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落花辞> 分节阅读 17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73(1 / 1)

”见楚王神色略有松动,巫子玉继续道:“子玉知道,王上一直有称霸九州的决心,待子玉杀掉巫启,报了大仇,坐上巫国王位,子玉愿向王上称臣纳贡,助王上一统九州。”楚王目光一亮,又问:“到时,你如何同淮国交代?”巫子玉暗喜,楚王这意思,便是有些心动了,立刻嘿嘿笑道:“不瞒王上,子玉和淮国的交易,是助淮国在巫的质子东方祜登上淮国王位,不涉国土之争。”楚王这才微微点头,神色凝重的道:“你的意思,寡人明白了,只是,兵马粮草,需得花费些时日准备,你且回去,把讨伐巫启的檄文先写出来。”巫子玉没料到楚王这么爽快的便答应了,又惊又喜,连磕了好几个头,才告辞离去。因心情太过激动,出殿的时候,险些被门槛绊倒。待殿中安静下来,叔阳忍不住问楚王:“王上,老奴听闻,巫启待这巫子玉十分宠溺,没料到巫子玉竟如此狼子野心。此人性如豺狼,贪婪无度,王上真的要信他么?”楚王笑道:“寡人正好缺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对抗巫启,由这巫子玉出头,再好不过。不过――”顿了顿,道:“待拿下巫国,寡人自会送他去该去的地方。”傍晚,楚王果然让人去子兰殿叫了九辰过来,和他共用晚膳。虽是晚膳,菜式也十分丰富,楚王不停的往九辰碗里夹东西,盯着他吃完,才满意的道:“你这个年纪,正是长个头的时候,可不能挑食。”九辰默默扒拉了一口米饭,没吭声。用完膳,楚王命人抬了两把藤椅到外面,和九辰一起半躺半靠在上面解闷消食。闲说了两句往事,楚王忽问:“前几日,外公听照汐说,你想去护灵军驻地瞧瞧,顺便住上一段时间。”关于这个问题,九辰已经打了很久的腹稿,只是碍于楚王伤势,才没提起。见楚王今夜主动提起,九辰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摊牌的绝佳机会,便道:“之前,您在驿馆立的毒誓,可还作数?”楚王眉头拧成一个川字,本能的想耍赖不认,可在后辈面前,又自觉太失风度,颇不是滋味的道:“外公待你不好么?你是不愿留在楚国,还是担心外公利用你去对付巫启那混蛋?”九辰轻挑起嘴角,坦然道:“您待我很好,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亲人待我这么好。只是,我自小性情凉薄,即使是至亲之人,也要和他明算账,以求互不相欠。若我当真身负凤神血脉,我愿意助您复活神木,以报答您救命之恩,但您当日立下的誓言,必须作数。”“无论何时,您都不能限制我的自由。”默了默,九辰郑重的强调。楚王总算是回过味儿了,敢情,他这外孙,今夜是有备而来,专门来和他摊牌谈条件的。他只当九辰心里还记挂着巫启,胸中越加憋闷,可转念一想,待神木复活,他兴兵灭了巫国,九辰就算记挂,也没地儿找巫启去,到时定会乖乖的留在他身边,心甘情愿的做楚国的世子。如此一想,心头便舒畅许多,可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有些遗憾的道:“外公并非不守信义之人,既然你主意已定,外公允了你便是。明日,外公便让人安排车马,陪你一同去巫山。”------------185.第 185 章刚步入清华殿,桓冲便敏锐的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氛。巫王还未驾临, 群臣按文武分列两班, 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 交头接耳的议论着什么。见桓冲进来,几个平时与他交好的文官立刻靠了过来,其中一人悄悄道:“右相听说了吗?世子殿下根本没有战死, 而是被楚王掳去了楚国,这西陵衍估计是要用凤神血脉复活神女树了!王上已经正式发了国书, 要求楚王归还殿下,否则, 就要兴兵攻楚。”“攻楚?”桓冲不动声色的问, 内心却已波涛汹涌。这些事, 他虽听到了一些风声, 却万万没料到, 巫王竟有兴兵攻楚的打算。剑北一战,巫国虽然大获全胜, 却也死伤惨重,眼下刚得喘息之机。季剑已请旨驻守剑北,巩固西北边防,若再南下攻楚,且不说兵力粮草两项,除了国尉史岳,这朝中已无可用之将。至于史岳,桓冲在心里暗暗摇头,虽然两家交好,可他实在难以昧着良心把“良将”一词按在他头上。单论匹夫之勇,他倒是武力惊人,否则也不会靠祖上荫庇一路爬到国尉的位置,至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便跟他没什么关系了。另一文官道:“千真万确,这宫里都传遍了。而且,王上不止给楚国发了国书,除了风淮两国,连夜郎这种小国都收到了。王上这是要昭告天下,公开与楚王撕破脸啊。”“是啊是啊,王上的脾气,咱们又不是不知道。”正议论的火热,忽有内侍高呼:“王上驾到――”众臣迅速的按品阶各就各位,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巫王眼圈乌青,看起来像是没睡好,在御座上坐下后,便以手支额,淡淡的道:“世子流落在外,孤苦无依,又遭楚王挟持。孤已决定御驾亲征,讨伐楚国,夺回世子,诸卿可有良将人选?”群臣大惊,面面相觑,桓冲当先出列,在殿中跪落,急道:“王上,这万万不可!南征西楚路途遥远,王上龙体贵重,怎可以身涉险!”桓冲一起头,那些依附于他的文臣亦纷纷出列,恳请巫王三思而后行。巫王恍若未闻,目光始终飘向殿外,未在这些文臣身上停留一刻,揉了揉额角,依旧平静的叙述道:“孤主意已定,尔等不必多言。孤再问一遍,诸卿可有良将人选?”他双目阴沉沉的,不大像是一时兴起。以桓冲为首的一干文臣怕再出言劝阻,会真的激怒巫王,便识趣的闭上了嘴巴。桓冲心急如焚,悄悄瞥了眼武臣之首的史岳。史岳会意,整了整紫金官袍,正要出列,文臣队伍里,忽然步出一人,生生抢先了他半步在殿中立定,一撩袍,跪了下去。史岳识得,此人名叫郦清,昔日南央最得意的门生,在乌殿供职,最喜欢跟在南央屁股后面劝谏巫王,纠察百官。南央辞官之后,此人已消停了很久,没想到今日又开始出风头了。只见那郦清昂首挺胸,甚是耿介的道:“王上,臣认为伐楚之前,应先肃清朝中与西楚暗中勾结的内贼。”无双道目光齐刷刷聚到了郦清身上,包括巫王。“你所指的内贼是何人?”巫王眉峰微拧,揉了揉额角,语气依旧淡淡的。郦清伸手一指史岳,目光如电:“就是他。”史岳是个大老粗,立刻跳着脚骂道:“你、你个臭杂拌子,血口喷人!”骂完,几个箭步冲过去,挺拳便要揍郦清,幸而被几个武将拦住,才没揍成。巫王眉峰拧得更紧,扫了眼郦清,声音多了丝冷沉:“可有证据?”郦清不紧不慢的道:“启禀王上,史国尉曾纳了房小妾,命香云。这香云并非什么良家女儿,而是南市一家名为春香坊的花楼的花魁。而这春香坊,正是两年前被死士营捣毁的西楚据点之一啊。”“事发后,史国尉惊慌不已,第二日便连夜送这香云出城。可他不知道,这香云好不容易隐藏身份存活下来,岂肯轻易放手,便瞒着史国尉悄悄潜回沧溟,匿入别的花楼招揽生意、刺探情报。前两日,我府中一仆妇去南市裁布,不小心撞见了那香云,因去国尉府送过节礼,这才将那女子认了出来。臣一路追查,才知晓这香云竟是西楚暗探。”早在听到“香云”两字时,史岳便出了一身冷汗,几乎站立不稳。郦清一鼓作气,愤然道:“香云在国尉府时,史国尉不知透漏了多少重要情报给她,待发现其身份,国尉非但没将此女立刻上交廷尉府处置,反而私自放她出城,任她为非作歹,可见其是非不信,心中根本没有家国二字,这不是勾结外贼是什么?!”“你、你!”史岳气得浑身颤抖,偏还无言反驳,情急之下,像看救命稻草似的看向桓冲,急切道:“桓相,你须为我作证,我绝无与楚贼勾结,当初送香云出城,还是你给我出的主意啊!”桓冲几乎要被他给气死,整了整衣冠,正色道:“国尉,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什么香云美云,本相可从未听说过。”史岳再大老粗,也明白桓冲是想和他撇清关系,一怒之下,冷笑道:“桓相此刻倒会装清高了,当初拉拢我与你一起力举子彦公子为世子时,怎么不见桓相说什么话不能乱说。”这次,群臣的目光,齐刷刷的从史岳身上移开,定在了桓冲身上。当朝国尉和右相公开在朝堂上撕破脸,这等热闹,可不容易看到,一个个支棱起耳朵,等着后文。又一文臣出列,颇不屑的望着桓冲,讥诮道:“没想到,右相竟公然结党营私,干预立储之事!”啐了一口,直接摔了手中笏板:“右相如此作为,实在有辱读书人声誉,刘某就算辞官,也绝不再与你共立一朝。”众人一瞧,这人素来与郦清交好,也是南央的门生。这不啻于一巴掌甩到了桓冲脸上,桓冲又羞又愤,心里暗暗把史岳祖宗八代问候了十几遍,忙叩首高呼:“王上,这是诬陷!臣绝没有做过此等有悖国法之事!”“我呸!”这次,是史岳啐了一口,反正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桓冲既然耍无赖,他可要让他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无赖。“桓冲,你敢摸着良心说,你从未做过有悖国法、陷害忠良之事吗?”史岳一抖眉毛:“当初,南相府荷花池里的那些云弩,究竟是谁藏进去的,你可比谁都清楚!”桓冲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史岳冷笑一声,继续抖着眉毛道:“就是你――桓冲!因为嫉妒左相才能,才暗施毒计,派人抢了那些云弩,陷害南相!你府里的管家,就是证人,非要我将他拎到王上面前指证你么?”“你你你、你放屁!”桓冲急得从地上爬起来,抡起笏板便朝史岳打去。“砰!”那笏板重重的落在史岳脑袋上,史岳的额角顿时鲜血直流。桓冲也傻了,他料定了史岳会躲,才牟足了劲儿去打,没想到,史岳……竟然没有躲!清华殿一下子炸开了锅,有人去拽桓冲,有人去安抚史岳,桓冲几乎要气得吐血,一把甩开这些愚蠢的同僚,痛心疾首的控诉:“他这是故意的!切勿被他蒙骗!”“够了!”御座上,陡然传来一声呵斥,是巫王含怒的声音。众臣吓得心肝一紧,忙各就各位站好,屏息凝神,不敢再发音。巫王眼底堆积这浓浓的厌恶之色,令道:“将右相桓冲、国尉史岳拖下去,革职查办。”史岳早知躲不过这一劫,能拉桓冲一块儿下水,反而觉得赚了。桓冲目露惊恐,噗通跪倒在地,疾呼道:“王上,臣冤枉,都是这史岳血口喷人啊。”巫王眉峰微拧,愈加厌恶的摆摆手,很快有禁卫进殿,把史岳和桓冲拖了下去。伐楚之事未定,倒先折了两员重臣,实在是始料未及。众臣眼观鼻、鼻观心,愈发谨小慎微起来。唯独郦清一脸慨然的道:“王上圣明!”又禀道:“王上,国不可一日无相,这朝中论清介耿直,莫如南相。当日,南相遭奸人所害,才心灰意冷,辞官回乡。臣以为,应当把南相请回来,主持朝政,重振朝纲!”“臣附议!”“臣附议!”朝中官员,敬服南央为人的不在少数,此前因桓冲得势,才不得不暂时趋炎附之。如今桓冲一倒,便纷纷转变口风,开始为南央鸣不平。再加上南央与已故的东阳侯季礼素来交好,武将那边原本东阳侯的一些旧部也纷纷附议。巫王目光一凝,不由忆起当日南央辞官,他和季礼出城相送、在亭中把酒言欢的场景。他似还想起来一些其他的事,心底忽涌出一股疲倦而又孤寂的意绪,半晌,终于开口道:“准奏。”群臣立刻跪地齐呼:“王上英明。”这一段插曲揭过,关于伐楚大将的人选,又摆在了众人面前。如果说文臣这边还有南央可寄托希望,武将这边,着实有些捉襟见肘了。季礼已逝,新承爵的东阳侯季剑又驻扎在剑北保卫西北边境,文时候叛乱,煽动了不少威虎军中老将跟着倒霉,死士营和破虏营诸将又被派往漠北诸国,分驻各地,以守住好不容易得来的漠北土地。朝中剩下的,除了史岳这种有勇无谋的,便是些已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