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齐后纪事> 第8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节(1 / 1)

丞相一针见血,晋阳与朝廷这一战都是当今陛下逼的,谁不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晋阳王也不想打仗,但不打不行,不打晋阳百姓都要穷的吃不起饭了。既然皇帝暂时不会死,那就得先解决眼下之事。在姜钰的再三请求,以及劝说之下,晋阳王同意姜钰带兵去宁城同她舅舅杨正祥会合。姜钰带兵前往宁城这一日,晋阳城墙之外的乞丐聚到一起,手拿缺口破碗,为她造势,激发兵将保护家园之心。京城人说晋阳遍地是乞丐,确实不是地域黑,因为连年被小族骚扰,晋阳的乞丐就是多。杨正祥带兵攻破宁城之后就带兵守住了宁城,防止齐国的兵队打过来。姜钰带人刚刚抵达宁城,中午与杨正祥一起正用膳,探子来报,说太子率领大军距离宁城只有十里路了。杨正祥道:“不是说太子和长兴侯去守惠州了吗?怎么来咱们宁城来了?”章景明搓手看向姜钰:“太子殿下来了,这是打还是不打呢?”姜钰也有些纠结,她还打算到了宁城,然后派人去给太子殿下打声招呼呢,这人就到宁城外面了。说到底姜钰心中也没什么大义,她不想与徐砺兵戎相见,但眼下,她不能让徐砺破城。姜钰信心满满:“太子殿下只是过来观测地形,最多停在城外十里地,不必惊慌。”“报,朝廷的兵队距离宁城还有九里。”“五里......。”半个时辰后,太子殿下已经率兵到宁城城门下了。章景明看向姜钰的目光中,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说好的,只是观测地形,最多停在城外十里地呢,这架势,俨然是要攻城啊。姜钰和杨正祥带人登上城墙,城墙之上弓箭手,投石手已经做好准备。不远处高扬的旗帜上是大大的徐字,姜钰站在城墙之上骂了声:“皇帝真不要脸,一面派人到晋阳赐封求和,这边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杨正祥看她,道:“大外甥,你说你了解太子殿下,现在该怎么办吧,放箭。”“不能放。”杨正祥挑眉。姜钰道目光盯着不远处的徐砺,他一身铠甲,坐在马上,抬头,目光深邃的看着她。徐砺身侧的副将见他没有动静,请示道:“太子殿下,可要攻城?”徐砺颔首,命令道:“撞三下城门,便撤。”副将不解,又不敢违背太子殿下的命令,只得照办。第104章杨正祥命人取了头盔给姜钰戴上, 她的头小, 头盔戴上就遮住了眼睛,前一刻还威风凛凛的小世子, 这会正手忙脚乱的整理头盔, 模样有些滑稽。徐砺对着她勾了勾唇角,姜钰只瞧见他是在看自己,前面的队伍已经推着撞车吆喝着向城门跑来,姜钰手撑在城墙上, 强忍着双腿的颤意,杨正祥一手护着她,急道:“大外甥, 太子这是要攻城, 你先退到后面,这里交给我。”他一挥手, 命令道:“弓箭手准备。”弓箭手早就蓄势待发, 姜钰抿着唇,看向徐砺,杨正祥扭头看着章景明和李迹,吩咐道:“你二人带人护着世子。”姜钰眼睛盯着徐砺:“不行, 我不走。”咚的一声, 城门发出震耳的声音, 姜钰吓得蹲了下去,章景明扶着她道:“世子,去后面。”杨正祥也等着姜钰下命令, 他是知道姜钰在京城时受太子殿下照顾,和太子关系很好,可眼下太子要攻城,他必须守住宁城。杨正祥手握腰间佩剑,随时准备带兵杀出去。姜钰蹲下去,徐砺看不见她,刚要命令人撤回来,就见十几个人把姜钰围在中间,姜钰正挥手嘶吼:“放石头,放石头。”城墙之上巨石滚下,那些跑在前面撞门的兵队慌忙跑了回来。徐砺带着大军往后退了数米,宁城门前根本没人,姜钰还在那里疯狂的挥手,石头好像不要钱一样往下砸。副将看着城门之上的姜钰,笑着讨好徐砺:“殿下,那晋阳小守将,瞧见殿下神勇,便乱了阵脚。”徐砺淡淡瞥了他一眼:“那是晋阳王世子。”副将一愣,再抬头看去,那城墙之上帽子遮了一半脸正竭嘶底里喊着砸死他们的小将军,可不就是昔日京城里,跟在太子殿下身侧,风度翩翩的小世子吗?他刚刚竟是没仔细看。都说熟人好办事,晋阳王世子在京城四处狐假虎威,仗的可就是太子殿下的势,更有传言说世子是太子殿下的男宠,这昔日的情人见面招呼不打就直接开打,也难怪晋阳王世子情绪失常了。副将偷瞥了太子殿下一眼,见他唇角勾起冷酷的笑,眼神凌厉,随时能冲上城墙把晋阳王世子捉下来一般,副将恍然,难怪本来要去惠州,太子殿下突然命长兴侯去镇守惠州,带人往宁城来了,原来是要亲自会会小情人。副将揣测太子殿下的心意,拱手道:“殿下,素闻晋阳王世子狡猾,他此刻装疯卖傻,必然是诱敌之策,咱们刚到,还是先观望,从长计议。”太子殿下沉默片刻,手握缰绳掉头,副将对众人命令:“殿下有令,撤。”乌泱泱的大军前一刻还激情万丈,大有拿下宁城之势,这一刻便撤了,撤的毫无厘头。姜钰坐在城墙上,脸颊微红,累的喘气。她伸手拿下头盔,扔了好几米远。五月的阳光浓烈,空气都带着黏腻,像是能把人烤焦一样,姜钰伸手在脖子上抹了把汗,朝廷大军已经撤了,杨正祥命人清理战场,这一战并无伤亡,但战场却异常混乱。城中人心惶惶,生怕再经历一次生离死别,晋阳攻下宁城,虽严令兵将不许伤人,但到底战争伤亡无辜不可避免,杨正祥占领宁城之后便命人守住各个城门,抚慰城中百姓。要想真正拿下一座城,不仅是占领空城,更重要的是得到民心。此刻姜钰正站在高台之上,给底下密密麻麻的一群百姓洗脑。她从开天辟地的远古时代一直说到现在,宁城自古以来就属于晋阳,两地不可分割,当年先祖为了寻求齐国庇佑,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宁城以及宁城百姓打包送给齐国,本以为齐国能善待自己的孩子,然而齐国并没有,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上更好的日子,晋阳只好发兵夺回宁城。这是顺应天意,你们的先祖就是晋阳人,现在你们的先祖正在向你们招手,拿起你们的武器,捍卫我们的家园。她激情万丈,底下的百姓也被激起热血。他们也不知怎么的从一开始心中暗暗唾骂晋阳出兵毁了他们的家园,稀里糊涂的变成了顺应天意。现在一脑门子都是不能让人再次侵犯宁城。宁城是他们的家,拿起武器,保卫家园。宁城百姓纷纷回家拿起铁揪钉耙,一群出身底层,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少年愤慨激扬,难怪日子过的这么苦,原来都是朝廷不重视我们,觉得我们是外来户,排挤我们,好好好,你排挤我们,那我们也不要你,我们要重回先祖的怀抱。晋阳才是我们的家。姜钰的第一场演讲,收获颇丰。她召集了一批自愿参军的百姓,约有五百人,当然这些百姓是经过挑选的,还有些老弱病残被她好言好语劝了回去。这些新军被她编入队伍,专门负责侦测城中情况,有无可疑人混进来。他们都是自幼生长在这里的,对这一片熟的不能再熟,这个任务交给他们,他们顿觉肩膀上扛下了千万斤重担。杨正祥也暗暗佩服自己这个大外甥,当初他攻破宁城,派人去征兵,家家户户要么嘴歪眼斜口吐白沫说人已经病入膏肓,不能参军,要么就直接在门前挂了白布,厅上停几口棺材,妇人开始哭天抢地的说家里男人都死光了。现在不仅那些嘴歪眼斜口吐白沫的人恢复正常,连死过的人都复活来参军了。并且还陆陆续续不断有人来参军。姜钰被众人簇拥着回到城守府,这里是原宁城城守周鸿宇的府邸,现在已经归姜钰居住了。她接过章景明递给她的水,润了有些干燥的喉咙,问道:“今日朝廷的军队来敲了几次门?”“今日并未敲门,只有一个小校尉前来骂战,骂完就回去了,世子,要不要出去迎战。”朝廷与晋阳的这场持久战最后吃亏的定是晋阳,他们被围在城中,粮草有限,军队人多,靠着百姓的那点子接济,也活不了多久。姜钰叹了口气,太子殿下这样为难她,真是有些过分了。杨正祥蹙眉道:“太子打的怕就是这个主意,把我们困在城中,大外甥,还是打吧。”姜钰抿了抿唇,朝廷的军队原本只是两三天来一回,五月初四那天,太子写信约她出去,她拒绝了,这些日子就日日过来骂战。半年未见,太子殿下上来就打,她真猜不透他现在的心思,也不敢拿宁城冒险。京中皇帝接到消息,长兴侯一人带兵镇守惠州,太子殿下带兵去夺宁城了,晋阳王世子姜钰被太子殿下逼的龟缩在城中,相信不久粮草就能耗尽,太子殿下就能重新夺回宁城。皇帝哈哈大笑,笑着笑着咳嗽了起来。良安吉道:“殿下这是向陛下证明他的清白呢,那些外头的人造谣咱们太子殿下与世子有私,太子殿下不辩解,这是要用行动向陛下证明呢。”皇帝近些日子一直服食丹药,追求长生不老,以前皇后娘娘还会劝着他,现在也懒的劝,由得贵妃娘娘折腾他。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怕也有贵妃娘娘瞧着太子殿下不在,想趁机弄死皇帝的原因。良安吉心里暗暗叹气,贵妃之心,路人皆知,偏皇帝不知道,觉得服食丹药,身体比从前好。他的面色苍白,良安吉坐到这个位子上,自然是聪明人,拉不回陛下,那就只能多说些太子殿下的好话。“朕养的儿子,心里自是向着朕的。”他手扶着椅子,脸色苍白。从前太子殿下在时他还有所顾忌,太子殿下不在,才几个月皇帝就被贵妃寻来的那些美女折腾的精气神都没了。重华宫里贵妃坐在椅子上,对二皇子道:“姜菱不能再做你的正妃了。”“母妃,阿菱是儿臣的妻子。”“可她的父亲造反了,彬儿,你得向你父皇证明,你比你大哥强,你大哥为了个男人昏了头,劝你父皇放走了姜钰,结果姜钰的父亲造反,姜钰回到晋阳就带兵镇守宁城,与太子作对,彬儿,反臣就是反臣,晋阳王是反臣,所以姜钰在京生活了几年,太子殿下处处维护他,他还是要和太子兵戎相见,姜菱也是一样的,她身上留的是晋阳王的血,是反臣的血,她已经不适合做你的王妃了,你喜欢她,便把她养在王府,母妃会另替你选正妃。”徐彬冷着脸道:“儿臣不管她父亲是谁,她现在嫁给了儿臣,儿臣是她的丈夫,儿臣就会护着她,母妃最好别打阿菱的主意,不然别怪儿臣不孝。”贵妃脸都气白了:“你越发翅膀硬了不听话,母妃也没把她怎么着,她父亲造反,那是造反,她是罪臣之女,没把她押大牢里去,还好吃好喝的供着她,已经是对她仁至义尽了,她肚子若是鼓起来也便罢了,这么久都未有孕,再不处置她,宗亲那里都说不过去。”徐彬拱手:“她是儿臣的妻子,该怎么处置,就不劳母妃费心了。”徐彬也不看他母妃那怨妇脸,母妃回回叫自己过来就没别的事,日后还是少过来的好。第105章 ...他回到恭王府, 巧春就跑过来说王妃午膳又没用。巧春哭着说:“殿下, 奴婢求您想个法子吧,王妃一直这样, 饭不吃, 背着人掉眼泪,她身子受不住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