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第2章 中国人的激励特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中国人的激励特性(2 / 2)

我们常说薪资是组织发给的,或者认为是老板发放的,其实不然。组织或老板都不可能印制钞票或发给金钱。员工的薪资,实际上是自己赚来的,并非我们所想象的由组织或老板所给予的。

既然薪资是员工自己赚来的,凭什么员工要感谢组织、爱戴老板呢?答案十分简单,因为工作机会是组织提供的,或者老板所允许的。所以,合理地提供工作机会,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激励。只提供给合适的人,不随便让不合适的人来获得,便是有效地把守第一关卡(如图2-3)。

(插入图2-3)

甄选合宜,创造出良好的激励环境。因为同仁的素质所造成的士气和团队精神,对每一位成员来说,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激励有效与否,主要系于员工的心理反应。所以,志同道合成为十分重要的团队气氛。

作为员工,必须彻底地觉悟:拿得到不必骄傲,而拿不到则最好不要怨天尤人,应该反过来想想自己。能够自我反省,才有拿到的一天。

中国人特别重视反求诸己,便是基于“改变他人不如改变自己,这样比较快速而有效”的道理。我们很难改变他人,不如改变方向,好好地调整自己,反而比较有把握。

一般人喜欢怨天尤人,实际上怨天又有什么用。天毫无反应,怨也无济于事。尤人则往往惹人反感,更增加以后对自己的阻力。怨天尤人,受害的多半是自己。

拿不到的时候,要平心静气,想一想“为何会如此”。既然公正而自己又拿不到,必然有一些弱点或盲点,最好再加充电以求突破。下一次拿得到固然好,就算仍然拿不到,也加强了自己的实力,对自己总有些好处(如图2-4)。

(插入图2-4)

口头上怨天尤人,心里头自我反省,还说得过去。因为表现于外的,不过是做给别人看;而内在的行为,才能发生真正的作用。问题是看的人有什么反应,这才比较重要。无关紧要的人,看和不看都一样,可能表面上假装同情,内心颇不以为然。要紧的是管理者看到员工怨天尤人,会喜欢吗?当然不可能。看到员工冷静地反求诸己,管理者也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感应,同样地反求诸己。经常发现管理者自己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而自动调整过来,结果对员工反而有利。何况形诸于外的,有时候也会弄假成真,影响到内心的感觉。养成不怨天尤人的良好习惯,总归对自己更有助益。磨炼自己,总有一天练成真本事。就算真的受委屈,那一天再来责怪也不迟。

得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不必怨天尤人,却应该反求诸己,认真检讨自己的弱点,寻找自己的盲点,以便用心充电,提升自己的本事,等待下一次机会来临。

合理的不公平

充电到底是组织还是员工自己的责任?答案并不一致。我们建议:员工最好明白,充电乃是自己的责任。一个人具备真本事,任何人都抢不掉,而且一辈子都可以用。充实自己,就是今天常说的终生学习。无时无地不需要学习,当然是自己的责任。

希望组织培育自己,当然也是一种正确的观念。不过自己的充电意愿高昂,才是充实自己的有力保证。

机会不会一生仅有一次,这一次拿不到,不必后悔。应该针对自己的弱点,力求充实,以便下一次机会出现,好好抓住。度小月,候时机的意思,并不是空白等待,而是把握时间充电,增强自己的实力,随时有机会,马上可以表现出来。不等待干着急,空等待到时候还是拿不到。一个人的本事最要紧,不可不利用等待的时间,及时充电。希望获得合理的激励,充实自己,实在是刻不容缓(如图 2-5)。

(插入图2-5)

激励的目的,无非在引起被激励者内在心理变化,使其产生预期的行为反应,以便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一般激励理论,大多偏重被动的刺激,寄望于管理者对员工实施有计划的刺激,使员工同样被动地产生反应。

我们则兼顾主动的部分,一方面自我心理建设,使自己产生正确的认知,相信有本事终久能够获得应有的激励;另一方面则不因得不到激励而觉得没面子,以致怨天尤人,更增加自己的阻力。等待、忍耐、充实,才是面对激励的修养。主动胜过被动,自己掌控自主权,总比受他人控制,随着他人的刺激而反应要方便得多。自我充实、终生学习,永远不吃亏。

组织公正地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员工有本事的就可以好好表现,获得合理的激励。否则便受到纠正、批评,甚至指责或处罚,获得负面的感觉。

然而,由于工作机会有限,不能普遍提供。所以指派工作时,只能先让某些管理者认定有本事的员工来表现。于是,得不到机会的人,就会抱怨“不给我机会,根本不公平”,因而引起不平之愤。

不公平是事实,合理性也不容置疑。合理的不公平,才是真平等,叫做立足点平等。把有限的机会提供给有本事的人,可见人是不是有本事,要让别人来认定。保持良好的形象,乃是一个人有本事的必要表现。适当地保护或增强自己的良好形象,让管理者放心地把机会交给自己,才能够在合理的不公平气氛中,获得有利的影响力(如图2-6)。

(插入图2-6)

平心而论,管理者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分配工作方面,是不是恰如其分,合乎员工的实际状况。员工的绩效和工作的成果,乃是管理者的重大职责。

但是,大多数员工并没有这种体会和认知。上级指派工作给他的时候,往往认为上级欺压好人,找他的麻烦,看别人那种轻松的样子,心里很是委屈。相反地,上级把工作指派给别人的时候,他却认为上级偏心,不把工作安排给自己,使自己失去表现的机会。这种矛盾心理,如果不能早日改变,恐怕任何激励措施也难收宏效。

凡事站在上级的立场想一想,然后才想自己的立场。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先弄清楚,再来要求别人,应该比较合理。

自己有本事最要紧,充电是自己的责任。希望得到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首先就应该提升自己的实力并且适当地改善自己的形象,使上级具有信心,放心把工作机会交给自己。有机会不能好好表现,势必损害自己的信用,不可掉以轻心。

思考

1.为什么说公正却不一定能够公平?

2.拿不到的时候,你是反求诸已,还是怨天尤人?结果有什么不同?

3 .你喜欢不合理的公平,还是合理的不公平?为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