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第3章 中美日的激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中美日的激励(2 / 2)

曾经有一位美国老板,奖赏了某一个单位总共五个员工中的两个,因而引起

其他三个员工的集体辞职。日本人和美国人对被奖赏的感觉不一样,他们认为奖赏其他两位同仁,就等于宣示这三位表现得不好,当然应该辞职。这位老板以对待美国员工的方式来激励日本员工,引起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冲突。美国人可以激励个人,并不致威胁他人;日本人则只能够激励团体,借以增强集体意识,不适合激励个人,容易引起他人的不安。

日本社会和欧美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讲求年资的深浅,而不重视能力和表现。因为按照资历排列,不但简单易行,而且稳定可靠。谁先来谁后到,一经确定就自动生效,不会产生任何变化,不像能力的评估那样困难,并且随着时间有所变化而产生争论。

欧美社会当然也有很多礼俗上的约束,但是日本社会则更为复杂而不容变更。不论任何场合,都必须按照各人的等级,由上而下逐一排列,不可以有差错。任何人违反或是忽视这种规律,就会十分难堪,并且带来相当不利的后果。

日本人最重视先辈、后辈的规矩,就算年资只差一年,也不敢逾越。年资相差七年以上,彼此之间就产生一种差别感,因而不可能存有先辈、后辈以外的友谊。

后辈对先辈必须服从,不可以说“不”,或者表示不同的看法。集团内的和谐与秩序,不容许被破坏。只要被戴上“与众不同”的帽子,就会处处受到同仁的排挤。公开与上级对立的人,很难出现同情者。

任何露出钉头的钉子,都要想办法把它打进去。个人强求出头、任意表现,在日本社会是不受欢迎的。

激励的作用主要在激发同仁的一致性。日本人不讲求专业分工,他们喜欢参与一些与自己权限无关的事宜,以便夸大自己对团体的贡献。让员工做一些分内工作以外的事情,说起来也是一种激励。上级看重、同仁称赞,这些非经济形式的激励,对日本人来说,十分有效。但是,必须确保忠顺而不与组织作对,才能享有(如图3-4)。

(插入图3-4)

日本人偏重集体主义,以激励团体为主。每个集团都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并以各种规章来约束成员,把大家紧密绑在一起。为求团结一致,实施团体激励,避免个别激励。

中国人合起来想

美国人偏重个人主义,采取个别激励;日本人重视集体主义,激励团体而不针对个人。那么,中国人呢?我们到底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中国人喜欢把事情合起想,而不分开来看。我们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可以说在团体中完成个人。如果一定要说是什么主义,那就是交互主义。

在中国社会,个人的地位当然受到尊重。要不然怎么可能一言九鼎,说话算数呢?然而,团体意识也备受重视,因为覆巢之下无完卵。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个人的观念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换句话说,应该表现个人主义精神的时候,特立独行备受推崇;应该强调集体主义的时候,群策群力才能普受欢迎。中国人善变,能屈能伸,但是必须合理。

把个人和团体合起来想,有个人才有团体,有团体也才有个人。有时以个人为重,大家全力支持,让这个人好好表现;有时则以团体为重,个人全力配合,团结一致才有力量。拿捏得恰到好处,便是合理。

激励和不激励,最好也合起来想。激励得好像没有激励一样(如图3-5),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也多少沾一点儿光,大家都有面子。因为分得很清楚,受到激励的人,感受很大的压力,而没有受到激励的人,必然深感没有面子而滋生事端。双方面都没有好处,对团体也将造成伤害。

(插入图3-5)

激励的无效性,大家都深有同感,却始终难以改善。主要原因即在不能够合起来想,却分开来看。

中国社会讲求有好处大家分享,一方面推己及人,一方面则表示同甘共苦。既然要把自己和同仁合起来想,当自己获得某些好处的时候,自然要拿出一部分来和大家分享,才是言行一致的具体表现。

大家都心中有数,没有得到好处,彼此都不计较,反正互相支持,应该是例行公事。一旦某人获得实际利益,大家就会想到:为什么做事情的时候,就要我帮忙?现在得到奖赏,却一个人独吞,这样公平吗?

得到奖赏的人,当然可以默不作声,只是中国社会好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很快大家都会知道。若是真的独自收下,不拿出来分享,大家也不会怎样,却在表情、态度上有所变化。如果再请求别人支持、协助,恐怕冷言冷语加上冷面孔就很难避免。最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比较符合透过个人奖赏团体的原则,而皆大欢喜。

但是,分享的结果,固然效果良好,而接受奖赏的人,不免兴起“过路财神”的感叹,左手进、右手出,还要缴所得税,岂不令人气恼。受奖的人不感谢,因为并没有得到实质好处,这也是激励无效的一大原因。

暗盘的设置可能由此而起。明的奖赏五千元,让受赏人拿出来请客,完成透过个人激励团体的预期任务。但是,如果没有后续的暗的支付三千元,受赏的人就不会心生感谢而减低了激励的效果(如图3-6)。

(插入图3-6)

把明的和暗的合起来想,激励的效果才会增强。然而实际应用的时候,却应该分开来发给,我们将在后面有更详细的说明。

中国人既不偏重个人主义,也不偏重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透过个人来激励团体。

思考

1.西方人为什么经常逐一计算而不合并考虑?

2.你能接受日本激励团体而非个人的激励方式吗?为什么?

3.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透过个人来激励团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