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小夫郎> 第103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1 / 1)

他觉得这个猜测靠谱,可看向另外二人,却都摇头。不是啊张河挠了挠头,苦恼道:那到底是为什么?不为这个,为别的,安平侯府也犯不上操这份心啊。李文斌却已经想到了关键之处,只怕这件事不是为大局,而是为了私仇。他看向贺林轩道:林轩,那紫玉弥勒,安郡王夫郎送给谁了?贺林轩露出一个喜怒不辨的笑容,说了一个李文斌万万没想到的人。虞府,五郎君。贺林轩道。第138章日向西斜, 回程的马车和车外的喧嚣隔绝开来, 安静得有些沉重。夫君安郡王夫郎看安郡王脸色难看, 怯怯地唤了一声。安郡王冷哼一声, 恨铁不成钢道:你说说你干的都叫什么事?那贺林轩的手段,你听说的还少吗?别说我区区一个郡王府, 就是镇南王安平侯在他手上都没讨到什么好处!你是哪里来的自信,竟然敢亲身试法?还不自量力朝他夫郎下手!你莫非忘了,上回安平侯世子只是略略拿李家哥儿的往事探了探路,虞五那个马前卒, 落得什么下场?那一口牙, 一颗一颗被敲下来,贺林轩亲手打的!人家安平侯府连个说法都不敢要,你倒是好本事啊!非要搅得家里不得安宁你才甘心?!不知听到哪一句, 安郡王夫郎狠狠地打了一个哆嗦。夫君, 不是这样的, 我只是想试着拉拢安乐侯夫郎和贺家夫郎,哪想到够了!安郡王打断了他的狡辩,被人捧了几句, 你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有些法子可一不可再,吃了点甜头就不知道收敛,不是谁都信你那一套。尽出歪点子!话虽如此,他眼神中的冷意却是少了很多。尽管夫郎办了蠢事,不自量力地想用僧道之法套牢李文斌等人,给自己添了麻烦。但只要他不是真的蠢到被外人蛊惑, 一心向着外人,安郡王就能容忍。安郡王夫郎将他的神色看在眼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他抹了抹眼泪,听外头的村民高声叫喊着冤枉高人绝对不是骗子之类的话,眼珠子转了转,抽泣道:那高僧和道长安郡王一听他还要求情,没好气道:弃卒保车,当断则断。这事你别管了。可是清惠道长和明镜高僧信徒广布天下,便是京城里,就有不少达官显贵和他们有交情。那姓贺的想对付他们,偏偏要夫君你来动手,这不是要陷夫君于不义吗?安郡王夫郎愤愤地道。这要怪谁?不提还好,一提起来安郡王就觉得糟透了心,语气更是不善:要不是你先招惹了人家,我至于出此下策吗?安郡王夫郎浑身一颤,嘤嘤切切地哭了起来:怪我,都怪我,鬼迷了心窍,不仅没帮到夫君,反而拖累了你好了,别哭了。有这个时间哭,你不如想想怎么跟之前被你哄着,带成信徒的夫郎交代。顿了顿,安郡王道:以后不要再和那些僧道往来了,玉佛什么的,也别再拿去送人。若让有心人拿住了做文章,陛下恐怕要以为我们安郡王府和那些人真有什么勾当了。安郡王夫郎脸色变了变,低下头应了一声:是,夫君,我都听你的。见他还算安分,安郡王索性闭上眼睛,不再看他。另一厢,安平侯府。五弟真是糊涂,父亲,这事闹出来怕是不好收场。书房里,父子相对而坐,气氛有些凝重。就是安平侯爷,也难得冷了一张脸,露出了肃杀的神色。半晌,安平侯爷才道:倒是我从前,低估了他的本事。虞明博叹了一口气,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庶弟居然有这等奇能,左右逢源到此地步。若是以前好生运作一番或许能助益局势,可现在却成了他们一个大大的软肋。他自责道:都是儿子疏忽,本以为他只是纨绔了些,连这样的大事都没能提早察觉。说起来,也是灯下黑。枉他百般算计,结果倒是让自己人先蠹穿了原本牢不可破的防卫,一而再再而三地惹来攻歼。安平侯爷摇了摇头,不说长子,就是他对那个除了吃喝玩乐无一精通的庶子也太过疏忽了。罢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你替你五弟扫干净首尾,打点好安郡王夫郎。安平侯爷吩咐道。虞明博点了点头,儿子明白,安郡王夫郎若是聪明,就知道该管住嘴。安平侯爷看了他一眼,缓声道:世事如棋,瞬息万变。永远不要寄希望在别人的聪明上,他现在咬口不说,不过是因为当下说了于他而言,百害而无一利。若是那天,更大的损害摆在他面前,比如他的性命,两害相较,他便没有什么不可说的了。虞明博怔了一下,正色道:儿子受教了,一定杜绝后患。安平侯爷点了点头,让他下去了。他独自在原位坐了很久,茶水凉透了,才回过神来。点着冰冷的茶水在桌上写了一个静字,将心里的尘嚣抹开。再不济,也是父子一场。罢了,总该保他一条性命。桃花庄。虞五?竟然是他!李文斌有些错愕,张河更是纳罕道:看不出来他有这能耐,安郡王府再怎么,也是正二品宗亲,他一个侯府庶子竟然差遣得了一府主君张河的话音蓦地一消,不知想到什么,他脸上露出和李文斌如出一辙的错愕。不、不会吧想到安郡王夫郎之前心虚的表现,张河生出一点不好的猜测。但他不敢相信,毕竟那可是堂堂郡王府的正位夫郎,论年纪更可以做虞五的阿爹了。这未免太过荒唐!他看向贺林轩,面露征询。贺林轩咳了一声,点头道:虞五少爷巧舌如簧,喜好也迥异他人,比较喜欢嗯,亲近比他年长的有夫之夫,私下里会说些甜言蜜语为他们排遣寂寞。有无出格之举我不清楚,不过,这位安郡王夫郎尤其疼爱他,送了些过界的东西,让虞五抓了把柄。李文斌:张河:两人对视一眼,尴尬之余满是震惊。李文斌呐呐道:他好大的胆子,就不怕东窗事发,连安平侯府都难以收场么?贺林轩摸摸他的头,不说这些人,真到那一步,也是安平侯爷头疼。李文斌叹了一口气,你说的对。张河也揭过这一茬不提,转而说起其他。林轩,那清惠道长和明镜高僧,我也听说过,在京城名声不小。那明镜高僧,就是救了林阁老家孙二夫郎的那位,近些时候很受推崇。你们阿兄来往的几个朋友,和那清惠道长似乎很投机,都有点交情。咱们把他送进京兆衙门,会不会不太好?张河倒不是不赞成贺林轩的决定,只是想到李文武曾说有机会想同那清惠道长交游一番,领教他的光风霁月,便有些犯愁。李文斌宽慰他道:人是安郡王夫郎带来找咱们麻烦的,也是安郡王带走送府衙的。若真有人怪到咱们头上来,趁早让阿兄和那人断了往来也好。张河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这事会真的惹了神佛不悦。他念了声佛,说道:也成。明早回京,我就和你阿兄去万佛寺烧烧香,想来佛祖不会怪罪。贺林轩笑道:阿嫂放心吧,我们替佛门清理门户,佛祖谢咱们还来不及呢。张河眼睛一亮,那和尚真有问题?贺林轩点了点头,安郡王夫郎总找你们麻烦,我就托清之阿兄帮我查了查他的底细。他同虞五的往来,便是阿兄昨日告知我的,还说了一件有意思的事。那林家二夫郎的事,就是虞五给安郡王夫郎出的奇招他将事情的原委一一说来,听得李文斌和张河慨叹不已。怎么也没想到,真相竟是这般。末了,贺林轩道:这件事自然有苦主正名,没有我们插手的余地,只待明日再看结果吧。阿嫂,勉之,时候不早了,我们先吃点东西。今晚早些休息,明天还要回府里接诺儿和信儿去老先生府上。又让薄老等了几日,去晚了,怕他老人家要不高兴的。李文斌抿唇笑道:明日秦阿爷也在,想来会很热闹。张河想到那场面也笑起来,我和你阿兄要是赶得及,也去瞧瞧二老。次日,贺林轩三人早早便就起身回城,接了两个孩子往薄府上去。不多时,秦老爷来了。院子里架着画板,石桌上摆了一个陶罐,老友正带着两个孩子端端正正地坐着画板前涂抹。好整以暇地看过后,秦老煞有介事地点评道:信儿的画和他一样,温厚规矩。诺儿就随意洒脱了些,不过比起老家伙可有慧根太多了。他看了看薄老的半成品,工于技艺,杂思太多。老东西,这作画和做人一样,还是简单些好。薄老完全不为所动,任他怎么说,自是不动如山,仍然按自己的风格画着阴影。诺儿看了看秦老,招手道:太阿爷,你来,坐这儿来。秦老一看他便觉欢喜,也不忙着寒碜打趣谁了,做到他旁边的脚蹬上,笑呵呵地问道:诺儿,喊太阿爷做什么呢?诺儿递给他一跟石墨条,太阿爷,我们一起画。我画这边,你画这边,看我们谁更厉害。秦老欣然应允,果然陪他涂抹起来。李信悄悄吐出一口气,又觉得因为秦老看着就无法专心的自己,还是太欠道行,不由凝了凝神,摒弃杂念,更加专注起来。李文斌看在眼里,摇了摇头,对贺林轩道:诺儿玩心太重了,让他学画,总想着玩。贺林轩正对着薄老的手札和一些水墨画,帮忙还原他的见闻,画了几笔简画。闻言,他抬头看了看儿子,笑道:让他玩。我儿子属于天赋型选手,不拘一格。这样学得更快,不用非要他学别人的样子。李文斌摇了摇头,一边给他之前比对画的图和手札记述的细节有没有出入,一边说:我就怕他太潇洒了,到时候除了你,没几个人能欣赏他的大作。哈哈,勉之,自古知音难觅,高手总是寂寞的嘛。贺林轩完全不担心,反而有些得意。李文斌说道理哪里说得过他,没好气道:我看啊,有你珠玉在前,诺儿想青出于蓝也难。贺林轩笑着摸摸他的脸,谢谢夫郎夸奖哎哟,手上有墨渍,我都没注意。看李文斌白皙的脸上留下一道墨痕,贺林轩连忙起身,要打水给他擦脸。李文斌趁他不备,伸手也在他脸上抹了两道,留下行云流水的两笔。皮了这一下,他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双倍奉还,不谢。贺林轩忍俊不禁,坐下来道:得,那咱们就这么着吧,我觉得挺好。美的你。李文斌笑着起身,才要去打水,就见一个下人领着一人匆匆朝这边走来。他认出那人,怔了一下道:小王公公,他怎么来了。贺林轩转头看去,果然是王喜公公的义子,一直跟在大殿下身边伺候的王乐公公。王乐公公行色匆匆,见了他们,忙道:贺大人,文夫郎,您二位快跟我去看看吧!三位殿下非要在京兆衙门看人审案子,府衙这会儿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这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奴才也不活了!贺林轩愣了一下。京兆衙门审的什么案子,他心知肚明,不过那三位小祖宗好端端的,怎么就凑上这热闹了。第139章京兆府衙前。还未开堂, 赶来旁观的人就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几乎将衙门前的大道堵得水泄不通。好些路人见状都来凑热闹, 你一言我一语问过之后, 都有惊呼声传出。怎会如此?谁人这样丧心病狂,竟然连明镜大师都要状告, 岂有此理!我非要看看那人要如何栽赃!昨个儿,我亲眼看着安郡王的府卫把人押进衙门的。哎哟,那场面真是半点不留情!我可一直听说,安郡王那正房夫郎就是清惠道长和明镜高僧的香客, 那么多人, 就属他最虔信哩。没想到这就翻脸不认人了。你可落伍了,人是安郡王府上押送来的没错,不过这会儿要状告高僧的, 却是另有其人。更知详情的一人老神在在地说道。便有人问道:老兄, 那是谁人?那人道:林阁老家的次孙夫郎, 就是上回中了邪,被明镜高僧从鬼门关拉回来的那个。你可听说过?嗨,哪会没有听说。怎么是他?明镜高僧可是他的救命恩人啊!忘恩负义的东西!话可别说的太早, 那林家夫郎和安郡王夫郎本都是高僧的信徒,没道理一起反口咬他,里头说不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藏着呢。兄台这话何意?难道高僧还会有错不成!我看分明是这二人心怀叵测!非也,非也。若真是他二人理亏,为何大张旗鼓状告上衙门?这不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哼,既然是告那和尚的, 当与道长无关,做什么把清惠道长连累进去,真是好没道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