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名士> 第2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节(1 / 1)

破格升任为太子舍人有差不多两年之久的嵇绍,也出现在了这次清谈会上。嵇绍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儿子,嵇绍十岁时,嵇康遭小人陷害被处死,嵇绍只得暂避乡里,后来得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推荐,这才得以入仕。山涛去世后,失去了仪仗的嵇绍,很快就又因为长子的去世,而被迫请辞。在嵇绍以为他一辈子就这样了的时候,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如今,嵇绍官至太子舍人,虽品级不高,却能直接接触到太子司马衷,间接影响着西晋这个庞大帝国的未来。嵇绍最忌拉帮结派,一心要做个孤臣。不管是清谈会,还是雅集,他都很少出现。如今冷不丁的出现在王济的清谈会上,倒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嵇绍苦笑,如果可以,他也不想来的。只是……“仙人在玉屋吗?我们去玉屋吧,我们去玉屋吧,我们去玉屋吧!”伪装成嵇绍身后一个不起眼的仆从的太子司马衷深谙重要的话一定要说三遍的真理。“殿下,”嵇绍小声道,“我们来之前不是说好的吗?您事事都要听我的。”“哦。qaq”傻太子信守承诺,很老实的点点头,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却充满了失落。他根本听不懂那些人在宴会上说些什么,他偷溜出京,就是为了见仙人啊!恰好,王济也是这么想的,他斥资过万,请这么一堆人来干什么?不就是为了炫耀他的妹子吗?!于是,很快的,清谈会还没开始,就先一步进入了王济的正题——请大家去看看他的玉屋。不少人其实和常山公主是一个想法,玉做的屋子固然稀奇,但是,对于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王武子来说,好像也没那么稀奇吧?众人移步夏亭玉屋,远远的就听到一阵稚童的欢声笑语。各家如玉如珠的小郎君、小娘子,正在玉石与丝绸帷幔中来回穿梭。有系着玉佩的,有带着银铃的,如翩蝶在花中飞舞,似九天仙童在云中嬉戏。清新俊逸,赏心悦目,倒也别出心裁。王济昂起骄傲的脖颈,眼神中“这可不算完”的意思十分明显。走近后,众人这才发现,阳光下的玉石衬得诸位郎君小娘更加光彩照人,却只有一位小郎君反而让玉石因为他而显出了更多的流光溢彩。那个小郎君只端坐于蒲团之上,未做太多动作,就已让人移不开眼睛。琅琊王家来的三个郎君,加起来竟都比不过这个最年轻的稚童一分。有不少人都在这份美景前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实在是太过不可思议,他们窃窃私语,纷纷询问着那中间坐着没动的小郎君是谁。好一会儿才有人指着一直照顾那稚童的卫璪道:“那不是小二郎吗?”……小、小二郎?卫玠的脑海里,开始止不住的魔性循环某首从小唱到大的儿歌,小呀嘛小二郎。心里还在奇怪谁叫这么个倒霉称呼,根本没意识到,大人们说的正是他哥。卫玠的爹卫恒在家里排序二郎,枣哥在家里也排序二郎,当众多宾客集会时,为了区分这对父子,枣哥就只能屈就卫家的小二郎了。就像是之前卫玠总是嘲笑的小五郎一样。而众人也终于明白了王济真正在炫耀什么。能得卫璪照顾的孩子,只可能有一个,卫家三郎卫玠。在别人只能被玉石衬托的时候,卫玠已能让玉石因他而璀璨。谁家璧儿!第32章 古代三十二点都不友好:趁着卫璪和卫熠均不在身边,常山公主终于有了机会,从陪着她聊天解闷的世家娘子们口中,知道了一二京中的“新鲜事”。“卫家的四郎卫宣,你们知道吧?啧啧,看上去正正经经的一个人,谁能想到他和他兄长是章台的常客?”章台曾是汉代长安一条十分著名的街道,道路两旁多建青楼楚馆,后来渐渐的就有人开始以章台来称呼妓馆,就像是现代提起“红灯一条街”、“歌舞伎町”什么的,大家就能心领神会那里到底是干什么的一样。有个听起来很好听的四字成语“走马章台”,就是被章台的隐含意思给毁了的。本来,走马章台意思说的是,世家公子骑高头大马走过章台路。“走马章台日半斜”,这听起来别提多有味道了,不是吗?可惜后来被一引申,就成了世家公子狎妓娈童、追欢买笑。再这么形容别人,可就是骂人的话了。卫家四郎卫宣的兄长有几个?三个。一个外调(大郎卫密),一个死了(三郎),剩下的二郎谁,显而易见。大书法家、给事黄门侍郎卫恒。卫恒同学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卫玠、卫璪、卫熠三人的亲爹,王家令淑的丈夫,常山公主心目中的“女婿”。对于任何一个岳母来说,听到别人说自家女婿爱和弟弟搭伙逛妓院,这可都不是什么值得她忍耐的好事情。但常山公主却忍了下来,最起码是眼下她忍了下来,因为她想听到更多,听听传言到底是怎么说的,以辨真假。妇人之前聊八卦,聊到兴头上,再有一二刻意的引导,她们往往很容易就会忘形。这一次的八卦聊到最后也是如此,大家放开了,就全然忘记了常山公主和卫恒之间的必然联系。——“我听说啊,繁昌公主已经搬回公主府数日,坚持闹着要与驸马和离呢,甚至气到口不择言的与卫家二娘反目成仇,觉得是二郎带坏了四郎。二娘的丈夫养外室,她独自掌家、养育三个儿女不说,还要应付这么一个不讲道理的妯娌,简直不敢想啊。”——“没事,前段时间不是一直在传嘛,二娘已经把女儿和儿子都送回了娘家。”——“娘家?卫家二娘的娘家是……”——“她娘家可厉害了,我跟你说,岂是常人难惹的?太原王氏知道吧?”说到这里的时候,再傻的人都终于清醒了,卫家二娘的娘家王氏的人,眼前可不就坐这一个。常山公主还是那一副不喜不怒的菩萨样,只是快速转动着手里的佛珠,任由凹凸不平的麒麟眼搁着她的芊芊素手,时刻在提醒着她冷静。常山公主天生的外貌在这种时候总会帮到她,让她在外人眼中仿佛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全然没管话题里是不是有她丈夫的妹妹。几个世家娘子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着,看来常山公主和王武子的关系很不睦是真的啊,要不然常山公主怎么对小姑子的窘境熟视无睹?人前面无表情的常山公主,在人后却已经决定了,清谈会之后就带着杀伤性武器.王济同学驱车前往京城。不管是卫恒、卫宣还是繁昌公主,都由她和王济来收拾!这就是外戚杨骏大肆宣扬卫玠被王济接走的根本原因了,他想诬陷卫恒、卫宣酒色失德,拉繁昌公主和王家下水,三家混战。这种桃色绯闻很重要吗?古代文人官员不总是去逛青楼楚馆吗?它当然很重要。因为卫宣娶的是公主,不是清朝那种随随便便就能和亲出去的、毫无人权的公主,而是魏晋实打实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有可以世代传承的爵位的公主。汉唐公主多彪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历史上,对于卫宣的这场污蔑成功了,造成的后果是巨大的。繁昌公主顺利和离,卫宣被削成白板,气到死(真死了),卫老爷子不得不以教子无方,请辞了司空之位。因为从一开始,这场莫须有的诬陷,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位高权重的卫老爷子逊位。如今这辈子的历史出现了改变,被诬陷的人从四郎卫宣一个,变成了二郎、四郎两个。……于此同时,王济的清谈会还在照常进行……秀完卫玠,清谈会总算是可以正式了。作为主办方的王济提出,夏亭这里天高气爽,风景秀丽,大家不如在潺潺的人工小溪边席地而坐,伴随着从山上开凿引渠而来的甘甜山泉,享受最后一抹斜阳。顺便还能让孩子继续在玉屋里玩。能应邀来参加王济这才清谈会的人,大部分都是和王济平时里玩的好的人,而能和一个中二病惺惺相惜人,往往只会是另外一个中二病。魏晋的文青中二病大多十分随性豪迈,幕天席地,在他们眼中是别有一番趣味,纷纷撩开衣服下摆,就很高兴的坐了下来。在夏亭的阴凉之下,沿着小溪两边对坐,等着一会儿一个经典的游戏——曲水流觞。卫玠和卫璪也很快就被王济招到了他身边不远处坐下,当然,卫玠是有坐具的,面前还有一个凭几小桌,摆着的都是小孩子会喜欢吃的东西。王济把卫玠叫来,一是为了继续和好友炫耀他的妹子,二则是照顾卫玠的身体,他实在是不太适合像其他孩童那样疯闹太长时间。其实王济本来是没叫卫璪的,但是枣哥担心卫玠,非要跟在左右。引得不少人对这样的兄弟情深很是恭维了一番。所谓清谈会呢,“指的就是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引自魏晋学文化史专家唐翼明老师的《魏晋清谈》)清谈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从汉末便蔚然成风,备受上层的风流名士推崇,延续了好几百年。与之有关的最著名的集会就莫过于《兰亭集序》了。这篇文章的由来,就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同学记录下了有次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谢安等一众名士开清谈会的记录报告。又称雅集,风雅的集会。好吧,雅集和清谈会其实也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会上讨论的内容不太一样,雅集更偏向诗词歌赋的赏析,而清谈会则侧重玄学的讨论。王济的这次清谈会上,请来的就都是善清谈的玄学大家。好比乐广。乐广被袁宏称为“中朝名士”,是西晋时一位十分著名的风流名人。著名到什么程度呢?《晋书》中描写乐广与王衍是中朝的“清谈领袖”,著名到连唐朝的房玄龄等人,都在肯定乐广的身份。虽然……卫玠此前完全没有听过乐广这个名字。【这也是个人生经历很像x点小说的人。】拓跋六修在一旁介绍道,【你祖父卫瓘、琅琊王家的王戎、以及你大姨夫裴楷,都十分的欣赏乐广。“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这么肉麻的夸奖,不是出自任何旁人之口,而是你祖父卫老爷子。但这还不算完,真正的猛料是,乐广出身寒门。】=口=擦,这是在演上品寒士吗?不亲身经历魏晋的现代人,其实是很难理解那种身份等级所带来的不同待遇的。现代总有人抱怨说官场黑暗,二代横行。但最起码现代给了普通人一个奋起直追的机会——义务教育。而在魏晋时期,寒门学子是上不起学的。试问,在世家没有自毁长城的前提条件下,一个毫无文化的你,要如何追上一个百年世家、精心培养数代的优秀人才呢?不是输在了起跑线,而是根本就没在线上。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无论普通人怎么努力,都不会有出头之日的黑暗时代。套用一句微博上的毒鸡汤来说就是,不努力一下,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可以有多绝望。何其有幸,卫玠穿成了卫家的郎君,何其不幸,他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哪怕是彪悍如石勒者,历史上走的也是武力推翻一个王朝的路线,马上得天下的他,哪怕当了皇帝之后,依旧是个目不识丁的老大粗,总会闹些引人耻笑的乌龙。所以说……乐广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从连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的寒门,逆袭成清谈领袖。聚会上,卫玠看乐广的眼睛都有点放光了。乐广和王济的年龄差不多大,最小的嫡女如今正与卫玠同龄,他虽然不明白这个卫家漂亮的不似真人的小郎君为什么要目光灼热的看着他,但也和善的冲卫玠笑了笑。举手投足间,皆是一派比名士还要名士的优雅大气。卫玠自我感觉的悟了,乐广最大的优势是……颜好。长腿叔叔那一挂的感觉,岁月不仅没有给他的容颜增加什么痕迹,反而给了他年轻人所没办法拥有的沧桑智慧。他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他年轻时读过的每一本书,走过的每一段路,以及他苦尽甘来的人生阅历。只这么一个笑容,卫玠都觉得他就要被乐广实力圈粉了。拓跋六修却在这时,压抑不住心中的酸气,开口道:【乐广其实也不算是真正的寒门,他父亲好歹是征西参军,只是早逝,家中无人,才在世家看来乐广是寒门出身。而你当然会喜欢他了,他可是你未来的岳父。】“……”啥?!你刚刚说了个啥?!你再说一遍!【乐广在卫家被灭后,感恩你祖父当年的提携,对你多加照拂,比对亲儿子还好,倾尽全力的栽培,让你成了继他之后的清谈领袖,并且女儿嫁给了你,开不开心?】卫玠愣住了。他也说不上来自己那一刻的感觉,理智上来说,他应该是开心的,因为从乐广的容貌和品性就能推断出,乐广的女儿肯定差不了。有这样一个大美人要嫁给他,岳父还十分喜欢他,他有什么好不高兴的呢?可是……真听到拓跋六修这么说了,卫玠却怎么都提不起劲儿来。那一刻,清谈会上的一切都好像离卫玠远去了。热闹的宴会上,卫玠的眼睛里只有面容英俊的拓跋六修是鲜活的、是彩色的。拓跋六修身披战甲,手持银枪,端坐在他身旁,强大又……脆弱。口是心非的说着一些他并不情愿说的话,因为他在自卑于自己的容貌。别问卫玠为什么知道,反正他就是知道。哪怕经历了那么多朝代的起伏荣衰,在拓跋六修的内心里,他始终还是会那个因为自己的长相而暗自苦恼的首领长子。他一直记得年少时,一个云游到盛乐(拓跋鲜卑的首都)的汉人道士在给他看过相后,对他说过的话——半世荣华,一生凄苦。再没什么会比先甜后苦更令人痛苦的,拓跋六修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如今的他有多幸福,日后就有可能会在失去后有多绝望。卫玠不顾身边枣哥有可能会有的异样,覆盖住了拓跋六修的手,对他小声道:“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你,我发过誓的。”曾经是拓跋六修陪着卫玠,如今终于轮到卫玠来陪伴拓跋六修了。拓跋六修还是端坐着,把脊背挺的比谁都直,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藏在这幅躯体之下的心跳动的有多剧烈。这个世界上怎么会存在卫玠这样的人?一句话就可以让他生,也可以让他死,让他的心再也由不得自己。“那是谁?也是个中年美大叔呢。”卫玠赶忙转移话题。拓跋六修心情很好,也乐于配合卫玠,但在看到卫玠指着的是谁之后,却又快速沉下了脸去,再不发一言。枣哥终于听见了卫玠的声音,以为卫玠是在问他,便开口道:“那是刚刚回京,被授侍中衔的山大人啊。他父亲是竹林七贤中的山司徒(山涛)。”年少时,山简曾与嵇绍、刘漠、杨淮齐名,称为洛京四杰。卫玠眨眨眼,只能感慨一句,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讲真,他连山涛是谁都不知道,竹林七贤他倒是听过,但他也仅仅是知道阮籍和嵇康而已。卫玠实在是不明白他问山简是谁,怎么会令拓跋六修不高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