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独立电影人> 第107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章(1 / 1)

投资商的广泛干预比较像是好莱坞,可,这一模式比好莱坞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比如,it公司缺乏专业,迷信数据,也缺乏热爱,深蓝这种电影公司的意见就专业许多。再比如,中国是导演中心制,不善言辞的导演们根本无法说服对方,而美国是制片中心制,有经验的制片人们可以帮忙从中周旋,而投资者一般来说不愿得罪大制片人,也更倾向相信大制片人,再比如这个趋势会让电影变得好,还是变得不好,谢兰生真看不清楚。他只知道,以后电影的导演们会更处于夹缝当中。也许,会经过一段时间拼命迎合的混乱期,投资者们才会发现一味迎合没了作用,才会发现导演等等有多重要。在浮躁的环境之下,人也变得好忙好忙。以前主创提前一月进入剧组筹备电影,现在则是一两天,而演员们也经常是到片场了才背台词。真正想为一部电影花时间的人很少了。另外,这年,视频网站提出了个网络大电影的概念。谢兰生又继续拍摄他想拍的文艺电影。而莘野呢,电影赚钱,投资赚钱,商场赚钱,别的也赚钱。他资本也玩儿得溜,银行贷款、债券发行、信托融资各种方式。到2014年年末,深蓝影业的总市值突破千亿。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意思,比如枯燥但这几年还是要写依然还是红包退款!后面再也没背景了。注:当时三大独立影像展:北京独立影像展,中国独立影像展,云之南记录影像展。现在呢,最大规模类独立的是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它也不是官方办的,片子并未全部过审,然后只收青年导演的第一部 电影片。first也提供资金、提供面向投资方、发行方的提案会等等东西,电影质量还挺高的,比如《北方一片苍茫》后来拿了鹿特丹的金虎奖,《八月》拿了湾湾的金马奖,《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也是这出来的,他拿过短片特别奖。获得/提名电影奖的还有其他一些片子。这电影节对电影的技术要求并不高,dv拍的也能拿奖,而且如果被关注了投资人会投资重拍。额,电影节被关停这段犹豫很久要不要写,毕竟,之前涉及到官方的都发生在远古时期,而且官方并未避讳,资料来自正规出版物。可这一段呢,时间较近想来想去最后觉得,既然是写独立电影近30年的发展史,这个重要的变化就还是应该说一说,不过这里注明一下,具体细节主要来自当事人的网上回顾,还有北电一位教授张献民的几篇文章,不敢保证其权威性,不能保证credibility上章写到北京奥运。本文导演都架空了,就没说多,这里讲讲。众所周知,开幕式是张艺谋来负责的。请导演而非别人的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导演会对开幕式的转播效果更有把握,而当时呢,比起现场,官方其实更加在意开幕式的转播效果。另外,《狗日的腾讯》是我曾经的同学写的他一写完就爆红了第112章 《去岳阳》(三)2015年1月, 北京。谢兰生在床上睁眼, 发现竟是下雪了。今年初雪来的真晚。纯白雪花一片片落, 如婚纱一般轻盈,把一切轻轻罩住。太阳早已高高挂起,一缕一缕的太阳光从雪花的间隙漏出来, 金丝银线缠在一起,又清冷,又温柔。谢兰生掀被起床, 感觉腰上有点儿疼。四十多了, 莘野还跟二十几的男人一样,年复一年不断确认谢兰生完全属于他, 可谢兰生40以后却承受不住,偶尔腰酸。院里发出一些动静, 谢兰生便踩着拖鞋走到窗前向外头看。这一瞧,他就笑了。冬季空旷的前院里, 莘野正在中央地上用脚踩出i[心]u三个单词。中间的love是一颗心。此时,他正站在心尖儿上,扬着颈子向楼上看, 还笑。谢兰生的唇角一撩, 披了件呢子大衣,一圈一圈转下楼梯,打开大门走了出去。他在莘野面前站定,笑问:四十几的老年人了,嘛呢这是?不害臊吗?真是谢兰生他常常感觉, 年过四十的莘影帝在生意场更游刃有余,更成熟强大,可在家里却活回去了,有点儿跟小孩子似的。他二十几的那些年里尖锐、嚣张、不可一世,三十几的那些年里沉稳、老道、异常精明,可现在却带着一股十分矛盾的统一。莘野也笑了,垂着眸子。他还是那样英俊,并没有因漫长岁月而淡去一分一毫。谢兰生每一次看到ceo们的活动照,都会觉得,他老公真是帅出单独一档了。谢兰生把自己的唇缓缓缓缓地送上去。他抬手搂莘野脖子,呢子大衣落到雪地上。两人吻着对方的唇,只觉得柔软甘甜。一吻结束,谢兰生还搂着莘野脖子,挂在莘野身上,望着对方,两脚轻轻向前面滑,踩着雪,腿从莘野两脚之间一点一点地滑出去,直挺挺地,自己身体一点一点地向后倒。他一点都不担心。莘野肯定会搂住他。果然,莘野搂着他的腰,问:干什么呢?谢兰生说:打滑儿呢。莘野深深注视着他,一点一点半跪下来,让谢兰生滑得更深,帮他玩儿,帮他开心。最后,莘野把谢兰生搁在刚掉落的大衣上,自己则是轻轻覆上,在北京的初雪清晨,在刚画好的心形当中,两人狂热地接吻。初雪还在静静地下。他们两人在心形里边,四只脚下是心形的尖儿,彼此搂着,舌尖交缠,这热度让粘上来的雪也迅速地融化了。许久之后两人分开。宝儿贝儿不嫌臊地又说又吻了好半天,莘野才望着谢兰生被自己吮到鲜红的唇,道:起来吧,别凉着了。谢兰生的眼睛清亮:嗯。今天打算干什么去?我上午去艺联那边。艺联要开发布会了,加盟影院需要整理,首批片单也要筹备。下午去新未总部,他们马上要搞一个互联网的文艺影院。嗯。太忙了。不光操心自己的片子,还要操心文艺电影,甚至是整个电影。谢兰生这领军人物已经当了二十年了,文艺电影的下一辈没人赶上、没人接棒,也不知道谢兰生是非常幸运还是不幸。他在1999年就建了两个电影论坛、组织了各地观影小组,分析经典文艺电影,教育受众、培养市场,2002年又搞了自己的独立影展,直到2006年才完全交给周维维,2003年还弄了一个文艺影院,让人观影、发问、讨论在对导演的支持上呢,谢兰生从1999年起就举办定期导演聚会,大家互相观摩作品,提出建议并且讨论,又在2003年时成立基金、开工作室,资助、投资他喜欢的文艺电影优秀项目,他还开办业余课程,培养青年导演,去年年中又答应了王先进当北电教授,每一年的每个学期集中授课8周左右,还带研究生在做这些的同时,他还要拍自己的片子。莘野是真心疼他。幸好,谢兰生并不需操心他电影的出品、发行,因为一切有莘野。好了。莘野拉着谢兰生手,把他从雪里拉起来,换套睡衣再吃早餐。谢兰生笑:好。回去换了一套衣裤,谢兰生又从二楼的次卧窗户望向那个i [心] u,在架子上拿了相机,撩着唇角拍了几张,打算放在日记里头,当作纪念,随时回顾。照片上,白茫茫的雪地中间是偌大的i [心] you三个单词,而心尖向内的一部分被压出了一小片空地,他们曾在那儿接吻。谢兰生觉得,他跟莘野在一起的每天每分每秒,不管是不是平淡的,他都是雀跃的,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就能让他觉得这一天、这一分这一秒与以往是那样不同,有特殊的意义。吃过早餐,休息了会儿,莘野先把兰生送到全国艺术电影联盟,才又掉头去深蓝影业。兰生自从出了车祸,就几乎不碰车了,或者是请莘野接送,或者是请司机接送。兰生走进艺联的办公室。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马上就要宣告成立了,他们这些共同发起者正在做最后冲刺。艺联最初的牵头人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也就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但它联合了百老汇电影中心、发行公司华夏电影、最大院线清臣电影,还有兰生的工作室现在也是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这个项目。目前,清臣电影等等院线纷纷加盟了艺联,首批加盟的电影院来自全国31个省,只没覆盖打到港澳台。在合同上,100家电影院都保证,至少拿出一个影厅每天放映三场文艺片,每周放上10个黄金场,这个规模在建立后还会渐渐地扩大,艺联初步的打算是先扩张到400个影厅。这个计划会在某个国际电影节上被发布。电影局一直以来对这个项目十分支持,还委托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做市场调研,下个月,川局会在启动仪式上宣布艺联正式成立。其实早在2014年,电影资料馆就成立了艺术院线项目组,它本想建完整院线但却发现并不现实中国面积实在太大,艺术院线风险过高,而且中国人均银幕数量已经基本达到饱和,再来一堆新增银幕对于市场也是浪费。后来,2014年年末,北京推出一个项目,选了三家影院,固定影厅固定时间进行主题电影放映,有文艺电影,有少儿电影,这给了资料馆启发,开始寻求加盟影院。好,在开会时,谢兰生又最后确认,选片委员会的名单应该没谁想补充了?就定下了?其他的人纷纷点头。委员会会每期选片,谢兰生是总负责人,名单里面包括学者、影评人、策展人等等,放映片单主要涵盖经典电影、上映过的文艺电影、中国以及欧美日韩比较新的文艺片,满足观众不同口味,毕竟,有人喜欢看经典片,有人喜欢看新片。他们打算在发布会一个月后公布首批片单。这里最好的消息是,全国艺联的引进片不占现有市场配额,也就是说,引进片有数额限制,而艺联可突破限制。我认为啊,谢兰生说,艺联注重艺术水准,在选片时,不要以票房为主。选片委员的老师们要对主题、价值、审美、手法等等项目打分,再考虑下这些电影的前沿性跟创新性,在国际上口碑如何,与引进片区别在哪,独不独特综合考量!让咱们的受众见见与众不同的好作品!另外啊,我想,在国别上也要注意,别总盯着美国、日本,也多看看其他国家,尤其一些冷门国家。对。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xx点头,放评审评分比较高的,跟其他片不一样的,平时不大能见到的。川局也是这个意思。嗯,对于这个全国艺联兰生真的花心思了,他又兴奋地提建议,语气仿佛年轻十岁,咱们还要多多举办一些影展以及活动,活动不一定是关于电影的,还可以是艺术的音乐的,绘画啊雕塑啊,琵琶啊、古筝啊、甚至可以是登山啊、潜水啊、珠宝啊、首饰啊,让城市的文艺青年乌泱乌泱过来参加,从而对主办方的文艺电影产生兴趣!其他人也挺用心的:对对对,谢导这个想法好。还有,我们也要考虑考虑加盟影院的运营。如果感觉某部电影的票房会非常可怜,就限制场次、提高上座,比如,一周只上一场这样。让电影院既能拿到精神上的满足感,又能获取物质上的东西。咱们不要盲目追求艺联屏幕加盟数量,因为这样肯定就会降低单厅的盈利了,要一步步来,踏踏实实走。有人笑:谢导真挺厉害的啊,周到!谢兰生也又笑了笑。他本来就能混社会,跟着莘野又学到更多。接着他们进入会议要确定的其他议题:分线配合长线才行,艺联电影平均上映的时间先定四个月吧。目前影院的服务器只能存储十部片子,而艺联的发行模式会给影院加重负担,我看咱们是不是能给大家配新服务器,或者开设一个云端简单回顾今天开会的几个主要议题后,最后,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xx又打气道:我对咱们这个项目的未来是很乐观的。现在,已经有些美国片子联系咱们艺联了,因为各大电影院线对他们并不感兴趣,他们本来已经放弃在中国进行公映,可是见到艺联成立他们又想试试看了!另外啊,市场也比以前好了。现在不有点映app吗?大家想要什么片子平台就放什么片子。我研究了下,他们放过文艺电影,还不少,这说明啊,电影观众自下而上也在争取文艺片。说完,他竖起了一根手指,我的想法是,一年内,艺联要上专线电影。专线电影,那就是指只在艺联上映的片,分线发行,不大规模铺开,只做小规模上映。让文艺片能对接到感兴趣的小众观众,这是必然要走的路,也是艺联成立目的。全国公映对文艺片可能是种资源浪费。文艺电影上座凄惨,任何人都知道这点,非大导的文艺电影根本无法获得机会。院线经理先看卡司,不认识的一律pass,根本不看主题、剧情。那谢兰生看看大家,那,我也贡献出来一部给艺联的专线电影吧。大家:???!!!谢兰生说:我下部片,《一天》,只在艺联公映好了。不是,谢导,众人竟然开始劝他,您的片子没必要啊。您的片子全国公映票房少说也一两亿的。咱们艺联在全中国现在只有100块屏幕,一场最多一万人次,几十万票房,一天两场、场场爆满,100天才能到一个亿。您先算算这笔账吧!大规模上更合适啊!不用。谢兰生笑,艺联需要大导支持。我想推广咱们艺联。下部片子的总票房我不认为是主要的。我也会跟我团队说《一天》未来要走的路,想加入就加入,不想加入就不加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