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小夫郎> 第73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1 / 1)

陛下息怒。竟是贺林轩!他上前一步, 躬身行礼道:微臣斗胆,依臣看, 兴武伯爷应该是生了病。病入膏肓,身不由己,并不是有意触犯天威,还请陛下从轻发落。兴武伯愣住,一时又惊又愕。他想不到贺林轩有什么理由要为他求情, 更怕他此举背后有着置他一族于万劫不复之地的险恶用心。他暗自握紧拳头,心想若是贺林轩真要置他于死地,就是拼上这条命不要,撞死在大殿金柱上也绝不会让小人得逞。皇帝也倍感惊讶。他扫了一眼诸臣, 将他们的神色收入眼底, 而后道:贺卿,你当知晓兴武伯所犯是祸及满门的重罪。而他更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诬陷你, 这样,你还要为他开脱么?贺林轩摇头道:陛下,微臣不敢妄言。只是,臣看兴武伯爷受重疾所扰还不自知, 实在可怜。陛下恩宽海涵,想来不会和一个病人计较,这才斗胆替伯爷说道而已。隔着冕旒和天阶,天顺帝都从贺林轩脸上的笑意里,看出了些许端倪。打量了他一眼,虽还未明深意, 但天顺帝仍然配合道:贺卿倒是说说,兴武伯爷都不知道自己得了病,你又从何得知?贺林轩应道:陛下容禀,不知陛下与诸位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南地某富户,家中独有一哥儿,虽有万贯家财,却貌若无颜,身形矮小。及至待嫁之龄,某日出门拜仙求姻缘,偶见一书生俊美不凡,琼林玉质,便生爱慕之意。岂料才走近,却听那书生在姻缘树下向仙人祈福。言说夜里偶然梦见一个身穿嫁衣的哥儿踏进家门,其人生得矮如侏儒,貌丑无比,扑过来便喊他作夫君,生生将他吓醒了。书生醒后庆幸只是梦一场,特此拜见姻缘仙,一为谋良缘,二为去晦气。那哥儿听罢,只以为自己的心思叫书生察觉,那番话是故意说给自己听,竟羞得悬梁自尽了。说完故事,贺林轩顿了一顿,叹道:陛下,您说,此事是书生的过错还是那哥儿的错?贺林轩面露慈悲,自圆其说道:微臣以为,其实他们都没错,只不过,是这位哥儿生了病而已。哦?天顺帝听他一番言语,已然听出此间关窍,心中早就大笑不已,强忍笑意道:你且说,他所患是何病症?与兴武伯又有何干?贺林轩张口断言:回陛下,这是疑心病。患此病者,容易思虑过重,不仅疑神疑鬼,瞧见别人背着他说话,便以为是在说自己的是非。严重的,还将蒙昧心智,致使眼看不明,耳听不清,行差踏错而不自知。说着,他深深地看了一眼兴武伯。见后者面有怔忡,显然也听出些许机锋,微微一笑,他继续道:就像那哥儿。这世上貌丑侏儒者何止千数,怎便以为书生是在说他?又好比伯爷,也深受此症所害。否则,世上不忠不孝不义无德无能的人不是没有,怎么别人议论几句是非,就认定是在说他呢?臣也相信,兴武伯爷并非那等人。他身上流着英烈血脉,对陛下定是一片赤诚。如果不是生病,怎么会做出今天这样的糊涂事呢?伯爷,您说是不是这么回事?贺林轩对兴武伯一笑,后者脊背顿生凉意他听懂了。贺林轩是在威胁他,是在逼他,逼他向皇帝投诚。虽然他已经是一颗废棋,但贺林轩让他看到了自己最后的一点利用价值弃暗投明,为新帝立威。他已经输了,但若只是向皇帝低头,俯首认罪,这都只是一时的痛快,也只是他一个人的失败。但如果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舍弃盟友,归顺皇帝,这才是安平侯和镇南王这一派勋贵宗亲的失败!才是真正将这一派人的脸面踩在脚下的胜利!然而此情此景,兴武伯没有选择。此时顺着贺林轩递出来的杆子往上爬,他无疑会得罪曾经的盟友。但他不这么做,欺君之罪就够他受的,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而他站到皇帝那一边,就算本身已经毫无用处,皇帝也一定会保他!兴武伯想到这里,又看明了贺林轩此举更深的一层用意他是在借这件事让皇帝有机会表态。只要皇帝保住他的命,示人以宽,足以暗示那些心生动摇或者以后可能会倒戈的人:皇帝会接纳他们,最坏也不过是兴武伯的下场。如此一来,才是给勋贵宗亲一党予以重重一击!他越想越惊,一时呆滞。而他能想明白的事,天顺帝又有什么不明白的?见兴武伯不作声,他沉声道:兴武伯,可是如此?兴武伯猝然回神,只觉冷汗浸透浑身上下每一寸皮肉,哆哆嗦嗦地伏地,称道:贺尚书所言极是。老臣糊涂,再不敢犯,求陛下开恩。天顺帝绷紧唇线,忍住了到嘴边的笑意,叹息道:爱卿不必如此。兴武一族自开国时便是我大梁股肱之臣,朕自不能亏待功臣之后。今日爱卿所为确实荒唐,但朕既知爱卿身受病痛所扰,心盲眼花才做了错事。再要治你的罪,朕又于心何忍?也罢。天顺帝抬抬手示意身边老奴,道:来啊,传朕旨意,遣太医到兴武伯府专为伯爷调理。还有爱卿头上这伤,也要好好医治才好。朕不会亏待每一个有功之臣,爱卿既为朕尽忠分忧,朕都记在心里,爱卿放心吧。老太监连忙应诺,而兴武伯闻言,七上八下的心落到了实处,顶着如芒在背的一些目光,叩首称道:臣,谢主隆恩。一场酝酿一月有余的见面大礼就此落幕,百官面面相觑。一些人自是满面笑颜,一些人面上无光,恼怒之余或感讪然或生出强烈的危机感来,还有些不可避免地生出些许动摇之心不过,这第一仗打得再漂亮,也不过刚刚开始,未来如何还未可知。而现在,双方默契地偃旗息鼓,再没有人在这当口找贺林轩的麻烦,事先备下的参奏都按下不提,议起其他。待晌午退朝,贺林轩也不着急离开,反而主动扶起跪了一上午、无人问津仿佛被所有人遗忘更避如蛇蝎的兴武伯。一旁有人经过,冷冷地哼了一声,拂袖而去。兴武伯微微一僵,看了眼远去的琼林祥云袍角,在贺林轩的搀扶下缓慢地站了起来。之前跪了那么长时间,足够兴武伯混乱的脑子沉淀下来,认清现实。但看到贺林轩的笑脸,他还是无法控制地生出惧意。站起身后,他忙抽回手,勉强稳住颤颤巍巍的身体,抬手,一揖到底犬子大错,下官在此赔罪了。要打要罚,全凭贺尚书与乐安侯处置!哎,使不得。贺林轩虚扶一把,含笑道:此前种种,是非曲直相信伯爷比贺某更清楚。既已了了,就不必深究。只要伯爷日后心清目明,不要再走错了路,站错了地方他微微一顿,随后给出承诺:乐安侯府与兴武伯府,自然相安无事。得了他这句话,兴武伯暗自松了一口气,只是面对贺林轩也再无话可说。贺林轩也看出来了,便道:我遣人送伯爷回府吧。正说着,一个身材圆润面白无须的太监近前道:贺大人,陛下口谕,宫中留膳,请您和几位大人过去。贺林轩转头一看,张老将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何谚、莫安北、张浩海和刑部秦尚书则等在一旁,显然也有受邀。兴武伯见状,识趣地告辞。贺林轩目送他弓着身撑着膝盖踏出大殿,目光沉沉的,不知在想些什么。直到有人拍了他的肩膀打断了他的思绪。贺林轩回头,迎上何谚的笑脸,发什么呆,走了。何谚瞧了眼走在前头的传话内监,示意他跟上。贺林轩抬步上前,低声问道:刚才那个人,是不是安平侯世子?嗯。何谚点头,他掌管工部,虽然年纪和咱们相仿,但想必你也看出来了,他在那边很有威信。听说,他父亲很器重他,很多事情都已经交到他手上了。贺林轩确实看出来了。工部虽然听起来是个清水衙门,但在天齐年间却是宗亲们的钱袋子。不说别的,光是给天齐帝梁兴北造皇陵就不知投入了多少金银。但到现在皇陵也不过堪堪造出一个壳子,大量的钱财何去何从不言而喻。他们蒙蔽天听,像水蛭一样附着在梁兴北身上,抽走国库钱银不知凡几。安平侯世子能够稳坐工部尚书这个位置,也足可见他在那一党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早朝之上此人虽未置一词,但就凭他一声咳嗽就能让盛怒中的兴武伯冷静下来,可见其积威深重。这位世子和他那个老谋深算的父亲一样深居简出,很少在外露面。贺林轩早就听说这是个棘手人物,以后可能会是他们的劲敌,今日一见果然不是省油的灯。他心中暗暗记下,但没再多言。几人跟随引路太监行至内廷,到正阳宫偏殿坐下。到了都是自己人的地方,张浩海才走到贺林轩身边,揽着他的肩膀放声大笑道:好小子,你这张嘴绝了,简直比我阿父的刀锋还要命啊!第100章张浩海今日从旁观战, 看得是心潮澎湃,直比自己打了胜战还高兴。哈哈, 瞧兴武伯气得吐血,还得老老实实装孙子的样儿,可乐死我了!我看他现在肯定悔青了肠子,惹谁不好,偏偏招惹林轩你, 这下知道厉害了吧!哈哈哈!幸灾乐祸之意,溢于言表。莫安北则道:依我看,今天早朝上的形状传出去,最生气的定是安平侯。我就站在安平世子对面, 看得真真切切的。林轩那个故事才说了一半, 他那牙邦咬的,哎哟, 简直恨不得咬谁一口!哈哈!张浩海一听,更是乐不可支。安平侯位高权重,素善权谋,连先帝爷都曾赞他思绪机敏, 可堪大用。比起安平世子,这位才是出了名的老奸巨猾。不过此人生的矮小,平生最听不得高低侏儒一类的话。不知道听了贺林轩信口胡说的故事,要怎样跳脚呢。而贺林轩是故意的吗?他就是!谁叫安平侯府和兴武伯是姻亲。贺林轩没花多少力气,就查到吴家老二在乐安侯府前口出狂言的那一出,就是安平侯府上一个庶子的策划。又怎么可能让安平侯府独善其身?贺林轩轻笑道:无妨, 想来安平侯也不愿被染上疑心病,再生闷气也不会打上门来的。哈哈哈!这下莫说张浩海,连何谚莫安北都笑不可仰,连连说就为他这张嘴当浮一大白。秦尚书也颇感痛快,只是他到底年长一辈,心中更有几分忧患,当下摇头失笑道:这一记下马威虽然给的漂亮,但兴武伯不过一卒子,到底未曾伤筋动骨。经此一役,恐怕他们更要和林轩不对付了。闻言,几人都收住了笑声。贺林轩今日所为大出他们的意料,但或多或少都能看明白他此举背后的深意。只是事关帝王威信,所以都默契地没有挑明。大获全胜实在大快人心,不过,秦尚书所忧所思也是事实。何谚沉吟道:他们之前是想捡着软柿子捏。今天好歹是叫他们知道林轩是硬茬子,往后行事总会有些顾忌,也不算全无益处。张浩海嗯嗯点头,也道:再不济,有我们,还有阿父他们,怕他个蛋!贺林轩心中生暖,玩笑道:阿兄说的是。且等我回去再请教一下老大夫,看看还有什么毛病是他们患上还不自知的。此言一出,众人又笑作一团。在他们说着话等待圣驾时,天顺帝已经先行一步回到寝宫除冠更衣。待换好衣裳,皇帝坐在榻上稍作歇息,老太监奉茶上来,就听他问道:王喜,你看贺林轩如何?老太监怔了一下,答道:陛下,老奴愚钝得很。不过您与秦老都赞他聪明,是可造之材,所以只要他能为陛下臂膀,老奴便觉得他是个好的。皇帝好笑地看了看他,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才道:臂膀,这词用得好。原以为朕已经将他看透,但现在,朕才知道聪明二字于他还是太浅薄了。上朝前,他原以为不管贺林轩是据理力争还是胡搅蛮缠,都要打一场硬仗。最后的结果,最好也不过干戈休止。没想到贺林轩竟然能做到这个地步!这番谋算,这般心智,只要此子没有二心,无疑是一大助力。之前他对贺林轩的信心还不足,现在却已然没有当初的顾虑,略一沉吟,他道:朕听说各地富商已经齐聚京城,可都安置下来了?老太监微微颔首,回陛下,已经安置妥当,定不会耽误陛下的大事。天顺帝笑起来,那朕可要擦亮眼睛看着,看看咱们的户部尚书能给国库忽悠多少银子来,哈哈。老太监也笑。不多时,有小太监来禀告说各位大人已经在偏殿等候,膳食也已经备妥,皇帝便就移驾。午后还要留人在御书房议事,用过饭,天顺帝也不急着说正事,只道:朕记得,今日也是信儿和诺儿第一天去书院吧?灏儿昨儿就在念叨,还同皇后保证说会照顾好师弟呢,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三位皇子月前就已经去国子监读书,李信和诺儿则因有孝在身延迟到今天。他们便以师兄自居,对两位师弟入学都十分期待。贺林轩说:这个时间,他们应该还在用午食。信儿和诺儿都没有和一群同龄孩子一起吃饭的经历,想必觉得新鲜。特别是诺儿,这小机灵鬼最爱热闹,肯定高兴得多吃几碗饭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