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第9章 外在的维持因素主要在保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外在的维持因素主要在保健(2 / 2)

员工当中有一些“求职业者”(Employment Seekers),以养家糊口为目标,比较重视安定的工作和安全的保障。然而有一些“求工作者”(Job Seekers)却并非如此,他们的需求不在求得某项职务,而在确定某种任务。他们期望组织能够认定他们的重要性,甚至于不可替代性。管理者最好把这两种不同的心态,做好相当程度的理清。因应不同的需求,做出不一样的反应。

同样的维持因素,在这两种不同心态的员工心目中,具有不一样的需求。管理者把握求职业者比较重视前两种因素,而求工作者往往更为重视后两种因素的原则,分别做出合理的调整,应该能够更为安人。

内在的激励因素,如果得到满足,会激励员工发挥潜力或提高工作绩效。从马斯洛的需要层级来看,个人荣辱受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就属于激励因素。员工在生理、安全、所属与相爱、基本尊重等需求没有不满足的感觉之后,如果其地位或名誉,被认定或被尊敬,便能够追求更高层级的自我实现,因而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做出一些令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亦即产生激励的作用。若是生理、安全、所属与相爱、基本尊重等需求,仍然有不满足的感觉,那么激励的作用,就可能产生不出来。

满足的反面是没有满足,员工不能受人尊重,觉得他人不重视自己的荣辱,他就不会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不能够自动自发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这时他会觉得没有满足,因此产生不出激励的功效(如图6-4)。

(插入图6-4)

张金鉴先生指出:马氏的需要层次,并非固定的硬性结构。各层次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彼此常互相重叠。当某一需求的强度逐渐降低,另一需求的强度便因而升高。马氏所列的顺序,实际上也不是人人如此。有些人始终维持在低层次的生理与安全需求,便心满意足。有些人则是自尊心、成就感远大于生活与安全,终于成为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仁人志士。不同的人,所表现的行为可能相同,但所要满足的需求,则不一定相同。管理者最好详加分辨,以资因应。能够把一般需求和个别需求做一番了解和分析,并据以设立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应该是合乎目标管理的有效激励。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产生“满足”的感觉,员工在这一方面若是觉得“没有不满足”,他就需要合适的激励。我们可以透过各种内在的激励因素,并且配合各人的个别差异,来施以合理的激励。重要的是,人的需求很可能随时变动,必须提高警觉,力求有效。不应该对某人固定施以不变的激励,以防止久用减低或失去效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