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80章 千万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0章 千万贯(1 / 2)

明远眼看着吴坚为他演示了“竹火筒”的使用,&nbp;&nbp;脸上的表情十分震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吴坚见了,大约是以为明远对这项“发明”还算满意,稍稍松了一口气。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然而事实上明远却在想我希望你发明火器,&nbp;&nbp;但是你给我做了一个大号的爆竹出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脑海里不住地脑补种建中抬着大号爆竹上战场——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场景很滑稽,但是明远有点笑不出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可是明远身边,两个熊孩子却非常雀跃。他们等到吴坚点头之后,&nbp;&nbp;飞快地冲上前。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种师中第一个跑去看那枚从竹管口远远飞出的“砲弹”究竟飞了有多远。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一百步,一百三十步……这次有一百三十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种师中高声喊着。吴坚这边立即有军器监的小校将这个数据记下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一百来步,&nbp;&nbp;并不算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结果,&nbp;&nbp;毕竟弓箭也有这种射程,而且带有箭簇的弓箭,杀伤力会比一块小石子更大。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种“竹铳”的研究结果若是递到朝堂上去,官家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宗泽却满怀好奇地查看那枚被用来“发射”砲弹的竹管,伸手去比划它的口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吴坚却看着明远面上的震惊尽数褪去,眉头一点一点地皱起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名军器监中的匠作官,&nbp;&nbp;一颗心顿时也悬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却见明远的眉头渐渐舒展开——这时明远突然领悟到自己是从未来“空降”到这个时空的,他预先知道了火铳与火炮,&nbp;&nbp;但是现在的人都不知道。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们这才是在按照正常思维,&nbp;&nbp;将老祖宗留下的物品进行改造。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过去数百年间,&nbp;&nbp;中华之人都用爆竹与烟花来庆贺新岁,&nbp;&nbp;让爆竹爆裂听它的声响,让烟花将可燃物飞上高空,&nbp;&nbp;让空中的那一瞬燃烧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永恒。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如今吴坚提出将爆竹横过来,架在架子上发射砲石,&nbp;&nbp;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发明,&nbp;&nbp;是在火药的使用上迈出了伟大的一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想他这其实是在见证历史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这个时空所需要的,&nbp;&nbp;正是牢牢抓住人们偶然间迸发的智慧火花,&nbp;&nbp;让它迅速燃成一片熊熊巨焰。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吴匠作,这‘竹火筒’总共试验了多少次?”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回明顾问,总共试验了四百多次。”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四百多次?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一怔果然是快要把硝石存货都用完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突然有点庆幸,吴坚先选了造价最便宜的毛竹作为试验品,如果一上来就用铜铁之类的材料,官家赵顼再有钱也不够军器监挥霍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试验数据都记下来了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吴坚回答“按照顾问的要求,都记下来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一挥手,一名在军器监服役的小校立即将一本簿子拿来。这簿子的封皮上写着“参数表”三个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一翻——果然,每一次试验的参数都在里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从这些试验数据的记录就可看出,吴坚是怎样辛辛苦苦地将火药计量减小,才调整到竹管能够承受的范围,又刚好产生足够的推动力,能够令其发射石弹。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正翻看着,宗泽抱着那柄刚刚用过的竹管跑来,指着上面的裂纹告诉明远“这竹管裂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一看,果然如此,只见竹管内部被熏得昏黑,早先火药被点燃的位置竹管果然裂开了,露出一条条细细的竹子纤维,仿佛在刚才那发火的一瞬间被直接劈成了竹篾。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马上问吴坚“以前也炸过膛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炸膛?”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吴坚凭空想象了一下,马上就理解了明远的意思,而且还觉得挺形象。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会!”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吴坚回答“炸了好几次,才慢慢地调整到了现在的用药量。”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有没有人受伤?”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赶紧问。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最怕的就是在火器试验中发生事故,出现伤亡——毕竟这是官家赵顼亲自“赞助”的项目,若是影响不好,官家可能就没有信心让这项目继续进行下去。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没有没有——”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吴坚赶紧回答“属下们都穿着火浣布做成的防护服,还戴上了头盔、胸甲与面罩。后来调整了用药量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只要人都退到安全线以后就行。”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说起那“火浣布制成的防护服”,明远还挺得意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那是他“海淘”淘来的珍品。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一艘海商船主通过达伊尔向杭州的商人们推销黑衣大食某地出产的“火浣布”1两匹。刚好被明远撞见,连价都没还,直接买了下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当然了,他也是请达伊尔当场试验,确认了那确实是“火浣布”才买下来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在明远买下“火浣布”之前,杭州的商人们纷纷猜测,这种织物到底是用什么纺织而成的。有人说是昆仑山中的“火鼠”皮毛制成,又有人说是从蛮荒之中的矿脉开采而出的神物。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但明远当然知道这火浣布其实就是“石棉”,是一种矿物,碾碎后能形成冒险一般的细丝,经处理后可以用来织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