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节(1 / 1)

赵永利越说越急。他还尝了尝,还是比之前的好吃,可仍然不是阮家小馆红油肚丝的味道。刘向东脸色也很臭,“这就是我的红油肚丝,每个厨师做出来的都不一样,或许大家也爱吃我做的。”赵永利看他冥顽不灵,气急败坏地说道:“哎呦我的刘大厨,如果大家真喜欢吃你做的菜,那我又何必托人买阮家小馆的红油辣子,我又何必天天愁的茶不思饭不想,问题就是大家都喜欢吃阮家小馆的。”“不试试怎么知道,你回头再买些红油辣子回来,我就卖这道菜试试。”赵永利无语了,“买,可以,但你得向我保证,味道要么比阮家小馆的更好,或者一样。”刘向东生硬地点了点头,他始终认为饭菜的口味不能囊括全部,说不定这批人喜欢这个口味,那批人喜欢他做的口味。没试过谁晓得不行?——最近华国的春熙杯摄影大赛落下帷幕,取得第一名的照片,是一张黑夜雪景图。跟一般的纯雪景图不一样,这张照片上黑色的背景下,簌簌落下的雪花,被红色的灯笼光明映照出漂亮的米黄色,照片是侧着拍的,巷子里的一扇门前,有两个石狮子,木质门旁边有一块厚木牌,上面隐约写着什么字。就是这么一副黑夜雪景图,却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氛围感,红色跟黑色极大的反差,外加上雪花的白色,门跟木牌的棕色,石狮子的灰色,整个画面视觉冲击感很强,可以说,一看到就很难移走目光,像是本人就身临其境一般,真的站在巷子口,看着照片上的美感。华国日报上刊登了奖项前五名的作品,连城市有些人家也会订阅华国日报了解国家大事,他们一看到这照片立马认出来这就是阮家小馆。“老婆,你来看看,这张照片是不是我们经常去的阮家小馆?”“还真是,这上面写的什么?让我看看,天啊,这个摄影师是拍了阮家小馆的照片获得了第一名吗?第一名的奖励,竟然有1000块!”拍了个照片竟然有1000,是该说他运气太好了,还是说阮家小馆太漂亮?不少人都看到了这张照片,大家都拿着报纸去阮家小馆分享这个好消息。阮软看到照片,也是很惊奇,这照片什么时候拍的她都不知道,而且,她觉得这照片拍的太好了,把阮家小馆的大门拍的特别有感觉。“小老板 ,这摄影师你认识不?”阮软看了眼摄影师的名字,成如风。“我不认识,不过有机会,我还真想认识一下。”把一个简单的画面拍的这么有氛围,还是很有能力的。“他好像是京城的,不是我们本地人,上面有摄影师介绍,小老板,这下阮家小馆要在全国崭露头角了,真是太厉害,恭喜恭喜!”“是啊,这可是华国日报,华国上上下下但凡订了报纸都能看到。”对此,阮软没有抱希望,“不一定,这照片上看不到字,大家不知道是阮家小馆。”可她小看了同样参加春熙杯的人们,他们一看到成如风拍的图,多番打听是在什么地方,都想去现场看看,毕竟成如风在还不算繁荣的摄影界,能力堪称是大咖级别的。有的人听说是在连城,二话不说,买火车票就来了,先去了再说,准确地址就算不知道,到时候问本地人,总能问到。于是很多外地人手里拿着那天的华国日报,买票上了火车。火车上也有连城市的人,他们看到这些连城市的人吃饭的时候,都会从行李袋中拿出一瓶辣椒油,盖子一打开,座位前后左右都能闻到这股香气,大家都忍不住看向那瓶辣椒油。辣椒油的包装是玻璃材质的,上面贴着一圈浅棕色的纸,纸上写着好滋味红油辣子,最上面还有一个黑色的小圆圈,里面写着阮。红油辣子透过玻璃看的一清二楚,色泽很红,十分透亮,辣椒也很漂亮,看着就很诱人。他们拿着红油辣子就着馒头吃,大口大口吃馒头的模样,让很多人都忍不住咽了下口水。蘸了红油辣子的馒头,该有多好吃!真想尝一尝。“那个,同志,请问你这辣椒油是哪里买的?”冯浩实在是忍不住,开口问了。冯浩也是这次去找阮家小馆的业余摄影师。被问的人愣了下,然后反应过来,指着自己的红油辣子说道:“你是说这个吧,这是我们连城市目前最受欢迎的红油辣子,名字就是这个,特别好吃!以前我出远门还带些咸菜什么的,现在别的我可以不带,红油辣子一定要带,这辣子拌啥都好吃,我就简简单单的只用馒头蘸,味道都好的不得了。”能看的出来,不然他也不会问了。冯浩仔细地看了眼辣椒油的瓶身,上面写着好滋味红油辣子。“这在哪里有卖的?”那人继续说道:“你如果要去阮家小馆吃饭,那就在小馆买,其他地方也买的到,我是在供销社买的,百货大楼也有,我买的时候排队排了快半小时,你早些去,说不定能早点买到。”“好,谢谢你,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件事想请问你。”冯浩把华国日报拿出来打开给他看,“请问你知道这是在哪里吗?”作者有话说:啊啊啊啊,一会儿还有一更,我在家就是哄孩子工具人!关键是小孩子的话为什么那么难懂,需要猜感谢在2021-09-30 23:19:03~2021-10-01 20:57: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5946213 2瓶;笼中鸟 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第87章 二合一.那人凑近了报纸, 看了眼照片,“这就是阮家小馆啊,小馆怎么上报了, 我都不知道, 这上面说了啥?”冯浩问到了结果, 心里特别高兴, “这个是我们京城一位摄影师拍了这张照片参加春熙杯比赛, 拿了第一名,”“第一名啊,这么厉害, 不过阮家小馆的确很漂亮,这拍的是晚上, 白天看着更好看,阮家小馆门外的文化墙,是找画家来画的,还有这个,这也是那找画家画的。”他拿出年历卡给冯浩。冯浩接过年历卡,上面有红烧肉, 色泽饱满,看着就令人垂涎欲滴, 这竟然是画出来的。他翻了个面, 年历卡的背面写着阮家小馆提醒您, 要好好吃饭, 好好生活!他看着这行字, 心里顿时对这个阮家小馆更感兴趣, 报纸上的照片只是景色的吸引, 而这年历卡上, 是美食的吸引,是好奇的吸引。“这是阮家小馆的招牌菜,红烧肉,味道特别香,肥而不腻,酱香十足,我们市长都给这红烧肉题字了,我也最喜爱吃这道菜,所以才选了这张图的年历卡,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冯浩听出他话里的骄傲,忍不住问道:“这阮家小馆在你们连城市是不是特别受欢迎?”“那是肯定,小馆有个规定,新菜上新一个星期,就会下架,要想再吃,要么定包厢,要么等后期的大厅套餐,生意贼好,去晚了很有可能吃不到。”冯浩在京城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不过那是在某聚德,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想去地道的烤鸭店尝一尝,可连城市只是省会城市,竟然也有这样的饭馆,这得多受人民欢迎?可能这人说话,也有夸张的成分在,不过他也理解,出门在外,谁不是大力夸自己的家乡好。冯浩只信了一半,剩下的他得自己去看,反正他马上就要到了。下午,火车终于到了,冯浩一安排好住宿,立马坐公交去了阮家小馆。公交车中途,冯浩看到外面路边排了好长的队伍,公交车停了,上来几个人,各个脸上都笑眯眯的,车门即将关闭,又被打开了,一个男人抱着个网兜冲了上来。“哎呦,总算是能坐下了,排队排的我腿都疼了。”他取下帽子摸了摸头发,一阵感叹。“你都买这么多红油辣子,这是准备卖吧!”有大爷看到了,忍不住调侃道。男人哈哈笑了,“卖?吃都不够吃,这全是我姐让我帮忙买的,我自己就只有一瓶,她在外地,自从我妈给她寄了一瓶,她立马来信说是红油辣子被同事们分完了,又让我们帮忙多买些给她寄过去,可把我排的够呛。”冯浩看到他抱着的网兜里全是他在火车上看到的那种红油辣子包装,好滋味红油辣子。“这辣椒油多少钱一瓶?”他忍不住问道。“5块钱。”市民们都特别好心肠,立马跟他说,聊起来晓得他是外地人,都很推荐他买红油辣子回去给家人尝尝。“好,我正要去阮家小馆吃饭,到时候一起买。”即便他们不推荐,冯浩晓得自己到时候看到了,也肯定会去买。“那你可赶上了,昨天是阮家小馆的上新日,这次上的小鸡炖蘑菇,可鲜了!”冯浩想起火车上那人说的阮家小馆的规矩,心里满怀期待。车一到站,卖票员除了喊了声,五三路口到了,还多喊了声阮家小馆到了,下车的赶紧。冯浩从座位上站起来,到站下车的人还不少。几乎不需要犹豫,跟着人流走就对了。他站在巷口,拿出报纸,举起对着阮家小馆比对着,是照片上的地方。冯浩刚刚下车的时候,看到巷子两边的墙上画了很多画,他近距离一看,都是记录古代餐饮文化的画,都很有意思。他下意识想去拍照,可又担心等他拍完照回来,队伍又排的老长,他不知道得排到什么时候,冯浩的心里十分纠结,到底是该如何。空气中有一股很鲜的香气,冯浩爱吃香菇,他闻得出来里面有属于香菇的清香。终于是食欲战胜了其他,他选择继续排队,反正明天也有时间,明天再来看画,也来得及。不过他还是端起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坐在门口绣鞋垫的那老妇人,跟三两好姐妹一起,带着慈祥地笑容聆听顾客的问话。这一幕很温馨,包括老妇人们绣的鞋垫,很漂亮,一针一针扎的十分结实,看的出她们都很用心。·“冯浩?你丫的怎么也来了?不是,你家人不是说你去海市了,你怎么在这儿?”突然传来一道兴奋的生意,冯浩扭头一看,正是他在摄影社团认识的人,平时大家约着一起出去拍照啥的,也算是有交情。“还问我呢,那你们呢?你们怎么会一起来了?”之前他有问过几个人,有没有兴趣到春熙杯第一名的实景看看,他们一个个说现在又没雪,看也看不出当时的美感。他这才一个人来的,现在还在这儿遇上,真是……那几个人赔笑了声,谁都不敢得罪冯浩,冯浩有个叔叔在京城电影厂工作,以后说不定还能请他叔叔安排个跟拍电影相关的工作,他们连忙解释道:“我们没打算来的,是老狗,他的一朋友给他带了一瓶辣椒油,我们尝了尝都觉得很喜欢,一问才晓得是在连城本地买的,想到那个啥照片也是在连城拍的,我们就来了。”“对对对,这就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谁能想到老狗的朋友就是连城的,而且刚好还认识照片上的地方,刚好我们爱吃的辣椒油也是这家的,刚好,你就在这里碰到我们了!”“一切都是天意,所以冯浩,看在我们这么有缘的份上,一会儿咱们一桌吃吧,你不用买单,我们包了,行不?”他们眼巴巴地看着冯浩,其实冯浩也不喜欢一个人吃饭,他回头看了眼队伍,长度很长,要是他们这个时候排队,今天很有可能吃不上。想到这里冯浩同意了,“看在我本来就是想跟你们一起来的份儿上,我就勉为其难的同意了。”不过他还是跟后面的人解释了下,他们不是插队,而是他朋友。在冯浩后面的几人都听到他们刚刚带着儿化音的普通话,晓得他们不是本地的人,现在冯浩跟他搭话了,说话还比较客气。他们于是感兴趣地问道:“你们是不是看了华国日报来的?”冯浩没想到他们一说就说那么准,点了点头,“是的,我们是看看华国日报来的,怎么,最近像我们这样的客人很多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