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宋隐在末世> 第5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节(1 / 1)

好一会儿,他才叹息一声:“凌风,我比较贪心,除了你的身体,我还需要你的灵魂,需要你长长久久地陪着我……你明白吗?”——不出意外的话,我会拥有漫长的生命,我无法想象在那么漫长的生命里,却不再有你。第93章 无题八月二十一日上午,许凌风在管委会的晨会上宣布放权,从即日起,他只负责防务以及秋收以后才会开始的训练工作,其它事务一律交由管委会处理,他将不再过问。一般居民大都不知道这件事,知道了估计也不会太在意。但对于管委会的其他成员,这简直就是平地一声惊雷,尤其像陆华安这种经历过无数争斗甚至是清洗才一步步爬上来的,说是晴天霹雳都不过份。陆华安当天晚上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拜会宋隐,拐弯抹角地问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宋隐好不容易才弄清楚他的来意,那叫一个啼笑皆非……等到大家弄明白这纯粹是许凌风的个人选择,跟他们都没有关系的时候,风波很快平息,几乎都看不到权力交接的痕迹,一道道政令自管委会有条不紊地发布下来。首先是几则公开招聘教师会计的招聘公告,紧跟着是一系列任命:管委会组长:陆华安,半职,工资每月50斤大米。防务队队长:赵树林,全职,工资每月100斤大米。农技部主管:赵景升,全职,工资每月120斤大米。劳务部主管:齐夏,半职,工资每月30斤大米。后勤部主管:吕婉君,半职,工资每月30斤大米。……看了公告,大家这才发现原来管委会总共也没有几个人,除开农技和防务还全都是半职!不过,其后出来的几条公告才是老百姓真正的聚焦点:第一,鉴于基础建设告一段落,管委会将不再提供免费三餐,伙食队从即日起解散。生活困难的家庭,可以向管委会借粮,每人最高可以借到100斤粮食,秋收之后归还,无论借的是米是面还是土豆,都可以用红薯归还,归还比率为1:0.9,即一斤大米只需要用九两红薯归还。除非有特殊情况,原则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和超过65岁的老年人不得向管委会借粮。第二,向未成年人和年长者提供粮食补贴。7岁以下的幼儿每人每月10斤粮食,7至12岁20斤,12至15岁30斤;年满55岁的老人每月20斤粮食补贴,年满65岁的每月30斤。免费粮食将发至明年年底,是否延续另行通知。第三,幼儿园和学校将于9月1日开学,幼儿园接收3-7岁小朋友,全日制,不收学费,免费提供早午两餐。学校为半日制,只有下午上课,农忙期间放假,凡7至16岁的未成年人必须入学,不收学费,提供免费午餐。……这几条公告一出来,大屋小屋间间屋子立时热闹非凡,一条二条三条,总有一条适用你,有些人家还一二三全都占齐了。就连好些富户都在观望,一但有人带头,保管他们一样会去借粮——借大米还红薯,借一斤还九两,这么好的买卖,上哪里找去!这帮家伙貌似都把前面那个大前提,“生活困难的家庭”,给彻底忽略了,不过管委会会教育他们的。一帮闲的蛋痛的全职防务队员们貌似也从中找到了乐子。“小冬子,你这他娘的是啥运气啊,你看你个十岁娃,拿了多少粮食?”有人开始掰指头,“一个月拿20斤粮食补贴……”第二个接口:“上学有免费午餐吃,算10斤。”“不对,不对,他能吃着呢,一顿要吃三个大馒头,一个月至少要吃15斤。”第三个连忙纠正。第四人继续:“而且他还在防务队,三顿饭全部免费,一个月吃40斤一点问题都没有。”起头的人负责收尾:“20加15再加40……乖乖,小冬子,算算你一个月要吃多少粮食!”小盆友被彻底绕昏了,掰指头:“201540等于……75?我一个月要吃75斤?有这么多啊……”一帮光棍轰堂大笑。“欺负小朋友你们很能啊。”随声刘树林和洛桑一前一后走进来。刘树林在一帮军汉中个头算不得魁梧,讲话声音也不够粗壮,但他刚一开口,屋子里立时安静下来,有几个甚至一下子从地上蹦了起来,随时准备要“立正”的架式。然后,他们才看到跟在后面的许凌风。齐小冬蹦蹦跳跳跑过去:“风哥,风哥,你是不是要教我们功夫?”许凌风敲敲他的小光头:“不是教功夫,是教你修行。”小盆友的笑脸一下子垮下来——他八岁变异,等级还不低,据说有修行资质,到如今“学习”修行两年有余,这都快十一岁了,还没修出那倒霉的气种。别说他,就连一帮大兵都很有些失望,他们当中变异人有好几个,但修出气种的一个都没有,那东西不是一般二般的难!而且,这帮家伙对于许凌风还颇有些不服气。当日进村路上大家都在忙着杀狼,没功夫注意他,最后公布说他一个人杀死三头狼,人人都认为很不可思议,总觉得如果不是作弊就是仙师偷偷帮了他的忙(⊙o⊙)。刚才听说他要过来指导他们练功夫,估计就没有一个服气的,现在听说是修行,更是觉得他这牛都快吹破天了。这些家伙大都不善(不屑?)掩饰,许凌风多精的人,看一眼就明白了。但他也只是笑了笑,以后有的是机会证明自己,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这会儿他对各色目光视而不见,只用他惯常的温雅口吻道:“相信你们当中很多人都知道修行。不过,我教给大家的方法跟你们知道的都不太一样。第一,我需要测试你们每个人的资质,以此来确定能不能修行。此前你们大概都以为只有变异人才能够修行,我现在要告诉你们,这个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没有变异的也有可能拥有修行资质,只是机率比变异人低。第二,如果测试结果是可以修行,我会为你们挑选适合的修行方法,以此帮助你们尽快修出气种。人各不同,没道理所有人都必须使用同一种方法,对不对?第三,不能修行的也不要气馁。不能修行,还有可能变异,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变异的机率非常高,就算你已经变异了,也仍然拥有很大的升级空间……”在场的不是军人就是变异人,人人都梦想变强,个个都渴望升级,一席话讲下来,所有人都收起了刚开始的吊二郎当,看向许凌风的眼光越来越灼热。——宋隐盘腿坐在蒲团上……没错,就是蒲团,这东西是他老娘和大舅妈还有二姑妈三个女人在外婆的指点下一针一钱特意为他做的,弄的他都不好意思扔出去。不过用了几天发现古人坐蒲团也不完全是为了装逼,至少比坐地上舒服很多。宋隐这会儿坐蒲团上正用神识察看35米之外晒场对面的防务队队部——防务队在一二楼占据了240个平米的空间,就连三楼都有几个房间没用来种庄稼,专门留给他们作为以后的修行场所。宋隐不是不可以过去跟他们面对面,只他现在这个样子确实很像是在装神弄鬼,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选择遥控比较省事。许凌风进来后发现他已经收功,连忙关切的问:“小隐怎么样?累不累?”“没有想象中那么累。”宋隐摇头,随即切入正题,“十二个已经变异的人中有十一个可以修行,其他人中也有五个。今天总共才二十七个人,就有十六个可以修行。”宋隐看向许凌风的眼睛晶亮晶亮的,哪有半点年过三十的样子。许凌风兴奋地大叫一声,冲过来抱着他一连在地上滚了好几圈,更没有半分潇洒公子的样子。许公子紧跟着跳起来,挥了两下拳,搓起手掌:“太棒了,想不到比率会有这么高!”“这些人的资质都不错,不过有几个经脉有些损伤,需要先麻烦柯叔给他们治疗,应该不太困难。而且就算那些不能修行的,我估计全都会变异。”许凌风终于冷静下来,叹口气,坐下来客观评价:“也就他们这批人吧,本来就是精英中的精英……其他人的比率不可能有这么高。如果能够达到他们的一半,不,只要有三分一,我都非常满意了!”宋隐看他坐那儿就不动了,很诧异:“你不马上告诉他们?”“为什么要马上告诉他们?切,明天再说吧。那帮孙子……你是没有看见,刚看到我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的小眼神,就好像我是骗子神棍一样……今天晚上就让他们提心吊胆过一晚,也给我出出气。”宋隐愣神半秒,其后捶地大笑。许凌风看着他开心的样子,突然觉得一切都值了——管委会离了他一样运转良好,他许凌风并不是不可替换。只有面前的这个男人,没有了他,还能这样开怀大笑吗?第94章 收获感觉几乎是刚刚才安顿下来,生活还没有完全走入正轨,收获季节到了。对于农民来说,收获季节是一个让人忙到死却也让人开心到死的季节,但是今年,很多人心里都在打鼓,红薯跟稻谷麦子不一样,它是埋在土里的,不到挖开泥土的那一天,没人知道收成会怎么样。比起其他人,蒋文辉尤其担心——他家没人种过田,什么都不懂,就算有农技指导,对自家田里的收成他也没什么信心。更何况他一家四口,老的老,小的小,连一个货真价实的壮劳力都没有,就凭他跟妻子的细胳膊细腿,真的能从土里刨食?蒋文辉能够来到李拐子村,完全得益于他有一个非常睿智的丈母娘——闲阳出现怪兽之后,很多人都被吓破了胆,他家丈母娘却凭借着良好的人际打听到了很多细节,果断搬家到宋隐楼下。那个时候他们当然不知道仙师什么的,丈母娘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动物都是有地盘意识的,怪兽既然在那栋楼呆了那么久,肯定留有气味,至少在最近一段时间,那里是安全的。于是,他跟宋隐成了邻居,因此结识了齐夏和柯源,后来一起撤到雾城,再后来又一起搬往江安,就此成为朋友。他们搬到江安的时间比较早,他和老婆刘爽都找到了工作。刘爽以前在超市当主管,在江安却只能当个小小的收银员,但他运气好,成了同一家超市的采买,算是一个比较吃香的职位。蓓蓓的外婆则在家里给人看小孩,一家子在江安的日子过的紧紧巴巴,但至少不用为衣食发愁,甚至还因为下手够早,贷款在五环上买了一个小套二。听说宋隐要搬来这里,两口子立即卖房辞职跟了过来,甚至都没怎么犹豫——江安早已经人满为患,气候又一年比一年激端,继续恶化下去,老百姓还能支撑多久?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只怕是最先受到波及的。而能够独自走出闲阳,宋隐和许凌风的能力不容置疑,跟着他们至少还有一线生机。但这一线生机,也是要靠自己努力去打拼的。所以分土地的时候,他家要了三亩半的牧草田和三亩农田,总共七亩半土地,只把两亩农田租了出去,剩下一亩农田还有三亩半牧草田全都留给自家人练手。牧草还好,一个星期花上一天时间就差不多了,但那亩红薯田可把一家子折腾坏了,除草、浇水、施肥……就算所谓的农闲时期,事情一样不少,尤其他们没经验还没力气,连年近六旬的丈母娘都经常下田帮忙,好不容易才熬到收获这一天。其实聚居地像他们这样的人家不算少,家里没有真正的壮劳力,又从来没有种过田,区别在于那些人家大都家资丰厚随身带了大量物资,就算什么都不干也可以吃上一两年,但他家不行,半年没有进项就要断粮。所以,这一亩红薯田的收获尤其重要。——从十月一日起,大屋那边的幼儿园延长开放时间,早晨六点把孩子送过去,晚上八点半才需要接回家,为此专门雇佣了两个临时保育员。同时学校也放了农忙假,孩子们一大早就跟着家里人下了田。田里已经是光秃秃一片,红薯藤早在两天前就已经收割完毕卖给管委会做饲料去了。这个时候站到大屋屋顶上,就会看到三五成群的人们稀稀疏疏地分布在光秃秃的农田里,大人走在前面,一锄头一锄头地挖红薯,半大的孩子跟在他们身后拾起挖出来的红薯,抖落泥土后放入箩筐,收满一筐立即抬到路边。如果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力气太小干不了重活,就会去捡漏,翻拣被大人们遗漏在田里的细小红薯,每找到一个就大呼小叫的,就像捡到了金银财宝一样……这活看上去不难,但一干几个小时也是非常要命的。蒋蓓蓓跟顶顶一般大,这会儿还在幼儿园呢,蒋家里没有帮得上忙的半大孩子,于是变成蒋文辉和刘爽在前面挖,丈母娘跟在后面捡,装满一筐就倒在路边,呆会儿蒋文辉想办法弄回去——经过两个多月的肩挑背磨,两口子都学会了用扁担,就是不能装太多东西,装太多挑不动,这个是天生的,急不来。所以,运送几百斤红薯还是要另外想办法,如果不想被累到半死的话。十一点钟丈母娘回家,十一点半给他们送来午饭——馒头夹午餐肉还有一大罐绿豆汤,都是昨天晚上做好放到冰箱里的。这时候大家都由衷地感谢家里的小冰箱,幸好他们有太阳能还有沼气池,至少晚上有电灯,夏天还能用上电冰箱。吃完饭丈母娘拎着食篮回家去了,下午气温会升到30度,她年纪大了,两口子都不让她再过来。夫妻俩坐在树荫下休息,看着隔壁田里欢笑打闹的一群人,再看看他们田边堆的老高的红薯堆,相顾无言——那是李霞家里的田,一个上午已经收完四亩地,他们却连半亩都没弄完……看看人家的红薯堆,再看看自己家的,人比人当真要气死人的。“没事儿,他们人多地也多,还租了二十亩,我们不用像他们那么赶,再干一会儿就回去休息吧,明天上午肯定能干完。”刘爽试图安慰老公,想了想又说,“发现没,产量比我们想象的高出好多,这下子不怕饿肚子了……”要不是正在野外,要不是手臂酸胀不堪,蒋文辉都要一把抱起老婆了,他蒋文辉何德何能啊,居然娶到这么好的女人!……“喂,先生太太,需要借用我家的豪车吗?”两口子还没腻味完,路边传来一声招呼,转过头去,却见齐夏骑在一辆人力三轮车上冲着他们笑。齐小哥戴着一顶大草帽,草帽下面还有一副大墨镜,把棕色的脸面掩去一大半,一口白牙于是尤其显眼,整个人看上去怪怪的。蒋文辉大喜,刘爽更是一下子跳起来,跑过去:“小夏你们家这就收完啦?”他们当然知道齐夏有一辆三轮车,但大家都是今天收获,齐夏自己还种着两亩地呢,没道理抢过来自己先用吧?齐夏意气风发:“全部都收完啦。我们家人多,小冬和洛桑还都是大力士,半天时间,全部入仓!”洛桑两个不当值的哥们都有过来帮忙,仅仅两亩地而已,再弄不完就要遭人笑话了。“收成怎么样?”蒋文辉连忙问。齐夏用手指比了个七:“亩产过七百,我们家半年都吃不完!”蒋文辉突然觉得腰也不痛了,手膀子也不酸了,跳起来抓起锄头就往还没开挖的那半亩地大步而去:“小夏你等我一下,我再挖半个小时就收工。”看刘爽也要去拿锄头,齐夏连忙跳下车,先一步把锄头抢到手,摘下墨镜:“嫂子你歇着吧,我过去帮他。”刘爽含笑看着前面两个正在挖地的单薄背影,拾起刚刚挖出来的红薯,心里满满都是高兴:这下好了,他们家就算收不到七百,六百总该有吧?六百斤呢,现在是真的不担心饿肚子了……幸好留了一亩田!——红薯收获十月二日正式开动,到十月五日,所有红薯收获完毕全部存入地窖,他们来到李拐子村的第一个收获季节,就此结束。收获结束了,兴奋却才刚刚开始——今年多数人家亩产都在六七百斤,最差的都有五百,听上去好像很惨,要知道红薯的正常亩产是几千斤,像他们这种有专家坐镇的,五千斤一亩妥妥的。但是,面对这个结果,没有人垂头丧气,恰恰相反,所有人(包括吊车尾的)都高兴坏了:远远高于预期啊!如今可是灾荒年生,不说断电区,就连江安,庄稼几乎全部都弄到室内去了,也就紧挨河边的人家还种点地,收成嘛,听说一亩三百斤顶天了。最主要是一个壮劳力压根种不下一亩地,因为最热的七八九三个月,天天下午五六十度,一个小时浇一次水都顶不住,水下去不到十分钟田里就干了,一亩苗能有五分之一抽穗就很不错了,至于饱满度……呵呵!而且,那可是五六十度,谁有本事顶着太阳挑水去,不要命啦?那些有点收成的,听说都是用了一种叫着“漏管”的装置,但那东西讲究地势,最重要的是必须找到足够的水源——那么热的天,到处都在闹水荒,谁家有水源让你不歇气地往地里“漏”?所以,他们这一趟当真是走对了,跟着仙师有奔头啊!……这几天大屋小屋都是一片欢声笑语,管委会非常适时地宣布说十月七日下午五点在大屋举办“丰收宴”,敬请所有居民参加。七个小屋的居民们闻风而动,他们不只拖家带口,每家每户还都背来一包红薯,少的三五斤,多的十来斤,大家都把红薯留在餐厅(食堂)门口,每个人都说这是“一点心意,不成敬意”……管委会没想到居民们会自带红薯,加之防务队凑热闹,也从江里弄来七八十斤鱼,会计和后勤立即算账,把省下来的粮食换算成了等值的火腿香肠,胡大厨临阵换菜,肉食不敢说管够,一个人半斤还是有的,也让两个月没闻到什么腥味的“泥腿子们”畅畅快快大吃一顿。解散不到两个月的伙食队又一次碰头,下午五点钟,大屋晒场上摆开四十五张八仙桌,每张桌子当中都是一盆酸菜鱼,旁边红烧肉,土豆烤香肠,笋干火腿,大葱炒腊肉,一共五个主打肉食,再加两个素菜,剩下就是一盘盘红薯了——烤红薯,拔丝红薯,腊肠红薯饭,红薯枣泥饼……最后还上了一大盆甜品——红薯银耳枸杞羹,全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孩子喜欢甜食,大老爷们最爱的却是久违了的烈酒——红星二锅头,一人只有二两,再多没有。管委会还很贴心地为不喝白酒的女士们准备了低度萄葡酒,也不多,半杯而已。酒足饭饱,陆华安宣布了今年的“红薯王”——李大福李家。除开自家的二十三亩地,这家子还租种了二十亩,一共种了四十三亩地,其中红薯二十六亩,共收获红薯19760斤,亩产760斤,最高一亩亩产840斤!整个晒场炸锅了,早知道李家人会种地,但没想到他们这么能种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