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9节(1 / 1)

幕僚眼皮直跳:“勃格是一员猛将,既然他是被冤枉的,司空放了他,他必定感激在心……”李元宗摇了摇头。幕僚忙停下,忽然想到一种可能,张大嘴巴,一脸悚然。周嘉行很可能已经金蝉脱壳,等他安全回到鄂州,肯定要求河东军给他们一个交代。而在世人眼中,今晚纵火的是阿史那勃格。所以司空明知勃格蒙冤,仍然让李承业关押勃格……因为司空没有把握能杀了周嘉行,是以才没有当众拆穿李承业!如果周嘉行非要报今日之仇,司空很可能把勃格推出去平息他的怒火。一来,阿史那勃格是波斯人,随突厥姓,始终游离在河东军外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把河东军摘出来。二来,阿史那勃格和周嘉行素有交情,周嘉行帐下缺兵少将,或许不会杀他。司空……其实什么都看得明白。幕僚怔了许久。那头,李元宗早已甩开鞭子,纵马奔出营地。他老了,却不得不亲自带兵去追击周嘉行。他有一种预感,如果周嘉行不死,河东军必然败在他手上。夜色深沉,无星无月。漆黑的天穹下,曾经势倾朝野、大权独揽的李司空策马奔向黑暗中根本无法辨别方向的茫茫草原,一头花白的乱发,在火光映照中散发出淡淡的光芒。……翌日傍晚,李元宗肩披霞光,回到驻地。他神色疲惫,看起来像陡然老了十岁,下马时动作迟缓。李承业披头散发,跪在帐前,负荆请罪。他已经从幕僚口中得知父亲并没有为阿史那勃格洗清冤屈,这说明父亲仍然要保他,亲信们劝他过来主动认错。亲信意味深长道:“郎君,人人都说司空这几年脾气越来越暴躁,其实不然!正好相反,自从几年前的那次长安遇险后,司空的手段越来越柔和了。郎君是司空亲自选定的继承人,司空对郎君寄予厚望,所以才如此动怒,只要郎君真心悔过,司空一定会原谅郎君!”李承业回头细想,发现亲信并不是信口开河。李司空这些年确实动不动就骂人,每天吼这个骂那个,有一点不顺心就咆哮……可李司空并没有杀死那几个动手谋害他的年长儿子,他早已不年轻了,不像以前那样能毫不犹豫地下手除掉背叛自己的儿子。怀揣着希望,李承业跪倒在李司空脚下,泪落纷纷。李司空脚步沉重,扫一眼儿子,不耐烦地挥挥手:“滚远点。”李承业没敢吱声,跪地叩首。李司空没再理会儿子,进了大帐,叫来幕僚:“把勃格带过来。”幕僚应喏,转身出去,不一会儿,兵士押着阿史那勃格走进大帐。阿史那勃格被绑了一天一夜,身上大片大片青肿,进了大帐后,抬眼看李司空,没有说话。李司空示意亲兵给阿史那勃格松绑,挥手命其他人出去,倒了杯茶,递给阿史那勃格。阿史那勃格手脚僵硬,沉默了一会儿,接过那盏茶,一口饮尽。李司空干脆把茶罐推给他。阿史那勃格捧起茶罐,咕咚咕咚几口喝完茶,抹一下嘴角。父子二人相对无言。过了一会儿,李司空打破沉默:“周嘉行早就跑了……他很机警。”阿史那勃格咧嘴一笑:“苏郎就是在草原崛起的,他只在土城转一圈就能推算出那条最安全、最便捷的路,义父……”他叫出这一声,想起昨天李司空看自己的眼神,闭上嘴巴。李司空看他一眼,道:“还是叫我义父吧。”阿史那勃格眼皮低垂,盯着自己的脚尖看。李元宗叹口气,“勃格,你是不是觉得义父偏心?”阿史那勃格没说话。李元宗笑了笑,拎起桌案一角的小铜镜,对着平滑的镜面理理散乱的鬓角,笑骂:“傻小子。”这一声熟悉的称呼,让阿史那勃格红了眼圈。他紧紧握拳,“义父!我虽然不是您的亲儿子,却将您视作亲父!”李元宗放下铜镜,正襟危坐,一身宽袖锦袍,完全看不出武人气质,他以世家公子自居,不穿甲衣时都是穿最讲究的礼服。“你是个好儿子……”他拍拍阿史那勃格的肩膀,“可你终究是波斯人。”阿史那勃格瞳孔翕张,脸上血色褪尽。李元宗忽然话锋一转,“勃格,你有没有想过,周嘉行根基不稳,为什么每次大战都要亲临战场?”阿史那勃格怔了怔,不明白李元宗为什么会突然转移话题。李元宗没等他回答,自顾自接下去,“因为兵骄逐帅,帅强叛上。”自从节镇壮大以来,“兵骄逐帅”这种局面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乱世之中,群雄并立,崛起的势力就如雨后春笋,今天你得志,明天他风光。谁手里掌兵,谁说话就有底气。军纪涣散,人心浮躁,战场上不听指挥的比比皆是。人人都想更进一步,基本没有秩序道义可言。部下壮大了,随时会背叛上级。一个主帅如果压制不住部下,转眼就会被部下取代。所以周嘉行宁可在根基不稳时将鄂州交给心腹打理,也要坚持自己领兵,每次作战他都身先士卒,以此确定自己对军队的绝对掌控。平时则整顿军纪,训兵讲武,引导军士的思想,裁汰老兵油子。他的几路精兵不仅都是精锐,更是对他忠心耿耿,只受他一人指挥,绝不会出现主将不听他指挥的情形。李元宗再一次感慨,周麟那个无耻之徒运气居然这么好,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孙子!他生了会儿闷气,接着道:“河东军兵强马壮,都是带兵几十年的老将,我在的时候,他们还算老实,等我不在了,你有没有把握能压制得住他们?”阿史那勃格睁大眼睛。义父这句话的意思是——义父考虑过让他接掌河东军?李元宗冷笑了一声,道:“你不行……他们一个个都精着呐,老子当年就是一时大意,差点死在他们手上,你更不是他们的对手。何况你还名不正言不顺,是波斯人,他们连借口都不用找就能推翻你!要是把位子传给你,你这一根筋哪里守得住?到时候他们和你的兄弟联合起来,不用几个月就能把你赶走,河东军肯定会四分五裂,我们家几代的心血,要不了几年就能折腾光。”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起往事。“我所有的儿子里,最出色的是你那个嫡出的兄长,他文武双全,比老子强,朝廷里的大臣也夸他是奇人……他要是还在,老子何必烦恼?”可惜,他最喜欢的嫡子,早早就去了。剩下的儿子,不管聪明还是蠢笨,少不了和兄弟勾心斗角,心思太多,没一个让他满意的。最喜欢的这一个,只是个义子。阿史那勃格心头直颤,“义父……”李元宗挥挥手,微笑道:“义父知道你是真的孝顺……不过在义父心里,还是祖宗的基业最重要,义父不能把河东交给你。”他的部下不是省油的灯,阿史那勃格注定没法得到其他人的拥护。现在军中那些同情勃格的军将到底有几分真心,没人知道。当年周麟是他最看好的部将,结果不久后周麟就因为种种原因和他的儿子起摩擦,其他军将都同情周麟——他们是真的同情吗?不,他们各有各的打算。那些摩擦,也是有心人煽动挑起来的。就像现在,部将们同情勃格,为勃格说话,不过是为了让诸子内斗,他们好借机获利罢了。周麟比猴儿还精,看清楚形势后,转头就带着兵马跑了,他知道如果自己留下来,不仅永远没法爬上高位,还可能沦为河东军内部争斗的牺牲品,而且他不会通过休妻另娶的方式混进河东军高层。论勇武,勃格可以和年轻时的周麟比一比,其他的就没法比了。李元宗收起感慨之色,道:“你不能再待在河东……现在新的地盘划清楚了,义父想把齐州、青州交给你。”阿史那勃格抬起头,一脸震惊之色。“你这些年立了这么多功劳,等义父走了,不管谁接管河东军,肯定会把你视作眼中钉。”李元宗正色道,“你不能留在太原。齐州、青州离得远,本来想拿这两块地引诱周嘉行的,他没上当。给你罢!你到了那里,天高皇帝远,什么事都是你自己做主,要是太原这边召你回来,你不要太老实,就守着齐州,谁催你回去都不用理会。”阿史那勃格一语不发,虎目含泪。李元宗接着道:“现在我们和周嘉行算是撕破脸了,义父把齐州、青州交给你,也有私心,这一次纵火的事,得由你担了这个罪名。”阿史那勃格低头,道:“但听义父吩咐。”他留下,迟早会和义父的亲儿子斗得你死我活。不是他死在其他兄弟的手上,就是他掌权,迫于其他军将的压力,杀了自己的兄弟。义父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义父要保证河东的统一完整。所以,他必须离开。李元宗叹了口气,面无表情地挥挥手,“走吧。”阿史那勃格抹一下鼻尖,整理好衣襟,跪地,朝李元宗拜了几拜,起身离去。快走出大帐时,身后传来李司空的呼唤:“勃格……”阿史那勃格停下脚步,不过没有回头。李司空的声音遥遥传来:“答应义父一件事。”阿史那勃格没有问是什么事,点点头。李司空嘴角微挑,还是义子听话。“你以自己的姓氏立誓,将来要是噩耗传到齐州,太原这边让你回来奔丧,你不能回来!”阿史那勃格浑身僵住,愕然地扭过头。义父这话的意思是,将来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太原的宗族肯定会召自己回去,届时,接掌河东军的不管是李承业还是其他人,第一个要除掉的人就是自己。所以,义父不许他回去奔丧。阿史那勃格没看到李司空的表情,因为李司空早已经背过身去。他背着双手,厉喝:“立誓!”声音冷淡。阿史那勃格抹了一下眼角,忍住落泪的冲动,跪下,砰砰几声,额头都磕破了。“是。”他哽咽道。……这年秋天,李司空义子阿史那勃格设下埋伏,欲纵火烧死周嘉行,举世震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