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第82章 第八十二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章 第八十二章(1 / 2)

乾清门外,&nbp;&nbp;每天一个多时辰精神高度集中站立运动即将结束。

绝大多数朝臣就等着康熙那句“退朝”。

只要这句话一出来,他们就能活动膊迈开腿,各回各处或喝杯茶歇一口气,或去五谷轮回之所方便一番。

搁谁站了一个多时辰,&nbp;&nbp;还要保持标准礼仪姿势,&nbp;&nbp;又一边要谨防皇上突然发问,都会想要尽快休息。

能上朝,&nbp;&nbp;代表官职够高,&nbp;&nbp;挺让人愉悦。

却不意味人人都是工作狂魔,&nbp;&nbp;不会喜欢动不动听谁补充讲几句。就像上课讨厌拖堂,&nbp;&nbp;拖延朝会结束时间会惹人厌。

原以为能到点离开,近期京城没有大事发生。

皇上与臣子们的一问一答也结束了。

短暂的安静出现,是进入倒计时宣布朝会到此结束,&nbp;&nbp;谁想到一个人突然跳了出来。

三贝勒一句有事启奏,截断了绝大多数人马上能休息的脚步。

众人只能停在原地,倒是要听一听有什么大事发生了。胤祉真是够可以的,他有事为什么之前不提啊!

紧接着,&nbp;&nbp;胤祉揭发了理学院的部分学生偷偷传阅不良书籍,&nbp;&nbp;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昨天夜间,&nbp;&nbp;十四弟、裕亲王保泰,携一名理学院学生,&nbp;&nbp;及弘晖、弘昇、弘昐,&nbp;&nbp;六人居然公然违抗宵禁制度,前往城西郊外的乱葬岗。必是受到妖书蛊惑,才会做出这等违制之事。”

什么?!

朝臣们几乎都吃了一惊。

深夜,乱葬岗,皇室宗亲去坟头做什么?总不能是去挖宝藏的吧?

只听胤祉继续说,&nbp;&nbp;“乱葬岗上,六人与民间驱邪队伍遇上,爆发了一场斗殴。这事简直荒唐至极,民间必传皇子皇孙有盗尸恶习。

汗阿玛,儿臣恳请严厉惩戒涉事之人,以肃不正之风,决不能放任这股歪风邪气蔓延。”

好家伙!

十四阿哥六人的运气也太差了点,也就是说昨夜被逮了正着吗?

人们把视线隐晦地投向顺天府府尹。

钱晋锡有没有接到消息?平时,他行事不偏不倚,今天怎么没有及时启奏?

康熙听了胤祉一番话,面无表情看向钱晋锡。“方来,你可接到了相关通报?”

“回皇上的话,昨夜亥时,顺天府受理了乱葬岗一案。三贝勒所言的双方斗殴,实则是一场沟通不顺的误会,吕家已经受到责罚。”

钱晋锡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昨夜的案件,他的用词听起来非常客观。

讲了十四阿哥为了不影响百姓生活考量,深夜才前往乱葬岗寻找合适的医学实验尸体。

正因为考虑到不增加民众的恐慌与猜忌,所以身着便服,不欲表露皇室身份。

不巧,遇上了吕家驱邪队伍。

吕家被病痛困扰,误信闹鬼之说,这才会把十四阿哥等人当做鬼物作祟的源头。

“昨夜,十四阿哥与吕家的误会已经解开。虽然发生过冲突,但双方都没有伤重。”

钱晋锡的这一句没伤就说明关键了。没重伤,意味着只要没有第三方瞎嚷嚷,就不会造成恶劣影响。

吕家得知打的是真皇室宗亲,人都被吓懵了。

当雍郡王表态不会加码追责,吕家全部感激涕零地表示遇上了讲道理的好人,压根就不想再提乱葬岗遭遇。

此刻,钱晋锡面上不见喜怒似乎,心里却把胤祉吊起来骂了,这人就是搅屎棍。

乱葬岗的事在朝会上捅出来,那不就是约等于全京城的官员都知道了,然后谁会倒霉?

吕家是升斗小民,被推到朝堂斗争中必是逃不了被冲击。

昨天,遇上了讲理的雍郡王,不因事涉亲弟弟与儿子就过度重责吕家人。

这头刚刚保住吕家人的命,却又被三贝勒把事情给挑了出来,这不故意找事吗!

钱晋锡不认为胤祉大公无私,真想提意见为什么非要在早朝,不能去南书房与皇上私下讲?

哪怕理学院真是传阅妖书,这书也没流一张纸片到外界,怎么就为乱一方了?

他一边取出袖中的折子,一边看似单纯地提问:

“臣已经拟好奏折,本欲在朝会结束向皇上禀报此案,如今倒是三贝勒消息灵通为臣代劳了。

只是有一点不明白,三贝勒凭什么断言民间必传皇室宗亲盗尸,这样的话语从何而来?”

造成恶劣影响,前提是被人知道此事。

吕家不说,十四阿哥等人也不会自爆,怎么会流言满天飞?

另外,胤祉如何知晓乱葬岗事件?

事发是在宵禁期间,宵禁后,三贝勒应是在入宫上朝的路上。

怎么如此迅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在顺天府安插了眼线?还是在兄弟侄子处安插了眼线

康熙依旧面不改色,示意梁九功先把折子先呈上来。

迅速翻阅一番,折子上清清楚楚地记录了昨晚的全部经过。

包括顺天府把老四、老五给叫了去领孩子回家,也提到了从轻责罚吕家。

对比朝会时的发言,钱晋锡在折子里更为不偏不倚。

他提出了质疑,怀疑十四阿哥在顺天府内没有把实情全部说清楚。

六个人去乱葬岗,很可能不是如其所述的是为了牛痘研究要实验体,而是为了理学院的其他课程安排。

作为顺天府府尹,他尽到查案的职责,肯定会提醒皇上询问清楚。

但也知道事有轻重,某些研究在不成熟之前应该保密,不适宜被所有人都知道。

钱晋锡表明了自己无意窥探秘密,更懂兹事体大需要注意影响。是以单独上奏,不打算在朝会上谈及这个问题。

康熙放下折子,又不着痕迹扫视一眼老三。

不难理解为什么钱晋锡在折子上对十四等人的态度更为严厉,因为有的批评需要分场合。

老三消息是过于灵通了,也着实不会选时间。但凡晚一天揭发此事,也能更好解释为什么他会知情。

他挑在朝会结束时突然发声,恐怕就是瞧着平时公正严明的钱晋锡迟迟不提此事,所以等不及了。

为什么等不及?

康熙心里一沉,也不觉得老三的行为如其所言般正义。

正月初十,对小一辈进行搞摸底考。

世人都知三贝勒学识好,向他去讨教要怎么准备更妥当。

虽然无法断定胤祉是否来者不拒,可事实摆在眼前,备考期间的三贝勒府门庭若市。

三贝勒的好学识,却不包括理学院的那些科目。

目前康熙尚未对外言明理学院的第一届学生要学多久,学成之后又会如何授予官职,但能肯定的是不会让他们白读一场,这就多了一条取仕之道。

如今,三贝勒管理着编书的工作,有光明正大接触一大批读书人的机会,而他以学识被这些读书人认可。

人却有所短。

倘若有朝一日数理格物成为重点科目,读书人的成分都要变一变,胤祉还能被称作饱学之士的全才吗?

“胤祉,你怎么说?”

康熙心有怀疑,老三是按捺不住要排除异己,或是他想插手理学院的师资安排。

“回汗阿玛的话,儿臣是心急了,但只为遏制住不正之风。”

胤祉暗道不好,钱晋锡的一句「消息灵通」搞得自己非常被动。

尽管是在顺天府安插了眼线,但只能做不能被点破。

他也没法回答为什么全京城都会知道皇子皇孙盗尸的流言,这话是扯大旗瞎说,还是有意弄假成真,也是只能做不能被点破。

这会被毫不留情地戳破了,只能摆出正义凌然的模样。

胤祉说得冠冕堂皇,“理学院内流传妖书,儿臣前些日子有耳闻,但不能行捕风捉影之事。只能给弟弟们更多关心,防止他们走上弯路。

十四弟带着侄子们胡闹,儿臣担忧此事因妖书而起。哪怕今日明朝没有流言四起,但也要防范于未然。第一时间站出来,不让挖尸血腥不正之行再次上演。”

这话说的,好似三贝勒真是好哥哥了。

“如此说来,你也是有心了。”

康熙语气温和,似乎认可胤祉的说法,对他没有表示丝毫不满。

随后就对梁九功说,“去乾清宫瞧一瞧,十四阿哥等人是否意识到错误来宫里请罪了。要是来了,把雍郡王叫来。”

“嗻。”

梁九功领旨就离开了。

他心思活络,已经感觉到康熙的倾向。雍郡王又没去乱葬岗,要问话对质,为什么不是叫犯错的十四阿哥来?

朝会上,部分脑筋灵活的大臣也想到同一问题。

胤禩眼神低垂,琢磨着康熙的意思。

这会把老四叫来,是直接问罪老四没管教好弟弟与孩子吗?让他背锅,而不舍得过于严厉地惩罚小的?

乾清门外,各有所思。

武拂衣抵达时,只见一片鸦雀无声,直到她的请安声打破了这种沉默。

“儿臣给汗阿玛请安。”

“平身。”

康熙没让人跪着,三两句概括前因。

然后问,“这件事,你要怎么说?十四等人有没有偷偷读过什么书,又是为什么去乱葬岗?”

“回汗阿玛,儿臣将十四弟与孩子们从顺天府带回家后,已经询问了事情始末。”

武拂衣基本没有隐瞒,除了没讲十四的写书爱好,把其他的前因都说了出来。

“理学院流传半册英吉利文的书籍,十四弟等人会前往乱葬岗,正是受到此书的启发去寻找实验材料。”

短短几分钟的宫道,武拂衣却已琢磨了一大圈。

康熙对乱葬岗之事,是恼怒?还是不予追究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