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玄幻小说>匹夫出山> 第七十一章 提笼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一章 提笼婆(1 / 2)

断剑三尺三载起关人,眨眼间踱地百里余。迎面一条大江,满载着周天星斗,亮灿灿的好似银河坠地。

剑锋忽一转,竟随流往东而去,关人登时立足不稳,陡然从剑身上直坠而下。

漫天星光闪耀,长长的惨嚎声里,关人直直的坠下亮闪闪的大江里去。

愈是离近江面,湿气愈发厚重,袅袅薄雾扑面如霜。

突然间,倒映银河闪烁的江面上忽地炸起丈余高巨大的水花。一条似鱼非鱼,尾鳍伸张如人手,头颅硕大,身子却小的庞然妖物,倏然跃上水面十丈高。巨口阔如车盖,银鳞颗颗似瓮,口中上下各生三排密齿,根根如银钉。齿与齿之间横溢着粘稠的浓液,一双死鱼眼生在头颅两侧,泛起幽幽绿芒。

漫天星光之下,少年直坠如渊巨口。

断剑三尺三一息间已去的极远,刻下极速折回,剑气撕风,但料来也已是救之不急。

关人情急之中逼出胸口古矛,横撑于巨口之间。利齿猛然咬合,与古矛撞击之下发出铿锵之响。

关人双脚踩住矛身,好险没能直直坠下鱼腹去。

妖物跃出水面数十丈,终于力竭,向下坠入江心。

那杆古矛未知受了何等巨力,竟自当中弯出一道大弧,似欲崩断一般,发出一阵咯咯之响。

关人不禁动容,这杆古矛可谓是来历不凡,曾于须弥山上钉死饕餮,便连大妖王胡青玄也曾赞其一声‘神兵’。

便纵是此等重宝,却也在这巨口之下弯折了枪身。可想而知,这妖物来历必然极为不俗,更乃至要远超于大凶饕餮之流。

关人屈膝猛踏于矛身之上,整个人倏然拔起,高高跃出那张深渊一般黑洞洞的巨口。

三尺三纵披一挂冷辉,倏忽而至,稳稳托于关人脚下,随即剑气一啸,便已是千丈远外。

大鱼坠下江里去,水面翻起巨浪,莫大的涟漪一圈圈荡出去,江面星光破碎。

三尺三随流东去,四外剑罡环绕,好似一枚大茧将人与剑罩在其中,远望之下便如一道流星横过夜色茫茫。

关人御剑而行,迎面大风全被剑罡挡下。

江面忽然掀起怒涛,水声浩大。乍回头,却见两团幽幽绿芒潜于江底,衔尾而至。一根冲天鳍露在江面上,如行舟时挂帆的船桅,分开水浪,一江秋水顿从江心处剖为两半。

剑行速度本已是极快,殊不知那大鱼游江还要远胜几分。短短数息间便已追上了那团剑罡。江面陡碎,大鱼腾天,江底那两团暗幽幽的绿芒一旦出了江水,便愈发绿的瘆人,将上方关人的脸映成阴惨惨的青面。

大鱼扶摇直上,气势如鲸吞,口中古矛已弯成可怕的弧度,但恐不刻便要从中崩断。

大鱼口中腥腐的恶臭当面扑来,关人尚不及蹙起眉头,周遭光线陡然暗下去,着眼处已是大鱼腹中。

腹腔之内,有碧油油的脓液如天火坠地般砸在茧形剑罡上。

滴落下来的浓液想必具有极强的灼蚀之能,转瞬之间整片剑罡已是千疮百孔的破败模样。

关人眼下性命堪危,头顶上的罡幕已被蚕食出了数枚拳头大小的破洞。粘液浓稠,还不至顷刻间便滴淌下来,不过剑罡之内地方甚小,避无避处,料来销骨为泥也只是迟早的事。

关人摇摇头,苦笑一声:“罢了,死便死矣!我这一生光阴虽短,却是该读的书都读过了,该看的炊烟暮雪与大河落日也都看过了,更是有幸遇见过一位年华正好的姑娘。这一路走来,大雄殿上亲与佛陀辩机锋。意识界凤凰楼里共大妖王对坐把盏。昨夜大醉酩酊,店前道上又与秦国皇帝至尊撮土为香,结成兄弟。庄子书曰,夏虫不可以语冰,我关某一生虽只短短数月光阴,却也不曾误了要看的风景,如此又岂是三季蚱蜢可比?”

这三季蚱蜢原是一则典故。

话说昔年间,有人求教于孔子,却在途中遇见孔子的学生子贡,来人便问子贡道:“你可知一年共有几季?”

子贡便回答说,四季也。

那人摇头大笑,言之凿凿,一年只有三季。

二人争执不下,遂去请教孔子。

孔子听后说道:“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那人以为得胜,大笑离去。

子贡不解,问老师何故做此回答。

孔子道:“你瞧那人碧服苍颜,分明是一只田间蚱蜢。蚱蜢者,生于春而亡于秋,故不知有冬也。”

关人一生虽短,却跌宕多彩,自然非是三季蚱蜢可比。想到此处,原本有些郁塞的胸臆,竟一时开朗不少。

鱼腹之外隐隐约约传来一位老妇的声音,干瘪而枯哑,像是渴了一千个年头,寻不见半滴露水润喉,以至闻见那声音便使人生出‘古老’‘枯涩’‘寂寞’这些字眼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