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盛世国师> 第3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节(1 / 1)

但这个时候的世家贵族就是奢侈。牛对普通老百姓一样,甚至比人命还重要。但对世家贵族而言,也就是一盘贵重点的菜而已。宿谊对自己吃掉了那么多头牛,有些愧疚。慕晏不由笑道:“那些牛本来就是养来吃的。你不吃,旁的人还是会吃。你又不是偷杀耕牛,有何愧疚的?就算康乐觉得太过奢侈,但买牛养牛之人且不是你,你不过收了个贵重的礼物而已。没曾听说收礼之人还愧疚的。”宿谊顿时被说服了。下次有人送牛来,还是吃吃吃吧。宿谊收起自己那莫名的愧疚感之后,问道:“最近我忙于农事,好似河清也很忙?都好几日不着家了。”慕晏挑眉:“康乐可是想我了?”宿谊被慕晏看得莫名心里发慌,他面不改色道:“只是随口关心。”慕晏笑道:“无事,不过政务繁忙。若是康乐闲下来,河清可陪康乐踏青。”其实,最近慕晏还真遇到了麻烦事。第46章历代开国明君, 都是戎马未歇, 就先兴文教,昱朝皇帝也不例外。汉朝兴太学,最繁盛时多达三万人。昱朝皇帝也广开生源,希望不说能恢复盛况,好歹能多进些人才。在开国之处,各地都缺人。这本是一件好事, 但皇帝陛下一次突发奇想, 让朝中产生了矛盾。皇帝陛下不满足只让官宦子弟进入太学,希望庶族子弟也有进学希望。这对于皇帝来说, 实属正常。每一任皇帝,都想要打击世家力量。提拔庶族,是必要手段。当然, 会被世族抵制,也是理所当然。世人都要脸面, 世族也不能说, 我为了家族世世代代官宦传承, 不想让庶族进来,他们只能说,庶族子弟不像官宦子弟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怎能混在一起读书?若皇帝真想为天下贫寒学子谋福利, 就另建一所学校吧。慕晏觉得此举不错,即顾住了世家颜面,又能达成皇帝广纳天下学子的愿望。但皇帝在听闻之后, 就一直将此事搁置不谈。作为世家和皇帝的沟通人员之一,慕晏便来回世家和皇帝之间,两边劝说,实在是有些劳累。但这事和宿谊无关,宿谊平日又繁忙,他不想用这种烦心俗事打扰宿谊。他宁愿抽出一天时间和宿谊去补因为工作太忙而一直没能去成的踏青。不过慕晏不说,还会有其他人说。太子对慕晏是从来藏不住话的。他心里有什么烦恼,就会来找宿谊抱怨。这一点,太子和皇帝真是亲父子。太子对于此事也是赞同的,但皇帝一直用沉默表示拒绝。而太子询问理由时,皇帝让太子自己想。太子思来想去,还是想不出来。慕晏心中很是无奈。他也猜不到皇帝心中想什么了。宿谊倒是一听就明白了。这就是跟后世西方的教育很相似。西方教育分两种学校,一种私立一种公立。私立就是精英阶层入读,培养的也是精英;公立则是普通人入读,也就起个扫盲作用,培养打工人员。这世族打的算盘,就和西方教育一样。在目前世族盘踞朝堂的前提下,两所学校绝对不可能公平竞争。这就会和后世西方教育一样,太学收官宦子弟,培养的也是官宦子弟;另一所学校收庶族,可没那么好的待遇了。西方教育好歹后面还有读大学这一茬。大学宽进严出,那些精英阶层将要在那里完成最后的洗礼。而这个时代,太学读完就可以做官了。没有后面的再教育,甚至有时候连筛选都免了。这对国家来说,绝对是不利的。而对于皇帝来说,这样的太学就算再给力,培养出来的人,还是世家的人。再加上以现在制度,一些世家子不用进学也能做官。那朝中基本上就被世家把持了。对于君权而言,十分不利。宿谊想到这,没怎么动脑子,就直接说出来了。太子听后,立刻茅塞顿开。“那怪不得了。”太子道,“我说那些人怎么那么好心,要为贫寒学子专门建一所学校。”慕晏无奈道:“康乐啊,你这种话,当着我的面说好吗?”宿谊道:“有什么不可说的?你不是说对慕家不在意吗?”慕晏眼中似有暗波流转,他抿嘴笑道:“我说这话,还只有康乐信了。”宿谊道:“贫道是个单纯的好人,你说什么,贫道就信什么。”慕晏笑得更欢了。太子看看慕晏,又看看宿谊,不明所以的也跟着笑了。宿谊不由心想,真是傻孩子,你笑什么啊。可宿道长,你没事笑什么啊。“谢康乐解惑,这下我可不去当恶人了。”慕晏转移话题道,他叹气,“姜还是老的辣。”陛下和几个世家大族在博弈,他在局中却看不清。太子道:“可现在僵持着,要怎么做呢?”宿谊一瞬间想到了科举。电视上放着许多以隋唐为背景的电视剧,其科举制度经常被大写特写,让像他这种无辜陪看电视的人也不由装了一脑子不知是真是假的“历史知识”。不管怎么说,科举制度是瓦解世家门阀的利器,应该是真的。只是他不知道科举制度具体怎么操作。他只知道先考秀才?然后举人?然后进士?三次考试还是几次考试?最后点状元、榜眼、探花?反正就是层层考,十年寒窗苦读,换得金榜题名。在电视剧中,科举的同时好像还有个叫国子监的地方,多少品级以上的官宦世家就能入学就读,然后是直接考进士还是直接授官怎么的,忘记了。宿谊一边想着要不要用自己这点似是而非的历史知识来给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帮点小忙,说不定启发一下他们的思路;一边又觉得这和自己没关系,太过牵扯进世族和皇权的斗争,是自寻死路。“康乐思及何事?”慕晏叫了宿谊几声,宿谊都没回答,他拍了一下宿谊肩膀问道。脑袋还没转过来的宿谊张口就答:“科举制。”“科举制?”慕晏和太子异口同声问道。宿谊脸一黑,道:“贫道顺口胡说的。”慕晏道:“康乐自称贫道,就是有所隐瞒了吧。”宿谊木着脸。其实你可以不用这么了解我的。太子好奇道:“科举制是什么?”宿谊道:“没什么,无关之事而已。”慕晏摇摇头道:“听康乐此言,可不像是无事。”宿谊嘴里发苦。你真的不用这么了解我的。慕晏无奈笑道:“康乐若不愿言,那我和殿下自不会逼迫康乐。只是最迟明日……”慕晏手指了指上面:“……就会得知。康乐还是事先想好说辞吧。”宿谊扶额:“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太子踌躇了一下,道:“若是道长真不愿说,我会向父皇求情的。”宿谊拍了拍太子肩膀,十分感动。还是弟弟乖巧,哪像旁边损友,笑着等着看好戏。带太子走后,宿谊不悦道:“河清怎知我说的不是无关之事。”慕晏道:“因为时机太巧。而且,察举制,科举制,不是很像吗?”宿谊脸黑:“陛下也能听出来?”“当然。”慕晏道,“真不能说?”宿谊道:“说了之后,世族估计会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慕晏当即收敛笑容,道:“我绝不会告知他人。太子应该也不会,康乐放心。”宿谊叹气:“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帝若真要他说,他不愿意的话,皇帝能否放过他?宿谊忧虑了几天,皇帝都没有出宫找他摆谈摆谈。他想着皇帝的眼线是不是没听到这话,便暂时将此事放一边去了。皇帝的眼线的确没有把此话传出。管事是来照顾宿谊,不是来监视宿谊的。只有皇帝询问的时候,他才会禀报。皇帝一般也只询问宿谊生活而已。但宿谊没料到,太子有多么单纯。或者说,太子有多么像他这位兄长。太子回宫之后一直冥思苦想“科举制”是什么,连皇帝来了他都没发现。虽然皇帝没让人通报,自己静悄悄的来吓唬儿子。但他居然走到太子眼前,太子还没发现他,皇帝有点不高兴。“隽乐,因何事发呆?”太子想了没想答道:“大哥所说科举制是什么。”太子讲话说出来之后,才一脸惊恐的捂着嘴看着已经站在他面前的皇帝。皇帝挑眉:“永康说的?科举制?”太子苦着脸道:“大哥好似很为难,不愿多说。父皇可别问他。”皇帝道:“估计又涉及政事吧。永康每次说到政事就是吞吞吐吐。”太子点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所以别问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