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第34章 铁腕震慑的心理操纵术:拒做受人欺负的老好人(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铁腕震慑的心理操纵术:拒做受人欺负的老好人(2)(1 / 2)

梅特涅被拿破仑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来,拿破仑见势又接着说:“我和一位公主结婚,是想把新的和旧的、中世纪的偏见和我这个世纪的制度融为一体。那是自己骗自己,现在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的宝座可能会因此而倒塌,不过,我要使这个世界埋在一片废墟之中。”

这时,拿破仑终于发表完了自己的言论,便转而缓和地拍着梅特涅的肩膀问:

“好啦,你知道事情会怎么样?你不会对我开战吧!”

令他没想到的是,梅特涅说:“陛下,你完了。来时我已有这种预感,去时更是肯定无疑了。”

没有多久,奥地利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行列。

其实,古今政界中,利用魄力法则或激将法将对方说服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拿破仑这个故事中,一代枭雄着实给了我们一个错误的示范,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警示:在生活中,我们要把握好说话的“力道”,有些时候不宜拐弯抹角地说我们的想法,而应直截了当地说。这样往往会让对方很清楚我们的坚定立场和意图,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我们的想法,从而能够顺利地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心理学智慧魄力法则就是指在与他人对峙时,可以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目的,这样往往会激起彼此的斗志。在说服他人时,魄力法则可以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我们的意见。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魄力法则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

借力使力:

让对方无处藏身的化骨绵掌明朝著名文人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中有一篇这样的小故事:

有一个人出身于一个大户人家,他屡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因此家族里的人很看不起他。此人认为自己是没有伯乐相助的“千里马”,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内心十分郁闷。

更让他感到不幸的是,他自己每次都名落孙山,而儿子第一次参加科考,竟然就被皇上钦点为大状元。这件事再次让他深感自己无能,时常为此痛苦万分。

有一天,他和父亲及亲朋们在一起吃饭,他父亲又当着众人的面把这些事抖出来开始教训他。这一次他实在忍受不了父亲的数落了,便大声地对他父亲说道:“我的父亲是当朝内阁大学士,而你的父亲却是一个靠打鱼为生的渔民;我的儿子是皇上钦点的状元,你的儿子却是次次都名落孙山的书生。你看,你的父217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这么说来我比你要好很多,你怎么还每天都骂我呢?”

这个人的父亲听完之后愣了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之后再也没有骂过他。

在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屡考不中的书生虽然没考中状元,但却是个辩论高手,他用自己儿子、自己父亲与父亲的儿子、父亲的父亲相比较,道理虽然说不通,但是却可以让对方信服,使得他的父亲再也不教训他了。

这就是“借力使力”的原理,即将他人的言论或者论调转变成攻击对方的有力武器,往往可以在贬低对方的时候暗中称赞对方,在称赞对方的时候贬低回击对方。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那些让自己很生气,但是直接顶撞又会让自己看起来粗俗无礼的人时,就可以用借力使力的方法让对方哑口无言。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了解对方的想法就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而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在了解对方心思的情况下用对方的言论来反驳他们的话。

人们内心的防线其实就是一个盾牌,而他们的言论就可能成为他们攻击他人的长矛。很多时候,我们恰恰可以用对方的矛来攻破对方的盾,这样,天下就没有我们攻破不了的盾了。

王涛公司购买了另一家公司的产品,但是在使用这种产品的时候,常常出现各种故障。于是王涛拿了一些不合格的样品来到对方公司,要求退货。可是对方经理却说道:“我们公司的产品是经过重重把关、绝对合格的产品,不可能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王涛说:“您说得对,我们就是冲着你们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才选择贵公司产品的。”

对方经理说:“就是嘛,我们公司一切都是很正式的,在操作中只要按照产品的说明书认真操作就不会出问题了。”

王涛笑了笑,说道:“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您家的产品屡屡出现故障。我们的操作方法是严格按照你们的产品说明书的指示做的。既然你说了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来操作就是没有问题的,那我们在使用过程中的那些故障,您要怎么解释呢?”

那位经理听了王涛的话之后便笑了笑,也不争辩了,爽快地带着王涛去财务室将钱退给了王涛。

很多人都认为在与他人争辩时要态度强硬、用词激烈才能成功,其实这样往往会激起对方的反抗心理。

我们要懂得在与他人争论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耐心找出对方言语中的漏洞,然后用他自己的话来反驳他,这样才能让对方无话可说。就像上面那个案例中,王涛就是先按着对方的思路来争论,然后利用对方的话来将对方驳倒,这样对方不但不会再与你争论,还不会冲你大发脾气。

我们在逛街购物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种状况:看到一件好看的衣服,自己穿上也很合适,但是这件衣服对于自己来说价格偏高,我们会觉得这么好看的衣服不买就太可惜了,所以会在看起来砍不下价格的情况下买了自己觉得很贵的衣服。

很多人在砍价时不是对营业员软磨硬泡,就是大声地与对方争辩这个价格的不合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当我们想买一样东西时,对方也同样想把东西卖给你,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你不买下来,对方就卖不出去,这样双方都会有一定的损失,所以我们在这种状况下可以从对方的心理出发来说服对方,我们可以用“便宜一些我们就买了,这衣服您不是也想卖出去吗?再稍微便宜一些我就买了”之类的话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说不定就可以便宜一些拿下自己心爱的衣服了。

利用对方的心理来说服对方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在了解对方心理动态之后,利用他们的心理来说服他们,这也是借力使力的策略之一。

利用他人的话和心理动态来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可以轻松地让对方哑口无言。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灵活地使用借力使力的策略,从而轻松地将对方说服。

心理学智慧借力使力就是将对方的陈述反用来攻击对方。他人的心理防线就好比一面面很坚固的盾,如果我们用他们的矛来攻击他们的盾,就会变得容易攻破。所以我们要在与他人争论时找出对方的漏洞,这样才能更好地说服对方。

沉默效应:

对方最害怕的是无声对抗有位知名学者应邀到某大学作演讲。他到达会场时,整个礼堂十分吵闹,好像这不是要听演讲而是在开联欢会一样。一位老师站到讲台上拿起麦克风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可是学生们就好像没有听到一般完全不予理会。

这时,学者对那位老师说:“让我来试试。”只见这位学者一个人默默地站到讲台上,只是看着那些学生打闹,一句话也不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沉默,学生们慢慢地安静下来了,不到五分钟,礼堂里已鸦雀无声。

上面的例子中,学者就是利用“沉默效应”让学生们安静了下来。

沉默效应就是指在与对方对抗时,沉默往往会起到让对方感受到压力的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