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4节(1 / 1)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原有那种混在在一起的生产模式便成了发展的桎梏,在不少工厂都受此限制,只能开始扩建,梳理生产的时候,好食记一举凭借推出的新产品将挑战自己地位的其他零食斩获马下。好食记还和宁知中的作品联动,推出了包含有小卡片、抽奖兑奖的零食,继续延续着出的食品必大卖的成就,今年的发展计划是进一步拓宽和国外的合作,生产出适合外国人口味的产品,在外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宁振涛很快便把这些抛在脑后,他默默地在心里数了数阿星和阿中回家的日子。应该是阿星先回来,等阿星回来前一天,他在把家里扫一扫好了。宁振涛忍不住长叹一口气,这世上怎么会有家务这么烦人的事情呢?这要不是偶尔还得回家吃饭,他连客厅都不想打扫了。之前阿星研究出来的那个扫地机器人就怪好用的,虽然很慢,还得要人看着,可这起码不用自己干活,只是正好赶着阿星不在坏了。这要是能有一天,什么都自动化就好了!扫地有扫地机器人、洗碗有洗碗机、洗衣服有洗衣机、煮饭能有个自动切菜炒菜机……擦桌子的话,来个飞空擦卓机也不错!阿星快点回来就好了!这么念叨着阿星,人便到了家门口,看见家里的灯光宁振涛有些意外。是阿星提前回来了还是阿中?怎么都没和他说?这么想着的他把门一推——坐在餐桌上正吃饭的宁振伟和吴凤英齐齐回头。危!!!……近三个月没有回家的科技大学一行人已经习惯了在外的生活。他们对接的工厂都非常重视他们的需求,尽可能地提供了好条件。私下互有联系的工厂们在招待前总是忧心忡忡,生怕哪里做不好让人不满意,最后影响了合作。可等招待完,他们便就都哭笑不得,只觉得这回科技大学宁知星项目组来的以宁知星为首的一行人都太“好糊弄”了。他们不需要好吃好喝,甚至连参观当地景点都兴致乏乏,只要是给他们一个开阔的空间,提供点他们需要的材料模型,他们就能在里头讨论整整一天还意犹未尽,稍有怠慢,也不会发火追究。他们越是这样无欲无求,合作的工厂便越是感动。别说合作协议有分红的条款,其实他们心里都门清,这技术换谁都能做,就是从零开始办一家工厂也行,而且就那分红的情况,横看竖看都是他们工厂占了天大的便宜。让利不说,宁知星项目组在合同中三令五申的条款全是和自己无关的,一是要求工厂必须注重员工效率,投资一定资金培养员工;二呢则是要求工厂获得利润时,需要将至少一半的利润投入于提升工厂生产质量和工艺提升上,这两点看似严苛,可实际全都是为了工厂的未来考虑。这要不少工厂在宁知星项目组离开后,都特地开会和员工们再三强调,他们能得到这个机会有多幸运,他们做的事情,能为国家做了多少贡献,每一次会议中,也一定会提到工厂的“恩人”。宁知星并不知道合作的工厂们是怎么想的,她是确实没有太多要求。说实话这年头也不可能指望什么五星级大酒店、鲍鱼鱼翅,工厂再怎么怠慢,那也是尽心招待,她觉得这已经足够让人满足。这三个月来,她和教授们差缺补漏,灵感迸发,完善了不少本来以为基本已经是完成状态的设计。不过到了今天,这机床的研究也总算能告一段落了。单单目前的技术,就足够国内的工厂消化很长一段时间,宁知星最为担心的人员培训问题也得到了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同意,大家都很赞同她在合同中要求对方必须重视人才,不苛刻薪水的要求。除了技术需要消化外,市场也需要一个时间继续发展。告一段落明明该是好事,可宁知星却觉得自己心里空空落落,忙惯了,忽然要休息,怎么觉得那么不自在?或者先研究些小项目?说起来之前她协助审核设计方案的电视卫星已经上天了一年多了,现在卫星电视应该已经很普及了,或者进一步研究一下led屏幕?这产品好像也挺适合出口。或者说干回老本行,研究一下电脑系统,刚好也能让教授们休息一下——虽然教授们好像越干越起劲,一副不想休息的样子。想着事情,宁知星忽然听到了放烟花的声音。【恭喜宿主!您积累的改造值已经达到了指定数额,感谢您为反派改造做出的贡献——】宁知星被吓了一跳,听到了解释才明白发生了什么。这系统原来还设置了几个节点,宁知星现在所达到的这个节点,按照系统的说法,就是反派们已经达到了普世意义上的好人,但仍有黑化可能。国家条件紧张,宁知星为了避免自己判断错误,让国家造成损失,那就把系统商城作为了一个“验算”或者是二选一的工具。她经常在研究阶段性结束后从系统里兑换出对应折价的技术作为比对并进行一定的修正,虽然改造值源源不断,这便一直处在近乎归零的状态,她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改造值已经累积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宁知星:……她能说那不是黑化可能吗?比如说她二叔,那就没白过好吧?吐槽戛然而止,宁知星的眼神全都被系统提供的“奖励”给吸引住了。系统提供给她的,是二选一的技术“天启”包。根据系统分析,这两项技术是它随机抽取的,都符合按照系统计算,在十年内华夏没有可能靠人力研究出来的要求。系统所给予的便是“偶然”和“灵感”。这两项技术分别是:248nm光刻机、3d打印技术。……还在会议室里各自埋头整理着材料的教授们忽然开始了此起彼伏的叹气活动,好像在比谁叹气更快一样。“哎,这机床研究出来了我是挺开心,可这心里怎么就感觉空空的呢?”“我也是,小宁还和我说耽误我回家了,哎,我这回家干嘛呀,现在天天能打电话,每年假期的时候也能见,也不用非回去嘛!”“老许,你要不去问问小宁,有没有什么新的项目要开展?我会的可不止这些。”许教授还没说话,会议室的门就被敲响了。宁知星探了进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教授们……你们有空吗?”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照例掉落红包√么么小天使们!不好意思,估计是要来大姨妈了,一回家就倒头睡着了orz=宁知星(愧疚):大家,可能不能放假了。教授们(狂喜):没事,我们能克服的!神秘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宁振涛(干活中):我怎么这么难、这么难、这么难(↑不要嫌小叔懒,你们的阿花曾经有过类似的惨痛经历,家对面的房子装修了两个月,没有一天!家里是干净的,我每天扫了,第二天就重置,最后我学会了眼不见心为静qwq)肖烨:我要悄悄的讨好伯父和伯母,然后惊艳……宁知中:?我礼物呢?=一群正在赶赴a省的神秘人员待机ing=感谢在2021-02-27 00:09:18~2021-02-28 05:35: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我只是来自远方30瓶;veryblue、爱吃火锅的小闹腾10瓶;月の痕、火木鬼离5瓶;ee不吃鱼鱼2瓶;沉默的人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第131章原先正各说各话的教授们随着宁知星的进入不约而同地停下了动作。在和她交换了眼神后,大家便迅速地回到了各自的位置整齐坐好,将正中间的主位让了出来。桌上原先半合的本子现在都已经展开,教授们笔握在手中蓄势待发,随时准备着做好笔记。许教授喝了口水:“阿星,我们当然那有空,你有什么事情就说吧,我们就是有事,也肯定是以你为主。”他和教授们脸上是如出一辙的期待,神采奕奕的模样丝毫不见之前闲聊时的惫懒。宁知星哑然,教授们的反应速度超乎了她的想象,明明她只是问了一句大家有没有空而已,甚至都还没提具体是什么事,教授们就做好准备了。宁知星并不知道,教授们有这样的条件反射,那可和她有不少关系。一方面是常年来实验室里,以宁知星为中心的运作模式,教授们早就习惯宁知星这么礼貌乖巧地探头进来,害羞地笑一笑,抛出一个要他们又惊又喜的炸、弹了。另一方面,是教授们对宁知星的那份信任之情,他们早就发现,从某种意义上,宁知星比他们还要勤奋、拼命,这也是为什么许教授等人看着宁知星就像在看自家孩子的原因之一,他们在宁知星的身上看到的传承,那股刻在民族血液里,不服输的倔强。招待所的这间会议室是特地按照宁知星等人的要求稍微调整过的,主位那的灯都要更亮一些。宁知星:“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刚刚在房间,我想着之后研究的项目,脑子里忽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只是这个想法没有那么简单实现,我们国家目前在这个项目上的水平,大概落后国外有近十年。”现在还是十年,未来就不止是十年了。“我们需要突破的技术很多,在短期内未必能研究得出来,就是研究出来了,要转化为经济成果,也需要一些时间。”她叹了口气,就像机床,饶是她研究得够快了,从生产到实际上市,那也得两年的时间。而现在她要研究的这个项目,所需要的时间恐怕不比数控机床少。之所以先说这些,是因为宁知星不想耽误教授们的时间,教授们帮了她很多,只要她说肯定会留下。“我要研究的项目不是别的,就是光刻机,我们国家现在对集成电路的需求很大,我认为芯片是未来的一项核心项目,只是现在,国内外水平有很大差距,国外的芯片物美价廉,供货量大,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开展这个项目并不容易。”宁知星都说到这份上了,可她面对着的教授们各个不以为然,只是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依次发表意见,这就立刻回到了组会的氛围,放松、自在。许教授沉吟道:“据我了解,我们国家半导体项目组也在研究这个项目,他们最近的研发成果应该是半自动接近式光刻机,现在应该在研究分步投影式光刻机了。”撞车什么的没事,以科技大学对宁知星的重视,项目总是申请得下来的,不过他还是得提醒一下,这就不太好挖人了。“我们有机床的研发基础,对于一些精度要求、零件调适都有丰富的经验,这点很好,不过我担心的是,咱们这些人里没有专注光学的。”“哪有什么不容易,机床就容易吗?小宁,这可不像你!遇到问题咱们就去解决嘛!畏畏缩缩的像老许一样。”偷偷夹带私货骂了许教授一句的老教授骂完就低头,看着手指像是这话不是他说的。“小宁,这就要把我们撇开了?不行,你得多开个项目,这光刻机我们不懂,别的我们肯定能行!我可赖着不走了,实验室的饭我还没吃够呢。”说话的教授有点委屈,他这两年转行研究数控程序、微机了,之前数控机床上配的数控程序就是宁知星和以他为首的几位教授一块研究出来的。教授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明明是谁都不乐意停,可却又井井有条,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宁知星打断了大家的谈话,心里有点感动,她是真没想到,教授们居然都这么相信她。“大家可能都不太记得了,当年我高考前就研究了一个光学项目,那个项目的材料还送到首都那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