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宋仕妖娆> 分节阅读 22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25(1 / 1)

在。这样一部完善的巨著,为何要修补而且以今时秘书监的众人,又哪来的自信修补李凤梧,加上你钱端义,再加上秘书监有大才的其他两位探花梁介和丁时发,就一定比得上编修册府元龟的王钦若、杨亿、孙奭等十八人笑话,我可没这个自信。你钱端义又哪来的自信李凤梧隐约感觉到了阴谋的味道。沉吟着道:“册府元龟已是完美之作,何须补修,此时且休要再提。”钱端义似乎就是在等李凤梧这句话,闻言立即道:“李少监既如此说,那此事便作罢,不过少监赴任,总得做些政事,国史实录院和著作局不至于尸位素餐。”李凤梧讶然,这货是怎么了,就那么想找事找沉吟着道:“钱监丞有何良策”钱端义笑着,一看就是笑里藏刀不怀好意的猥琐样,“下官也甚良策,不过李少监诗词才情出众,是否可从这方面下手”李凤梧愣了下,难道钱端义这货的打算是编修一部大宋的诗经貌似这个事情干得啊。诗经在先秦成书,在西汉趋于完整。这都一千年左右了,这期间还真没有政府主导编纂的诗词类巨制,存在一个巨大的空档。也是在后世,才有一个唐诗三百首这种小品种书籍。而且编修诗词比编修史书简单多了。从春秋到盛唐,要编修这期间的诗,貌似六七个人耗费个一年半载就可能完成,这还真是一项简单但却容易出政绩的工作。李凤梧仔细端详钱端义,却见钱端义收了笑容,很是正经。好像真是只是为了工作一般。李凤梧有些犹豫,总感觉钱端义不会这么老实,他可是参知政事钱端礼的弟弟,绝对是赵愭的势力,那会对自己如此配合但是这个阴谋点又在哪里呢思忖片刻,才道:“你们先退下,且容我思考一二,你们也作些准备,待我禀明官家,若官家同意,便可编修一部诗荟。”钱端义大喜,“如此,便不打扰少监了。”看着几人的背影退出签押房,李凤梧总觉这事有点不对劲,但又想不出毛病在哪里。怎么看都只是普通工作而已。中午时分,随着官家一纸旨意送递秘书监,所有人都震惊了。著作郎丁时发迁将作监监丞。从七品上的著作郎迁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看似升了一级。但个中猫腻却大了。但秘书监众人却知晓,从少监李凤梧进入秘书监后,著作郎丁时发就和他不对付,如今才任上多久时间,和他不对付的丁时发就被提拨走了。这当然不是李凤梧在官家面前美言。肯定是李凤梧在官家面前提过,官家青睐李凤梧,才叫和他不合的丁时发迁走。不幸中的大幸。没变贬职,还升了一级。可如此以来,其实很有点得不偿失。历来著作郎这个职位,都是很可能要高升的,下一步几乎都是走入三省,比如先前的梁克家。如今去了将作监,不知道猴年马月才会回到中枢部门。有感于此,秘书监除了秘书监丞钱端义,其余人等顿时如临薄冰,深恐一不小心得罪了李凤梧,被这货在官家面前恶言几句毁了自己的仕途。如今秘书监谁不知晓,咱们的少监大人可以需旨意,直接在垂拱殿求见圣驾。俨然已是天子近臣。李凤梧心中也很感激,这恐怕真是赵昚为了让自己在秘书监不受掣肘所作出的安排。补丁时发著作郎缺的是一个叫王抃的人。这是个极其陌生的名字。不过他的履历却让秘书监众人信服,就连李凤梧也不得不说,此人当得著作郎。王抃原本是国信所一个小吏。大战结束后,被魏杞、胡昉挑选入使团,前往边境和金国谈判,表现优异,被魏杞和胡昉多次称赞,官家上心后,便擢升其为著作郎。t第九十五章 儒家正统,大宋禁书t吃过午饭,稍事休憩。李凤梧带着重新修改好的私书印刻四策前往大内垂拱殿求见官家。赵昚看了那个私书印刻四策后,略一沉吟,批阅之后丢还李凤梧,“拿捏好尺度,休要乱了市。”李凤梧道,“微臣知晓。”“还有何事”见李凤梧略有踌躇,赵昚就知晓这小子还有事,开口问道。李凤梧一横心,道:“臣监领秘书诸事,深感先贤文化之之浩瀚,夜读诗经有感,愿以一身心血,领秘书监诸僚,编修一部诗荟。”赵昚倏然睁大眼,盯着李凤梧。李凤梧心里顿时一咯噔,卧槽,赵昚怎么这么大反应而且看样子不是惊喜,而是有点恼怒的意思啊。卧槽,这是神马状况眼角余光,却瞥见谢盛堂正在对自己使眼色,更加茫然了。编修一部诗荟,赵昚有这么大反应搞得我好想要谋反了似的。赵昚几乎是一字一句蹦出来的,“你真不知晓都读死书了么”语气冰冷。垂拱殿内顿时萧杀如隆冬。李凤梧顿时惶恐得差点跪下,卧槽,官家这是要大怒的节奏啊,不过南宋没跪礼,慌不迭弯腰,“臣惶恐,请官家明示”赵昚哼了一声,“不知而,朕今日便饶你一回,退下罢”待李凤梧战战兢兢离开,赵昚这才恢复了脸色,将刚刚看过的一本奏呈取过来,沉默了一阵,才道:“盛堂,你怎么看”谢盛堂其实挺喜欢李凤梧的。这小子不仅有天资,也有人情,所作之事也能让大官舒心。只是今日怎的会做出这等事来。怎么看都不应该才对。闻言笑了笑,“咱们这位大宋雏凤怕是被人坑了。”没有说探花郎,也没有说秘书少监,而是以大宋雏凤称之,略略有点提醒官家,这是您打算扶植的肱骨之臣,如今还没成熟,您就不要为之生气了。赵昚讶然,“你这老家伙,什么时候也被李凤梧收买了”谢盛堂立即哭着脸,“官家明鉴,老奴和李探花没有丝毫关系,只是欣赏其人而已。”赵昚也没想过真去追究。如今这朝堂中,有三个人是绝对值得信赖。内侍省的谢盛堂,皇城司的龙大渊和曾觌。看了那封留中不发的奏呈,“钱家端不住了啊,我倒是奇怪了,为何不对李家动手,或者动了一动柳相正,怎的先对付起关大局的李凤梧来了。”终究是赵昚的老奴,谢盛堂说了句心中已久的怀疑,“其实老奴怀疑,李探花的屁股未必就那么干净。”赵昚哈哈一笑,“如今这朝堂局势,李凤梧和愭儿、惇儿都不讨好,他的屁股真要干净了,还不被人吃得一干二净,殴打陈伸一案,他就翻不过去。”“大官的意思是”赵昚拍了拍桌子,“李凤梧这小子啊,也不知道他是有眼光还是没眼光,竟然会得罪赵愭和赵惇,这也就罢了,毕竟有张浚为他撑腰,可如今张浚致仕,能保他的只有陈俊卿和蒋芾,你大概不知晓罢,今日上午,蒋芾请李凤梧去了枢密院签押房。”谢盛堂愕然,“大官您是说,李凤梧和蒋相公等人结”终究没有说出结党这个词。赵昚摇头,“还不至于如此,但就目前的局势来看,陈俊卿和蒋芾两人,确实承了张浚的情,对李凤梧多有照顾。”如此也好,自己也想栽培李凤梧。又道:“可惜,愭儿心胸还是太狭窄了点,若是能放下身段,抛弃过去的芥蒂,得一李凤梧,可胜是个钱象祖”说完打开那本奏呈。这是秘书监国史实录院一位编修上的奏呈,按说这种奏呈应该先走中书省,经有汤思退、洪适或者钱端礼批阅,甚至也可以直接批复。但却送到了垂拱殿,说明钱端礼就是想让自己看见这封奏呈。很明显的事情,这位国史院编修是钱端义的人,钱端义的人自然是钱家人。所以说呐赵昚并不喜见于钱家招风于朝堂,之前才会对三洪生出不爽之心,重用洪适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重用洪适之后,洪遵和洪迈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近一两年几乎没得到官家好的任职过。而这封奏呈弹劾李凤梧的。就前年李凤梧奉召入临安,在太湖学会上所作的那首“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诗,弹劾李凤梧狂悖自大,自诩清流名臣,暗讽当今天子是昏君。这要是换一个天子,没准还真的信了。毕竟最后那句要留清白在人间,确实有点影射自己昏庸能的意思。在奉旨入临安的时候,你却说什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又说什么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再结合三次抗旨的事情。就好像你到临安是被我赵昚迫害,毅然赴死一般。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我赵昚是个暴君呐。但我赵昚岂是如此小肚量之人。这不过是李凤梧在众多士子中风骚的得意之作,断然没有奏呈中解读出来的意思。这倒是罢了,可你李凤梧忽然跑起来提什么编修一部诗荟,这就是有点做大死的节奏了啊,难道你不知道我大宋独尊儒家正统么北宋徽宗大观二年朝廷下诏:“诸子百家非所长,但以不纯先王之道,故禁止之”。那些专供晚进小生“文场剽窃之用”的“程文短晷”,只有经国子监和秘书监著作局严格审查过的才可印行,“余悉断绝禁弃,不得擅自买卖收藏”。这是一道非常严刻的禁书令,竟然把诸子百家之书统统列成了禁书。更有甚者,为了纯正经术,“专以语孟为师,以六经子史为习”,就连陶潜、李白、杜甫都被列入了异端,士大夫“传习诗赋”也要定罪。李凤梧提出编修诗荟,这不是作死是什么不过,这货读书不过两年多,想来也是不知此等事,被秘书监的钱端义坑了罢。想到此处,赵昚笑了笑,朱红圈字,“留中”谢盛堂笑了,大官此举,说明对李凤梧身怀信心,觉得能将此人牢牢掌控。想来也是,毕竟李凤梧在大官这里自污表了忠心。他要是对大官不忠,大官只需一句话的事情,这位大宋雏凤就要变落汤鸡,甚至被发配流放都是有可能而且他现在还不是士大夫。只能说,大宋雏凤遇着了一位好官家。谢盛堂越想越欣慰。贤君明臣,此焉不是大宋盛世之兆t第九十六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t走出垂拱殿,李凤梧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尼玛。终于感受到伴君如伴虎的的恐惧了。刚才分分钟以为赵昚要将自己这个秘书少监撸了确实有点吓人。话说回来,不就编修一部诗荟么,赵昚恁的动这么大气搞得好像老子要谋反一般。究竟是怎么回事史弥大那货在国子监混了这些年,懂的肯定不少,这个时候应该找他问问。史弥大并不在国子监。李凤梧便绕回秘书监,在著作局公事房里,见到了新任著作郎王抃,三十出头的清瘦书生,五官刚毅,只不过眼睛很小,眯缝着的小眼里透出丝丝狡黠。互相认识,交代了些许事务后,李凤梧拿出官家批奏的私书印刻四策,递给王抃,“按照这个四策条理,着人通告临安书商。”王抃看都不看,立即道:“下官这就去办。”李凤梧回头找校书郎梁介,却被告知梁介今日请了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