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第4章 本事是激励的基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本事是激励的基础(1 / 2)

没有本事的人,给予高度的激励,

士气很高昂,却不能达到预期的绩效。

有本事的人,未给予适当的激励,

士气会低落,有能力也不愿意表现出来。

有本事未激励,无法人尽其才;

没有本事加以激励,又增加了一种浪费。

激励的目的,不在士气高昂,而在达成目标。

大家反应出合理的行为,才是真正有效的激励。

合理激励有本事的人,才是真正的激励,

使有本事的人受到适当激励做出合理的表现。

不可以激励没有本事的人,

只能透过有本事的人来激励他们。

本事乘以激励等于良好绩效

激励的目的,不在改变员工的个性,而在促使员工自我调适,产生合理的行为。员工自我调适的方向,如果朝向企业的目标,所产生的行为即属合理;若是朝向自己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不相符合,甚至于互相矛盾或冲突,那就是不合理的偏差行为。

年龄愈大,个性愈难改变。强制某人改变行为,不如设法让他自行调适。一般而言,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很不容易改变他。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顺着他的个性,增加一些东西,使他自己改变行为。

所增加的东西,称为激励的诱因。每一个人的诱因都不相同,必须个别了解之后,分别认清。把每一个人都当成独立的一个个体来看待,是管理者应有的正确心态。

由于激励的诱因不同,激励的方法也不相同,对甲有效的,对乙未必有效,而且时间改变,方法也要跟着有所调整。因此,对个别差异必须加以重视。

人的行为,主要来自观念。具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希望员工自我改变行为,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让他自己改变原有的观念(如图4-1)。

(插入图4-1)

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首先要让他感觉到改变的需要。管理者必须创造出若干情境,使某些员工觉得原有的观念并不值得保存,而愿意加以改变。然后主动认同组织中的某些观念,用来取代原有的观念而逐渐内化。经过一段不断强化的过程,新的观念便能够产生新的行为。组织中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改变,都将对其他成员甚至组织本身产生影响,因而促使整个气氛的改变。

员工自己充实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的本事。企业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使具有实力的员工,得以好好地表现。然而,有本事的员工,肯不肯表现,会不会好好地表现呢?这就牵涉激励的问题。

在有本事的员工身上,加上一些东西,使其调适自己的行为,得以好好地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这加上去的一些东西,叫做激励。激励有两大因素,具体内容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良好绩效是本事与激励的乘积(如图4-2)。

(插入图4-2)

本事指员工应该具备的条件,亦即做人做事的本领。激励是企业在工作机会之外,必须提供的某些因素,用以激发员工努力的意志。良好绩效则是员工受到激励应有的表现。

员工具有做人做事的本领,并不一定愿意自动表现出来。就算愿意表现,也不一定朝向企业的目标。这种常见的情况,对管理者往往造成很大的困扰,成为领导上的莫大困难。

管理者可以把这种员工叫来,对他们大发雷霆,施以十分严厉的警戒。这在短时间内可能有效,促使生产力马上提高。然而,有些员工并不接受,引起企业气氛的恶化,于是离职率、缺席率等不良现象大量增加。这种火性的管理,实际上不符人性需求。

最好采用水性管理,提供若干有利的激励因素,引导水流朝向既定的目标,而且源源不断,绩效才会良好。

火性管理的结果是同归于尽,必须避免;水性管理以诱导为宜,不阻塞也不抵挡,顺性而为才有效。

激励的目的,在产生合理的行为,以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绩效。激励有本事的员工,可能达成预期的目标;激励没有本事的员工,反而有不良的后遗症,等于浪费。有了本事,再加以激励,能产生良好的绩效,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有本事未激励不能人尽其才

员工的本事是否符合工作的需要,这是甄选时就应该明确辨识的。从应聘者的专业、态度、喜好、人际技巧以及沟通能力,来判断其做人做事的本领。

常见的情况是:新进员工都十分卖力,可惜一段时间过后,便逐渐降低努力的程度,然后保持不被开除的水准。原本希望新人新血液能带来新气象,不料新人被旧人同化,依然旧习性。新力军不能产生新力量,反而助长旧人的气势,使得整个企业暮气沉沉。好不容易招聘而来的新员工,同样蒙受其害。企业和个人两败俱伤,毫无好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