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仙侠小说>洪荒二郎传> 第六百六十九章 无法解答之事,无从得寻之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六十九章 无法解答之事,无从得寻之根(1 / 1)

化胡之事其实没什么太多的好处。天地功德之力,杨戬此时已经不太需要,毕竟真身为天道所弃,还在混沌海中浮沉着,要了也没用。但杨戬本就是道门弟子,坐看那个算计道门、度走大批道门弟子、甚至在封神劫难中煽风点火的西方教哦,马上就要称之为佛门了。坐看佛门被削弱气运,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心神舒畅之事。杨戬特意等着此时,他料想西方教定然不会乖乖就范,看自己能不能帮上老君点什么。打是打不起来的,四位修补天道的圣人绝对不会允许道门、西方教大打出手,再增内耗。更何况真要撕破脸,三清师祖在洪荒之中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但化胡期间的博弈,比斗法对战恐怕还要复杂数倍杨戬原本想了两个计划,其一是在老君搞小乘佛教时,主动去转移西方教视线,其二是直接去助老君一臂之力。如何转移西方教视线其实不难当老君出函谷关后,杨戬就去西牛贺州之中走一遭,先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实在不行就直接去拜会灵山,故意搞点事出来。直接去助老君一臂之力则简单多了,就是在关键时刻现身,能帮多少帮多少。轻笑了声,杨戬站起身,迈步就要去西牛贺州与南洲的边界处,见机行事。此时灌江口的楼阁阳光正好,阳光透过竹林投在仙木做就的木板上,散发着柔和的微光。杨戬突然顿住脚步,站在那动也不动。张伯时从后面跟了上来,有些奇怪的看了眼突然停下步伐的二爷,神识扫过外面,林中并无半点异样。“不对”杨戬突然喃喃两句,而后突然向后踉跄两步,有些无力的跌坐在了地上。突然间遍体生寒,双眼甚至都在轻颤,手指都在无意识的抖动着不对,都不对都不对像是突然醒悟了什么一般,杨戬坐在那,身周涌出一股股道韵,压的张伯时差点直接跪下。“二爷突然间这是怎么了二爷什么不对啊”张伯时见杨戬面色突然变得奇差无比,连忙在旁问着;练功修行时最忌心神不稳,杨戬此时的模样像极了走火入魔,着实让人担心。“二爷二爷别吓我啊你要走火入魔,我本领低微可管不了你啊”张伯时不断晃动手腕,杨戬总算恢复少许,抬手制止了张伯时的动作。“我没事”杨戬声音带着少许疲累之感,而后轻咳了两声,吸了口气,总算渐渐恢复如常。他什么都没说,慢慢爬起来,走到门边,抬手扶着门把手。他需要去验证一事,需要去证明一事,需要去弄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哪怕“二爷”张伯时看着杨戬驾云而起的背影,高声喊了句:“可要属下相陪”“不用。”口吻还算平静的留下这一句,杨戬身影越飞越快,转眼便没了踪迹。一路上,杨戬紧闭着嘴,只管赶路,飞的无比迅速。一直冲到南洲正上空,杨戬强忍着直接下去的冲动,躲在云上用神识远远看着那头青牛。青牛背上的老君似乎就是一位凡人老者,没有任何道韵、没有半点修为,但身上带着一种超然出尘的意味。牛走的不快,一路上总遇到些凡人,对老君行礼、问询、注视,老君大多时候都是笑呵呵的面容,似乎当真只是一个凡间的宽厚长者,在四处游学。杨戬就这么跟着,看着这青牛和青牛背上的老者,目送他们进了一处雄关之中。函谷关。杨戬额头见汗,心底反复确认着老子骑牛出函谷,在函谷关当地留下了紫气东来之传说,也留下了五千余字的道德经传世。接下来果然如此,函谷关中的守将扫榻相迎,邀老君入住;老君写就道德经之后,于日暮时分出了函谷关,继续朝着西地游荡。杨戬却站在云上久久伫立,如木雕,似泥塑。这不对这根本不对他提前知道这些典故,知道老子要去化佛,知道在函谷关中会留下道德经这些杨戬他都知道为什么因为他在地球老家的时候,这些都听人说起过,在各种途径获得过这些讯息龙凤巫妖,洪荒混沌,封神榜,纣王帝辛,武王姬发,李靖一家杨戬来洪荒之前,通通都知道这就意味着,洪荒之后的时代才是他此前生活的地球他是从后世而来,而不是从太始之前换句话说,如果他是从久远之前的强者灵云之中而来,他为何会有先知之明突破归鸿境时,杨戬本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前世今生,知道了自己从何而来,又曾是何人;可现在,杨戬陷入了一个矛盾的漩涡中,越陷越深这只是第一个困惑。洪荒中的这些事、这些过往,甚至南洲俗世的王朝变幻,都出现在地球老家的神话、历史、典故之中。这又是第二个无法解答的问题。如果按照归鸿之中自己所见的情形,他是从前世所化的灵云中而来,那灵云的虚构世界和洪荒、和混沌,又有什么莫名关联这解释不通,完全解释不通洪荒之内,南洲之中,四时变幻,节气节序为何与老家相差无几到底哪边是真实,哪边是虚幻他到底从何而来到底经历过什么那一抹在灵云之中划过的流星,到底是不是他归鸿境的极限突破之前,杨戬觉得,对他跟脚来路最合理的解释,其实是这般洪荒在大劫之中崩碎,幸存者将洪荒炼化成诸多星辰,混沌海化作了宇宙,这才有了后世的地球。杨戬后来得知了灵云,开始质疑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球是否真的存在;又在突破归鸿境时看到了前世身,便觉得地球老家应该是存在于那片已经随着大战覆灭的灵云之中。可如今,杨戬开始怀疑这到底是不是真相。夏商周的顺序,三皇五帝的存在,一个又一个自己所熟知、被串联起来的故事洪荒和地球,到底是什么关系杨戬捂着额头轻哼一声,顿敢头痛欲裂,浑身气息轻颤着。还好他心神此时只是寄托在化身之中,若是在本体时突然遇到这般心绪剧变,恐怕他身周暴走的气息都会惹出无边祸事。想不明白、窥不见其中关联杨戬转身飞遁,身影急速在洪荒之中穿梭,去了玉泉山中,拜在金霞洞前。“师父弟子心有惑”金霞洞洞门大开,杨戬起身步入其中,跪在蒲团上,看着依然在推演同修之法的师父玉鼎,突然有些开不了口。“怎么了”玉鼎放下手中的玉牌,招杨戬向前,皱眉道:“看你神色凄迷,出了什么事”“师父,弟子心有大惑”杨戬跪坐在那,低声道,“弟子想知自己从何处而来,又为何而来,却总是想不明。”“哦”玉鼎真人看着杨戬的面容,随手将洞门闭合,“不少修士修行时,都容易迷失本心,为师本想你不会有这般问题,没想到还是堕入了迷惘。”“求师父解惑。”玉鼎真人皱眉不已,他能感觉到杨戬心中的迫切,却无法回答杨戬这般突然的问询。从何而来“静心”玉鼎真人口中忽现大道之音,洞内各处出现了诵经之声;玉鼎真人大手挥过,一个被青色玄芒写就的道字缓缓而来,打在了杨戬额头。杨戬精神一震,目光之中的迷茫渐渐退去,恢复了清明。长长的呼出一口气,杨戬坐在那静静的低头思索,眉头无法舒展,似乎又要陷入迷茫之中。“就算心有困惑,也不该如此心乱,”玉鼎正色训斥着,这还是有数的几次训斥徒儿。杨戬苦笑了声,对玉鼎一拜,喃喃道:“是弟子一时间乱了方寸。只是、只是我原本已觉得自己明了一切,可突然又觉得,自己一切都未明。”“求道便是如此,万物皆有道因与道果,”玉鼎真人道,“你所见并非所见,你所知并非所知,若你能这般简单便参透本我,早可斩去三尸、成就大道圣人果位了。”杨戬不由汗颜。玉鼎真人声音放缓,继续道:“真灵皆不知自身根源,为师也不知,不知如何而得生,亦不知如何而得逝。虚实之间、存与不存,皆由一心而定。”“存于不存,皆由一心而定”“唉,”玉鼎轻叹了声,“你修为进境太快,心境历练却有些不足,也是为师疏忽之处,你且在山中闭关千年,苦修心境吧。”“师父,外面还有事”杨戬此时已经差不多恢复了过来,揉揉眉头,他也不知道自己方才突然怎么了。一个之前觉得理所应当、一直被自己忽略的矛盾点,却轻易的动摇了自己整个心境。或许,真的是心境修行不足吧。可他的疑问,又有谁能解答杨戬突然想到了一人“师父,我去地府一趟,若是她也不能答我所惑,我便将此惑埋于心底。”杨戬又一拜,“师父放心,弟子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玉鼎真人目光带着少许担忧,但见杨戬目光渐渐恢复坚定,也知杨戬此时在混沌海中或许正要与强敌博弈。“凡事不要多勉强自己,若有应对不了之敌,就传信给为师。”“嗯,师父放心就好,”杨戬轻笑了声,似乎已经恢复了平日的淡然如水。只是,玉鼎看到了他眼底划过的少许黯然与寂落。“这样也好,”杨戬喃喃道,“或许,我从何处来,只能去寻到我原本所在之地才有答案。那应该存在过,或许就是在洪荒之后,我要活到那个时候才能看见答案”玉鼎真人听的一阵皱眉,刚要说什么,杨戬已拜了一拜,起身告退。从何而来杨戬离开后,玉鼎坐在那也陷入了少许思索,久远的一段段记忆浮上心头,玉鼎真人目光之中也渐渐多了些迷茫。他玉鼎,又从何而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