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宋隐在末世> 第5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节(1 / 1)

比起刘树林这组精锐,洛桑这边要差很多,面对狼群他们拿不出有效的配合,压根来不及开弓,只好全部挥起大刀迎敌,好在他们的单兵实力强悍,三人一组,即便是变异狼短时间内也很难在他们手上讨到好。宋隐观战两分钟,两分钟时间内有四只狼倒地身亡,十只受伤,但防务队也在此时陷入苦斗——变异狼的速度力量灵活度甚至是智商都要比普通狼高出一大截,而且它们皮糙肉厚非常强壮,一刀下去只要没有砍中要害,它就仍然还有战斗力,近身之后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但那是在宋隐旁观的前提下,宋隐一旦拉弓,箭箭不走空,战局立即明朗。他的速度看起来并不怎么快,闲庭信步一般走在车顶上,走两步随手放一箭,轻描淡写的,就那么一箭一箭又一箭,围攻洛桑这边的七只狼只剩下三头,围攻刘树林那边的二十来只狼很快也变成十四条,胜负近在眼前……山坡上的狼王终于站不住了,仰天一声嚎叫,其后迅猛无比地冲下山坡冲出山林,目标宋隐。狼王的速度惊人,两三里地的距离,几个眨眼间已经冲到十米以内,宋隐一直对它视而不见,仿佛一直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一般,直到它冲出山林身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试图从后面扑倒宋隐,他才突地一个转身,弓箭都似没有拉开,箭就那么射了出去,距离太近,看起来就像是狼王自个儿飞越了长长一段路,然后一头撞到他的箭头上,再然后带着咽喉上的那只箭,庞大的身躯重重摔落地上……三十二头狼无一逃脱,全部被击杀。许凌风独自杀掉围攻他的三头变异狼,洛桑他们杀死四只,刘树林等人一共杀死十七只,而宋隐一个人,杀了整整十条狼,其中一条还是狼王,这些都不算什么,真正让旁观者震憾的是,整个过程他看上去就跟玩儿差不多,别说全力,估计连两成的力气都没有使出来——这就是仙师,我们的五阶仙师!所有人从车上冲下来,兴奋地相拥大笑,仿佛自己也参与了杀狼大战,完全忘记了刚才那个吓到差点哭出声的胆小鬼就是自己……“今天晚上我们吃狼肉,不用记账!”许凌风举拳宣布。欢声雷动,自出发以来,车队的士气从来没有如此高昂过。第89章 欢宴七月二日下午五点,宋隐一行三百一十二人经过七天的长途爬涉,终于抵达目的地:云芝县李拐子村。村子很小,总共只有四十来户人家,这当中像样一点的房子只有二十来户,不过作为一个贫困的小村子,就算是“象样一点的房子”,也仅仅是些很普通的砖瓦房,看起来都有些年头了。另外还有十多户,四壁竟然完全是用泥土做成的,这让车队里好些年轻人都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村子荒了一整年,破败得很,倒了几堵墙,到处都是小动物留下的痕迹。多数泥屋已经完全无法住人,就算是好一点的砖瓦房,很多房子的屋顶和窗户也需要修整,上面大洞小洞,通风倒是非常良好……不过这些对于齐夏这个组,都不算什么事,比起江安的窝棚和帐篷,这里好歹还有屋顶有墙壁,是真正的房子,所以下车后休息了十几分钟,这群人就自发地收拾起屋子。在确定河水没有问题后,女人从河里打来水清扫擦洗,男人们则先从废弃的屋子顶上取来完整的瓦片,再用它们去修补“好屋子”的顶上破洞……一群人干的热火朝天。另一个干的同样热火朝天的是伙食组。他们在忙着收拾死狼,剥皮,分解,洗净,升火……狼太多人手不够,还专门找来十来个“临时帮工”,小孩子几乎全都混在这一组,眼巴巴地盼着吃狼肉——现在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皮实得很,看人“解剖”动物什么的,眼睛都不带眨一下,反倒是大人们生怕他们好奇心太重惹出祸事,安排了好几个大妈盯着。宋隐和许凌风这会儿却在村子外面——比起破败的村子,这片野地实在是太美太好了。江安的气温已经升到50度,这里的最高气温却只有三十五六度,堪比天堂。举目远望,过膝的绿草中点缀着各色野花,一直延伸到远处山脚上。这片土地被群山拥在怀中,呈窄长的条状,地势不能说非常平整,但坡度很和缓。走马江静静地流淌在草地中央,清亮的水色在阳光下闪着波光,就像嵌在这块绿色草甸子上的宝石带子……许凌风指指正前方的那座山:“那个应该就是落星山了,我们的大本营靠近山脚比较好,以后要往山上发展也方便。”他们的目的地是李拐子村,但却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住在村子里,就算现在李拐子村成了荒村,也仅仅把它视作暂居地——一来这种自发而成的小村子缺乏规划,乡村生活听着蛮美好,但没有良好的排污系统,住起来绝对不像听起来那么美;二来嘛,这种几百人挤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天灾频频的末世,田地离住所太远,一旦出点事连个躲藏的地方都找不到,太危险了。所以,早在离开闲阳之前许凌风就做了规划,他们这个聚居点,采用的是“同心圆”建筑群,当中的“圆心”是整个聚居点的心脏,居民们则住到“圆周”上去,现在他们的人数有限,“一环”足够了,以后实力增强人员增多,安全区覆盖的范围还可以向外围辐射开去,出现二环三环都有可能。听上去好像跟现在的城市也没多大区别,实际上二者却是天差地别——他们这个“同心圆”,“圆心”与“圆周”之间,“一环”与“二环”之间,是没有住宅的,全都是农田!而且,就算是在“一环”上,也不可能房子挨着房子,房子之间要留出足够的耕种土地,以此保证一旦发生灾难(比如冰雹或者兽袭),正在田里工作的人员可以尽快逃回屋子里。所以,他们这个聚居地建成以后,实际上是一个一个的“点”,当中一个“大点”(圆心),外圈(圆周)上均匀分布着若干个“小点”,“点”与“点”之间除了道路即是农田。他们的初布规划是“圆心”安置80人,周围的“小点”每个安置40人,一大带六小,只要修建七个大屋就够了。而且这个“大屋”也是实实在在的“大屋”,采用“福建土楼”式样,屋子围成一个圆圈,人住“圈”上,当中的土地空出来,可以用来作晒场等等,这种屋子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抵御外敌。不过,跟传统的“土楼”不同,他们的“圆屋”只有上下两层,上层是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钢化玻璃屋顶,屋顶下面还要再加装一道可以伸缩的遮阳层,整个二楼都用做室内种植场;下层才是住人和储物,或者关养家畜,这样才可以修建火炕,让大家安然过冬。而且当中的空地上方也要弄的跟屋顶一模一样,既可以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又能接收太阳能,收获时节还可以用作晒场,一举多得(后来很多人都把这块空地用来种了粮食,那是完全违背许公子的良好初衷的)。这个方案一出来,宋隐立即表示赞同,连九环天都没有吭声,大概它也很好奇最后的效果会是怎么样吧?建筑方面队里有好几个内行,圆屋的选址要等到明天测量过后才能决定,今天他们就是先出来看一看。车队那边明天要卸车,今天必须安排好储放事宜,还有房间分配,家畜家禽也需要妥善安置,饲养人员也要立即选定等等,事情一大堆,两个人没呆多久就返回村子。然后许凌风去操心“大家”,宋隐则要照顾他们的“小家”——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他得过去盯着才成。就这么一小会儿功夫,人们已经收拾出好几处屋子,最先弄好的,是村子里最好的一个小院,大家把这个院子留给了宋许两家人,宋隐也没矫情,诚心实意地道了谢,欣然入住。小院里有栋两层楼的土别墅,应该是十多年前修的,旁边楼梯,楼上楼下各有三个房间,门前一条走廊,弄的跟招待所似的,很土气,却也很实用。楼上三个房间一间给了许福山夫妇,两人原本是分房睡的,但现在房子太紧张,许福山主动提出来他们只要一间,许母没反对。剩下两间,吕圆和大舅妈带着外婆三个女人住一间,宋成则和宋隐大舅两个男人住一间。楼下三间原本的安排是,一间作客厅饭厅办公厅,还兼夫夫俩的卧室,两个区域用屏风简单隔开。一间给柯伯和明老太医,也是屏风隔断,后面是老太医的卧室,前面作诊室,柯伯晚上铺张行军床睡觉。最后一间给许明吕婉君还有姑妈宋敏三个人合住。但吕婉君人精一个,发现许明的身份后立即跟宋姑妈嘀咕了几句,两个人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就说隔壁院子是专门留给单身女子住的,她们仨一起搬过去正好,还可以留出一间房给宋隐他们办公用。这个方案一出来,连极少发表意见的许明都拼命点头,看得出来她是真的很怕和许母住在一起。至于顶顶,两边的爷爷都稀罕他得很,连柯爷爷和太爷爷都宠着他,随便住那间屋子都不成问题。不过话虽如此,白天怎么样都行,一到晚上特别是想要睡觉的时候,他肯定会找爸爸,不管是哪个爸爸,必须要有一个守在身边才行,到现在都死活不要一个人睡觉。房间分配完毕,接下去就是搬家俱和收拾日常用品了。他们这次从县城买了很多简易家俱,但那些主要是给齐夏那一组准备的,其他人尤其是富户这边,很多人都直接搬了家俱过来,为此好些人家还自掏腰包租了货车雇了司机,许福山就是其中之一——他不是舍不得,但家俱留在江安,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腐朽之后化为春泥。用他的话说:那么好的木材,那么精细的做工,太浪费了,反正也不差这点运费。大家帮着他们把家俱搬进屋子放好,看许福山笨手笨脚的铺床,宋隐连忙接手,马上又被宋家和吕家的女人们挤开,让他们该干嘛干嘛,收拾屋子这种事交给她们就行了了……——晚上八时一刻,太阳和月亮一个挂在西边天上,一个挂在东边天上,狼肉大餐终于要开吃了。这时候所有人都已经搬家完毕,312个人挤在24户人家里面,拥挤程度可想而知。但大家都明白这些只是暂时的,对很多人来说,这件事不值一提。今天的晚餐是在野地里围着“狼肉汤锅”吃馍,汤锅很热,天气也很热,但很多人都以为,天堂也不过如此了——30度算什么,何况河谷里还有风,最主要的是,有肉吃,有肉汤喝,还是狼肉……变异狼的狼肉,你们吃过吗?!说实话,许凌风宣布说晚上吃狼肉的时候,宋隐是捏了一把汗的,因为他听说狼肉很老很不好吃,就连许凌风自己都不清楚狼肉能不能吃,但一想到车上有一多半人至少有好几个月没有吃过肉了,再老的肉估计他们都咽得下去,冒一下险也值得。没想到,狼肉的味道居然很不错,也不知道本来就是如此,还是胡大厨的手艺了得。锅子里的狼肉很快被捞干净,眼看着汤锅变成了真正的纯汤锅,大家又开始一碗接一碗地喝汤,到最后汤锅变成干锅,也没几个吃馍的……惹的胡大厨在一旁指着一帮壮汉连声笑骂:“你们这帮孙子,光吃肉不吃馍啊?我是按一个人一斤半的量做的肉,都让你们捞干净了,胀不吃你们!幸好厨爷我有先见之明,馍做得少,不然还不给浪费了……”“对对对,”一帮饿狼连连点头,“老胡你快往锅子里再加点水,我们就着汤水把馍也给吃了,浪费粮食是要被雷劈的!”“得了吧你,当别人都跟你一样,八百年没吃过肉似的。你不吃馍,自然有人吃……”胡大厨边骂边往祸子里加汤加料。……许凌风看着一群人哄闹,悄声跟宋隐嘀咕:“别看他们现在吃的欢,过两天就该哭了。34头狼呢,起码有一两吨肉,刚才老胡磨着小君弄了个发电机还有好几个冰箱,已经开用了,我还看到他让人腌了好几桶狼肉,估计我们要连着好多天天天吃狼肉了……”一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天色黑尽以后,人们又七手八脚地点燃篝火,虽然没有酒,就算是谈天说地也开心的不得了。许凌风看的暗自点头。齐夏这小子有很多毛病,但能干也是确实能干,他这个大组虽然穷,但不少人都有一技之长,比如养鸡养鱼木工电工修理工什么的。就算没有特长的,也都是手脚勤快的能干人,五点到达,八点开饭,三个小时不但收拾好了房子搬了家,还连升篝火的材料都准备好了。这时候人群中突然有人道:“这个地方真是好啊,你们发现没有,都没有蚊子没有苍蝇呢!”马上有人接口:“是呢,还连蚂蚁好像都没有……”有人笑了起来:“没蚊子没苍蝇,还没蚂蚁?这么好的事情你们就做梦去吧,这是多亏了咱们有个很厉害的仙师……”这家伙是洛桑。于是,所有人都转头看向宋隐这一桌,目光中是不加掩饰的尊重和敬意,甚至是狂热。宋隐头痛无比,洛桑齐夏还包括身边的爱人,一个个都在拼了命地把他往神坛上送……现在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他也不得不站起来表示几句:“这里的蚊子很大也很毒,大家以后要小心一点,早晚出门都要穿上长袖长裤,有驱蚊水的也要用,尽量避免被叮咬。水里也是,今天虽然没发现怪兽,但不表明明天也没有,不要随便下水,尤其是小孩子,要盯紧了,不要让他们靠近走马江……”宋隐讲话的时候,除了已经在家人怀里睡熟了的小孩子,所有人都在认真聆听。等他讲完,四周陷入很诡异的静寂状态。过了半分钟,才有人突然道:“对啊,今天有仙师在,江里很安全的,我们干嘛都在这儿干坐着?都下水洗澡去啊!”四下一片响应声,很多人都站了起来,会游泳的纷纷往江边跑,连他们这桌的肖岭宋成许福山都没有落下,不会水的却只有站旁边羡慕地干看着……宋隐和许凌风对视一眼,一下子笑了起来。第90章 家园许凌风所料不差,第二天的早餐果然是狼肉大包。狼肉菜粥,糖水荷包蛋,还有二两一个货真价实的狼肉大包子,这一次是真的每个人都吃到满嘴流狼油了,就连一向认为荷包蛋应该咸着吃的北方人都一点没嫌弃,一碗粥一个蛋外加三个大包子(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不幸仍然只有一个),大家都觉着意犹未尽。因为正式的建设工作开始了,这段时间的伙食全部由队里负责,所有人免费,当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定量。今天几件事要同时进行,一是物资卸车入库,一是为定居点测量选址,还有就是要为开荒种地做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安排人手照看牲畜——许福山这个爸爸对儿子许凌风真叫好到无可挑剔,因为一半牲畜是他的私产,他自己开工资(用粮食支付)雇了两个工人照看,又因为老婆吃不惯大锅菜,还雇了一个会做家乡菜的大婶帮忙开小灶,几个工人都在自家小灶上吃,完全没让儿子为难。三个组的人员早已经安排妥当,“临时仓库”也选定了,那些不能住人的泥屋也正好利用上。不过东西不能直接放进去,早饭后工人们又把所有屋子都清扫修整了一遍,确定不会倒塌也不会漏雨,九点半才正式开始卸车。吕婉君负责的后勤组全程跟随,清点无误登记造册之后才准入库。测量这边一切顺利。队里建筑业的内行有好几个,包括许家父子都是,虽然测量这一块不是他们的本行,但见多了自然也懂一些,况且他们要修建的又不是什么高楼大厦,河谷平原的地质也不复杂,很快就定了下来,然后就是划白线圈地,等卸车结束有了人手,马上就要开工。牲畜那边也好办。他们从县城买了好些小鸡小鸭,还有猪崽羊羔驴子和半大的牛犊若干(基本上把云芝县城里的所有存货都包圆了),这些都交给一群半大孩子分类放养。现在野外也没庄稼,圈出一块有树荫的草地,装上临时栅栏,定时投放饲料,盯着它们不让乱跑就成了。这一块齐夏交给了李霞。不过李霞这个“乡下丫头”却是在城里长大的,完全不懂行,于是又安排了一个有饲养场工作经验的大叔传帮带,第一天还专门请来兽医给他们现场讲解注意事项……这些本该在中二期的少男少女一个个都听的非常认真,他们是真的把这个当作了一项活命本事在学习。陆华安的长子陆原也在这一组。十四岁的少年一看就是富有人家出身,他爸又是许凌风的副手,大家原本都把他给忽略了,没成想少年自己找了过来,对于李霞这个“小老板”也没有什么不服气或者不以为然的小动作,很快就被一群同龄人接纳融了进去,看得出来他还蛮喜欢跟小动物打交道的……想来陆华安在教子上也很有一套。队里规定十二岁以上的孩子才必须工作,却有好几个十来岁的孩子也自发地跟了过来,李霞没赶他们走,反正他们也没有别的事情做,这么大的孩子也确实可以帮上一点忙了。最后是开荒种地,这个是重中之重,但是很不幸,目前的管理层里面找不到一个内行。许凌风也干脆,不懂就不要装懂,完全扔给内行,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秦渭给他们塞过来好几个种植行家,齐夏组里也有好几个真正种过田的庄稼老汉,让他们一起勘测讨论,明天之内一定要拿出方案,后天一定要开工。……所有人都在忙忙碌碌。宋成和宋隐大舅去了吕婉君的后勤组,姑妈和大舅妈去伙食队帮忙,肖岭原本在采买组,现在没东西可买,就给齐夏当副手,两个人安派好人手后自己也去帮忙搬运物资。至于吕圆,她主动要求去看孩子——她亲孙子在里面呢!连陈慧兰都有了工作——她的事让齐夏头痛了好几天,最后决定让她去照看孩子,除此之外好像干什么都不合适。搞到最后,除了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比如宋家外婆),没有事情做的好像就只剩下许母了。其实这个样子不好,让她很难融入,她自己也会觉得无用。但现在没有办法,一来她确实什么都不会,二来她的情绪还没有恢复。那天被明老太医骂过一顿后,貌似渐渐想通了,但完全恢复还需要时间。许凌风也跟她谈过一次,等到聚居点建好,让她去教小孩子画画国画油画写写毛笔字什么的,虽然对于生存活命没什么实际意义,但那些优美的东西不应该就此丢失,如果能够传承下去,也算是功德一件。所以这一阵她虽然没事干,却也重新拾起了笔,没事的时候就画上几笔。于是,宋隐最后发现反倒是自己这个“仙师”东游西荡无所事事,许凌风跟他开玩笑说“你的位置是吉祥物,坐那儿就可以让人心神安定,当然,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你勇敢的挺身而出,帮我们打跑怪兽的”。宋隐:(﹏)~算了,我还是画符去吧!——到达后的第一天,就在一片兴奋的吵嚷声中结束了,三十多辆汽车的物资全部入库,把十多户泥瓦房几十间屋子塞的满满当当的。明天二十多个司机就要驾车返程,出乎意料的是,有三个问可不可加入进来,其中两人想要回去接家人,另一个是光棍,一家人就剩他一个,他甚至都懒得回去搬行礼。第二天一大早,柳皓刘树林带着十四个帮手护送司机回到云芝县城,附带买回来一车货,其中蔬菜是大头。昨天傍晚菜已经种下去了,就种在房前屋后村里人以前的菜地里,但显然离收获还有老长一段时间。同时,定居点开始动工,很多人都很兴奋,尤其是听说要住“圆房”,见过的眉飞色舞,没见过的一头雾水。而对于许凌风而言,最兴奋的事情莫过于种植计划出来了。他也是现在才知道,秦渭塞来的人中有一个是有货真价实的高级人材,没进地下城不是他能力不够,是他一家老小六口人,地下城却只给了两个名额,爹妈儿子媳妇该选哪一个?秦渭给的这十个人,都是种植方面的行家,要说他们什么都懂肯定不可能,但这批人深谋远虑,别人带物资,他们带的是资料和种子,包罗万象不至于,但近期内可能会用到的种植方面的东西都带齐整了。这群人一到云芝县城就向当地人打听李拐子村的情况,七月二日下午到达后又一头扎进野外采集土壤标本查看本土植被,昨天白天带着护卫把聚居点将要用上的800亩土地几乎走了一半,晚上回来后又认真论证了好几个小时,今天上午十点钟终于向许凌风提交了非常严谨的报告……说实话,不要说别人,连随行的几个老农都傻眼了,原来种个地还有这么多讲究?难怪我是农民他们是专家!许凌风立即召集管理层开会,反正土壤什么的一个个都搞不懂,通通跳过,直接看结论。简言之,“专家组”的方案是靠近圆屋的田里立即栽种红薯,原因是河谷马上就要进入高温期,7月中到9月底有整整三个半月的气温会维持在40度以上,最高温度将会高达48度,在这种条件下唯一还会有收成的就只剩红薯了,虽然产量很低,但好过颗粒无收。红薯田的外围则可以种植一种叫作串叶松香草的牧草,这种牧草既耐旱又耐寒,很多畜类都喜欢。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草地上见到了这种牧草,证明它在没有任何人工帮助的情况下成功越冬。至于水稻,只建议栽种一季早稻,来年室内育秧,五月初冬季过去气温回升立即插秧,因为气温攀升迅速,成熟期会缩短,应该可以赶在七月底气温跨过45度大关之前收割。不过,专家们特明注明,现在气候变化迅速,如果来年升温太快,很可能会出现严重减产。还有提到小麦……好吧,现在种不了,直接跳过。……看完报告,管理层一致决定马上组织人手抢栽红薯,哪怕现在土地归属还没划分清楚,但再耽误下去,今年就什么都不要种了。与会的赵景升赵专家被他们搞的一愣一愣的:这就同意了?不需要讨论吗,甚至你们都没有问题要问吗?许凌风拍拍他的肩:“赵工,您看我们都是外行,问了也白问,我们都信任您,从现在开始,农业这一块就交给您了,拜托了!”红薯肯定是不用发愁的,神奇的是,那什么串叶松香草的种子也不缺,原来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牧草,专家们动身之前早就有过讨论,一致认为栽种的可能性很大,专门带了两箱草种过来。红薯他们也带了一些优良品种过来,只那东西太沉,带的不多。这下子大家都松了口气。要知道他们计划圈地800亩,但队里312人,真正的壮劳力只占一半,再加上长夏高温,10点以后都不敢出门,而那段时间又特别需要田间管理,光水都不知道要浇多少遍,那么多农田压根种不过来。就算是外行,也知道种牧草肯定要比种粮食轻松很多,种上一半的牧草,就等于把农田压缩到400亩,劳动量一下子减少一半,再加上他们带来的小型农机,应该应付的过来。……当天下午大家就开干了。男人们继续挖地基盖房子,女人们则呆在家里跟着专家学种红薯——红薯这东西现在连吕圆都会种,但专家的方法是根据河谷的天气和环境做了修正的,肯定有一些差异,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粮食,一个个都分外认真。下午六点,又组织人手去开荒。说是开荒,跟真正的开荒还是有很大差距,毕竟李拐子村存在了好几百年,仅仅在十年以前这地方都还有很多耕地,现在只需要把他们遗弃的土地整理出来即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