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贵女天娇> 第5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节(1 / 1)

头顶上的手掌蓦地一顿,良久,她听见了一声长长的无可奈何的叹息。她脑海中转过很多次这样的想法,想到夜半醒来偶尔看见对镜偷偷哭泣的娘亲,她就忍不住问老天爷,为什么义父是太监,为什么娘亲是韶王的姬妾。渐渐大了,她明白。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不过都是情理之中。胥九辞如果不是太监,就不会和教坊出身的娘亲青梅竹马长大。如果娘亲不是被韶王看中,带回王府,她就不会出生在这个世上,她也不会辗转遇见胥九辞,认他做义父。“你娘……吃了太多苦。如果你能少吃些苦头,她会希望你能回去韶王府。”胥九辞叹道,“我虽不愿,可陛下已经下旨,要韶王接你回王府,认祖归宗,这事我就没法再拦。只要你还记得我这个义父,去哪儿都没关系。”他顿了顿,似乎想到什么,语气里带了点不满:“韶王府里要是有什么不长眼的人敢欺负你,你只管打回去。你既然认回王府,就是正经的天子之孙,再不济,还有义父在。”胥九辞就像是个要把全世界都补偿给女儿的父亲,世俗好坏在他眼里都不重要,只要女儿高兴了,要他做什么都没关系。自从大胤和关外的路通了,很多消息想要查就比从前容易了百倍。他早前不知赵幼苓在关外,不然也会和呼延骓一样,想办法派人去关外查探消息。他的人随着商队一路往关外去,经过吐浑所占据的那一座座城池,看见了在吐浑人管辖内受尽屈辱活着的汉人。然后在戎迂,打探到了那个叫呼延骓的男人,得知人生活的部族在戎迂领地的另一头,又跟着商队辗转过去,这才把呼延骓身边有个汉人宠姬的事都大听得一清二楚。知道的越多,胥九辞就越想补偿赵幼苓。恨不得留几双眼睛在韶王府,把那里头的男男女女都一个个盯住,生怕有谁敢小觑了她。“义父放心,没人欺负得了我。”赵幼苓笑道。“那韶王妃目光短浅,不是什么大度的人,又和你有怨,必定会想办法拿捏你。她是主母,可你不必委屈自己,受她调遣。”胥九辞说道。赵幼苓笑了。胥九辞屈指弹她脑门,又道:“还有那文氏和甄氏。”文氏和甄氏是韶王在外纳的两个良家女,出身寻常,但在外陪了他那几年,到底和寻常的妾不太一样。又因为有儿有女,所以两人已经从妾成了侧妃。再加一个侧妃魏氏。三个女人可以说是韶王府里,除了王妃崔氏以外,身份最高的人。甄氏所出的十四娘,崔氏进门后,就被强行抱到了膝下,认作嫡女,听闻不是个好脾气的。胥九辞把韶王府的事,一点点分析给赵幼苓听,生怕她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受了委屈。赵幼苓也不觉得不耐烦,安安静静的听下来,时不时点点头,应和两声。等马车回到府上,谢先生和刘拂都已经等在了门口。宫里的传旨太监来的很快,不用等主人家回来,传旨太监就将旨意下达,命人收拾收拾东西,明日一早送赵幼苓回韶王府。这事不过几瞬就传遍了胥府。谢先生和刘拂自然也跟着知道了。回来的路上,赵幼苓已经同胥九辞说好,谢先生以客卿身份继续留在胥府。如果将来先生另有打算,或是愿意出仕,再由胥九辞向天子引荐。这比让他搬出去,被闻讯而来的世家们叨唠要好上百倍。更何况还有个小谢先生在,她怎么也不愿让对谢家心怀愧疚的谢先生,被小谢先生纠缠上,一把年纪还要为闽南谢家的小辈铺路。得知赵幼苓的决定,谢先生并未拒绝,只看着她道:“十一娘,人心叵测,且信且防备。”而刘拂,摸了摸自己的脑袋,郑重说:“明日,我送你过去。”他可还记得韶王府的那位王妃跟她的仆妇在铺子里嚣张跋扈的样子,不能叫云雀儿被人欺负了。既然是宫里传旨,自然不会只有胥府来了传旨太监。韶王府内,传旨太监传罢旨意,冷笑着被三位侧妃送走。人前脚走,后脚甄氏的脸唰得沉了下来。身后的几个仆妇丫鬟,全都低下头噤声。“王妃病了怎么不请大夫?这是在宫里来的大人面前,给我们姐妹脸色看不成?”甄氏快人快语,脸色难看的很。文氏性子温和,叹气道:“怕是昨夜又和王爷斗上气了。听说王爷一晚上都在书房,天还没亮就入宫面圣去了。”“是呀,一早就走了,这会儿还没回来呢,不过倒是给咱们王府又带了位小娘子回来。”甄氏把手里的帕子一甩,冷哼道,“听说这十一娘是胥大人的义女,仗着身份之前可在外头给王妃难看过,这下回来了,王爷和世子还不得捧着,到时候王府里可要热闹坏了。”文氏摇头不语。甄氏看了眼一旁姿容秀丽的魏氏:“魏侧妃,我们姐妹出身小门小户,不懂怎么操持内务,王妃如今又病了,不如这事就交给魏侧妃来办?”魏氏沉默,稍后浅浅一笑:“文姐姐不是说,王妃只是和王爷斗气吗?既是斗气,只怕并未病着,这样大的事情,当然要交给王妃来办。”她顿了顿,捋过鬓间的发:“王妃是主母,将来十一娘回来,也是要喊王妃一声母妃的,自然还是请王妃来操持的好。”甄氏咯咯一笑,胯一扭道:“喊母妃?别个把王妃给气病了才好。”第55章韶王府。一个仆妇脚步匆匆, 临进门时不留神踩着一片雪, 脚下一滑, 整个人就扑到了青石地面上。“哎哟”一声, 结结实实摔了一跤。“还不扶我起来?都瞎了眼了不成?”仆妇竖眉呵斥。一旁洒扫的两个小丫鬟赶忙丢下扫帚过来搀扶。“贱蹄子!这地上怎么有雪, 谁让你们扫到边上的?把我摔坏了,小心我扒你们的皮!”仆妇喝道,伸手狠狠戳着两个小丫鬟。小丫鬟怕极了,不敢回嘴, 被戳得额头发红,也只能怯生生地说:“是……是管事叮嘱的……把门口的雪往两边扫扫,别让十一娘回来了不留神滑倒……”仆妇瞪眼了眼睛:“什么十一娘!哪里来的十一娘?”小丫鬟缩了脖子:“是王爷从前姬妾生的小娘子,流落在外好些年,这次特地接回来了, 世子一早就出门去接了……”小丫鬟话音才落, 就看见那仆妇向着后院急匆匆去了。两人面面相觑, 撇撇嘴,继续拿着扫帚, 将门口的雪往两边扫, 留出条干净的道来迎十一娘回家。仆妇跑得匆忙,到了后头的正院,还没进门,就闻见了浓浓的药味。王妃崔氏正青着脸瞪着面前滚烫的汤药。崔嬷嬷在一旁伺候着,见仆妇不等通报就进了门,呵斥道:“没规矩的东西!”仆妇哎哟两声, 跪在地上:“王妃,外头在说王爷要把什么十一娘接回王府,王妃可别糊涂,这人还没回来,王爷和世子看样子就已经捧在手心里了,等回来万一是个搅家精可怎么办!”崔氏面色难看,闻声更是气得挥手打翻了汤药。药盏在地上碎成几块,滚烫的汤药溅上仆妇的手背,她忍痛倒吸了口冷气,还想说话,被崔嬷嬷狠狠瞪了一眼。“那就是个搅家精!”崔氏喝道,“她还没回来呢,我就已经被气得早产了,我苦命的孩子都是因为她才生下来又瘦又弱,猫崽儿似的!”仆妇忙跪爬到跟前,伸手给她抚胸口:“王妃,你可不能就这么让步了……”“闭嘴!你再在王妃面前胡言乱语,我就将你发卖了!”崔嬷嬷怒道。“什么胡言乱语!高家的难道说的不对!我就是一次一次让步,所以才叫王府上下的人都爬到了我的头顶上!”崔氏大吼。门外“哇”一声传来孩童嚎啕哭声,崔嬷嬷回头,才发觉奶娘抱着十七郎站在门外进退不是。她忙挥手让奶娘退下,这才对崔氏道:“王妃,这韶王府的主母是你,除了王爷,没人能在你头上作威作福。十一娘就算回来,也不过是多了一个庶女。庶女而已,日后搭一副嫁妆嫁出去就是,碍不着小郎君什么……”崔氏色变的站起身来。“还要嫁妆?!”她喊道。高家的低着头不敢说话。“她一个妾出的庶女,凭什么我还要给她准备嫁妆?十四娘记在我名下,充作了嫡女,日后我自然要给她备嫁妆,十一娘算什么东西!”崔氏气得发抖,“她害了我的十七郎,我凭什么要给她嫁妆?她就该滚出去,要嫁也只能嫁给瘸腿的鳏夫!”“十一娘日后嫁给什么人,本就该王妃做主不是吗?”崔嬷嬷费力道,“王妃是嫡母,想要拿捏她容易得很,何必这时候犯糊涂。”高家的作势要说话,崔嬷嬷抢先一步道,“王妃没有病,难道要一直装下去,不肯露面?十一娘回府的事,理当由王妃来办,三位侧妃不敢插手,王爷也不管内宅的事,难道王妃要等人回来了,叫王爷知道,王妃什么都没准备过?”崔嬷嬷叹气:“王妃,你还要靠着王爷过日子,别再这时候和王爷斗气,免得让那些女人在背后看好戏。”“她们敢!”崔氏喊,“不行,我还是忍不下这口气。”崔嬷嬷还要再劝。崔氏头一扭:“我不听,嬷嬷不必说了。既然我是王妃,一个庶女回府,为什么要我亲自操持?我偏要给她一个下马威不可!”“可是王爷和世子都……”崔嬷嬷话在嘴边,吐了一半,见崔氏闭上眼不说不听,高家的忙在一旁殷勤伺候,只觉得心口一哽,闷着了一口气。胥府内,赵臻已经等了一盏茶的时辰。据说,前一夜,胥九辞命人收拾了整整三个箱笼的东西,说是要让十一娘带回韶王府用。等到了今早,三箱笼变成了五箱笼,现在还在装第六个。赵臻叹气,喝了口茶。刘拂被赶出来待客,他费力撑着一副落落大方的兄长模样,到底在赵臻面前像个小孩,还是赵臻引着说话,才叫他看起来放松一些。赵臻问了不少赵幼苓过去的事情,可刘拂知道的,仅仅只有在戎迂的那几年。戎迂的生活乏善可陈,翻来覆去不过都是一些寻常的事情,倒是反复提到一个叫呼延骓的男人,多少令赵臻在意。等赵幼苓出来,看着跟前娇娇小小的少女,赵臻点了点头。“都收拾好了吗?”他问。“好了。”赵幼苓有些哭笑不得,“劳烦世子等候了。”赵臻摇头:“你我是兄妹,不必这么生疏客套。”赵幼苓笑笑。赵臻摸了摸下颌,叹气:“也罢,等你回了府,过几日就熟络起来了。”一行人出了胥府。府外,几个壮汉抬着箱笼往胡同口走。马车也已经停在了那里,只等着人上车,就可立即往韶王府去。胥九辞一路将人送到马车旁,始终一言不发。赵幼苓回身郑重行礼,这才坐进马车,放下了帘子。车外,赵臻望着跟前骑着马,又牵了匹难得一见的黑色良驹的刘拂,问:“刘兄也要一起?”刘拂紧张地握紧马缰:“我……我送一送云雀儿。”他指指大黑马,又指指装在袋子里挂在马背上的狗子,“她的马还有狗。”赵臻看看马,看看狗,再看看沉甸甸,压得壮汉们大冬天满头汗水的箱笼,只觉得将来十一娘出嫁恐会比今日回府的阵仗还要夸张一些。不过眼下,还是带着妹妹回王府重要。马车起步,赵幼苓就此别过胥九辞。她并未多少伤悲,汴都就这么大,她若想见胥九辞并不难。谢先生和刘拂,若是要见,她也是能见到的。韶王府在她眼里,不是一个四四方方,飞不出去的囚笼。她也不是从前的赵幼苓,她的心自由,就没有谁囚禁的了她。“二娘和三郎很好相处,等你回府,不用多久,就一定能和他们熟稔起来。十郎有些内向,可也是个好脾气的,不过他常常一个人待着,不太出门。”“十二郎是文姨娘所出,年纪小,胆子也小,很爱跟文姨娘撒娇。十三郎、十四娘、十五娘跟十六娘都是甄姨娘生的。”“十七郎刚出生不久,是母妃的头一个孩子。难免母妃挂心一些,回头要是母妃言语上为难你,你别放在心上……”隔着门帘,听赵臻骑马在车外并行,絮絮讲着韶王府里的人事,赵幼苓眯着的眼微微抬起。韶王府里的那些人,胥九辞早就调查的一清二楚,全都告诉了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