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独立电影人> 第39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1 / 1)

在电影的这个领域,令谢兰生高兴的是, 中国也有电影节了。8月23号,首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举行,评出了一个长春金杯,三个长春银杯。接着是1993年。中国有了新领导班子,江xx当选国家主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说法进入宪法。朱xx总理金融改革,规范三角债及其他,让人民币大幅贬值用以促进商品出口,施行中央、地方分税用来刺激地方经济,盘活国企,有了下岗。跨国公司蜂拥而入,开分公司,也收并购宝洁开了n家工厂,通用生产合资轿车。9月,跨国公司与中国的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政府首次邀请跨国公司的老总们。《公司法》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通过,粮票退出历史舞台。不过,也是在这一年,因两票的微弱差距,北京首次申奥失败,全城人人垂头丧气,大家知道,2004奥运会要给希腊,他们只能再等八年。投机倒把被放松了,谢兰生的两个倒爷投资人都松了口气。在这一年,中国第一次过上了情人节。到处都在卖巧克力,王府井的麦当劳店则打出了温馨浪漫情人夜的商业广告。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情人节巧克力麦当劳的组合让谢兰生的心狠狠刺痛了下,只因想到了一个人。而五月份,豪华品牌法拉利在中国卖出第一辆车,还在天坛的祈年殿举办新车交付仪式,谢兰生又再次想到那个男人曾经说的有一款f40还可以吧40周年的纪念跑车。在电影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进行了一次改革,而且还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因为电视普及,电影受到巨大冲击,观影人次从1979年的高峰290亿骤然暴跌到1991年的仅仅140几亿,而且,若非《周xx》的观影热潮这个数字还会更惨,要知道,1979年,平均每位中国观众一年会看30场电影,独步全球。放映网络土崩瓦解,曾经遍布大中城市的电影院逐渐凋敝,大约一半都变成了其他用途的娱乐场所,如歌舞厅、台球厅。在这样的状况之下,1993年1月5日,三号文件《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施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它首次提出了票房的概念,而在过去,是没有票房这概念的,只有观影人次。《意见》上的第二条是,电影票价原则上放开,各省政府自行把控,换句话说可以涨价,而这以前,电影票价是由国家统一安排的,各部电影各个省份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另外,它也改变了国产电影统购统销的方式。原先,电影必须由中影公司统一购买统一发行,而《意见》后,制片厂与各大省的发行单位直接对接,各制片厂可以通过票房分成等等获利,而不再是1985年后一万块钱一个拷贝了。还有就是,要积极参与电视台供片和录像带制作。制片厂被推向市场,它们需要自负盈亏。也是在这一年,电影业的首家股份制公司成立,它由上海电影发行公司改组,不仅负责发行,还参与到了制作当中。在此后的1994,社会再次发生改变。新《劳动法》正式颁布,双休日被正式实施。足球同样市场化了,有了联赛甲a甲b。谢兰生被岑晨拉着去看了场北京国安,发现,只要进球全场就喊牛逼!只要丢球全场就喊傻逼!简直听呆了。在电影的领域当中,电影局与独立电影人的冲突达到顶点,动静很大。在谢兰生和孙凤毛在国际上获奖以后,又有些人铤而走险,于是,在这一年3月,七个导演去参加了荷兰鹿特丹电影节,电影节还专门以为中国六代导演争取权利为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官方彻底被激怒了,吊销七人导演资格,而谢兰生,因为此前某个事件决定不再出国比赛,并未被波及。在这七个导演当中,有一个因拍的片子某些色彩比较浓重,被禁的最久。谢兰生觉得,两边似乎都有道理,一个拍了一些想法,并没在那胡说八道,另一个因国际政治感到生气也蛮正常,谢兰生想不明白,不过,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他不希望双方矛盾继续这样激化下去,他总认为沟通、谈判才是现代的解决方式,而不是谁要压倒谁。在电影的领域当中,官方又有重大改革。这密集的改革频率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因为票价突然放开,电影票价大幅增长,于是,观影人次还有人均观影次数遭到前所未有的史诗级的重创。同时,因为早习惯了中影公司统购统销,16家国营的制片厂根本不懂电影发行,找不对人,卖不出片,继续萧条,它们只能卖地、卖房、拍广告等。对于电影,除了北影比较坚持,其他家都拍的少了,一年最多一两部,很迅速地衰落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两家民营公司悄悄成立,对国营的电影投资。民营公司构思电影,再在审核通过以后,从制片厂购买指标,与制片厂合作拍摄,也就是说,用制片厂的厂标,挂制片厂的名头。民营资本进入行业,制片厂靠卖标赚钱。与此同时,为了挽救电影市场,1994年8月,广电部出台了34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发行机制改革的通知》,决定,各制片厂可直接向各省各级发行电影,另外,每一年由中影公司以票房分账的方式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以及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于是,好莱坞电影在阔别中国40年后杀回中国。而在此之前,中国人除中国电影,只能看到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片子,比如朝鲜的《卖花姑娘》,比如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谢兰生看的欧美片都是学校的内参片。就这么着,1994年11月12日,中国首部美国大片《亡命天涯》正式上映。它的主演是哈里森·福特,在片中,richard kimble的妻子被人杀害,他被认为是嫌疑人,千钧一发跳车逃走并且追捕真正凶手,最后一切浮出水面,richard kimble的罪名被洗清了。这部片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郑州六大城市做了放映,不过,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它的发行困难重重。它公映的六个城市刚好都是改革派,阻力较小,可其他的所有省市都不同意放映此片,而且,因北京市电影公司持强烈的反对态度,中影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改为与海淀区合作。《亡命天涯》成功上映登时掀起滔天巨浪。有一部分业界人士认为这是引虎下山,会击垮脆弱的中国国产电影,于是,在一大片抵制声中,《亡命天涯》在北京市被逼无奈提前下线,然而,即使只在六个城市做了放映,北京市还提前下线,该片还是创造了3000万的票房奇迹。《亡命天涯》上映期间,门庭冷落的电影院门口重新排起长队,甚至催生了黄牛党,把15元的电影票炒到50元都还不止!谢兰生又想起莘野,觉得对方预测真准美国大片真的来了,而且就是两三年内,国产电影也真的是丝毫没有还手之力。下一年,好莱坞的黄金年的《真实的谎言》、《狮子王》、《阿甘正传》等7部片接踵而来连番上映,对中国观众进行了一番长久的轰炸。其中,阿诺德·施瓦辛格所主演的谍战片《真实的谎言》,在这个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有3893元的年份,票房破亿。一向只看主旋律的中国片的观众们,因大银幕上突如其来的一切而震惊不己,他们睁大了黑色的眼睛,眼瞳中倒映着满满的好莱坞式爱恨情仇。作者有话要说:全是背景,没有剧情,但建议看,因为感觉这些背景对主题是有用处的,对剧情也是有用处的。这章留言都发红包吧,不要求字数,因为没有神马剧情,不好意思收vip了,虽然内容是必要的谢导依然在被禁中那个,大家应该看出来啦,在这篇文,熊猫导演努力科普更全面的那段历史,并不想做谁对谁错的简单评价,不过,相信大家看完以后会有自己的想法呢~可以说的是!谢兰生会从头到尾为文艺片寻找更好的出路,不管是政策上的,还是市场上的,下两个part会更明显,这是全文主线,不会改的。第38章 《圆满》(二)1992年到1994年, 谢兰生的电影拍摄也经历了起起落落。1992年, 在春天的南巡以后, 文艺复兴国际的bill卖出一个《生根》版权。法国巴黎的某公司用10万英镑买走了它,文艺复兴按照合同收取了20%的中介费。谢兰生想,即使没有莘野那份有保证的销售协议, bill大约也能卖出去,感觉自己似乎少欠那个男人一点点了。这个年头外汇管制,官方价市场价不一样, 两条轨, 谢兰生把部分英镑交给几个移民家庭,对方父母把等额rmb打到兰生的账户上。日本、法国付款以后, 谢兰生有21万美元了,当时英镑兑换美元还停留在一比二。谢兰生把投资人的20万本金先偿还了, 又按当初答应好的打给对方一半收益,也就是45万, 自己拿着另外一半用来拍摄下部电影。做完这些分账以后,谢兰生把欠莘野的直接打进那张visa卡,又请祁勇说一声儿。祁勇震惊半晌, 问你们俩分手了吗, 让谢兰生十分莫名,支支吾吾地过去了。同年,谢兰生又不顾禁令拍了一部《美丽的海》。录音师是那个岑晨他从西影早辞职了,电影局也管不到他,摄影师是拍广告的, 而主演则是在香港寻求发展的台湾人。《生根》都灵拿奖以后谢兰生的资源广了,在那边拿到不少香港记者的电话号。小红小绿还是助理,也是不care电影局的。《美丽的海》在1993年竟入围了戛纳电影节,让谢兰生非常震惊。它并没能最终获奖,但让已经花光本金的谢兰生卖了版权,而且还是同时卖了美国、英国、日本三地,赚到大约45万美元,其中美国版权是20万美元,英国版权是10万英镑,日本版权是10万美元。那个时候人民币也开始大幅地贬值,45万美元大约相当400万rmb了,谢兰生的腰间鼓鼓,虽然资金还是不好回国。谢兰生因没有护照并未出席颁奖典礼,而且,因为再次不乖,谢兰生的8年禁令又延长了,到2001年末去了,不过他也并不在意。1993年6月到1994年6月,自觉自己非常富有的谢兰生一下拍了两部片子,一部叫作《山坎》,一部叫做《黑白》。他自己更喜欢《山坎》,觉得自己拍《山坎》时各方面的状态都好,而在《黑白》那部片里却显出了一些疲态。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是个哑巴,非常美丽,然而丈夫有精神病。影片当中的男主我爱慕哑巴,却不明白他的仙女为何嫁给她的丈夫。他到后来才听说,哑巴本是别省的人,被拐到这个地方,她也不是天生哑巴,是被公婆用药弄哑的。她不会写字,如果也不能说话,就一辈子锁在这了,而这乡里的其他人都是支持那公婆的,男主角我非常犹豫。一次,那个丈夫又犯病时,我实在是冲动难忍,便把对方一把推开,第二天才猛然发现对方竟然是跌死了。丈夫死后,女主继续困在当地、抚养儿女,我希望帮她逃出去,却又不敢,因为那天哑巴公婆看到自己推死人了,为了不把警察招来才选择了私下解决。结尾,我太喜欢哑巴姑娘,还是跑去城里报警,并且自首,一排警车开进乡里,也带走了哑巴姑娘,男主角我爱的方式不是占有,是让她自由。最后,面对这一切,哑巴姑娘告诉警察,当时丈夫其实没死,是她抱起丈夫的头在桌角又狠狠一磕,才死了。哑巴姑娘从容走进最不自由的牢房,可对她来说,又是最自由的地方。而之所以起名《山坎》,是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某山坎上的小庄子里。影片最后,在被警察带离以前,哑巴姑娘看着那些早已麻木的乡里人,跑上山坎,注视着千万同样的庄子,想要唤醒却做不到。出于对它的偏爱,谢兰生用它去参赛。可他完全没有想到,刚刚换了选片主席的电影节的组委会竟然认为最后警察救出哑巴这个片段似乎在为政府宣传,希望兰生能改一改,最好别让警察出现,甚至可以直接换成《黑白》参加主竞赛单元。谢兰生真的呆了。他跟对方努力解释,这是一个真实故事,在故事里,哑巴姑娘真的是被当地警察带出来的。然而对方软硬不吃,就觉得有政治宣传。谢兰生也非常失望,两边最后吵了起来,谢兰生问:如果一部美国电影最后出现美国警察,您也认为不ok吗?如果一部美国电影最后出现美国法官,是不是也不可以呢?中国哪儿就不一样了?您是不是有偏见呢?他们两边吵来吵去,对方最后盖棺定论:如果不能换《黑白》来,那今年就干脆别来了。谢兰生也生了气了,说:不去就不去!顿顿,又道:您有偏见,您当选片主席的这几年我都不会再想去了!拜拜!!哼!谢兰生知道,虽然说戛纳电影节选片团由10人组成,其中5人看外国片,最后电影节主席、选片主席、一名导演、一名记者、一名电影爱好者共同决定入围名单,可实际上,主席或者选片主席经常自己决定一切,一个人在家就看完了。他们实在不爱《山坎》,就算了。放下电话,谢兰生也觉得好累。他怕自己妥协多了,棱角就没了。他听说过,电影节有政治倾向,《山坎》证明这是真的。仔细想想,戛纳电影节资金由法国国家影视中心、普罗旺斯大区政府和戛纳市政府负担,威尼斯电影节资金来自意大利文化部,而柏林电影节资金来自联邦政府文化部,其实都难独善其身,虽然,今年这新选片主席似乎尤其更糟的是,这些电影机的主席一年一换,选片主席却是一做数年的。一边不让导演说好,一边不让导演说坏,好好地想讲讲故事为什么就这么难呢?一部片子从头到尾总有好的也有坏的啊。《山坎》重点是警察吗?不是的,是哑巴,是我呀。他觉得,电影这样好的东西,应该是造福人类的工具,而不是国家战争的武器,他可能是太天真了。人类、国家有时冲突,这个平衡究竟在哪只有时间能给答案。他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向前走,注意结果,试探边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