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独立电影人> 第12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1 / 1)

第134章 完结(上)《一天》实际是纪录片, 后期工作同样不多, 因为没有敏感内容, 也顺利拿到龙标了。最后,在兰生的要求之下,《一天》登录全国艺联的日子被定在了2016年的元宵节, 2月22号。这是艺联专线电影,只做艺联专线发行。从除夕开始,对《一天》的宣传在各大媒介上便流传开来, 比如:【xx网2月8日电(记者王十四)据悉, 谢兰生的新作《一天》将在艺联专线上映,《一天》也是首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的国产电影。《一天》片长两个小时, 记录了8个人无论如何不愿忘却的一天。谢兰生对xx网说,在收集素材的阶段他曾几次流下眼泪在回答为什么选择全国艺联专线发行的时候, 谢兰生表示,他希望能通过《一天》为全国艺联宣传推广, 这样,更多无法全国公映的文艺片导演便能取得更多曝光,获得更高票房, 收回成本, 圆电影梦。全国艺联已于去年在31省落地开花,已有100家电影院签约加盟,每家影院都会拿出一个影厅,每天至少放映三场文艺电影,每周至少放上10个黄金场艺联最初的牵头人是中国电影资料馆, 但它联合了百老汇电影中心、发行公司华夏电影、最大院线清臣集团,还有圆满电影公司,共同参与这个项目,其中圆满电影公司是谢兰生的电影公司,他在艺联的筹备中贡献了大量精力】因为《去岳阳》的热度,新作《一天》颇受关注,不少观众第一次注意到了全国艺联。事实上,艺联早在一年前就被张九川宣告成立了,但知名度并不太高,它上映的6部片子总票房也比较凄惨,因此,大导支持是必要的。兰生就是这个大导。因为《一天》的宣传,全国艺联被见到了。谢兰生的内心深处十分期待最终效果。因为艺联在全中国一共只有100块屏幕,谢兰生的心里清楚每日票房最高108万假设一天放映三场,平均票价36元,这还必须常常爆满。但是,艺联是走长线放映的,每部电影上映四个月,他的《一天》最终票房也未必会十分凄惨。如果《一天》结果不错,那就说明文艺电影长线放映这条路是走得通的,未来的文艺导演就多出了一个选择可以全国公映,也可以艺联发行。对于目前即使可以全国公映也最多有0.5%的排片、一周的时间的文艺片来说,选择艺联未必不好,更不要提80%根本无法进电影院的文艺片了。公映日逐渐走近。这天是2月21号,电影公映的前一天。可是兰生却并没有忙活《一天》的公映,一大早,他先跟四月份就要举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负责人见了个面,用自己两座金熊一座金狮一座银狮的身份讲讲大电影节如何运作,并给对方一些建议。这见面是负责人先提出来的。嗯,某家茶馆的包间里,谢兰生给自己斟茶,说,我认为,一定要牢牢记住电影节的举办初衷,千万别把吸引眼球当作电影节的最大目的,它应该是电影爱好者们的一个盛会。铺上红毯、邀请明星,这样一个电影节的影响力是不会大的。谢导的意思是?北京电影节要想跟东京釜山等等竞争,要重视它发掘的世界各国年轻导演,并介绍他们给全世界,甚至可以设立基金,让电影人远赴中国;它要让电影人们可以彼此沟通、交流,现在的北京电影节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让导演们聚会social的场所。还有,我1991到都灵的第一天就收到了好多餐券,这让我了解了当地,喜欢了当地。通过这些,别国导演可以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以后中国电影也能通过潜力股被传播出去。嗯嗯对方拿出手机来记。还有啊,谢兰生又道,电影节是教育当地电影观众的好机会。大家不是堪堪只有大牌明星可以看看,他们还有电影可以看啊。在法国,一个很小的电影节也会组织初高中生们参加影展上的活动,还从中牵线搭桥,让学生采访导演,让大家热爱电影,甚至将来从事电影。嗯嗯嗯还有,既然叫国际电影节就要有国际化视野。我们要有明确定位,是以柏林为方向,还是以戛纳为方向,还是以威尼斯为方向,抑或是以多伦多为方向?主推什么电影片子?不能只有明星明星,也不能商业片、艺术片一股脑地堆在一起。北京、上海的电影节其实可以区分开来。另外,电影节以电影为止,对参展的导演、明星,我们记者经常只问最喜欢吃的中国菜是什么等等,有些尴尬,我还见过志愿者们离开岗位求人签名,很不专业。嗯嗯谢兰生说:总之,在电影节的明确定位、中外电影彼此交流、对民众的教育、培养,对导演的介绍推广等等本质的东西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都有极大的改进空间,不解决这些东西永远无法产生影响力。负责人听过以后长长地叹了口气:谢导,我见过了很多导演,您说的是最硬核的。哈哈,能帮忙就好。您是真的嗯?没事。负责人刚想起来了一个圈内坊间传闻:人人都爱谢导,见过他的都被他收服了。虽然他在观众当中一直以来争议不断,有人说他的片子好也有人说他的片子烂,有人说他正能量也有人说他负能量。之后,谢兰生又向对方请教了些问题。其实兰生也想自己建立一个独立影展,可以打青年影展的旗号。目前,只有西宁那个影展如火如荼越办越好,但谢兰生想办一个电影定位跟它不同的。因为2014年北京影展被停办,抗议的人还被关押,这次,他在几个偏远省份走了一走、问了一问,其中几个很支持他,但全部都明确表示参展影片必须过审,还说省里可以配合,在电影节举办之前把电影片迅速审审,让电影节如期进行,谢兰生挺无奈的。他还是觉得审查尺度太紧了。告别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负责人,谢兰生跟电影局的副局川局又见了见。对着川局,他再一次表达出了他对审查的建议:希望审查委员会能削减管理者的人数,增加从业者的人数,这里从业者既包括导演、制片、影评人、策展人、记者,也包括文化社会学的学者、儿童教育专家,甚至可以参考欧美,还包括平凡人,尤其是带子女的平凡人。也就是说,削减行政管理的成分,增加行业自治的成分,同时促进审查人员的年轻化、无罪化,别总是秋后算账,谁给过了就等于谁犯错了,就等于谁觉悟不够高了。在这样的机制之下,从业者从专业角度阐释电影说服其他人,争取更多行业自治,而不是行政管理。他还是觉得现今标准太严太严了。打个比方,商业片中负面现象必须已经被解决了、已经不存在了,当下问题不被正视。第二位拿欧洲三大的大导曾呼吁分级,电影局则回复他说电影全部代表中国,可问题是,中国就是这样复杂呀,因为复杂,才立体,才勾人。经常有人说导演们摄制烂片还怨审查怎么xx能拍好片子,你不能?兰生觉得十分无语。在正常的状况之下,总有一些人想拍或者擅长这个题材,也有一些人想拍或者擅长那个题材,百花争鸣。a擅长拍某个题材,那bcde都应该擅长拍同个题材,他们要是拍不出来他们就是破烂导演的逻辑完全是狗屁。到下午,谢兰生跟电影学院一个领导又聊了聊,同时还有加州大学的一个终身教授,研究娱乐法的。谢兰生想说,如果审查必须存在,那它未来发展方向该是人治变少,法治变多,可是,中国娱乐法、电影法这个领域一片空白。人才、教材完全没有,相关规定一片混乱,娱乐产业市场规模、法制建设并不匹配。美国娱乐法、电影法的研究则十分活跃,加州大学法学专业一直包含相关课程,也提供硕博学位,于是,谢兰生跟电影学院的大领导提了一嘴,政法大学、电影学院是不是能开设课程,培养人才,从法制的那条路来推动审查的前进,比如,完善电影公司行政诉讼的流程。中国2004年就开始草拟《电影产业促进法》,也是文化产业第一法,文化法治第一步,可据说,其中进展并不顺利,许多问题悬而不决,到现在也没出来[注]。他们几人想谈甚欢。看的出来,电影学院那个领导对增设法学也觉新鲜。目前,电影产业的投融资、版权保护等也要律师。再出来,谢兰生跟那个教授自然而然地继续聊。分级目前并不现实,准备工作是很多的。那个教授说,首先,如果电影施行分级,各电影院如何保证少年儿童无法进去?能全做到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力度一直很软。这个部分不做推进电影分级无法实施。第二,目前中国电影盗版依然横行,十分猖獗,这个问题不解决掉电影分级还是不现实。第三嗯,对,还有市场以及观众。谢兰生说,遥远将来审查、分级比较可能双管齐下。审查把握一些因素,分级负责另一些因素,比如暴力,一个官方控制,一个民间控制,这样不少内容就能上了。不过,中国电影没好莱坞几十年的成熟机制,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出品10部保证不亏,可咱们现在,如果审查的基础上再加分级等等东西,每部电影市场更小,电影公司盈利更难。准备工作也包括这些。是兰生其实并不认为电影可以真正自由。相反,他早清醒而又悲观地认识到一件事情:它始终在政治当中,无法挣脱,艰难求生。美英法等没有审查,可是人们可以发现,虽然它们没有外部审查,却有内部审查,或者说市场审查、自我审查。以美国为例。1900年左右镍币影院天天播放yh电影,针对下层美国观众,于是1908年圣诞期间纽约市长关停影院,随后,《一个国家的诞生》被一半的州强制禁映,整个邦统一标准在这时候提上日程。同时,yh电影横行市场,美国的反电影势力十分广泛十分强大,而制片厂迫切需要一个和解,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长袖善舞的威尔·海斯成立了海斯办公室,他帮片商与政府等进行周旋争取上映,并出台了个《海斯法典》,规定了不能拍的,用以讨好各州政府以及那些反电影派。好莱坞八大制片厂联合支持《海斯法典》,而因为八大制片厂垄断影院,中小片商不得不从,也就是说,行业自律是强制的。到了1948年,派拉蒙案打破垄断,八大剥离旗下影院,对《海斯法典》的反抗为成为了一个可能。而后,1953年《奇迹》胜诉,1960年,电视冲击电影行业,好莱坞的工业体系为了生存迸发能量,把新价值带进电影,不再遵守海斯法典,到1968年,《电影资源分级制度》正式实施。可随后,大制片厂一直包揽好莱坞的电影大片,自由主义与美国梦等新价值约定俗成,行业、市场无比默契,反叛电影观众极少。所以,这能叫作完全自由吗?谢兰生也不大清楚。总之,目前来看,比较现实的做法,一个是在审查委员会争取到更多席位,实现更多行业自治,一个是法律框架内规范化整个流程,实现更多法治管理,第三个是在各方面为审查+分级双管齐下做些准备,最后一个是,等时机到了,就全面推动审查转为分级,虽然似乎十分缥缈。在分手前,谢兰生跟对方教授又说到了资本问题。他们两人全都认为成熟机制是必要的。好莱坞的电影预算=预售金额x3投资银行一把把投,而不是一个个投,吃市场不吃项目,因为最后总是赚20%保险负责超支部分等等模式并不可行,因为那是独占了80%全球票房的好莱坞。不过,中国市场目前这些对赌协议保底发行让电影公司确确实实心急火燎狗急跳墙再告别是六点钟了。兰生接到莘野电话。对方带着磁的声音透过听筒又传过来:还不回来?明天下午《一天》公映了。回了回了。谢兰生笑,这就回了。这一天,跟电影节的负责人谈,跟电影局的副局长谈,跟电影学院的大领导谈,跟电影发的教授谈,谢兰生竟不觉得累。挺莫名地,他想起《基督山伯爵》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来了:【人类的一切智慧包含在四个字里:等待与希望。】作者有话要说:最后再说说电影审查可能有的发展方向,比较枯燥,但也是这篇文章最最常见的议题[注]: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出来了这比以前法治些了,可是依然乱七八糟里面只有两三条在法律上算具体规定,orz。不过,虽然说等待与希望,从2003年到现在,17年了,似乎尺度没有变化如果不是更严的话资本方面哪天再补吧。第135章 完结(下)2月22号晚上8点, 谢兰生的新作《一天》在xyz酒店举办首映。它是艺联专线电影, 会在艺联专线发行。《一天》首映签名环节与众不同。它并没请大量明星走上台子签名助阵, 而只请了电影主创、电影主演签字合影。每个人把自己名字写在一块方形拼图上,再按在巨大的背板上。等所有人拼好拼图,《一天》那极具设计感的横幅海报的全貌才被展现出来, 又暖又美。首映先放电影《一天》。现场灯光渐渐灭下,一个女人的画外音轻轻柔柔地响起来:如果,您的大脑出现病症, 永远地失去记忆, 您只能想起过去的某一天,唯一一天, 您会选择哪一天呢?那天发生什么事了?接着,足足过了半分钟后, 大屏幕才开始放映。第一个故事是《携手》,第二个故事是《生产》。大屏幕上, 女人微微地笑着说:我的女儿平平庸庸,成绩下游,甚至在末尾, 跟她班里那些耀眼的小天才不能比, 我有的时候有些失望,又有的时候有些愤怒。但是,我想记住,不想忘了我是冒着死亡风险才生下了这个女儿的,我想记住我多爱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