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盛世国师> 第13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节(1 / 1)

“虽说外面是说得厉害了些,但即使不是名士,康乐你也是满腹才华。”慕晏道。宿谊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真不成。就像是你居然数学这么差一样。明明给你讲了十几遍了,你做题还能错一半,我怀疑你智商问题。”慕晏捂着胸口败退。宿谊仰天长叹。他一直以为慕晏文上是大名士,武上是大将军,朝中是大权臣,还制定了慕家经商计划,慕家现在已经带着海船和假公济私的士兵们出海经商去了,世上好似没有慕晏不会的事。结果这次编纂昱朝的数学课本的时候,宿谊顺便教了慕晏,却发现慕晏居然数学上天赋这么差。慕晏不是背不住定理公式,也不是算术的时候不仔细,但是就是不知道慕晏平日里聪明的脑袋瓜子,在做题的时候怎么就木了。明明他作为大文豪,阅读理解应该过关吧?但只要换一个题干,设置一点陷阱,转几个弯,慕晏就懵逼了,完全不知道怎么做了。宿谊算了一下,完全只需要套公式的简单题,慕晏能全对;稍稍转几个弯的中等题,慕晏能做对百分之八十;难题,慕晏只能死记硬背解答步骤,换一个说法,慕晏就不会了。明明终于找到了慕晏的弱项,自以为嫉妒心不弱,小气吧唧,心理阴暗的宿谊同志本应该欢呼雀跃,并且用此打击慕晏的。但成为慕晏老师的宿谊,却半点提不起打击慕晏的心情。他只是教人教的想打人。为什么这么笨这么笨这么笨!慕晏也仰天长叹。人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他以为自己的数学得还不错,谁知道宿谊能弄出那么多奇怪的题。他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不过他是绝对不承认自己数学学得差。这不是直接套公式的题全对吗?他只需要会做这些题就够了,那些所谓难题,和他有关系吗?对此,宿谊表示呵呵哒。这大概就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经常互怼的地方吧。不过墨家的那群人是非常喜欢宿谊出的那些难题的,他们甚至放下了手中对物理和化学的研究,跑来研究数理,并且表示数理对这两门知识也有很大辅助作用。这个宿谊当然知道了。数学是所有立刻学科的基础,数学发展之后,才会有这些学科的发展。希望自己推广数学之后,能带动其他学科的研究吧。即使皇帝变了,朝代变了,政策变了,又开始压抑其他学科的发展了,好歹有这些书籍和研究留下来,等到需要解禁思想的时候,不至于落后别人太远。宿谊这边数学已经开始推广,数学符号也很快流行起来的事传到了京城。皇帝长吁短叹,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好歹是个皇帝,底下还有一帮鬼机灵的大臣,怎么说也比宿谊那边能人多些,推广力度也高些吧?就算文字什么的难了些,但他这边还在扯皮,还没定下人选,宿谊这边已经进入正轨了。以宿谊写信来的报告(炫耀),或许宿谊这边书都编好了,他自己这边人还不一定选好了。为什么手下人的效率这么低呢?皇帝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归结于都是大臣办事能力不成,心中弯弯道道太多的错。这时候皇帝终于显示出其作为皇帝唯我独尊,全国乃至世界中心的心态,反正错的不是朕,是大臣,是世界。当然,也不是朕的儿子的错。于是皇帝大发雷霆,将朝中大臣骂了个狗血淋头,说这些人办事效率太低,尸位素餐。皇帝直接给这些人布置了最后期限,如果还讨论不出来什么,他就直接点人了。反正现在皇帝已经清楚了朝中障碍,反对的世家和蹦跶的藩王已经嗝屁了,皇帝权力正大着,要想点什么人办什么事,基本上不可能有推脱的。大臣们不知道皇帝受了什么刺激,还是跟太子和二皇子旁敲侧击之后,才知道国师在青州拍着脑袋,突然想整合一下数学知识,完善一下数学书,然后只月余,便进入正轨,现在第一册 书都已经出来,已经在刊印了。而陛下早早就决定了要编纂字书,虽然比算数书难了些,但居然连人选还没学好。于是皇帝陛下觉得有些难堪,于是生气了。难道满朝文武百官群策群力,还比不过国师随便召集了些青州学问人的心血来潮吗?大臣们觉得心里苦。这也能比?朝廷编书,难的不是编书这个过程,而是其中利益分配。现在他们扯皮就是扯这个,待走入正轨,肯定就快了。但国师人家那是民间学术团体,直接就进入正轨,没什么利益纠纷,当然快了。陛下你跟民间学术团体比进入正轨的时间,这不是强人所难吗?然而皇帝陛下的存在意义之一,就是强人所难。于是大臣们只得私下加快利益讨论的步伐,而从宿谊那里早得知此事的人就占了便宜。他们已经将人选都准备好,并且上报皇帝了,其余人还要现考虑。于是最终人选定下来的时候,除了皇帝塞了几个学问好但政事一窍不通还喜欢当搅屎棍的“名士”进来之外,基本上就被这几人家族或者有关系的人分完了编书的名额。皇帝也不在意。反正最后名声大头是他和太子的。太子有事可做,有名声可赚,皇帝拍拍脑门,觉得二皇子最近有点闲,天天盯着文武百官小辫子想要再抄人家给国库赚点钱也不是办法,于是将二皇子扔去了青州,让二皇子负责海运之事。太子尔康手:等等!让弟弟留下编书,换孤去!二皇子包袱款款连夜出京,溜得比兔子还快。第141章宿谊正在忙碌的时候, 苦力来了, 不,易苒来了。易苒一来,宿谊就拉着易苒去学习数学。易苒一脸懵逼。虽然易苒来之前已经知道宿谊在编书,他也想过虽然皇帝给他下了任务但他肯定会去帮宿谊协调编书的事。这种协调和总揽的工作易苒现在已经挺熟悉了。只是他没想到,来的第一件事居然不是做事,而是上学。易苒武力值强悍, 小小年纪在侍卫的帮助下就能猎取老虎。他处事能力也挺强, 就是不近人情,让朝中一些大臣恨得牙痒痒。但易苒的数学能力, 跟慕晏半斤八两,也是只能直接套用公式,拐个弯就不会的人。宿谊很心塞。唯一让他欣慰的是, 跟太子的书信,太子对数学十分敏感, 学习能力十分强。宿谊想, 不愧是自己带大的弟弟, 随他!易苒被宿谊逼着勉强学了一阵子之后,就找借口去船上待着去了。那借口自然是皇帝的旨意。虽然易苒很想和宿谊待在一块儿,但数学的魅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的他忙不慌的跑路了。慕晏也以公务繁忙, 结束了宿谊的数学授课。宿谊撇嘴。算了,好歹他们把公式和例题都记住了,其他的他也不要求了。还是跟他的太子弟弟交流数学问题吧。易苒来到船上之后, 就喜欢上了大海,从此一颗雄心向着大海……那是不可能的。他晕船了。易苒以前在江河中乘坐过船只,并没发现晕船。谁知道一到了海上,就晕的不得了。慕晏假装遗憾道:“看来殿下不适合海上,还是奏请陛下,殿下先回京吧?”易苒恶狠狠的灌下一碗苦药,抹了一下嘴,道:“这点苦都吃不了,我怎么跟父皇交代。还请慕大人为我隐瞒些时日,让我再熟悉熟悉。”慕晏叹气:“殿下何苦呢?海上危险大,殿下又不可能亲自出海。”易苒道:“那也不是不可能。远的地方去不了,近的地方还是可以去的。以国师之言,世界大着,我也想去看看那些还未被人涉足的地方。”慕晏知道自己劝不走了,遗憾离开。宿谊脸皮薄,易苒又非常不客气的跟宿谊同吃同住。虽然夜晚他还是能和宿谊同床,但白日易苒在的时候,宿谊便不肯与自己表现的多亲近。他一直期盼易苒快点滚蛋,谁知道易苒被数学逼走的时候,他也落荒而逃。现在宿谊放弃继续教他两数学,慕晏白日又会抽时间随时偷懒,但易苒又住了回来。这小舅子可真是烦人。宿谊倒是对易苒想要克服自己晕船的毛病很赞同。宿谊一直想让华国的人多注意大海,若是有皇子愿意亲自出海,体验大海的魅力,对华国注重大海肯定有帮助。数学书的编纂已经进入正轨,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现在第一本书已经进入正轨,宿谊也不用老是盯着,他便也跟着易苒一起去船上,帮助易苒训练。宿谊曾经跟随海船远征高句丽,自然是不怕坐海船的。宿谊想了一些现代治疗晕船的方法,最终决定让易苒亲自掌舵。就像是晕车的人开车反而不晕了一样,或许易苒将注意力集中在开船上,就不晕船了呢?没想到这方法还真管用。易苒在坐船的时候还是会晕,但自己掌舵就真的不晕了。看来转移注意力是一种很有用的治疗方法。易苒学会开船之后,就挺喜欢在大海上航行的感觉。从易苒小小年纪就敢去猎老虎,就知道易苒的胆子很大,而且很喜欢冒险。这或许和他的童年有关系。他母亲自杀之后,易苒心中十分苦闷,一直用刺激的事来麻痹自己。但易苒是个好孩子,他做不出折腾别人的事——揍纨绔子弟和劝他抢夺太子之位的前朝老臣不算,便只能折腾自己。冒险,能让他忘记烦恼。现在虽然已经用不着这样,但喜欢冒险的因子已经深入他的心中。还有什么开着大船在海浪中航行中更刺激的?大概只有开飞机了吧。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人类是那么渺小。看着铺天盖地的巨浪,大船在巨浪中就像是浮在水面上的树叶一样,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被打翻。易苒开船开上瘾了。开始只是在近海练习航海技术,后来他越开越远,直到被宿谊制止为止。易苒琢磨着,之前跟慕晏说自己要出海,只是想留在这里,跟慕晏对着干而已。但现在他真的很想出海了。远了的话,父皇肯定不同意。但听闻南边有许多岛屿,那些岛屿也是可以种植粮食的,还有香料和名贵木材,或许他可以出使这些小岛。若是岛上有政权的话,想来他们很愿意归顺昱朝这个庞然大物。若是岛上没有政权,那么就可以直接移民或者修建补给基地。补给基地的说法,是宿谊提出的。当慕家第一个庞大的船队满载而归的时候,海上贸易肯定会兴起,到时候总要在沿线建给船队的补给基地,而且还要配备士兵,随时出海,护送船队离开。不然遇到海盗怎么办?若是海上贸易真的兴起,南部那些岛屿上肯定得建所谓补给基地。在护送商队的同时,军队说不定还能收些保护费。虽然海上艰苦了些,但赚得多啊。而且补给基地上驻扎的部队会隔一段时间轮换,又不是放在那里就不回来了。去吹一段时间的海风,多赚点银钱,他们肯定是愿意的。易苒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当这排头兵。本来易苒最开始做的是新作物推广之时。现在新作物丰收了好几次,且阻力也已经扫清,已经不需要一位皇子时时刻刻盯着,所以易苒已经将此事交给了朝中大臣。易苒之前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搜集藩王和世家勾连敌国证据,现在那些藩王和世家已经伏诛。太子现在在负责文教推广的事,皇帝一直在想,给易苒找什么事做,负责开通海上贸易便是设想其一。易苒觉得,这很适合他。于是易苒给皇帝上折子,便是自己要带船队南下,去探查补给基地可以建造的地点。不过皇帝表示,要等第一批船队回来之后再说。现在南方还是蛮夷之地,北方之人不适合南方天气,认为南方瘴气重,易得病。其实就是湿气太重,蚊虫多。皇帝可不放心让自己的儿子去那种地方。不过若是海上贸易发展起来了,南方或许会飞速发展。宿谊在听闻之后,想起这时候南方开发的困境。道路的话,水泥可以解决。开山之类,炸药可以解决。瘴气等等,或许他能弄出点什么药物来?比如青霉素?宿谊曾经在自己实验室中培养并且提取过青霉素。这其实是一个不算难的实验,只是需要显微镜。如今玻璃的制造工艺已经突破,无色透明玻璃已经可以制作,虽然产量不高,但无色透明的玻璃肯定先供宿谊使用。宿谊已经用其制造了望远镜,那望远镜也已经送往各个边疆,虽然暂时不能成为军队普及的装备,好歹主将人手一台。当王博源回北疆的时候,宿谊还特意给其友情提供了几架望远镜。火枪,宿谊已经提供给皇帝。皇帝正在让人秘密制造武器。今后这些武器肯定会出现在边疆。在那之前,民间开山造路,或许会先用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