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重生之归位> 第12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节(1 / 1)

二人有说有笑,便走到了府门口,琼娘目送华嫔上了马车,朝着沂园的方向缓缓驶去……再说那华嫔,到了沂园下了马车后,并未先回去自己院落,而是去拜见了静敏妃。此时静敏妃刚刚用了茶盏,正由人伺候着,脱了鞋袜泡脚。见华嫔进来,她便挥手示意着左右退出,然后问道:“请说只你一人回来,万岁可还留在狼王府上?”那华嫔恭谨回道:“万岁兴致正浓,听说琅王府上有佳酿地龙酒,便着人起出了两坛子,看光景不引得尽兴,是不会起驾回宫的。”静敏妃半闭着眼,用脚轻轻撩拨了下金盆子里的花瓣,又接着道:“你可曾在旁亲见圣上饮酒了?”华嫔低头道:“未曾,万岁似乎要跟琅王倾谈,不喜臣妾在旁打扰,便臣妾先回来了,不过臣妾看见王府仆人提着酒坛去送酒,那味道一问便是十年陈酿的地龙酒,叫人错认不得。”华嫔说完,见静敏妃依旧半合着眼,便又说道:“临行前,臣妾曾在那酒坛子前走过,略闻了闻,都有些抵受不住……还请娘娘放心。”静敏妃却只是笑笑,轻声道:“按理说,万岁出巡,京中自该有得力的皇子留守,你可知,皇帝为何却直留了三皇子留守京城,却将大皇子和二皇子一并都带了出来?””华嫔道:“当是圣上疼爱两位皇子,是以带着身边陪伴。”静敏妃嘴角动了动,露出一个有些冷冽的笑意,说道:“当今圣上也是历经磨难才得以上位的。至于皇子间的勾心斗角,圣上年少时经历的手段怕是比大皇子二皇子还要纯熟些。前阵子大皇子私德不检,圣上嗔怒,夺了他太子的位置,至今尚未册封新太子。而二皇子德才兼备,素来为朝臣所敬重,若是留在京城,只怕万岁便要寝食难安,无法安享江东的冷风凄雨,缅怀旧人的缠绵往事了。儿子太贤德了,圣上又岂能不防?自然要带在身边以防万一。”华嫔只听着,低声道:“二皇子自有天命庇佑,若是在京城里成事,只怕那大皇子有皇后娘家的撑腰,便要半路截胡,而此时天时地利人和,有娘娘在,二殿下必能一登大统,心随夙愿 。”静敏妃脸上的笑意倒是柔和了些,只目光炯炯道:“二皇子的能否否极泰来,全要看华嫔你的表现。天授而不取,反受其咎。今日诸般俱备,就看你我的运气如何了?”只是待到了晚上,也不见万岁归来。华嫔一直呆在静敏妃这里,心内也是惴惴不安。,可是随着夜色加浓,静敏妃的心却越来越安定了。她心内已经有了十足把握,万岁久久不归,怕是已经成事了!终于到了深夜,万岁酩酊大醉,被人送了回来,径自回了自己的别院中安歇,并没有翻牌子侍寝。静敏妃细细打听,据说万岁一直没有睁开眼,连醒酒汤都未饮进。她心里冷笑,这琅王倒是好手段,竟然有本事将昏迷不醒的万岁送回来,是想要摆脱干系吗?于是华嫔领命,亲自熬煮了醒酒汤药,给万岁送去。华嫔正得宠,文泰安,自然不便阻拦,可是就在华嫔进去没多久,便传来华嫔声嘶力竭的叫声:“快来人,圣上昏倒了!”随着这声惊叫,大殿里突然间灯火大亮,许多太监急急在各个院落间奔走,静敏妃第一个赶到了圣上下榻之处。接着几个御医气喘吁吁地跑来给圣上诊脉,再然后各位陪王伴驾的大臣也纷纷来到屋外,一边不安地等候,一边互相询问,有几个大臣扯住一个太监问圣上现在如何,太监哭丧着脸,说道圣上依然昏迷,御医正在诊治。卧室内,几个御医围着圣上不时地诊脉,查看情况,低声商量。静敏妃坐在圣上旁边,双手不住地绞动,看着几个御医围着圣上,一边诊脉,一边小声商量,问道:“圣上是怎么了,怎会昏倒的?”几个御医又商量了一番,一个留着五律长髯御医有些犹疑地说道:“禀娘娘,圣上……圣上似乎是中了毒?”“毒?圣上中的什么毒?”静敏妃声音尖利地问道。外面候着的大臣也听到了静敏妃的声音,也是起了一阵骚动。第190章那御医说道:“看圣上的症状, 眼下发紫, 身体僵硬,似是中了奇毒,血脉起伏,甚是凶险,只是所中之毒为何, 还不能察验,为今之计, 我们这边只能试着为圣上熬药试着排毒。”静敏妃嘱咐华嫔服侍圣上, 平复下情绪,派太监请各位大臣到大厅议事。静敏妃进了大厅,众位大臣已经在此等候。胡大人开口问道:“娘娘, 圣上是中毒了吗?”静敏妃坐了下来,面色沉重, 说道:“圣上确实中了毒。吾一女流之辈, 又非宫中之主, 实不知该当如何, 诸位大臣可有何建议?”胡大人又问道:“圣上今日除了琅王府, 可还去了其他地方?”静敏妃道:“据华嫔和随侍的文公公讲,圣上只在琅王府呆了大半日, 还在琅王府饮酒用膳,刚回沂园,华嫔心疼皇上,便炖煮了醒酒汤, 谁知一进去便发现皇上不妥,立时惊喊出来。这皇帝身旁的粗心人这发觉万岁不是醉酒,而像中毒……”胡大人闭嘴不言,和其他几位大臣对视几眼,皆是面色沉重。圣上无论身在何处都有重重守卫,进膳前也有太监一一验毒,外人实难有机会给圣上下毒。只有琅王,身为江东之主,今日圣上又去了琅王府,才有这等机会。楚邪这厮竟然这般胆大,明目张胆地给万岁下毒,看皇帝这般情状,绝非突然突发,应该是一早在琅王府便显出了迹象,这般的往回送是以为蒙混到天亮,就能脱了干系。然后便可有借口说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谋害,再打着清君侧的借口,实施造反之举?几位近臣也算是经历过几回朝中动荡,老谋深算的主儿了。可是现在却全然没了主意,直觉第二天天亮,琅王来包抄了沂园,将他们统统灭了口也说不定。就在众人沉默不语时,静敏妃又开口道:“此地乃是琅王的地盘,但凡说他半个不好,都是得了地头强蛇,倒不若只言皇帝的急病犯了,连夜过了江去,江水那边有二皇子在,及时调动了兵马,就算琅王有什么异动,也可保证皇帝不受奸人迫害……”静敏妃的这番话算是说进了群臣的心里去,皇帝生死不明,留在江东人人自危,而过了江去,便可寻到二皇子、若真是万岁有了意外,二皇子必定继承大统,他们这些臣子们也算拥立储君有功,便可抹去保护万岁不力的罪责……于是静敏妃的提议,得到群臣一致拥护,众人恨不得立刻飞过江东,逃离这等子险境。此时因为万岁遇险,宫里的嫔妃就算静敏妃的位分最大,自然一切都听她的指挥。那静敏妃别看平时不多言多语,真到了关键处,却是个雷厉风行的主儿,只片刻的功夫,便安排好她与几位重臣护送昏迷万岁先上船,至于其他嫔妃们,除了华嫔外,大都留在了江东,免得一时走得人太多,叫楚邪那贼子发觉。待得到了船上,静敏妃想要入船舱看看万岁,文泰安却阻止道:“还请娘娘恕罪,万岁如今身体欠奉,胡大人吩咐,任何人不能单独见皇上,免得再有奸人混入谋害了万岁,要不您与几位大人一起侍奉着皇上?”静敏妃倒是并不意外这几个大臣的做法,他们个个都是怕万岁死的时候,自己落了单,犯下什么洗脱不清的罪责,便是万岁出事,大家据在场,谁也洗脱不了责任。她倒是没有跟文泰安发急,只是点头道:“如此这般谨慎,我自发信了,还请文总管细心照拂着万岁。”说着,她便举步回到了自己的船舱里。万岁中的是“一晌仙”,初时不过似酒醉,久唤不醒。是以琅王才不过觉得万岁是酒醉太过,便将圣上送回沂园,可是那毒乃是一宿发作,是以后来便呈现中毒的迹象。静敏妃则早已计划周详,下毒的份量也是计算过,正好让圣上坐船赶往二皇子处时身亡,而这些大臣便是琅王谋害圣上的人证。二皇子以为圣上复仇的大义,统帅兵马杀过江东,趁着江东疲敝,以有心算无心,可一举拿下江东,除掉琅王。那时二皇子既有为先帝复仇,去除叛臣的功绩,手中又有兵马,而京城只有个会画画的三皇子,就算万岁生前没有立储,刘剡军功甚伟,回到京城自然登基。至于这废物大皇子,现在身边没有皇后与他的外祖父出谋划策,也是无足轻重。只可惜,那琅王倒是并未如她一早料想的,因为那封信儿猜忌皇室。若是由琅王亲自弑杀了皇上,上演一出杀君弑父的好戏,那该是何等的畅快人心……这般想着,随着江岸逐渐靠近,静敏妃的心越发放宽了。这时,突然窗外一片灯火通明,将大船和周边江面照得透亮。静敏妃一惊,立时站了起来。舱门一开,胡大人因为着急却是未请示便推门疾步走了进来,语音发颤道:“娘……娘娘……,大事不好,琅王那逆臣早就派了水军将江面封锁。趁着夜色,水军偷偷将我们包围住,然后才掌起灯火。”静敏妃连忙走到窗边,打开窗户向外望去,只见周围有许多军船,将自家大船团团围住。这时对面一艘最大的军船中,琅王正立在船头,眉色凝聚,望向大船。当看到有臣子露头时,楚邪便扬声高喊道:“惊闻万岁连夜离开江东,臣自心内惶恐,是以前来相送,不知可否见万岁一面!”立在船头的臣子一个个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开言。静敏妃没想到他的反应竟然是这般快,想来是他在沂园里安插了眼线,给他通风报信吧。不过静敏妃倒也不慌,此时经过了江水,儿子刘剡一早也接了她的暗信早早做起了准备,观那楚邪所带兵马并不甚多,便也不足为惧。而且想到楚邪是单枪匹马而来,她的心内又是一阵畅快,当着是天助她母子二人也!就在此时二皇子已经带船队前来相迎。原来刘剡推算着时间,派出船队到江东接应静敏妃,遥遥看到江东水军将圣上坐船围住,立即赶了过来,将江东水军也包围起来。众位大臣见江南派出援军,心中顿时安稳,再不复刚才战战兢兢模样。刘剡见琅王站立船头,倒是和颜悦色道:“诸位在船上说话也不方便,水上颠簸。父皇的身子抵受不住,还是到江岸上说话吧。”琅王挑了挑眉,倒是没有提出异议。于是一干人等上了船岸,来到了附近的衙斋之中。楚邪前来见驾,自然身边也不会带太对的人手,便是几个侍卫跟着,大步流星地入了府衙。二皇子一早便安排了兵马。在众人抬着圣上一进衙斋之后,立刻将衙斋团团包围住,全城立刻进入到戒备的状态。而入了衙斋后,静敏妃首先变脸发难胡大人当先站出来,厉声说道:“楚邪,圣上待你如此优厚,当初听闻你在江上因为龙吸水下楼不明甚而病倒,这是何等的厚爱?而你狼子野心,居然下毒谋害圣上,这等子妄为胆大,简直令人发指,实是罪大恶极。”琅王眉头一皱,冷冷道:“胡大人在胡言乱语什么,圣上的确是到本王的府上醉饮,府里的酒肉也都经过万岁身边侍卫试毒,本王与万岁同饮,吃的是一样的酒肉,若是有毒,本王也该一并中毒才对。在府上,我原以为圣上酒醉,但是后来听闻万岁连夜离开江东,唯恐是本王怠慢,这才连夜赶来,为圣上相送。而今你们却言圣上中毒,张嘴便污蔑本王。万岁中毒,与本王何益?你们这许多人平日都围着圣上,焉知不是你辈出了贼人下毒,然后嫁祸给本王?”说完,他冷冷瞟了静敏妃和二皇子一眼。胡大人没想到楚邪居然如此无耻,百般抵赖,直气得身子打颤。就在这时,有几位官员站出来打圆场,说道:“琅王殿下,现在圣上危急,还是先让我等护送圣上返京,才慢慢调查缘由……”按照他们的意思,自然是先安抚了琅王以免节外生枝。可是就在这时,二皇子开口道:“琅王说对父皇毫无杀念,可是本王知悉的隐情却并不是如此啊!”就在这时,二皇子挥挥手,命人去传唤人证,只见一个身材高大,却后背微微塌陷的男子走了上来,一脸的悲愤,见到琅王大声道:“堂弟,我楚家世代忠良,绝不会跟随你做下如此倒行逆施逆谋之事。纵然你身为江东王,可若是对圣上和大沅不利,也莫怪我楚得胜大义灭亲劝你还是早早束手就擒,切莫自误。”众位大臣听到有楚家之人出来说话,都转头看将过来。那人又对着大臣们说道:“诸位大人,小人楚得胜,也是江东楚家之人。我无意中得知这楚邪早就处心积虑谋算大沅,这次更是谋害圣上铁证如山!”第191章琅王倒是面色平静, 冷冷地看了楚得胜一眼, 说道:“你不过本王一个远房表哥罢了,无官无职,若本王真有什么机密大事,你又如何能够得知,难道你是本王新请的师爷不成?”楚得胜面上隐有得色, 说道:“在下虽是无名之辈,但家父却是老琅王信重之人, 在下小时更是常常出入琅王府。老琅王妃曾经给家父一封信, 言说如果圣上驾临江东,便让我父亲将此信交给现如今的琅王。家父过世,这信便传我的手中, 得知圣上来到江东,在下将此信交给楚邪。可是交信时, 在下一时好奇, 偷偷看了信件。才知太后曾经威胁过老琅王妃, 暗示要取其性命。老琅王妃似乎早有预料, 故将此信交给家祖父。不久之后, 老琅王妃果然亡故。楚邪看了此信,要为老琅王妃报仇, 故而起了谋害圣上之心。”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呈给二皇子,说道:“殿下, 诸位大人,这是当日我拓印老琅王妃的信件。”二皇子说道:“此信本王已经看过,诸位大人请观此信。”将此信转给一旁的胡大人。胡大人细细看过,心中又惊又喜。惊的是圣上和老琅王妃似乎有些隐情,喜的是这封信便是琅王为何谋害圣上的原因,定然是他认定刘氏皇姓乃是害了他母亲的罪魁祸首,此番万岁亲临,便想要母报仇雪恨,此番合情合理,加之万岁在琅王府中毒,便其再无法抵赖。其余大臣也一一看过。二皇子待众人看过信后,说道:“据楚得胜言,此信乃是从原信拓印而来,字迹痕迹与原信一模一样。本王已然看过,确实是太后的笔迹。这便解释了琅王为何突起歹心谋害圣上。”又转向琅王,双目放光,说道:“琅王,事已至此,你还有何话说?”刚才众大臣传阅信件时,琅王就在一旁冷眼旁观,面上无惊无怒,无喜无悲,让人看不出他心中想法。二皇子却是一阵心安。当初尚云天递过信后,想要暗中弄死这个楚得胜灭口,却被自己的母妃及时阻拦。此时,楚得胜的证词便成琅王仇视皇家刘氏的铁证了。现在在群臣看来,就是他的母亲当年勾引皇帝不成,反被太后识破。而今琅王将这仇怨一股脑地记在了厚待于他的万岁头上。便是随了母亲根子的卑劣,看他还有无辩驳的余地。依着琅王的性子,又岂会任由别人污蔑自己的母亲?定然会发怒失控,到时候在便正中他的下怀。不过没想到,暗示他母亲夺权的信件被公之于众,琅王还是脸色未变,但眼角眉梢解释浸染了冰霜说道:“本王母亲与太后名为姨母与外侄女,实则情同母女。当年母亲并未取得太后同意便嫁给了父王,太后因为有些不悦。做母亲的写信斥责几句女儿的不是,怎么变成了本王心怀不轨的证据?再则本王母亲因病辞世,谁人不知?本王为何要怨尤太后与皇上?莫非殿下……还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本王母亲并非病死,而是被人谋害的吗?”二皇子眼睛一眯,被琅王问得一滞,未及说话,静敏妃忽然在一旁开口道:“琅王,关于书信的孰是孰非不是一时半刻说得清楚的。只是圣上在你琅王府待了大半日,回来便中了剧毒,王爷总是难辞其咎。现在当务之急乃是为圣上疗治毒症。我等即日启程返京,王爷既然无法证得清白,还请一同还京,由朝廷彻查此事。若果与王爷无关,自然会还王爷一个清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