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节(1 / 1)

虽然只是随意的一扫,没有任何的想法和目的, 可在看见人的瞬间, 杭峰还是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力量注入。注意力变得集中。或者说,现场的环境不集中也不行。当他被不断推高到了极限后,那种犹如坐在跳楼机上,关键跳楼机的座位还是冰块做的时候, 所有散乱的思绪都会在这拔高的过程里被迅速地斩断。杭峰不确定这个浪好不好, 甚至说他连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上浪更合理都不确定。没有经验的坏处就是身处在这个环境里,哪怕赛前了解的再多,也依旧脑子一片空白。于是当大脑不管用的时候, 过去很多年普通冲浪的习惯就会出现。杭峰在感知到这个浪似乎要破开,出现浪尖的时候,一翻身就上了冲浪板。水波的动荡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剧烈,膝盖与浪板接触,身体的平衡感就自动接过了所有的细微操控,摇晃的身体很快就稳定了下来。这也是核心力量的体现。尤其是他开始站起来的时候,全身都在用力,无数的肌肉纤维犹如紧密的仪器一般,疯狂迅速的在身体里不断矫正。站起来。摇晃。站起来。摇晃。一切都发生的很快,却又格外的惊险。杭峰直到站起来的瞬间,才知道巨浪的力量有多大,脚下的冲浪板不但颠簸的厉害,还被海浪轻易推动着往左边偏。要倒!!根本就是去挑战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多难,才能理解其他选手为什么倒下。用渺小的人力去挑战大海的巨浪,犹如螳臂当车。可这正是挑战赛的目的啊!极限运动得魅力!!超越自我,挑战不可能!杭峰不想在第一步就倒下,他集中注意力,调动身体的力量往右边送,以快速地平衡。右边的力量似乎给多了,于是更大的力量加入进来,就像是海浪明目张胆压下的筹码,赌他一定翻。我拒绝!杭峰在心里嘶吼,无论是什么,我都拒绝!我一定要站稳给你瞧!他的手臂舞动了一下,与颠簸得力量对抗。失衡。找平。失衡。再找平!终于在不断地对抗中,杭峰胜利了!站稳了!成功了第一阶段!当杭峰稳稳站在冲浪板上后,更多的信心被找了回来。他从未低估过巨浪的难度,但也从未小看过自己,如果他连在浪上站稳都做不到,那么这些年的冲浪就白练了,还想代表国家去参加世界大赛,参加奥运会?有一个说一个,今天在这里挑战巨浪,并且成功的选手,哪一个不是在常规赛场也有出色表现,世界冠军级的运动员?杭峰从未小看过自己,高比分拿下的“世青赛”冠军,足以说明他就算去了成年组的赛场也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既然同是优秀的运动员,他们都可以完成巨浪挑战,自己凭什么就不可以!遇见困难。解决!克服!继而成功地完成挑战!杭峰高高站在浪尖上,浑身肌肉绷紧到极致,但看向前方的眼睛却很亮。这么高!这么摇晃!可我还是站在了这里!站在了浪的最高处!杭峰第一部 分的成功引起了关注。对于这位最后一个报名,一开始都没有印刷在宣传logo上的选手,现场的观众大部分都不知道他的身份。但是认识一个运动员并不需要记住他的脸,只需要看见他的成绩,看见他能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地方。所以当杭峰成功在浪上站起来,顺利完成第一个部分的时候,现场的很多观众都对杭峰投注了目光。“这个选手很不错,他站起来了。”“我已经在等第二轮了,没想到还有一个不错的选手。”“这是第几位了,他是这一组的最后一个吗?”议论着,并不狂热。因为接下来还有很多的挑战,杭峰到目前为止做到的只是一个让人觉得还不错的“开始”而已。但比起现场,网络直播平台上的观众就没有那么淡定了。“x-games”在全平台追加了杭峰的镜头,而且还把杭峰安排在了第三番位,所有点击进来看直播的观众,都会注意到杭峰的存在。就连本尼·马龙这位常规赛场的新晋短板冲浪王者都没能进入“全明星”百强呢,可想而知杭峰的人气有多高。很多人在杭峰上场的时候,就在留言区里叫着他的名字,为他加油。有人如果不懂:“很有名吗?为什么我不知道?世界冠军都没拿过。”就会被很多人刷屏一样地说:“世界滑板速降巡回赛冠军,u型池总决赛第七,前两天还高分碾压拿到了世青赛的冠军。”“一位潜力非常强的年轻运动员,今年只有17岁,他的板类运动全精通,简是他的教练。”“我不在乎他拿了多少冠军,也不在乎简是不是他的教练,我只想说我很喜欢他!比赛加油!!挑战成功!!”“挑战成功!!”“比赛加油!!”留言区里很热闹,直播间也很热闹。解说和布鲁尔更是非常激动地讨论着杭峰。“从上场顺序就知道,这是我们最后一位报名的选手,我们差点就失去他了。我们的记者在采访时得知,他在出发前并没有计划巨浪挑战,他来澳洲是为了参加世青赛。”“是的,在世青赛的决赛上,他拿到了10分的满分,据说比赛那天的浪况也很糟糕,浪高一度超过5米,而杭峰却在那样的浪况下,完成了转体一周的技巧。”“作为技巧类的选手,转体应该很容易。”“你可以试试在海里和在冰上的差距有多大,我特意找过那段比赛视频,真是太精彩了,我可做不到。”布鲁尔说完笑了一下,“伊瑞克也不行。他只会在长板上走来走去,男人更应该挑战的是彰显力量和控制力的短板。”布鲁尔不客气地走在“黑红”的路上,三两句不离伊瑞克。但在解说的耳返里,导演正提醒他:“只说杭峰。”解说强行打断:“杭峰准备上浪了!”他大声地说:“浪起来了,让我们看看杭峰在巨浪挑战赛上的第一次表现!起来!他站起来了!动作非常地流畅!让人惊讶的平衡感!!几乎没怎么吃力就完成了巨浪挑战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他是今天第七个完成这一步的选手。巨浪挑战非常的难,看看这数据吧,33名选手只有7个人迈出了第一步。杭峰就是这七个人之一!!”解说打断了布鲁尔的小心思,大声地解说着赛况,显然他对杭峰上板的表现非常满意。其实就像他说的那样,杭峰上板所表现出来的轻松,让人惊讶。在过去的时间里,将近20个人一站起来就歪倒,剩下几个站起来的速度也很慢,他们双手脱离板子之后,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弯腰驼背的姿势,保证自己的重心足够低,以便更容易找到平衡。只有极少数,包括杭峰在内,他们虽然也有一个弯腰找平衡的过程,但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大概就是冲浪板左右摇晃了一下,他们就将身体直了起来。这是天生的平衡感天赋,也是后天经过长期的力量训练,以及对场地不断适应后得到优势。在最顶尖的赛场,这些缺一不可。……杭峰在冲浪板上站了起来,很稳,感觉还行。他的平衡感确实很优秀,是天生的,也是后天的锻炼。冲浪运动是一个比滑雪更要求平衡感的运动,杭峰接触冲浪确实比滑雪更早。他爸开浪域冲浪俱乐部的时候,他妈还在努力成为n省单板滑雪队的总教练,奋斗事业的陈虹女士就经常将他交给老杭同志,老杭同志就会把他带到浪域的海边,让他抱着他的定制小冲浪板,在大海里与海浪嬉戏。童年的记忆力都是大海的脉络,不同于泳池的浮力,以及大海里满满的咸苦滋味。所以当他心惊胆战,却最终站起来的时候,他竟然发现这个过程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难。冲击力是很强,有明显的摇晃感,但只要能够站起来,脚踏巨浪的感觉和其他的浪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海面的张力依旧,冲浪板的平衡保持在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程度。总之这个情况下,他就算想要摔倒也很难。第一关过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