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长风有归处> 第3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节(1 / 1)

高林也打马追上前,乐道:“行,那我住远一点,王爷多给我拨些银子就行,有了银子,我保证有多远离多远,绝不打扰王爷看柳二公子。”他所说的“看”,是比较诗情画意的那种,就好像戏台子上的有情人执手对望,很纯洁,干看,但梁戍因他这句话所想到的画面,却要鲜活生动许多。骁王府里有一个很大的后院,现在荒废着,将来正好可以拿来建一座与白鹤山庄里差不多的水榭凉亭,夏天放冰块,冬天生暖炉,四周种满花花草草,再放一张大而舒服的软塌,那样无论自己何时回家,八成都能从毯子里摸出一个迷迷糊糊的、又暖又软的、四万八千岁的懒蛋睡仙。“咳!”高林在旁边,“咳咳!”梁戍:“……”“王爷,王爷。”高林苦口婆心地提醒:“收着点表情。”大战在前,稍微想一下得了,实在不必如此脉脉含情,我看了只是起鸡皮疙瘩,但旁人看了八成会往主帅中邪的层面考虑,不利于稳定军心。梁戍道:“滚。”高林很配合地滚了,滚到最前方去点兵。春天的鸟雀求偶都知道炸开一尾巴艳丽的毛,自家王爷求偶,那还不得出战大捷,将本事抖个淋漓尽致?“列队!”他大声下令。“战无不胜!”满山岗整齐划一的呼喊声。看起来千军万马都在为了骁王殿下的终身大事努力着。而城里的柳弦安,也已经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他医术精湛,说话声音好听,温声细语,遇到再粗野的病患,好像也没什么脾气,反倒是旁人看不过眼,总会出面帮他维持秩序。一来二去混熟了,话也就多了,大家最常讨论的话题,还是即将到来的战争,因为据说琰军已经攻到了城外。一个小姑娘突然“哇”一声哭了出来,妇人赶紧把她搂进怀里,安抚了两把,又歉意地解释:“这几天总有调皮的男娃,用琰军杀人来吓唬她,所以一听就哭。”“那可不是笑话。”有一人道,“青阳城的事,难道你们都没听说?”扯到“青阳城”三个字,现场的人都沉默了,耳边只传来小姑娘隐隐约约的啜泣,以及另一声长叹:“咱们怎么就遇到了这世道。”“我听说在别的地方,不靠近白河的那些城池,”阿宁一边研磨药,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那里的百姓是过得很好的,要不是我们正好要去青阳城探亲,现在早就被官府转移到了万和城,万和城的光景也不错。”“别的地方不错,那我们靠近白河的人,就活该倒霉吗?”“没有谁活该倒霉。”柳弦安道,“就是因为不想倒霉,所以大家才聚集到了这里,希望能过上好日子。听说我们的新皇上是极有本事的,也不知道他明年能不能治好水患。”“明年,哪有这么快。”人群中有个念过书的,大声反驳,“那可是白河,少说也长几万丈,不,几十万丈,听说最宽的地方,比海还要望不到头。”“原来白河有这么长啊。”柳弦安放下笔,疑惑道,“那想治理这么一条河,需要多久?”所有百姓就都被问住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此生所走过最长的路,也就是从村子里到三水城。几万丈、几十万丈奔涌的河流,那实在是无法想象的长度,柳弦安又道:“五年总够了吧。”五年也是不够的,很不够。大家就这么一问一答,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最后得出结论,或许还需要一百年,经过上万河工日夜不歇的努力,才能成功让白河改道。这个答案已经很沉重了,因为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能等上一百年,而白河一日不被治理好,两岸的百姓就要多受一日威胁,哪怕皇帝能换,可皇帝又不是河神,白河最终不还是那样?这时外头恰好走过一群巡逻的官兵,柳弦安见着之后,便叫住他们问:“李将军,你知不知道皇上准备什么时候开始治理白河?”李将军被他问得莫名其妙:“谁跟你说皇上要治理白河了?”“不是现在,现在肯定不行。”阿宁补充,“我哥哥是说将来,等皇上一路打到王城之后。”“打到王城也和白河没关系。”李将军道,“那么长一条河,神仙难治,等一路打到王城,追随者就都是功臣,你们只管吃香的喝辣的,还管什么白河。”他这么说,也的确这么想,但等他走后,柳弦安却道:“从三水城到王城,至少还隔着十几座城池,一路打过去,队伍只会越来越大,王城真的能装下这么多人吗?更别说那里本来就住着几百万百姓,咱们进去了,他们呢?”一句话问得庙里越发鸦雀无声,许多人来这里,都只是因为在家乡活不下去了,没饭吃,不得不另谋生路。他们其实是不愿意打仗的,更何况中间还有不少老弱病患,也打不了仗。三水城眼下虽能吃上饭,但新登基的皇上不会一直留在这里,他会继续北上,而大军拔营,肯定会带走粮食。那摆在众人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两条路,要么加入黄望乡的队伍,跟着他打仗,要么流浪去下一座城。阿宁说:“那我们就去当军医,哥哥,反正咱家五个人都能为皇上干活。”柳弦安答应:“好。”他是好了,但也有许多人不好,有着好几个孩子的妇人先哭了起来,不懂这漫长的黑夜到底何时才是头,紧接着是老人,庙里呜咽一片,阿宁安慰道:“大家先别着急哭,我们问问皇上,倘若家中男丁去打仗,能不能将他的家人留在三水城里,再分一些粮食和田地。”“这城里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一名青年道,“原先每天都能领三个窝头,现在只能领两个,娃娃连半个都难讨,我前几天去帮大夫取药,特意看了眼粮仓,已经快见底了。”没有了粮食,就意味着下一轮饥饿即将来临,再加上城外逼近的琰军,所有人的心都是悬的。也有不少人发现,这场仗不管是打赢还是打输,对自己来说,似乎都失去了意义。梁戍率军前行,地平线上,已经隐隐约约冒出了三水城的城墙,和一面明黄色的叛军旗帜。大琰铁骑玄甲光寒,长刀折射出刺目的光线。黄望乡站在高处,看着远处那道黑色的潮水,穿着一身并不合身的龙袍,手里握着剑。他听说过梁戍的故事,大琰一等一的将军,年轻,残暴,战无不胜。在那阵,自己还只是田间地头的庄稼汉,端着碗听着千里之外的传奇。而现在,黄望乡咳嗽了两声,他最近真的已经太累了,整座三水城都是那么的乌烟瘴气,脏臭难闻,距离自己理想中的天国实在差了太多,每日好像都有无穷无尽的琐事,在将局面推往更糟糕的方向。城楼下传来一阵声响,而后柳弦安便被带了上来,他是自告奋勇来给新帝看诊的。诸位大臣虽说也觉得在太医的挑选方面,应该更知根知底一些,但城里条件有限,确实也容不得挑三拣四。这是柳弦安第一次见到黄望乡,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并没有什么杀戮气,哪怕手里握着剑,看起来也像握着锄头。他同样能看到远处大琰的军队,于是在这种时刻,心弦依旧忍不住轻轻一跳。“大胆!”有人训斥,“见到皇上,还不跪拜!”“不必了。”黄望乡道,“听说你是医术高明的神医,会不会治失眠?”“会,我最会治的就是失眠。”柳弦安问,“皇上睡不好?”黄望乡深深叹了口气:“是。”柳弦安道:“因要看诊,所以我得将所有事情都问清楚。”黄望乡点头:“好,你问。”“皇上失眠,是因为远处的琰军吗?”“不全是。”黄望乡道,“我已与琰军交过许多次手,一直睡得很好。”“那就是因为琰军的统帅。”“也不是。”柳弦安:“真的假的。”黄望乡不解地看向他。柳弦安解释:“我听说他百战百胜。”黄望乡摇摇头:“我失眠,是从登基当天开始的,那时还并没有梁戍的消息。”“所以皇上是高兴得睡不着?”“放肆!”黄望乡还没说话,旁边的一众将军先怒斥出声,其中以袁将军嗓门最大。登个基就激动得睡不着,这是何等丢人现眼的小家子形象,更有人指着柳弦安的鼻子骂:“早就听说你在破庙里胡言乱语,动摇军心,现在一看,竟还敢对着皇上阴阳怪气,怕不是琰军派来的奸细!”“奸细”这两个字放在战争里,是能令所有人绷紧神经的,立刻就有“哗啦啦”一片长刀出鞘,平常人可能会腿软,但柳二公子是一个生死都可以的人,所以就显得尤为淡定,淡定得连黄望乡也问:“你不怕吗?”柳弦安道:“我不是奸细,自然不怕。”黄望乡又问方才嚷嚷的那个人:“他是怎么动摇军心的?”对方答道:“在庙里借着看病,一直在怂恿百姓打仗无用。”“我没有说打仗无用,我的原话是鼓励青壮年加入大军,一路北上,这样将来也能有口饭吃。”柳弦安道,“可青壮年大都有父母妻儿,他们没法随军,只能留在三水城,或者去别的什么城,那天我问了两位路过的将军,可有什么安置的措施,结果他们说什么都没有,往后谁想吃饭,就得立功,否则就要饿肚子,但我们在进城的时候,分明是听守官说,只要投靠皇上,就能人人都吃上饭。”黄望乡看向那群将军。有一人硬着头皮道:“皇上,现在城里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每天又还在放新的流民进来,我们已经尽量放慢了速度,但还是……等着吃饭的人实在太多了。”其实不用他说,黄望乡也知道这一点,让人人都吃得饱饭,这是自己提出来的,先前打仗时只是一句口号,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但自从在三水城登基,成为皇帝之后,这句口号就成为了一道圣旨,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他几乎是穷极一生的智慧,在统治着这座新的都城,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皇帝,先前觉得这件事并不会太难,只要心怀天下,仁慈公正,就一定能获得拥戴,打造出清平盛世,但现实却摆在眼前,三水城正在自己的种种新政下,变得越来越乱,越来越糟。而三水城原本的百姓,对于自己的憎恶,似乎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琰军的憎恶。没有谁会希望用满腔热血去换取满腔憎恶,这与他先前所想的确实太不相同了。柳弦安偏偏还要在这个时候问:“皇上为何要尽量减缓放流民进城的速度,他们都是抱着希望而来,并没有别的奢求,只是想吃一口饱饭,这很难吗?这很难吗?倘若换在以前,黄望乡觉得一点都不难,他认为自己之所以会挨饿,是因为家乡贪官横行,不给百姓发粮食,所以只要清廉,就能解决问题。但现在,他发现想要让每一个人都吃饱肚子,这件事实在是太难了。至于白河,更是如一条张大嘴的猛兽,自己哪怕是像传闻中那样,能吹毛化形,变出千百个、千万个黄望乡投入河流,也难以产生任何影响。自己这辈子也不可能治理好白河。就如同自己这辈子也不可能当好皇帝。柳弦安看着城下:“琰军已经快到了。”他问黄望乡:“城门外此时聚集的数千百姓,皇上打算怎么处理?”第48章黄望乡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城外百姓已经听说了琰军即将打来的消息, 心中越发着急,干脆全部都拥堵在负责登记的守官周围,黑压压地向前拥挤涌动, 要求尽快进城。守官拔出明晃晃的刀, 大声训斥, 也未能震慑住他们,便只有匆匆派人上城墙来问, 要如何处理动乱。“皇上。”袁纵道,“不能放他们进来!一则城中粮食不够,二则这几千人的身份没有经过排查, 万一他们是琰军假扮成的流民, 那后果不堪设想。”他这话说得确实有道理, 但柳弦安问:“倘若他们真的是流民呢?”倘若真的是流民, 把他们留在两军交战的战场当中,会发生什么,会遭遇什么, 是显而易见的。也正因为显而易见,所以方才袁纵与其余将军们才选择避而不谈,只说了放人进城的危害, 可现在这件事却被柳弦安明晃晃地摆上了台面。袁纵怒道:“现在皇上无需看诊,你回去吧!”柳弦安没有理他, 而是看着黄望乡:“城门下的百姓,都是同我和弟弟一样,相信了只要进城, 就能吃上饭, 所以才会一路强撑着来到这里,他们是想活着的。”黄望乡的脸上浮现出痛苦的神情, 多日失眠积攒的头痛,此时全部涌了上来,竟是连站都站不稳了。旁边的人赶忙上前扶住他,袁纵拔剑指着柳弦安:“妖言惑众的东西,今日不管你是不是奸细,都活不得了。”“就是因为我说了实话?”柳弦安提高声音,“我是大夫,大夫就应该救人,而袁将军是将军,天生的使命也应该是救人,为何现在却因为我要救人,就要杀我?”说这话时,他不卑不亢,负手而立,还真有那么一点为民请愿的意思。黄望乡命令:“老袁,你把剑放下!”袁纵嚷道:“皇上,你休要听他胡言乱语。不放城外的流民进来,是为了保护城内的百姓,算不得背离初衷!”柳弦安问:“不放城外的流民进来,是为了保护城内的百姓,袁将军自己听听,这说辞与大琰那些官员有何区别?三水城与白河沿岸那些城门紧闭的城,又有何区别?”袁纵恼羞成怒,已认定柳弦安是来动摇军心的,二话不说便提剑来砍,却被人拦住。老将军苗常青挡住他,道:“老袁,你冷静些!”黄望乡也面色涨红,一半是因为城下的乱象,一半是因为柳弦安的责问,以及袁纵突如其来的暴行。他耳朵尖锐地响着,战争马上就要来了,这势必是一场血战,不管输赢,都会带来极大的伤亡。若输了,就输了,若赢了,一路攻打至王城,自己应该也无法做到心中所求的那句“人人有饭吃”。袁纵已经在大声下令,让人去驱逐城外的流民,关闭三水城的大门。这个消息像一枚炸弹,炸出了更多尖锐的哭声和哀求,就如柳弦安所说的,三水城也变成了白河沿岸的那些城,并没有什么区别。想到这里,黄望乡扶着城墙,喉头隐隐泛上甜腥,他满眼血丝道:“老袁,放他们进来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