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醉卧美人膝> 第17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6节(1 / 1)

倒也井井有条。不一时,派往各家去报信的人渐次回来了。各家姻亲都开始准备祭礼,吊唁的人也陆续上门。礼部飞快地按仪制定拨了治丧的粮帛,又派了官员前来,且派人写了祭文,又有议谢老丞相的谥号,等等官样文章。程素素却在此时悄悄地命人将谢麟叫过来,问他:“阿翁身边的那位赵先生,你预备怎么办?”赵骞父子两代跟随谢丞相,也不能叫人没了下场。谢麟道:“我怕他不肯再留下来了,我这里有孟世叔,有江、石二位,他留下来,做什么?”程素素给他递了只小瓷瓶子,里面是兑的蜂蜜水,让他润喉。谢麟灌了半瓶下去:“呼……也罢,还是要挽留的。”“我看是得留一留,别的不说,他在书院也可一展长才。”谢麟道:“我知道了,我这就去见与他谈。府里的事呢?”“有阿婆,有婶子们,有定例,甭管多出多少事情,每件事情都循着道理来,其实也不难。我娘家也快来人了,到时候请阿娘暂住几天,帮我看一看孩子。”谢麟舒心地微笑一下:“那我便放心了。”赵氏是真的不聪明,看几天孩子是够了。旁的事情就更不是什么大事了,至于几个出嫁的孙女回来奔丧,也老老实实——都知道以后要看谁的脸色。————————————————————————————————府中扎起灵棚来,几班僧道做道场,吊唁的人一拨一拨的进来。程珪与程羽弟兄两个也奉程玄来吊唁,谢涟接着了,与程玄说话,恰叶宁也带着儿子们过来——老爷子过世了,各房是分是合什么章程,几家舅家不免也要参与进来。叶斐看到程羽,悄悄打个手势,两人往一边说话。叶斐道:“好些日子不见你了,听说你去了武学?去那里做什么?”程羽盯着粉底小朝靴的尖儿,轻轻挪动着那点靴尖,低声道:“总不能一直游手好闲着。”游手好闲下去,连好一点的朋友都交不到、维持不下去了呀。叶斐道:“那……怎么不接着进学呢?”“咳,我科考上没天份的。”叶斐也是叹息:“逼勒一下,总是行的,只要你下得了狠心。”学霸最讨厌的地方就在于,他以为事情很简单,并且以自己为标准,认为朋友应该是与他一样的学霸。其实,学霸的朋友也有可能是学渣。程羽道:“我这就下了狠心了。”还好,丧礼上人来人往,两人搭不几句话,就又被各自叫开了。后面,程素素也忙得不可开交,正好将一双儿女托付给赵氏。一家人早起晚睡,忙了数日,总算同心合力将丧事办好,并不曾出什么纰漏。也不知道谢麟是怎么说服的赵骞,赵骞已答应,丧礼结束之后再决定去留。到了出殡这一天,谢麟与叔叔们扶灵出城,林老夫人带着女眷乘素车跟在后面。谢家家族不小,聚族而葬,谢丞相的穴位也是点好了的,只是依制建得比较大一些,他的后面略旧些的坟是长子夫妇的,略新些的是次子、长孙的。如今将棺木封下,众人皆在墓园不远的院子里暂时落脚歇息。谢麟知道,该自己表态了:“我便在这里住了。”谢涛道:“守墓也该我们来。”谢涟道:“正是,你该回京侍奉祖母。”谢麟必是不肯,叔侄三人争相结庐守孝,一片忠孝风范。林老夫人发话了:“我也不缺人侍候着,你们要守,就都留下,我也留下。”米氏、方氏与程素素都劝她:“请您为儿孙爱惜身体!”又有谢氏族人一齐来劝。到得此时,什么结庐守孝三年,已经不很提倡了,官员丁忧就可以了——还有些官儿为了不影响仕途而隐瞒父母之丧呢。要是做得过份了,虽然从政治正确上讲,看三年坟是不能说不对,私底下总会有人嘀咕这家人是不是有毛病。谢麟、谢鹤都是被祖父发的话,谢丞相背后也是有些人议论的,但是他是丞相,没人敢大声说话。此时不同了,委实没有太大的必要的。谢麟道:“阿翁生前最重这些,如今他去了,这便是我最后能为他做的事情啦。”这也是谢丞相事先安排好的,大家隐约知道其意,顺水推舟不再劝他。赵骞也说:“父子两代深受相公之恩,愿伴学士。”他得跟谢麟聊聊,再最后做一个决定。程素素知道,事情已经差不多了,就等着谢麟守几天孝,然后做一场戏,与几个人谈谈治学心得,然后就可以建书院了。守孝的旧房子是已经打扫好了的,各择了一间住下,当日并不回城。次日一早,程素素起来,往林老夫人处问安。不意有人比自己还早,心下不由惊奇,林老夫人处的丫环婆子围了上来,低声道:“是二房大娘她们,带着七娘。”“怎么?”一个婆子有些冲动地说:“在问七娘的婚事儿有没有定下来呢。”这是要破罐子破摔了吗?程素素在门外略站了一站,听里面的哭声:“您就可怜可怜咱们无父无母吧!别叫她落到不待见的人手里……”程素素面色一冷,咳嗽一声,便有丫环会意通报,里面的哭声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一丝声音也没有。林老夫人的声音传出来:“你是出嫁的女儿,谢家的事情,不是你能过问的。谁在外面?”程素素只当什么也没有听到,向林老夫人问安,又很客气地对大娘说:“大娘到得真早。”在心里权衡了一下,大娘败退了,吱唔道:“我这便要回去了,来向阿婆辞行。”程素素道:“路上小心。”一字也不提刚才听到的事情,大娘讪讪地走了。林老夫人道:“真是没眼色!”程素素道:“也是爱扩幼妹。”“哼!”林老夫人哼了一声,“她还是没明白。七娘的事情,你怎么看?”程素素才要推托,又有人来报:“宫中传下圣人旨意来,叫咱们学士夺情起复!”程素素&谢麟:妈的!第177章 朝中有人千算万算, 大家都没算到皇帝会在其中横插一杠子的。朝廷提倡孝道, 这是无庸置疑的, 谢麟既年轻, 且位置不上不下, 没有那么重要,正是丁忧的大好时光。包括谢丞相, 也是算好了谢麟此时丁忧有利, 才会做出这样的安排的。好在遇到这种事情并不是非答应不可, 谢麟放下手上的事情,上书感谢皇帝的器重,却又拒绝了夺情的要求。送走了来使,谢麟与两个叔叔凑在一起开小会,谢涛道:“这是好事。”是的, 皇帝喜欢你, 才会让你回去, 否则你爱丁多久丁多久, 等你丁完了,缺也没了。要不怎么许多人宁愿冒险隐瞒父母的死讯, 就为了不叫人拿下来呢?谢麟低声道:“我并不想回去。”守孝是守得心不甘情不愿的, 然而在计划好了养望的时候被召回去, 他也是不乐意的。谢涟大大咧咧地道:“正好,既有圣上的旨意, 你又可以奉阿娘回京, 谁也挑不出错儿来。不就守孝三年么?还有我们呢, 我看这里也挺好的,清净。”谢麟道:“让叔叔们住在这里,我心何忍?”谢涟摆摆手:“当年你才多大?我们也不忍心,可还是让你孤零零地看坟读书。我们两个人还能就个伴儿呢。”我不是这个意思!谢麟又不能将计划对他们合盘托出,只得硬着头皮说:“怄了这么久的气,如今心里却空落落的……”谢涛亦有同感,仍然说:“听话,朝中不能没有人的。”谢麟有苦说不出,只好低头不语。两个叔叔心下感叹:真是大哥的亲儿子,心地真是好。越发拍胸脯保证,守孝的事他们来做!谢麟几乎要吐血了,硬撑着没有松口,叔侄散开,谢麟光速地去拜访赵骞——赵骞因谢丞相之托,暂时还没走,就寄居在附近。听谢麟哪些这般一说,赵骞眉头微皱,道:“不意圣上意有这样的举动,学士是很得圣意了。”谢麟阴沉地道:“不上不下,不老不少,怎么得的圣意?”“学士问得好,为什么呢?”“请教先生。”“若学士真个先不想回去呢,不妨先探问一下,圣上为何要夺情。要对症下药才好。学士也不必担心,恕在下直言,学士是人杰,毕竟年轻,未入政事堂,也未有离不开的事情,还是有转圜的余地的。”谢麟道:“我明白了。”赵骞琢磨了一下,道:“若真有不可转圜的理由,学士也要有所准备。”“好。”赵骞对自己的前途吃不大准,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又岂是朝廷?一个家庭也是这样的。谢丞相去世前,是很想将他留给谢麟的,然而考虑到祖孙俩的关系并不很好,谢丞相为他写了几封荐书,让他自己选择新的东家。谢丞相将事情做得这么足,赵骞也不好意思拔腿就走,虽知谢麟已有幕僚,却也忍不住多留几日,看看有无转机。比较起来,谢麟的前程还是很不错的,且做熟不做生,谢家毕竟是熟人。此时却不是谈话的好时候,若是能解决了眼前的事情,才能显出他的本事来。孟章、江其真他都是知道的,包括石翼近来一打听也都弄明白了,孟章胜在忠实可靠,谋略上稍嫌不足,江其真、石翼聪明,但是赵骞自认有他们不能及的长处——近十几年来,赵骞一直伴在谢丞相左右参赞机务,亦即,他一直接触着朝廷高层次的事务。如此有经验的老手,全天下也寻不出几个来了。赵骞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不过还是要略抻一抻,等谢麟打探出来了消息,再拿出办法来。也是看一看没有了谢丞相之后,谢麟的本事还有多少,以此也算做个预估。第二天,谢麟就找到了他:“知道了。”赵骞问道:“消息可靠么?”皇帝身边的人不少,有些嘴特别严,嘴不严的漏出来的消息又未必可靠。若果能探知圣意,就是一项大本事了。信息的筛选与判断是一门大学问,哪怕谢麟御前熟人多,也不一定能保证消息的正确。谢麟的消息来源颇为可靠,他与一个人比较熟——太子。派个心腹去张起那里递个消息,张起当值就在东宫,随口与太子一提。太子便说:“是阿爹体恤他。”皇帝说:“他伤心得请假就请假,丁的什么忧呢?我知道承重孙,然而他父母之丧他就结庐守孝,现在又要守祖父母的,要人人都像他这样,一个不凑巧,刷刷的十二年就下去了,算少一点,也得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呢?叫他回来吧!”所以,也不是因为有什么要紧的大事,也不是皇帝想要故意为难人,纯粹是因为皇帝是一个十分人性化的皇帝。赵骞有片刻的失语,他养的画眉鸟叫了两声才将他叫回神来,踱着步子,赵骞道:“那便是两可之间了。须有人劝。”谢麟默默看着他,等他的下文。赵骞很快组织好了语言,很短,很好组织:“叶尚书。”谢麟眉眼一清:“不错。”赵骞又说:“圣上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咳咳,您守孝就是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才要您到这里来守着。如今生出这样的波折来,还请学士拿捏好分寸,若是闹到礼仪之争,叫支持学士的人争赢了,恐怕不大好收场了。”可不是,本来是慢慢养望的事情,要是闹成了个争礼仪的大辩论,这干系到许多人以后的仕途要怎么走,谁还来关注谢麟呢?须得将皇帝的意思悄无声息的解决了才好。谢麟道:“要慢慢劝。”“不错,学士亦可回城一趟,面见圣上陈情。要紧的时候并不要怕暂退一步,退一步,才有蓄力的余地么。一辈子长得很,若只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不等功成便要先累垮了。”谢麟默默地一揖。赵骞忙抬住了他的手:“先办正事吧。”谢麟又见了孟章等人,孟章从长辈关爱之心出发,乐见谢麟走出昔日的阴影,且孙子与已经过世的祖父怄气,不好说也不好听。谢麟肯坚持着守孝,孟章倒觉得是一件好事了。江、石二人从计划出发,也以为守孝、治学皆是养望之道,江先生话多:“哪怕花上二十年来治学,也是值得的!”石先生则一语中的:“东翁年轻。”成名须趁早,既然年轻,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不必着急上火。就像有钱人不必因为几文钱屈膝一样。谢麟当即修书一封,命人送给叶宁,对亲舅舅他也没有说实话,用的是对叔叔们的理由。叶宁虽知道外甥脾性,却将外甥想得很好,叶宁亦有此感——人都死了,还计较什么呢?且近几年谢丞相也是很为谢麟着想的。————————————————————————————————叶宁收到外甥的求救信,求见皇帝的时候,正与皇帝第二次派出去召谢麟起复的宫使擦肩而过。皇帝正与李丞相说话,说的是与胡人交锋的事情,皇帝的意思:“彼不息兵戈,互市绝不能开!”宦官报称叶宁前来,皇帝笑道:“这该是为了今科取士。”叶宁明面上的理由正是今年的春闱,将此事奏毕,又说:“翰林院上一科的进士们该授官了,臣想向陛下要一个人。”皇帝很感兴趣地身体前倾:“谁?!”心里默念着,岑恒岑恒岑恒……快点说岑恒。他也未必就是要岑恒去礼部做什么官,而是他看好岑恒就希望谁都当岑恒是宝,来向他讨一讨,他脸上也有光。叶宁哪知道他这心意?点的是一个叫尹衡的,以为此人厚重,想要到礼部里来。皇帝有些扫兴:“这你与吏部通个气吧。”李丞相猜着了几分皇帝的心思,续道:“翰林院里不止一个尹衡,其余人等如何安置也须有个说法。臣以为,朝廷爱才惜才,才令这些人在翰林院里修习三年,固然希望他们个个都是栋梁,若是造化弄人,也不必强求。陛下已将该做的都做了,就看他们争不争气了,还是照原本的想法,该怎么使就怎么使。”皇帝严肃地道:“他们若负朕躬,朕必不饶了他们!使,要好好地使!北边有缺就先尽着北边放!去吃吃苦!不经烈火,难验真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