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大唐第一公主> 第12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节(1 / 1)

他替她拢紧斗篷,跃下牛车,接过杨知恩递到他面前的横刀,缓步上楼,刀尖在暗夜里发出幽幽的冷芒。作者有话要说:出嫁仪式一部分参考资料,大部分自由发挥,不准确o(n_n)o哈!第101章凉风吹拂, 珠帘高卷, 半敞的槅窗外时不时传来一阵阵铮然的铜铃声。殿内灯火辉煌, 奉御为李治施针毕,转过屏风,低头让小童擦去他额前颊边的汗珠,洗净手,整理好衣裳,这才蹑手蹑脚行到侧殿,恭敬道:“陛下已无大碍了。”正凭栏眺望太液池夜景的盛装妇人扭过脸,眉眼细长,风韵犹存,保养得宜的白皙脸庞上神色平和,淡淡问:“陛下近来常服铒药?”李令月的出降仪式繁琐冗长,武皇后早猜到李治会撑不住,提前让几名奉御背着药箱跟在身侧。果然不出她所料,礼官刚宣读完赐婚书,李治就神思恍惚,头晕目眩,服用几丸内侍送上的铒药后, 才勉强撑到翟车驶离大帐。回到寝殿时,李治已经口不能言——他的风疾发作了。奉御刚刚擦了汗, 这会儿被武皇后一问,立刻又汗出如浆,“回禀殿下, 这个月服食过三次。”武皇后点点头,轻挥袍袖,“你去吧。”奉御悄悄松口气,躬身告退。宫人撤下屏风,移走灯盏。羊仙姿小声道,“殿下,夜深露重,该安置了。”武皇后回到内室,昏黄暗淡的光线中,李治合目安睡,呼吸平稳。她坐在床榻边看了一会儿,重又回到侧间,坐在镜台前。羊仙姿为她卸下满头簪环珠翠,洗去脸上的妆容,更衣换上寝袍。再回到内室,李治仿佛睡得不大安稳,锦被掀开半边,眉心紧皱。武皇后躺下身,鲛绡床帐如水纹一般徐徐滑落,遮住摇曳的烛光,淡影投入帐内,像殿外的月光,清冷柔和。她记得李令月出生的那天,恰好天光放晴,宫人凑趣,说公主出生时,南边有璀璨霞光映照,是为吉兆,她听了自然不信,但心底却忍不住欢喜。宗室皇亲故意闪烁其词,提起李令月的同胞长姐,也没影响她的好心情。人人都以为夭折的长女是被她亲手掐死,三人成虎,谣言传到后来,连她自己都有些恍惚,疑心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不是真的狠心杀死自己的亲女儿,只为了嫁祸给当时意欲置她于死地的王皇后。李令月的出生,再次唤醒宫人们的回忆。后来她的儿子们亦听到传言,太子李弘暗地里以她为耻,认为她心如蛇蝎,不折手段,和汉时吕后无异。武皇后比吕后幸运,她有李治的信任和扶持。这些年,她从没有开口解释过什么,她知道什么是越描越黑,一旦她开口为当年的疑案辩白,将会有更多人叱骂她心虚,并以此笃定她就是真凶。她不在乎那些骂名。筹谋多年,她一步步爬上权力巅峰,成为和圣人并肩的天后,整个天下都是她的,任那些人去骂吧,他们除了过过嘴瘾以外,还不是得匍匐在她脚下俯首称臣?武皇后疼爱李令月,并不是如宫人们私底下猜测的那样,因为她觉得愧对长女,才将慈母柔肠投诸到李令月身上。她怜惜自己的每一个儿女,但是他们会长大,会有自己的私欲,他们不能一辈子服服帖帖听从她的管教。而她掌控权力已久,不甘心回归一个纯粹的母亲身份。她容不得任何忤逆,即使和她血脉的亲儿女,也不能。李令月和她的兄长们不一样,她乖巧,单纯,不会因为朝堂上的风云动荡和她起冲突。武皇后看着这个幼小的女儿一点点长大,嬉笑欢闹,天真烂漫,长成一个花骨朵一般美丽雍容的少女,穿戴起花钗翟衣,嫁给她的爱郎。她觉得自己也能做一个温和慈爱的母亲。帐外的烛火摇晃了两下,渐渐黯淡下来,武皇后听着李治绵长的呼吸声,过往岁月一点点浮现在脑海中。李治年纪比她小,少年时的他丰神俊朗,风度翩翩,刚即位时的他谦恭仁厚,胸有丘壑,那时他是年轻气盛的帝王,她是夹在王皇后和萧淑妃之间渔翁得利的宠妃。一晃眼许多年过去,李治老了,头发斑白,身体衰弱,看起来像是比她更年长。武皇后感激李治给予他的一切,但是心里同时做好了一旦他驾崩以后,该怎么揽权的准备……有时候她也为自己的冷情冷性而心惊,又觉得理当如此,尝过权力滋味的人,心肠必然比寻常人要冷硬。窗外传来几声刻意压低的细语,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在静夜中突兀响起,羊仙姿手托灯盏,走进内室,轻声唤她:“殿下。”半睡半醒的武皇后霍然睁开眼睛,侧首看一下李治。他疲累至极,虽然眉头仍然皱着,但此刻睡得很熟,没有被说话声惊醒。武皇后掀开鲛绡软帐,发髻松散,走到外间来,“什么事?”“相王深夜求见……”羊仙姿欲言又止,迟疑了片刻,轻声说,“宫人们不敢拦他。”武皇后蹙眉,随意披一件锦袍,走到外间廊檐前。白玉阶下人影幢幢,十几个金吾卫手执横刀,神色紧张,但没有和人打斗,一路且走且退,似乎忌讳着什么。待到他们围着的人走到烛影下,武皇后一眼认出,那个面色冷厉、气势如渊水深沉的男人,是她的小儿子李旦。他仍旧穿着婚宴上的那身锦袍,手里握着一把长刀,缓缓登上石阶,刀尖划过地面,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鲜血顺着刀刃蜿蜒,触目惊心。他是二圣的嫡子,又孤身一人进宫,肯定不是来行刺作乱的。金吾卫们畏惧他的身份,更畏惧他此刻遇佛杀佛的凶狠冷漠,不敢伤他,也不敢卸下他手中的利器,面面相觑,左右为难,最后只能把他牢牢围在中间,防着他暴起伤人。羊仙姿担忧道:“殿下,可要唤醒圣人?”武皇后摇摇手,命使女推开宫门。眼看李旦逼近主殿,金吾卫们不敢再让他上前,呼喝道:“相王莫非要惊起二圣不成?”他们不敢说谋反二字,一旦这个罪名扣到李旦头上,死的绝不是李旦,而是在场的其他人。李旦停住脚步,目光越过重重人影,直直看向殿中的武皇后。羊仙姿提着八角宫灯迈出朱漆门槛,金吾卫们看到武皇后示意他们退下,立刻收刀,纷纷退去。武皇后细细打量李旦几眼,神情温柔,“怎么深夜进宫?”哐当一声,李旦随手把沾满血迹的长刀掷在海兽葡萄纹地砖上,平静道:“我杀了武三思。”廊下静了几息,众人倒吸一口冷气。武皇后面色不改,淡笑道:“为什么杀他?”李旦眼底黑沉,“他动了不该动的心思。”武皇后沉吟片刻,点点头,看也不看鲜血淋漓的长刀一眼,“杀了就杀了,不必来回我。”李旦静静看着她。武皇后忽然明白过来,敛起笑容。她微笑的时候和普天下养尊处优的贵妇人没什么不同,一旦收起笑容,便变成了那个言笑间诛灭几朝老臣、能够在朝堂上震慑群臣的天后。她冷笑着道:“你怀疑我?”“母亲。”李旦忽然大踏步上前几步,缓缓道,“你想要从我身边拿走什么,尽管拿,我不在乎,唯独不能碰她。”他顿了顿,轻声道:“我只有她了。”平淡的语气,仿佛只是闲话家常,却字字发自肺腑,暗藏冷冽决绝。如果裴英娘不在了,他的人生,大概只剩下一片荒凉,他将冷眼旁观亲人们自相残杀,随波逐流,麻木不仁。夜风送来秋日的清寒,李旦身上浓重的血腥味让武皇后的眉头皱得愈紧。她知道李旦说的是谁,也猜到武三思做了什么蠢事,那个满脑子只有酒色的从侄,果然还是按耐不住了。有些男人就是如此幼稚,无法从其他方面战胜对手,就企图以这种最下流的方式征服对方,以期报复。沉默半晌后,她说:“武三思没有经过我的准许,我不知情。”李旦对她没有任何威胁,而裴英娘对她来说用处很大,她不必和最小的儿子闹僵。“现在不知情,不代表以后。”李旦微微一笑,双眸在夜色下闪烁着孤注一掷的决然,“但愿母亲把我今天说的话一直放在心上。”他郑重行了揖礼,转身离开。长靴踏过白玉石阶,留下一串模糊的脚印,血腥气萦绕在阶前,徘徊缭绕,久久不散。武皇后怀疑武三思的血是不是流光了,李旦绝不会一刀送他上路,那太仁慈了。羊仙姿神色忐忑,紧张地看着李旦远去的背影。武皇后摇摇头,“无妨,派人打扫干净,安置吧。”入帐前,她吩咐羊仙姿,“明天派几个医者去武家,武承嗣如果还能喘气,即刻让他进宫见我,爬也得爬进建福门!”羊仙姿疑惑道:“不曾听说武尚书患病……”武皇后笑而不语。宫门外,杨知恩听到熟悉的脚步声,松口气,迎上前,“郎主。”李旦道:“去武家。”他走向被扈从们紧紧簇拥在中间的牛车,掀开帘子。凉风吹拂进车厢,躲在斗篷底下的裴英娘僵了一下,赶紧闭上眼睛。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的时候,先睡一觉好了。反正她睡着了,李旦别想吵醒她!斗篷明显翻动过,几缕墨黑发丝漏出来,铺洒在衾被上,车厢里的软枕、隐囊也有被人挪动过的痕迹。李旦笑了笑,跃上牛车,揽起“昏睡”中的裴英娘,轻轻拥住。如果他还是兄长的话,经过今晚的惊吓,被他这么搂着安慰好像没什么不对,但是他刚刚都说了那样的话了,竟然还敢抱她?!裴英娘心里胡思乱想着,眼睛闭得紧紧的,一动不动,任李旦抱着,感受到他身上有刺鼻的血腥味,更不想睁眼了。他真把武三思杀了。算了,杀了也好,免得夜长梦多。牛车停在一处里坊前,守卫的武侯在外面低喝:“何人犯禁?”车窗外传来一阵窃窃私语,武侯拔刀的声音陡然停下来,接着听到坊门大开,亲卫们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李旦放下裴英娘,为她掖紧斗篷,“别怕,我马上送你回去。”等他走了,裴英娘偷偷摸摸眯缝着眼睛朝外打量,确定李旦没偷偷躲在一边看她,才睁开眼睛,趴在车窗上往外探看。夜色深沉,二十几名佩刀护卫静静守卫在牛车外边,李旦的身影快速穿过坊门,看不见了。裴英娘坐回车厢,拢紧斗篷,认真地思索,自己现在该怎么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