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大唐第一公主> 第23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0节(1 / 1)

沉香亭设在半山坡上,四面敞开,她靠着美人靠坐稳,双腿悬空,穿木屐的脚丫够不着地。宫婢们铺设簟席香几,搬来软榻食案,支起罗帐,供上时鲜,很快布置好简单的春宴。李令月和李显还在打闹,李显随手折了枝杏花拍打李令月,花瓣零零洒洒落了一地。裴英娘年纪小,刚入宫不久,平时谨小慎微,稳重沉静,不敢贸然掺和李令月和李显的游戏,手撑着栏杆发呆。李旦正襟危坐,眸光微垂,盯着她晃来晃去的双腿看了一会儿,忽然扯起嘴角笑了笑。裴英娘这会儿胆子大了点,见他笑,连忙老老实实坐直,宫里规矩森严,她进宫的时日不长,仪态方面还不太熟练。“小十七。”李旦招手叫她。她怔了怔,跳下栏杆,脱屐踏上簟席。李旦让她挨着自己坐,捧起她的手,“每天练多久?”她回答说:“每天早上一个时辰,夜里一个时辰。”李旦最近教她书法,要求她天天练字,不能懈怠。“今天夜里可以只练半个时辰。”李旦放开她的手。小十七很乖,练习书法以来,天天按着他的嘱咐老老实实练字,从没有偷懒耍赖蒙骗他。正逢春日,李治这两天精神不错,带他们出来踏青,可以让她好好玩一天。她这么小,进宫以后谁都不认识,拘束太过不是好事。接着说了些其他琐事,语气淡淡的,不论是询问的话题还是说话的口气,都一板一眼。这么古板无趣,比儒学士的要求还严格,懵里懵懂的小娘子们一般不敢靠近他。裴英娘却能感觉到他严肃背后的关心爱护,仰着粉扑扑的小脸蛋,静静听他一句一句叮嘱,偶尔回答一两句。李治走进亭子时,看到他们俩一大一小这么静静挨在一块儿说话,不由失笑。按理说李旦冷清淡漠,小十七乖巧安静,两人都偏于内敛腼腆,交情应该淡如水才对,怎么李旦对小十七格外好,小十七也愿意亲近他呢?大概这就是缘分,他第一眼看到小十七就喜欢,李旦和李令月是他的儿女,自然也和小十七合得来。宫婢们送来茶食甜点,樱桃冻酪、透花糍、灵沙臛、醍醐饼,还有一碗碗糖蒸酥酪,盛在晶莹剔透的琉璃碗里,用来蘸樱桃吃。吃过茶食,李治看着他们一人饮一盏茶汤,才放他们去园子里玩,“春日虫蚁多,别往树丛里钻,也别跑远了。”他话音未落,刺啦一声,李显已经一头扎进沉香亭边的花丛里。几息后,李显哇哇大叫着冲出花丛,他刚刚被某种不知名的小虫子蛰了一下,嘴里胡乱嚷嚷,扯开喉咙,发出一连串撕心裂肺的痛呼声。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受了什么皮开肉绽的重伤。李治摇摇头,笑也不是,气也不是,吩咐宫婢过去照料李显。裴英娘腿酸,没有出去玩,宫婢抬来棋桌,李治手把手教她下棋。她手里拈着棋子,探头张望亭外,听着李显一阵一阵嚎叫,笑得前仰后合。缚发的彩绦随风飘扬,眉心一点殷红朱砂,可怜可爱。笑着笑着,亭子里静了一静,李治放下手里的琉璃棋子,盯着她看。她渐渐觉察出不对劲,收了笑声,捏紧棋子,怯怯地低下头。她不该幸灾乐祸的,李治肯定不高兴了。一只宽大的手盖在她头顶的螺髻上拍了两下,动作轻柔,李治抬起她的脸,“小十七笑起来真好看,以后要经常这么笑,好不好?小娘子多笑笑,以后长大了越来越漂亮。”似乎怕她不信,他指指亭外围着李显奚落嘲笑的李令月,“你姐姐小时候最爱笑了,所以她长大了格外标致。”像是吃了一大碗绿蚁酒,她脑袋晕乎乎的,仿佛踩在云端上,茫然忐忑,踏不到实处。她仰头看着李治,他可是皇帝呀!阿耶上朝时要朝他叩首,老百姓们叫他圣人。一开始她其实很怕他,进宫头几天根本不敢抬眼看他。他很有耐心,以普通长辈的口吻和她说话,有时候还会打趣她。她才没那么拘束,慢慢地敢抬头和他说话。每天清晨去含凉殿请安,迈过高高的朱红门槛,走进内殿,李治身穿圆领袍,没有戴冠,斜倚凭几,眼角的皱纹一天比一天深刻。他笑着朝她招手,“小十七,过来,到我身边来。”哪怕他身体不好,刚刚吃过很苦的药,因为痛苦而冷汗涔涔,或者刚和武皇后激烈争吵,也会这么笑着和她打招呼。天天如此,除非他病得起不了身,只能躺在衾被中沉眠。李治真好。她笑话李显,他竟然没有生气,还用这么亲切温和的语气和她说话,逗她发笑。他温柔慈祥,给她公主的名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放纵她的任性调皮……这就是父亲的感觉吗?棋子跌落在藕丝裙上,裴英娘扑到李治怀里,眼角微微泛红。李治怔了一下,眼眉舒展,笑着拍拍她的脑袋,“小十七乖,阿父不会生你的气,你是堂堂公主,以后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要闷在心里,晓得么?”她嗯一声,不好意思地坐起身,抽出丝帕抹一抹眼睛,斩金截铁道:“我不哭,我要天天笑!”她有这么好的父亲,这么好的姐姐和兄长,为什么要哭?她得到太多了,梦里也能笑醒。李治被她逗笑了,刮刮她的鼻尖,“好,我们天天笑。”……那年的春日温暖湿润,风里蕴着泼辣的花草香气,炽烈光束从茂盛的花树间漏下丝丝金色光线,织出一地朦胧光斑,杏花桃花纷纷扬扬,恍如落雨,娇艳旖旎。记忆缓缓褪去,熟悉的人影化作一卷浮云,越飘越远。裴英娘怅然若失,站在花雨里发怔。耳畔传来一声声渺远的呼唤:“小十七,过来,到我身边来。”……秋夜冷寂,夏日里的蛙鸣虫噪渐渐隐去,窗外萤虫飞舞,漫天繁星闪烁。裴英娘从梦中惊醒,猛地坐起身,心口跳得厉害。“魇着了?”李旦睁开眼睛,暗夜中双眸晶亮,他喜欢揽着她睡,她刚有动静他就醒了。他抱紧她,摸摸她的脸颊,摸到一手冷汗,皱了皱眉头,柔声说:“别怕,阿兄在这儿。”“我们得回去。”裴英娘闭上眼睛,泪水顺着眼角滑落,“回长安,马上走。”李旦没有多问,低头吻她落泪的眼睛,左手轻抚她的脊背,帮她放松下来,“好。”第191章裴英娘心乱如麻。她没法思考, 没法冷静, 此刻, 除了回长安,她什么事都不想管。宫婢们蹑手蹑脚进房收拾行李, 李旦和长史在侧间商量事情。幕僚们反对李旦即刻回京。前不久李显想册封韦氏为贵妃, 长女李裹儿为长公主,武太后坚决不同意, 母子俩爆发了第一场冲突, 接着又因为韦玄贞的官位品阶之事再次争吵。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李显甚至想提拔他乳娘的儿子为四品官——一个不学无术的市井闲汉!那些忠于李唐皇室的大臣们私底下议论纷纷,觉得新君耳根子太软了, 阿猫阿狗说几句好话,哭一哭,求一求, 他就随口许下不合礼制的官职赏赐,恐有外戚之祸。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认识到,还是太后当政更合适。这一切离不开武家人的推波助澜,等李治合眼, 太后就会动手废黜李显。李旦回去之后,很可能被武太后扣下囚禁起来。她需要顺理成章登基为帝,在那之前,她要把儿子们一个一个收拾服帖。“吾意已决。”李旦冷声道, “长史留下统领洛阳的人手,杨知恩随我返回长安,提高警惕, 假如长安生变,准备好接应的人马。”长史刚从被窝里爬出来,慌乱中来不及打扮,幞头歪在头顶上,垂首应喏。幕僚们不敢再劝,叹息数声,小声讨论怎么尽量保证李旦和裴英娘的安全。李旦回到里间,抖开披风,把裴英娘从头到脚罩进去,打横抱起她。她六神无主,纤长的细指从缝隙里钻出,紧紧抓住李旦的衣襟。李旦低头吻吻她的发顶,把漏在披风外面的头发丝掖进去。桐奴牵来他的爱驹,他抱着裴英娘翻身上马。护卫们点起火把,火光逶迤蜿蜒,从上阳宫内宫一直延伸到宫门外。李旦抱紧裴英娘,轻轻夹一下马腹,催马奔驰。身披黑氅的护卫、随从们紧随其后,马蹄震响,一路驰向长安。※公主府。快入冬了,庭院里的繁花已经落尽,枯叶随风飘舞,午后扬起狂风,风中夹杂着一粒粒雪籽,拍打窗棂,啪嗒响。天色阴沉沉的,李令月心里闷闷不舒,吃过饭,逗薛崇胤玩了一会儿,早早洗漱歇下。睡到半夜,忽然无端惊醒,帘外传来窸窸窣窣的说话走动声,她掀开银红鸳鸯床帐,“是不是胤郎又闹了?”薛崇胤太能闹腾了,不管白天黑夜,只要醒着,非要有人陪在他身边,否则他嘴巴一瘪,立马扯开嗓子嚎哭。帘外说话的声音停了一下,薛绍掀开帘子,他没梳髻,身上披一件长袍,系带松松挽着,走回内室,握住李令月的手,“公主,是宫里的人。”李令月心里抽动了两下。一刻钟后,卷棚车从公主府大门驰出。坊门紧闭,公主府的奴仆携带腰牌,走在最前面打点路上遇到的金吾卫,以免被拦下盘查,耽误辰光。李令月抱着因为半夜出门而兴奋得手舞足蹈的薛崇胤,眉头紧皱,“给洛阳那边送信了吗?”薛绍叹口气,“城门没开……除非太后下令,我们的人只能等天亮以后再出去。”李令月咬了咬唇,如果八兄和英娘赶不回来,见不到阿父最后一面,英娘恐怕一辈子都难以释怀,阿父一定很想见他们……她掀开车帘,叫来骑马紧跟着卷棚车的使女昭善,小声吩咐了几句,示意护卫把可以犯夜出入里坊的腰牌交给她。昭善接过腰牌,连连点头,拨转马头,往另一个方向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