业的消息, 不用特意宣传,依旧到了爆火的场面。而文化墙也成了连城市人民都想去的地方,尤其是有小孩儿的家长, 除了市文化宫, 这里成了他们反复打卡的地方。从文化墙上, 小孩子们知道了我们华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冷饮, 元朝就出现了冰淇淋……因为跟吃的有关, 小孩儿们都会很喜欢听,尤其是看到卖糖葫芦的摊贩走过,他们会惊喜的大喊, “墙上也有卖糖葫芦的!”听到的人们都笑了。逛到肚子饿了,就去阮家小馆排队吃饭, 项目安排的特别好。于是,阮家小馆及文化墙,成了连城市除了公园外又一打卡圣地。阮软每天忙的热火朝天的,用孙绍元的话说,只差脚底安个风火轮了。到了元旦这天,大家惊喜的发现, 阮家小馆又有了新动作。“只要进店消费,就会拥有我们的年历卡, 另外, 这年历卡也可以售卖, 第一套是5张, 你可以把它送给你的好朋友啊, 亲戚之类的!每套只要2块钱!”价格并不贵, 尤其还是大家都会买的年历卡。很多人看到年历卡的样式, 都纷纷掏腰包花钱买了。“我给我哥寄一张过去, 我要跟他说咱们连城市有一家特别好吃的小饭馆,等他回来,我们全家一起吃!”“我也要买一套,一张给我小姨,一张给我老师……”大家都在付钱的时候顺便买了年历卡,等菜的时候,迫不及待的拆开包装,看上面的图画。每一张大家都是看了又看,每一张都爱不释手。因为画的实在是太逼真了。麻辣鲜香的麻婆豆腐,肉质q弹的红烧肉,泛着油光的辣子鸡,充满诱惑的水煮毛血旺,还有最近口口相传的文化墙。画的右下角都会标着四个字,阮家小馆。背面年历下满,还写着一行小字,“阮家小馆提醒您,要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大家忍不住感叹,小老板实在是太贴心了,如果把这年历卡送给自己想要关心的人,收到的人每次看都会注意到下面的字。无形中这卡片也能帮他们把叮嘱传达到位,起到关心的作用。因而一时间,整个连城市都流行起送阮家小馆的年历卡,不仅送到本市,还会写信送给外地的亲人。——安市的一位火车列车员,谢敏,她早上进火车站时被传达室叫住了,有一封信给她,是连城市的表妹寄来的,上面写着邀请她过年去她家,信里还附带了一张年历卡,她看了眼正面,竟然是她最爱吃的红烧肉。她父母都没在了,之前每年过年都会去舅舅家过年,最爱吃舅妈烧的红烧肉。一看到这红烧肉,谢敏就觉得快过年了。她翻过年历卡,看了眼今年过年是什么时候,2月2号,还有一个月呢!视线顺着年历卡往下看,谢敏看到了一句话。阮家小馆提醒您,要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她原本因为车上的味道太难闻,没什么胃口吃饭,可看到这句话,她抿了抿唇,走回餐车,拿出自己的饭盒,打了午餐吃。“你不是说不吃饭吗?”同事看她过来了,有些诧异,刚刚喊她来她不来。谢敏把年历卡放在她面前,然后低头吃饭。清汤寡水的大白菜跟有些硬的米饭,明明依旧是往常的味道,可今天,她却不想挑食。她不是一个人,有人在牵挂她呢!这种想法让她鼻子一酸,她赶紧低头塞了一大口米饭混着大白菜咀嚼着,把那股酸意按下去。“你看红烧肉看馋了?所以过来吃饭?”同事看着那张年历卡上的红烧肉,不自觉的挖起一大勺米饭,仿佛自己吃的不是米饭,而是画儿上的红烧肉。“背面!”谢敏无奈的提醒道。同事闻言,好奇的翻过年历卡,在最下面发现了这行小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