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第126章 第一次发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章 第一次发言(1 / 2)

每年才入夏季,&nbp;&nbp;姜恒就开始期待从安南来的果子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安南国王每年要上贡大量的橡胶胶乳、以及初步加工过的大块避水布到京中,自然也会随着车马送上各类水果。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一路走海运再转漕运,量大速快,&nbp;&nbp;远胜从前。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然而这一年,先于果子到的,&nbp;&nbp;是廉亲王兼安南布政使的加急折子。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安南的邻国真腊,&nbp;&nbp;忽然气势汹汹入侵安南。因英吉利背后给安南提供了许多火器支持,&nbp;&nbp;安南竟不能支,要请求朝廷增援,抵御真腊,&nbp;&nbp;或者说抵挡真腊背后的英吉利。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贸易逆差这么多年,英吉利终于忍不住了他们出海是为了拥有更多地盘和银子,&nbp;&nbp;而不是为了给别的国家送钱的——赚钱的时候,&nbp;&nbp;号称是自由市场自由贸易,&nbp;&nbp;大家快来加入;当我吃亏的时候,&nbp;&nbp;就要把你们挤出市场。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样的强盗逻辑,&nbp;&nbp;千百年也不会改变。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过哪怕现在航海业空前的发达,但在蒸汽机未造出来前,在没有钢铁巨轮的时候,这东西方两个盘踞的大国,想要直接去撞对方本土的门,那都是天方夜谭。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英吉利在数次试探后,&nbp;&nbp;也察觉到中华之地,&nbp;&nbp;绝不会像他们碾过其余国家地域,&nbp;&nbp;比如临近的恒河平原那样简单。虽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却很难建一个东华夏公司。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代、理人战争。”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敏敏正在一旁整理自己新的一本活页册。听额娘这么说,不由坐过去问道“额娘说的什么战?是现在的安南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姜恒点头“还记得你小时候额娘给你讲的睡前故事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敏敏点头“记得!《倚天记》!”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从敏敏开始不满足于童话故事开始,&nbp;&nbp;姜恒就搬出了经典武侠故事。而敏敏名字来源的《倚天屠龙记》怎么可能不讲给她听。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只是屠龙两个字只好隐了去。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姜恒就道“在武当山上,张教主与郡主不对打,而是各派出三个身边人来决高下,就是代理人争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敏敏很快就懂了“安南和真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姜恒点头“只是,跟故事里又不一样了。张教主是要保护武当山的,但只怕外头朝廷上许多人会认为,为了安南动兵没必要。”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确实如此。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就像大明可以给高丽国做爹,但不做绝世好爹一样,其实主国一般都是比较渣的。当时倭国侵略半岛,高丽哭着喊着求救,大明出于保护小弟的心态救也救了,但不会多上心,更不会替他们远征倭国夺回被劫掠的财富——属国跟自家的地盘还不一样,干儿子和亲儿子的区别。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因此在许多朝臣眼里,安南完全不重要。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在下一次弘昑来永和宫请安的时候,给姜恒带了一份抄录的纸页“额娘,这是四哥就安南事上的奏疏。”弘昑知道额娘对西洋安南等事一向比较关注,便是自己不拿来,过几日额娘也会知道的——毕竟四哥选择递呈这种公开的折子,就会朝臣皆知,并不属于。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皇子们过了十五岁,哪怕还没有爵位,也不妨碍站到朝上去,同时也拥有了上折子的资格。只是父子间,能私下说的也就说了,唯有正式的,想要共诸于众的陈疏,才会选择递折子,走军机处。原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看见。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敏敏从书房里听了隐约声音就道“什么呀,等我一块看不行吗?我还有几个字就写完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弘昑就朗声道“我也给姐姐留了一份。”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然而弘昑在递给额娘的时候,却见额娘只是摆摆手“不必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弘昑先是一怔,随后便眉眼带笑语气里似乎带了些感叹似的“想来是皇阿玛已经与额娘说过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正好敏敏走出来,听见了话尾巴就道“那你告诉我,我还不知道呢。”边示意弟弟往外走“今儿二十五了,额娘这里正忙着呢,你先跟我出来,用膳的时候再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敏敏带弘昑看自己养的普鲁士犬。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她小时候就很喜欢第一只漂洋过海到大清来的德牧图图。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可惜她小时候,宫里是断不敢让小公主养这样大的狗,太后允许她养的最大型的宠物就是放在水缸里的一对碧纹鸳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直到她过了十二岁,跟着去了两次木兰围场,学会了骑马放猎犬甚至唤鹰,太后才松了口,许皇上抱给孙女一只幼犬——既然要养,就从小养大比较认主。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会子幼犬已经长成五岁的壮年犬了。它少见弘昑,见他站在主人身边,就先警惕地站起来,但再细细闻过弘昑的衣角后,又趴回去晒太阳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四哥上了什么折子?”敏敏拿出皮球来让弘昑逗狗“今儿一早这宫里回话的宫人还没断,额娘都没空跟我细说。”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谁料弘昑答非所问道“姐姐,你将来若是出嫁,也得找个什么都肯跟你说的驸马才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然后就被敏敏用皮球砸了一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弘昑只笑。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是想到皇阿玛额娘才有所感触。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弘昑知自己过几年必得娶亲成家,但扪心自问,成亲后他会把心里想的事儿,尤其是朝上的事儿告诉对方吗?只怕不会。对方是福晋,但更是一个还较为陌生的人。必得有相处的情分,确认彼此能托付信任后,他才会说。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将心比心,他就知道皇阿玛对额娘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爱吃甜食,对弘昑来说,是一种压力的释放。现在弘昑觉得,怪不得皇阿玛不用吃甜解压,他有额娘嘛!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被球打过的弘昑,开始说正经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四哥上了一封折子,列了防夷五事,想要放弃安南,收缩海防。”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姜恒将弘昑方才留在案上的一张纸拿起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与十多年前,弘历写下的“诚如圣祖金言理应行禁海之举”的稚嫩想法全然不同。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那时候的弘历大概还没有什么政治经验,搬出康熙爷的话来,先是惹得皇上不快,再是提出的‘坚决禁海,片板不能下水’,得罪了许多在海运上能有利润抽头的朝臣。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可现在,同样一篇建议‘闭关锁国’的折子,姜恒已经看出了拥有不俗政治手腕的乾隆帝的雏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弘历依旧是支持‘禁海’的,只是这次手腕非常圆融。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再不提片板不许下水,只是建议减少本国船只外出,防范外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弘历很聪明,他这次动的不是任何朝廷官员的利益,而是安南的利益他提出不但不必耗费钱粮帮助安南这样的撮尔小国抵御有英吉利撑腰的真腊,反而可以与英吉利协商,从此将安南当成两国贸易往来的地点。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关闭本国各处海岸港口,生意的往来都挪到安南去做。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样整个东南沿海的港口都不复存在,倭寇海匪没法上岸补给,自然作乱就少了。至于会不会去安南作乱,那就跟大清没关系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弘历的观点是直接把安南给英吉利也无妨,且以后大清只提供商货挣钱,减少甚至禁止本国的海船出海——海运运输之事都由西洋各国完成,如此便是依旧贼寇横行,祸害的也只是安南这个市场,倒霉的被劫掠的船只也只是西洋的船只。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听起来是一个甜蜜无害的计划。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商品卖出去的利润留在大清,而危险则扔到海外,所有的牺牲不过是一个安南罢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止在弘历眼里,在许多朝臣眼里,安南这也根本算不得什么牺牲。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本来就是非华夏之地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