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2节(1 / 1)

接下来就是第二关。杭峰的目光骤然凝聚,一边踏着冲浪板俯冲,一边打量前方。就像一个巨大的滑滑梯。拔高的海面倾斜出一个巨大的坡面,并不是完全的垂直,和u型池的视觉感受差距不大,他没有丝毫自己站的很高的感觉。十米的浪吗?怎么觉得和五米也差不多。不!还是有差别的。冲浪的时间变长了。这既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也是一件让人紧张的事情。冲浪的时间变长,随时就有大浪覆灭下来的可能,多在浪面上停留一秒钟,危险就增加一分。冲浪,都是以浪峰冲到浪谷为全程,无论在这个过程里做了什么技巧,也不过就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罢了。不能冲达浪谷,就是失败。杭峰还记得简交代自己的事情。“尽管发挥你的特长,有多快冲多快,这是挑战赛,不是表演赛,也不是技巧赛。”杭峰能够感觉到自己被拔高的浪带着不断往上顶,但同时他也自然而然的在往下滑。这个滑的过程就是冲浪。每个浪都有不同的脉络,再加上冲浪者能力的不同,在浪上俯冲的角度也会不同,进而就会形成速度的差距。就像一个轨道,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已经同步的惯性,想要脱离惯性就会变得很难。业余的冲浪选手被浪的惯性裹挟,职业选手则要克服惯性,用自己的实力征服巨浪。杭峰在往下滑的时候,能够感觉自己是在一个“轨道”里,这是巨浪的脉络,更是地球的纹路。可他不能顺着纹路走。因为浪的最终目标是覆灭,是砸在大陆架上,撞击陆地。他必须走出来,跳出这个框架,才能“逃出生天”。很难。当他顺着轨道滑行的时候,一切都那么自然,他就好像稳稳地踩在传送架上,就连摇晃都很难。可是当他试图改变冲浪板的方向。巨大的力量就会从“脱轨”的一侧凶猛地席卷而来。这让杭峰想起来时的路上,那辆行驶在烂泥路上的大巴车,剧烈颠簸的身体,甚至会被抛起,随时都有翻落的危险。杭峰第一次将手臂抬起,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他在上板的时候都没有将手臂举这么高。可见此刻的摇晃的有多厉害。他的身体摇摆,冲浪板也左右起伏,白色的浪痕在身后摇晃出细微的蛇形,惊险极了!!唐隽紧张地浑身绷紧,眼睛睁的很大。老杭同志也没什么挑战巨浪的经验,所以对杭峰现在所面对的挑战也一无所知,只能无声焦急。观众席更是传出惊呼声。不!比起杭峰此刻明显寻找平衡的状态比起来,更让人心焦的是他身后那正在快速形成的管状波。真不好运。比起单纯地挑战冷水波和管状波,更让人害怕是冷水波在形成的过程里冲击力太强,从而导致的浪太高太薄,最终形成的一个不那么合格的管状波。此刻杭峰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不合格的管状波。看起来,卷的并不漂亮,但选手所面对的考验一样,如果不能在管状波追上之前逃出来,就会被更大的吸力回到轨道里,必须沿着管状波的孔洞方向前行。可这管状波的孔洞太小了,根本无法完成。选手们一旦遇见这样的浪,百分百的只能丢盔弃甲地投降。就连直播间的解说看见这一幕都在惋惜:“哦,运气真不好,之前遇见这个浪的选手没有一个成功,这就是一个不适合冲浪的浪。”看见这一幕的路易笑了,本尼也扬了眉梢。简和伊瑞克蹙了眉,眼底都有几分担忧。杭峰此刻并不知道,他对抗惯性而失去的平衡,压根就不是巨浪挑战的常态。很不好运,他就是遇见了一个难度非常大的浪。而他本人却一无所知。不知道这巨大的惯性是因为有管状波形成。不知道管状波正在身后追逐自己。他眼里、心里就记得一件事。简让他最快地往下滑。离开“轨道”太过颠簸?没关系,克服!板头和地平线的角度变大,速度也变快了?没关系,克服!杭峰就是个巨浪挑战的“小白”,偏偏却又有着强大的实力,以及让他十二分信任的教练。所以他就硬生生在那危险的环境里,头铁的往下冲。往上拔高的浪还没有完全停下,在海上刚刚形成了一个蔚蓝色的屏障,杭峰就以角度接近80°,近乎于垂直的角度往下疾驰。速度很快。速度非常快!对于大部分冲浪选手来说,这个角度太危险了,稍微有点不注意就会翻下去。不是两侧翻,而是头往前倒地栽下去。毕竟冲浪和在斜坡上滑行不同,脚下的浪是“活的”,可能稍微涌动的急一点,就能把人掀出去。杭峰的滑法,太莽了。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滑。“这个角度,很快就掉板。”“最多两秒钟。”“下一秒就掉。”观众席上的冲浪爱好者用自己的经验这样评论。这个特殊的巨浪和杭峰的表现逐渐吸引了很多目光,本来已经打算中场休息一下的观众,在身边人的提醒后,重新拿起了望远镜。望远镜里,在巨浪上冲浪的亚洲年轻人显然和他们经常看见的选手表现不同。角度不同,姿势好像也有点不同,还有他身后摇摆的白色水痕,无一不在说明他现在正在经历的考验。恐怕这个选手的比赛只能到这里了吧?像是失去了平衡的样子,而且角度那么大,是没有冲浪的经验吗?然而这样的念头还在,等待杭峰失败的心情也在持续,可是一秒过去,两秒过去了,三秒过去了……杭峰还在巨浪上,没有如自己想象的那样摔下来。这不科学啊!!现场的观众在心里大叫,都这样的还没掉板吗?“这太科学了啊!”然而在直播间的观众却集体大喊,兴奋到头发都张开了。“杭峰太棒了!”“我们的u型池未来之星表示,这样的坡度算得了什么?”“我们的滑板速降冠军表示,这样的速降速度算得了什么?”“突然爱了爱了,杭峰这是只要搞好平衡,其他就都不用担心啊!”“不恐高,不怕速度,不担心角度,平衡感还超绝,这是什么级别的大佬,未来可期了!”显然比起现场观众还不知道杭峰参赛这件事,直播间里已经看过宣传片的观众,就非常清楚杭峰的实力有多强了。摇晃?!没关系,这就是我们的战术找平衡!角度大?!没关系,这就是我们的战术在躲避管状浪!总之,杭峰这一刻做什么,在直播间的观众眼里,都是对的,都是大佬最完美的处理方式!不明觉厉啊!杭峰确实很吃力。在脱离的“轨道”之后,他能够感觉到这种不顺着大海脉络冲浪的方式,让他颠簸的厉害,随时有着跌落的可能。光是维持平衡,他就用尽了全力,到全身肌肉,包括腮帮子都疼痛的程度。其他的已经无瑕顾忌了。他咬着后牙槽,用平展开的双臂控制平衡,板头不停的往上翘又落下去,为了避免自己被摔出去,他必须时刻控制身体的重心。往下俯冲的角度已经快要到他都无法控制的程度,角度再大一点,一旦变成接近直角,神仙来了恐怕都得掉海里去。终于,在感觉到马上失控的前一刻,杭峰保持住了板头的朝向。大概就是75°角的程度,比其他所有选手角度都大的情况下,停了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