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9节(1 / 1)

反正决赛有三场,容错率这么大,他完全可以在第一场精神最饱满的时候,去尝试冲击这个难度。万一就成功了呢?就算没成功,还有后面两场,也足够他去选择别的动作,再度冲击冠军。这大概就是简对杭峰最大的影响了吧。固然所有人都知道,技巧类依靠裁判个人审美打分的运动,都有一个印象周期,可是到了赛场上,大部分人还是会拿出自己最擅长的动作,拿下保底分后,再去尝试解锁新动作。只有杭峰,在简的教导下,赛场的格局非常大,并不是十分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他只希望在裁判的心里留下自己足够全面完美的印象。这就是杭峰冒险去做不擅长动作的全部理由。多么阴差阳错的误会。要是杭峰早知道查理总裁判比赛开始前说的那些话,他就不做这个决定了。这个决定确实为他带来了不大不小的危机。人类有种心理状态,越不擅长的越是畏惧,也就越是容易出现失误。放在杭峰身上,虽然不如孙烈那样直接卡在瓶颈几年都走不出来,但是当杭峰打算去这么做的时候,身体的状态还是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心脏过度渠动,过大的力量让他有一瞬间门的头晕目眩。在半空中旋转的时候,没有任何借力,天旋地转的同时脑袋还不清醒,这不是要命吗?血液冲上大脑的瞬间门,杭峰甚至有种自己失明了一瞬的感觉。好在这一刻他早就做好了准备。面对问题不能逃避,必须迎难而上。就像做数学题,再难的题也要去学着解出来,然后不停的刷同类型的题,才能从陌生畏惧到熟捻于心。所以在心跳失控的几乎同一时间门,杭峰牙根就狠狠咬在了一起,同时一口等待了半天的冷空气气吸入肺腑。疼痛和冰冷同时抵达身体,被神经捕获,传递到中枢。于是,即便心脏还在不受控的乱跳,但大脑却先一步地冷静了下来。同时,有些模糊的双眼,重新变得清晰。看着时而白色的冰面,时而耀眼的灯光,还有那灯光背后的黑夜,杭峰终于在最后一刻,成功判断出了身体展开的时机。毫不犹豫,松开雪板,身体展开。唔!稍微早了一点点。展开后不是完全的垂直状态。没关系,还有惯性。最难的部分已经过去,不能慌。这一刻,杭峰身体里的所有肌肉纤维都在运作,拉扯绷紧积蓄,在那极为短暂的时间门,寻找到平衡点。又或者说,这是一个核心力量的全面展现。如果选手能够一步到位地完成动作,那最好不过。可要是在过程里出现失误,优秀的运动员靠核心力量也不是不能拯救。杭峰就是在拯救自己有点偏斜的平衡感。终于在极致地拉扯下,最后一刻成功找到了立足的点。“嘭!”巨大的滑雪单板与冰壁碰撞出声响,在雪谷里不断地回荡着。这种碰撞的声音并不正常,只看前面杭峰的落地都格外轻盈,落地只有“唰”的声音,就知道其中的差距。所以这一跳,杭峰还是有些问题的。好在它到底是完成了。或许有点勉强,或许有点难看,可是当他将向后抓板,且完成1620的周数,最后稳稳站在板上继续往前滑的时候,哪怕裁判们能够看出这个动作的问题,该给的完成分也要给。完成分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分数。u型池的满分是100分。一共五次跳跃。每一次的跳跃都会拿到最高20分的分数。其中,完成分就占了一半以上,至少10分。随后才是裁判根据实际情况,对难度进行的评分。就比如第一跳杭峰完成的一周半,要是他敢安排在第四跳,裁判就敢只给他10分的完成分,剩下的10分技巧分一点都不给。所以一周半,就只能放在第一跳。在技巧分占据了5分的情况下,剩下的5分,裁判就会通过选手完成动作的高度,起落点,以及空中姿态的优美程度进行打分了。说起来复杂。但如果用杭峰这第四跳来做例子。他拿到了10分的完成分,拿到了5分的难度分,裁判能够扣掉的只有“勉强”部分的分数,只能在最后的5分里扣。而这五分,还要被高度、起落点和空中姿态分开。所以杭峰的高度有问题吗?没有!杭峰的起落点有问题吗?没有!也就空中姿态。前半部分都挺好,落地差了一点点而已。那就扣个0.5分?0.5分而已,杭峰拿得起。他至少在比赛里完成了这个动作。而且他展示的是这个动作吗?不是!是态度!对裁判的尊敬,对赛场的尊敬!!杭峰的选择确实没有错。简太了解国际赛场那些老家伙们的想法了。你不敢做和做了没完成,就是不一样。这一次,在“x-games”上曾经出现的一幕,再一次地出现在了查利总裁判的身上。查利总裁判笑了。比起那三名华国裁判,查利总裁判应该是这里,最了解杭峰的那一个人。毕竟要考察一个人是否具备成为“种子”的潜力,他肯定会对那个人做出更深入的了解。到目前为止,杭峰所有拿到他这里的履历,唯独缺少的就是一个向后抓板的动作。杭峰在资格赛第一场的第一跳,确实也做了向后抓板的动作,可要是以为那点儿展示就能取巧,让他忽略杭峰的弱点,那就太小看他了。能当总裁判的人,眼光何止毒辣。当然,杭峰今天就算不做这个动作,选择其他更擅长的动作,拿到的分也不会偏差。可是他做了,态度就不一样了,至少在查利总裁判的眼里,他已经是一个在四周半趋于“小完美”的选手。这种才是真正的好印象,之后会对杭峰在国际赛场上,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查利总裁判回去述职的时候,也不会吝惜于告诉其他同事,杭峰的全面性。所以很多u型池选手,在国际赛场上打拼了四五年,四周半的难度也没少上,可是最后的分数都不算高,都是有原因的。总是那些翻来覆去的动作,却不给裁判看他们最希望看见的动作,还以为自己遮挡的足够严实,当裁判老眼昏花吗?杭峰做了对的选择。当然在格局不够的人眼里,就不一样了。没有进入决赛的选手也在看这场比赛,当场就评论道:“这一跳完成的很勉强,要被扣分了。”继而,说着这句话的人,就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就连来“一日游”的奥利,也在看见了杭峰这一跳后,为他狠狠地捏了一把汗。杭峰怎么会在第四跳做这个动作呢?不是有其他更好的动作吗?难道是教练安排失误?还是杭峰真的失误了?会不会影响后面的得分啊?格局不够的人,自然只看这一场比赛。格局足够的人,看见的却是杭峰飞腾的未来。“成了!”在杭峰顺利落地后,关注这场比赛的范总和孙烈同时松了一口气,继而脸上多了几分笑意。范总是单纯觉得杭峰能够在自己最差的地方,成功完成,以后在裁判的眼里就是没有弱点的选手,对他未来的比赛影响深远。孙烈却是有种被触动的感觉。毕竟他在一个瓶颈上停留的太久了,久到开始自我质疑,在绝望中一点点退步,那种身处迷雾,左右都无人可以帮他一把的感觉。太孤独,太难过。孙烈非常清楚杭峰的弱点在哪里。他本来以为杭峰不会去暴露自己的弱点,可他还是在这么重要的比赛里做了,虽然做的不那么从容,可这种精神对他的鼓舞真的很大。世界上滑到30岁的老将还比比皆是,我才23岁,难道就要这么轻易的给杭峰让步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