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仙侠小说>大明风云录之兵锋残剑> 第九十七章 阴差阳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章 阴差阳错(2 / 2)

汉子急得团团转,口中急道:“最近这年月兵荒马乱的,听说东边还闹匪。这两个人定是来踩点的,若真是匪岂不祸害了乡亲们。”听汉子这么一说,他媳妇也急了,忙问对策。

汉子思虑半晌这才道:“昨晚我就看着不对,那个骑骡子的看着好像老百姓,说起话来文邹邹的,那个挑担子的对他毕恭毕敬。再加上今早上,那挑担子的睡在旁屋门口。我寻思着这个骑骡子的至少是个寨主一样的人物。”

“啊?那咋办啊?”媳妇此刻已是六神无主。

汉子一跺脚咬牙道:“我超近路先去乡里,跟乡里送个信。你挨家走一趟,告诉乡亲们都躲到山里去,这里要遭匪了!”说着转身进了院子,几步赶到篱笆根抄起一柄劈柴的斧子便要走。

他媳妇在门口千叮咛万嘱咐:“他爹,你可要小心着啊。”

“知道了。”说这话的功夫,汉子已奔出老远,片刻便拐进了一条小路。

大奎骑着骡子头里走着,小六子挑着担紧随其后。二人向西又走七八里此刻天已大亮,骑在骡上远远看去远处果有一处打谷场,四周零零散散数十户人家。此处该算做一座小村,依山旁水倒也是个好去处。

“可算到了,大人请人去做官却废这许多周章。”小六子说话间伸了衣袖擦了擦汗。

大奎叹道:“如今天下初定,大明正需德高贤才出来做官,若是随意委派不问德行,岂不是苦了一方百姓?”

小六子不仅笑道:“大人心怀天下百姓,我这当兵的可比不了反恐大队。”

大奎扭头去看小六子,身材健硕样貌堂堂,若是太平年当是妻儿满堂了。其人先是跟从徐达元帅东征西讨,后来因为身手了得方才做了徐元帅的侍卫。如今奉元帅之命护送自己回山东赴任,一路上兢兢业业倒也吃了不少苦头。

“小六子,你家是哪里的?”大奎没话找着话。

小六子边走边答:“说来也巧,我与大人算是半个同乡,我是兖州府人士。”

“哦,看来你我甚是有缘啊。回头我跟徐元帅去封书信,你就留在我身边吧。”大奎边走边留意小六子的神色。看得出,小六子不愿意。

“一个好汉三个帮,我这个人就是心大,若没几个帮手还真有些手忙脚乱。你看看眼下,我这人手就不够用了。”大奎的意思是,这一路上遇到的看到的,百姓刚刚安定下来,很多事都需要官府来做。冯师爷、区大锤、孟哥三人就留在了张家庄。如今平阳府的府尹被斩了,又要出来请人做官,人手上捉襟见肘是不争的事实。

小六子没说话,只顾低着头跟着骡子走。他心中所想自然是回到军中跟从徐大元帅麾下,纵使百战沙场马革裹尸也要报答徐达元帅的知遇之恩。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大奎也不强求。眼看着进村了,却是一个人影都不见。

大奎就在打谷场上下了骡子,回手将缰绳递给了小六子,自己信步向村子里走去。明明村中路上有牛羊的粪便,看样子时候不长,怎么就是不见人呢?

随意走到一家门前,却发现院门紧闭。大奎伸手推了推,竟是由内上了门栓。

大奎不仅好奇心起,爬到门上借门缝向里张望。只见院里有几只鸡在吃食,地上的谷米还在,应该是有人的。初来乍到也不好太多唐突,大奎直起身又去了别家。小六子一手挑着担一手牵着骡子,就跟在大奎身后向下一家走去。

此时进村时的路边草丛里探出两个头来,看到大奎二人的一举一动不仅交头接耳一番。

“看到没有,这两个人鬼鬼祟祟东张西望,看样子真的不是好人。”

另一个点点头道:“嗯,叫乡亲们抄家伙,先把这两个人放翻了再交给赵保正细细审问便是。”……。

大奎二人接连走了三家都是如此,家家院门由内上着门栓,却始终不见人影。大奎心中不免急切,走到一家门前再看还是拴着门,不仅伸手去将大门拍的‘啪啪’作响,口中喝道:“有人在家吗?”

岂料话音刚落,倒是身后有了动静。回头去看,只见左右胡同呼啦啦冲出一大群乡民来,个个手持棍棒扁担,更甚者还有锄稿镰刀。这群乡民就似见了生死仇人般呐喊着向大奎二人冲将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