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第4章 本事是激励的基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本事是激励的基础(2 / 2)

可见,对有本事的人,必须给予有效的激励,才能人尽其才。有本事未激励,是企业的损失,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如图4-3)。

(插入图4-3)

但是,如果常常用同一的方式来激励不同的人才,实际上收效不大。最好能够针对不同的需求,分别给予合适的激励,以提升生产力。

人尽其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目标。每一个人的潜力固然有所不同,但是未尽全力,则显然是共同的现象。一般人只注意到识才、觅才、聘才、留才、用才,还很少能够尽才。这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必须善用合理有效的激励来加以避免。

当年诸葛亮不投奔曹操阵营,主要是理念不同;不为孙权所用,则是由于其认为孙权“能贤亮,不能尽亮”,因此宁愿留在家中,等待刘备三顾茅庐,然后竭尽所能,死而后已,因此被传为千古美谈。可见,使人留下来是不够的,必须想办法使其自愿鞠躬尽瘁,才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

用错人和没有人用,哪一种情形比较可怕?没有人可用,造成人员的缺失,影响工作地进行,相当可怕;用错了人,把工作的过程弄错,结果一团糟,甚至

留下一大堆后遗症,更加可怕。

没有本事的人,不激励他,只是得过且过,大不了浪费一个人力;若是激励他,使其士气高昂,可能帮倒忙,或者愈帮愈忙,不但分内事没做好,连带影响到别人,为害甚大。有些人愈热心,大家愈害怕,就是因为他不动则已,一动起来破坏力很大,所造成的恶果,令大家吃不消。

企业应该明确订立原则,对于没有本事的员工,不予激励。一方面可以促使员工自己提高警觉,好好充实实力,并且随时注意充电;另一方面则让大家明白,未受到激励是一种合理的不公平,不必怨天尤人,应该反求诸己,以免造成企业的浪费(如图4-4)。

(插入图4-4)

一般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本事,只知道埋怨上级不识人,缺乏知人之明;或者对上级有成见,认为其不把表现的机会提供出来;甚至认为上级太自私,偏爱自己人而排斥外人。所以,他们觉得十分委屈而不能够自我反省,失去改善自己的警觉性,也不能够及时充电,以提升自己的实力。

企业规定各级管理者不得激励没有本事的人,其主要目的即在提醒员工,

想想自己,是不是属于这种不得激励的人。每当觉得不受重视,未受激励的时候,便应想起这种规定,提高自己的警觉,对自我反省具有相当的敦促力。人人反求诸己,设法把自己变成有本事的人,不但自己获益,企业也将获得很大好处。

有本事的员工未得到激励,不能人尽其才;没有本事的员工得到激励,是一种浪费。在企业方面,要激励有本事的员工;在员工方面,要随时注意充电,使自己更加有本事。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不断获得发展。

反求诸己就是使自己有本事

新进员工,经过甄选合格,证实并不呆。进入企业以后,如果不知进修,迟早会因停顿而落伍,变成呆人。企业成长必须兼顾员工个人的成长,因此员工由不呆而呆,企业负有相当的责任。但是,话说回来,员工对于自己切身的问题,最好也要自己重视,时常提醒自己“不进则退”,随时把握充电的机会,充实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企业和个人,双方面都重视呆人的问题,避免由不呆而变呆,应该是防止出现呆人的最佳保障。

企业对员工实施训练,应该依据员工的受训意愿,做适当的安排。凡是受训意愿较高的,优先给予受训的机会。可见,员工不能够体会和认知充电的重要性,企业就不会重视他的训练,日积月累,终久成为呆人。

员工认识到充电的重要性,明白企业给不给机会,乃是基于自己是否有受训意愿或是具有相当能力,自然就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来密切配合(如图4-5)。

(插入图4-5)

当今社会快速变迁,各种资讯日新月异。终生教育,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人人需要不断地学习,观念必须经常有所调整,这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特别是那些有本事、受到上级器重的人,所担负的责任很大,所付出的时间很多,对企业的贡献很大,可惜充电的机会却相对地减少。对这些没有时间再学习的人,应该加以特殊的照顾,建立强迫休假的制度,使其获得充电的机会,才不致使强人变成呆人,个人承受不了,企业也将受到连累。所有企业中的人,原本并不呆,只要小心翼翼,重视进修,当然不致变成呆人。

一个人要确保自己具有良好的形象,以便上级放心把机会交给他,或者乐意

激励他,最好的办法,便是“反求诸己”,时常反省自己:“我的长处发挥了吗?我的短处改善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最好赶快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实力,至少达成自我激励的目的。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本着求人不如求己的精神,对自己最有利。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不必苛求自己零缺点。但是,每提升一阶层,就应该为上一阶层的需要而要求自己,否则便应该安于现状,不再希望晋升,也不要怪上级不给自己更多的机会。不使自己到达无能级,弄得自己焦头烂额,心有余而力不足,可以减少很多苦恼,对自己、对团队都更为有益。

凡是不安于现状,希望更加进步的员工,必须自己设法了解上层的需求,使自己具有更大的本事,然后等待机会到来,得以好好地表现。反省时必须诚实,因为人很容易原谅自己,替自己寻找借口,结果蒙蔽了自己,使反省成为形式,就无法提升自己的本事。

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不但具有反省的能力,而且几乎每天都在自省。然而,所表现出来的,仍旧是自以为是,并且一错再错。主要原因,即在徒有反省的形式,缺乏实质上的功能。必须抓住问题不放,一而再,再而三提出疑问。务求追根究底,以期真正挖出问题的根源。唯有深入探究,从根本处着手,才能够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不是有没有反省的问题,而是怎么反省,有没有实际的效果(如图4-6)。

(插入图4-6)

企业激励员工,员工要把握机会,加以珍惜,因而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企业未激励的员工,员工也应该反求诸己,是不是自己因停滞而落伍,以致企业不再激励,并进而努力提升自我,等待机会,使企业愿意继续甚至加强激励自己。

思考

1.你认为,水性管理和火性管理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说有本事未激励不能人尽其才,而激励没有本事的人又是一种浪费?

3.你能做到常常反求诸己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